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成为求职“奇葩”
文/穿过流水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某知名招聘网站举办的微访谈活动。到了在线提问环节,出现了诸如“自己长相不够好看,公司会在意容貌吗”或者“请老板解答,我已经拿到了很多技术证书,能不能来你们公司参加工作”,再就是“听说外企现在业绩普遍不佳,请问贵公司是不是一年才能涨一次工资”之类的问题。
对于提问的同学,我想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答复他们:“能不能好好的呀?”毕业生求职是从应聘准备、投简历、笔试、面试、接收offer到办理入职等各环节的总称。在此过程中,大家能见到不少“奇葩”的公司和“奇葩”的面试官。作为求职者,你不能要求面试官统统表现得很有专业水平,你只能让自己尽可能的正常一些。
在校园招聘过程中,我见过很多简历写得应付了事,一份简历一气投几十家公司的情况。甚至有些简历的照片,赫然是大头贴或者美图秀秀的产物。在笔试中,我也不止一次发现有人偷偷拿手机查答案。面试时,我还见过有毕业生直接拿着简历,让面试官现场指出自己简历有什么问题的。我的同事还见过头上戴着大蝴蝶结发夹来面试的,更有接受offer后,将其作为保底,入职三天就推说生病要离职的。
你觉得这样做真的好吗?
无法界定成功的求职者具有哪些素质,毕竟一同的岗位特点不同,对人的要求也不同。可至少有一点是共通的——请保持专业。具体来说,就是待人接物表现得礼貌有分寸,对应聘职位也有充分的见解,实习经历也能吻合。有分寸的人,能够让人放心;而有相关经验,则能使人在工作中尽快上手。
当然,在通往专业的道路上,往往会有人矫枉过正。
有一次在会计师事务所等朋友下班,恰好遇到几位来面试的应届生。男生西服领带,女生职业套装,脸上带着或精致或尽力精致的妆容。很多人手里提着袋子,里面装着刚换下来的便装。有些女孩一出门,就赶紧把高跟鞋换成平底鞋。其实在面试时保持穿戴整洁并不等于千篇一律和自讨苦吃。昔日我求职时,只是穿了一身比较正式的长裤短袖和平底皮鞋,去参加了东家前后四轮的面试。穿着舒服能让人行动自如,发挥正常,不会显得拘谨和刻意。
另外,在面试正式开始后,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新人回答提问的答案和求职指导书上的如出一辙。问及“职业规划”,答案一定是“要努力工作,不断寻求突破,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问及“大学活动经验”,答案保准是“作为学生会干部,我组织了多少场活动”等。不仅如此,按照所谓职场专家的指导,有人回家后会给面试官写道谢邮件,若得不到回复,则会再发一封邮件询问前一封是否收到。
同学,可以真实且淡定些吗?
于毕业生而言,找工作是件长期准备和积累的事。从高考选择专业起,理应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学好专业课知识,这是一种基础性的准备。如果连专业课都学不好,那么以后的工作态度和学习能力实在令人担忧。课外时间,我建议大家选择地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无非有三种功能:一是发挥个人特长,提高组织协调查能力;二是提高社交能力;三是让年轻人更早地接触真实的社会。事实上,大学里能满足这类功能的社团数量十分有限。对于社团质量的精选和比较,往往比参与本身更加重要。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期待在一起,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未来。大三时,利用假期进行实习是上佳之选。在实习过程中,个人对公司运作会有初步的了解,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类别。在大三的下半年,应尝试去听一些企业的校园宣讲会,从中获取企业需要的人才条件——该练英语的练英语,该考专业证书的考专业证书,并对企业的微博、微信和官方网站保持持续性的关注。等到大四时开始全力以赴找工作,做好简历,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位进行投递。以上方法,在研究生时期依然有效。
当然,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的气质和人品吧。因为这不仅决定一个人能进入什么样的公司,还能决定,他在公司将来能走多远。
不过无论是否应聘成功,都不该太被情绪左右。心仪的职位最后没选择你,可能因为你不合适,可能因为招聘名额突然冻结,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常规情况下,既定的结局不会因为你的争取有任何改变。每家公司,每个老板,都有其偏好和选人的侧重点,招聘中还有无法预知的各种突发事件。()不到最后签订合同的那一刻,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落选的话,你只需重新上路,寻找真正适合你的地方。
我听说过一个惊悚的故事。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参加完某知名IT公司的校园宣讲会后,想进入该公司,却被对方告知,适合她的岗位今年并无招聘计划。于是她在夜里坐火车到北京,请求HR破例录用她到临时岗位,次年再转岗。
那家公司最后是如何做决定的,我不知道。要换作我,肯定是不敢答应的。这个故事连东家的销售人员听了都害怕——太拼、太认死理的人不好驾驭。说到底,强扭的瓜不强。这么执着的事,我只在老电影里看过,那部片子叫作“秋菊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