四年级数学日记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23 20:03:30

第1篇:四年级数学日记

3月10日 星期三 晴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第2篇:四年级数学日记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新闻,说是人的心脏与人的拳头是一样大的。今天,我就来量一量自己的拳头,也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心脏多大。可是我们的.拳头是不规则的物体应该怎么量呢?我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借助水来量,因为在我们实践课上借助水量过土豆呢!

我找了一个地面半径为4厘米,高9厘米的空心圆柱,我在里面放满了水,然后把拳头放进去,水面立刻上升,我再把拳头拿出来。水面立刻从9厘米降到了4厘米,我再用“4的平方×3.14×(9—4)”得计算求出了自己拳头的体积,约为251立方厘米。

我测完拳头体积之后,还不能确定是不是正确,于是我又用了一个实验来证明,结果算出来是250立方厘米,与上次算出来的相差不大。

这个实验告诉我,只要自己敢于去探索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实践出真知!”

第3篇:四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傍晚,我和表姐在操场上玩,我们在操场边发现一张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废纸板,表姐看了看,说:小婧,如果把这个纸板分割成一个个面积为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再把这些小正方形一个紧挨一个的接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会有多长呢?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能有多长,顶多不过四米吧!表姐笑了笑说:你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我理了理思路,开始了片刻的思考: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000000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1000000毫米,那1000000毫米不就是100米吗?哇!这条由一些一平方毫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直线竟长达100米。

此时,我明白学习数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把题目看一看,就轻易的下结论,应该认真想、仔细算,才能做得对,并探究到其中的奥妙!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

第4篇:四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数学题,是行程问题的数学题,同学们一定也做过这方面的数学题吧!题目是这样的:某人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笔直小路由西向东行走,这时,有一列长546米的火车从背后开来,此人在行进中测出整列火车通过的时间为42秒,而在这段时间内,他行走了84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我看了题目之后,觉得这一题好难,人与列车都在动,给的数据又不多,所以,我觉得好难,我就这样想,这一道实际上是一个车尾与人的追及问题,开始时刻,它们的路程差一定是车的长度,火车通过的时间=追及时间,很简单,可以简化成火车行进在一条路上,行了42秒。这样,算速度便很容易了。

546+84=这段路的长度=630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得知,接下来是630÷42=15,所以,火车速度是每秒行15米。同学们你们算出来了吗?数学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第5篇:四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我要量一量家里的.一些东西,我先量茶几面:我先拿出长长的米尺,用头上的小板板插在小洞里不让它乱动。哇,长1米1分米也就是1.1米,冰箱前面长1.56米,电视面长0.71,床长2.04米,卧室地面长4.5米……我发现小数点在里面非常重要,如果把1.1米中的小数点忘掉,就变成了11米,哇,高出了10倍。

我还想看看我和爸爸妈妈身高差多少,我又拿出米尺分别给爸爸妈妈和我量了身高:其中爸爸最高1.67米,我和爸爸差0.36米,妈妈第二1.57,我和妈妈差0.26米。我要赶快长高超过他们!小数点在这里也很重要,因为把1.67米去掉小数点就成了167米了,就成为顶天巨人,连我都成为顶天巨人了,131米。

在做题中也不能忽略它,因为你忽略它100分会跟你白白的。比如:1.6+2.4你看成了16+24=40、再比如:6.8-6.1(= )1.2-0.5如果不仔细看就看不清、分不了,容易做错!怎摸样,是不是做作业也要注意它?

现在我知道了小数点在小数中非常重要,同样在生活中也很重要,如果没有小数点,只有整数,那世界就乱套了!

第6篇:四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晚上到家时,发现家门口有一张“电费通知单”。琢磨起来,咦,纸中间的表格里每度电的价格怎么都不一样呢,还分了“总、峰、谷”三栏?我家电费为什么只在“峰、谷”两栏里写了呢?我回到家里拿着电费通知单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我们小区安装了分时电表,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是一种新型的计电表。”“‘峰’‘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安装这种电表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呢?”“峰是用电高峰,是指七点到二十一点,那时人们用的`电非常多,所以那时每度电收费就多一些,控制人们少用一些电;谷是用电低谷,是指二十一点到七点,这段时间用电的人比较少,平均每度电收费低一些。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家避开用电高峰期。这样只要我们合理的调整家电用电,人们可以得到实惠。而‘总’就是不分峰谷,统一按一个标准收费。”“那哪个划算一些呢?”我疑惑地问。“先不告诉你,你自己算算看呢”妈妈一笑说。

我往电单右上方一看,哎呀,是6月到8月的那表格里每个数都要除以2吧!先把所用电的度数除以2:“峰”100÷2=50(度)“谷”124÷2=62(度)“总”50+62=112(度)。再把度数乘以每度电费:“峰”50×0.5583=27.915(元)“谷”62×0.3583=22.2143(元)“总”112×0.5283=59.17(元)。再用高峰的费用加上低谷的费用,和总的费用比一比,那个少一些那个就划算一些。27.915+22.2143=50.1293(元)50.1293元<59.17元。“妈妈,妈妈,我算出来了,按峰谷收费划算!”我兴奋地叫道。“对,你说得对,把过程给我瞧瞧。不错,完全正确!”妈妈开心地说。

通过这次,我发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其实还是很有趣的。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