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9-22 09:43:10

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

文/雾满拦江

每天都有朋友留言,问些读书的事儿。有朋友求读书的方法论,有朋友要求推荐有用的书,有朋友想给自家孩子推荐好书,还有的朋友问: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这诸多问题,其实都是同一个。只不过,最后的问法,更坦率、更直接、更真诚。

我可以偷偷的告诉你——你的问题问错了。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

答案可以错,但问题最好不要错。答案错了,可以修正。问题错了,一切全错了。

对于那些寄望于读书改变命运的人,我只说一句——提出这些问题的人,哪怕你把自己读成了爱因斯坦,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真的。

我们好象说过美国智商最高的几个人,他们不仅是智商高,而且渴望靠读书改变命运。

但他们全都失败了。

美国智商排第一的,名叫罗纳德.K.霍弗林,智商接近170。

他是个读书的天才,拿到了两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哲学博士学位。

五学位,厉害吧?

但他孤独终老,一事无成,50多岁的人了,租住最便宜的房子,家具买不起,是从大街上捡来的。没有结婚,没有子女,也没有朋友。说话就象个未成年小孩,蠢萌无极限。

美国智商排名第二的,大概就是克里斯托弗·兰根了。

兰根在中学时疯狂阅读和学习,自修了高数、物理、哲学、拉丁文和希腊文。学到最后,他成为酒吧的保镳,一言不合就打架,靠拳头吃饭。

——他们读的书,都超过了同龄时代的爱因斯坦。

但毛也没改变一根。

更别提命运了。

子曾经曰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的习字,在孔子时代指的是应用。

意思是说,读书或学习,真正的价值与快乐,在于应用。而复习,指的是反复实践应用,越应用越是得心应手。

阳明先生也曰:知行合一。知,是读书学习。行,是实践。阳明先生的观点,和孔子是一样一样的。

前段时间,一群孩子在网上又吵又闹,假装认真思考,曲解语义制造漏洞:啊,你说读书学习,是为了应用对吧?你是这样说的吧?行,好,你去菜市场,跟摊贩应用一下高等数学,请请请。

这些孩子说,高等数学没用,因为买菜时用不到。

熊孩子们这一手,当时就把好多教授玩懵圈了。

当我们说应用的时候,要注意你的语言范畴。

人生,可不止是菜市场买菜,你至少得先把买菜的钱,赚回来!

想赚到钱,就得参与社会化大生产,于职场上获取生存成本——你必须要脑子足够用,才能够更容易的获得经济自由。

而数学,它那严谨的抽象思维,正是用来训练我们逻辑意识的。他培养我们这样一种能力,能够迅速的透过现象,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现代教育的课程设计,多是用来训练我们的头脑,至少让我们别再提出拿高等数学去买菜的蠢萌问题。

高等数学不是用来买菜的,《诗经》不是用来骂娘的。历史不是拿来爬树的。智慧不是用来喂猪的——当我们还需要劳心费神,解释如此简单明了的道理时,就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认知!

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的,是认知。

智商排名第一的罗纳德.K.霍弗林,55岁那年最强记忆,是小学时,有个小女生开PARTY,却不欢迎他去。走过55年的人生,还拿小学时候说事,就是因为他的认知出了问题。

他坚信全地球人民都不喜欢他,因此拒绝与人交往,甚至放弃工作,把自己和整个社会隔离开。他在和整个地球上的人赌气:哼,你们不是不喜欢我吗?那我就不跟你们玩了,我把我自己关起来,躲起来,穷死我自己行不行?

智商不亚于罗纳德的克里斯托弗·兰根,也是这么个态度。都人到中年了,他还在对大学时代的教授耿耿于怀。教授们不主动为他提供奖学金,不肯为他调整授课日程。哼,你们不喜欢我,我也讨厌你们,那你们就在大学的课堂上嗨吧,我去酒吧里打架,敢来我的酒吧就打死你!

智商这东西,跟读书学习一样,都只是人生的资源——资源,开发出来才是资本。如果赌气将人生资源闲置,那些高智商,与读书学习所掌握的一切知识,就全都失去价值。

罗纳德与兰根,就好比人生赛道上最具天资的选手,只要他们两个撒丫子跑起来,是没人跑过他们的。可是他们却只是怨气冲天,站在跑道边上发牢骚,为啥你们不喜欢我?为啥?既然你们不喜欢我,那算了,我不跑了。

读书,学习,实践,这些都是人生赛道上的装备。可有些怪人拿起鞋来瞧瞧,这玩意有用没用啊?也没法当帽子戴啊。再拿起帽子瞧瞧,这条短裤也不行啊,什么也遮不住啊,这也没法儿跑啊……

当你的认知错了,就会陷入到情绪困惑之中。

回到读书渴望改变命运的问题上来。注意这个词义结构:改变,命运。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的命运被固定了。被谁固定了?被你自己固定了!你的命运,在自己的手上。没人能够固定你的命运。只有你自己,才会以固化的观念,固定自己的命运!

