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苛求于全材,宜因量以器使。——《曾国藩书信》。
2、书蔬鱼猪,一家之朝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4、兵多则拓地远鹜,兵少则敛抑退回。——《曾国藩书信》。
5、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6、克己之学——反省本身。
7、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曾国藩
8、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曾国藩家书》。
9、花言巧语取悦人,只是扰乱了自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0、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11、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12、读书不独是变人气质,且是能养人精神,盖是理义收摄。——曾国藩
13、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家书》
1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5、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16、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17、大笔高名海内外;君来我去天东南。
18、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19、勤俭节约,未有不兴。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20、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21、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22、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务也。
23、君臣之知,须积诚以相感,而动疑主恩之义薄。——《曾国藩书信》。
24、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省检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曾国藩家书》
25、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曾国藩
26、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27、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得祖父善为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曾国藩家书》
28、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
29、雅量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唯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
30、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3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曾国藩家书》。
32、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33、世事变化反复,往往出乎意想之外。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饱历事故,焉知局中之艰难哉!
34、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讽咏宜熟、宜专。——《曾国藩书信》。
35、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36、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 曾国藩
37、以诚换诚,无人不诚。——《曾国藩书信》。
38、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曾国藩家书》
39、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40、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曾国藩家书》
41、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曾国藩
42、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43、忍耐冷清忍耐艰苦,忍耐劳累忍耐寂寞。
44、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颓然自馁也。——《曾国藩日记》。
45、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46、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
47、曾国藩八交友: 一曰胜己者,二曰盛德者,三曰有趣味者,四曰能吃亏者,五曰能直言者,六曰志趣广大者,七曰患在当患者,八曰体人者。《曾国藩家书》
48、天下的事情,没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以长久可以宏大的。
49、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50、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较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