知乎名士夏尔谢夫,讲了个故事。说当年赫赫有名的摇滚乐队Queen,有个吉他手,名叫布莱恩梅。他是史上排名第二伟大的吉它手,还是个做曲人,总之他是个红得发紫的大明星。红到60岁。

60岁,回家抱孩子。等等……布莱恩梅忽然想起一件事,咿,我大学时的专业,好象是天文学耶。可这辈子只顾玩摇滚,忘了专业课。

明星生涯不是梦,专业学习要补上。

于是,白发苍苍的布莱恩梅,来到了大西洋荒无人烟的孤岛,专门研究黄道光尘埃粒子的径向移动速度。这种光只能在深夜,没有月亮的没有地面光污染的地方才能清楚的看到。布莱恩梅就在孤岛上完成了他的观测与论文,拿了个博士文凭。

从大红大紫的摇滚明星,到孤岛上离群索居的天文学者,这不是跨界,而是人生实践的应有之义。

我们在《读唐史,学历史》栏目中讲过,唐代诗人高适,写过这样一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脍炙人口,尽人皆知。

诗的名字,叫《别董大》。这个董大,又是谁呢?董大,是唐诗中重要励志标杆,他年轻时,人生梦想就是躺着吃,趴着睡,动一点脑子都委屈了他。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终于把家业吃光光。成了个乞丐。乞丐最好,正合他的心思。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就这样讨饭,一直到50岁。

50岁那年,董大忽然感觉,他的人生,好象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比如读读书,学点音乐什么的。

英国的布莱恩梅,是60岁放下音乐,跳槽去玩天文。中国唐朝的董大,是50岁才放下打狗棍,去学习音乐。

一董大的人生选择,就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许多成名诗人,纷纷跑来结交董大,看不同的认知方式,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

当董大驾信认吃等死的人生观念时,他只能是个乞丐。

而当他读书,学习,并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他的人生就穿透了历史,从尘风汩汩的盛唐,一直走到今天。

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

50岁的乞丐,可以成为知名音乐家。60岁的大明星,可以成为天文学者。但有些人,把自己的命运,确定固化了。固化自己的命运,是一种认知。相信人生的不确定性,相信未来有更多可能,也是一种认知。所以,命运根本不存在改变之说。

只有不同认知的、人生实践。

如果你相信人生是确定的,命运是固化的,改变是需要惨烈付出的。那么,你就会如美国智商最高的罗纳德及兰根一样,刻意强化别人对你的影响。此二人之所以对多年之前的小事儿念念不忘,因为他们需要维护自己的旧认知,让自己坚信别人的影响重过自己的努力,哪怕这个理由根本无足以说服别人,但只要说服自己就行。

—错误的人生,要花费巨大的人生精力与成本,维系错误的认知。

而坚信命运根本不存在,人生实践才是命运的本身的人,生存起来就不需要那么劳心费力了。

变化的认知观念,会让我们的的读书、交友与做人处世的观念,随之改变。

读一本书,不是要求于立刻改变命运,这世上没有这么大本事的书!

读书的目的,是丰富自己人生。读小说,体验书中人的悲欢离合,读历史,感悟其中的人性纠结。读心理学,知道人类的所有非理性冲动之后,都隐藏着极深的理性因子。读经济学,感受交易体制之中的人性狡黠与蜕变。读本编程,你会发现人类的93%的行为,都是可以用预测的。读量子力学,你会发现主导人类社会的规律,体现在那7%的不确定性之中。研究数学,你会发现任何答案,都没有明晰的思维更有价值。

读书最重要的,是量的积累。

弱水三千,唯取一瓢。人类的典籍浩如烟海,图书馆里的书,读到死也只是个沧海一栗。

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也不可能读完。但如果,我们能够用每本书,或是丰富心灵,或是娱乐大脑,或只是单纯的体验文字的快感,每一点每一滴,都在改变着我们自己。

当我们变得更好,生活才会更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会八方友。书,不唯是纸面意义上的才是书。你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最没用的小说,会赋予你细腻的心灵,感受到朋友的喜怒哀乐。在沉静的朋友身上,学习情绪控制与看待视物的宏大格局。在冲动的朋友身上,体验如何以激情的热血,扩展自我生存空间。悲观的朋友,提醒你事物发展的另一个可能。乐观的朋友,带给你前行奋进的勇气与信心。有教养的朋友,教给你待人处世的优雅。直率的朋友,教会你如何展示自我心灵。

世界变化,时光如刀,将一切平凡内在的价值,切削出来。在这过程中,所需要我们的,只是明晰的认知。

那么,就走向遥远的世界吧,山川大地,积蕴了数不尽的故事。河流湖泊,收藏着古老的战歌。远方始终在期待着你的阅读,如歌行板的足音,无一日不在梦中萦绕。迟迟未行,或许是我们还没意识到,你之所行,奉之所愿。你之所得,无非一心。命运不过是我们脚下的路,未来是今天选择的结果,读书,读友,读世相,读人心,而最美好的,莫过于解读一个快乐幸福的自己。

作者简介:雾满拦江,原名崔金生,知名网络作家。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