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曾经受过的苦难
文/袁靖亚
我讨厌拿“外围女”、“绿茶婊”和“小三上位”说事儿。不是所有外语院校的漂亮姑娘都要去勾搭个老外;不是所有艺术专业色艺俱佳的妹子都等同于“认干爹”‘;不是所有“白球鞋长裙子爱胃疼写诗去远方”的文艺妹子都是装逼的绿茶婊。当我们满足于一个“红茶妹”的身份,毒舌着她们的绯闻,又暗暗羡慕着她们得到的一切,其实,这些嘲笑,除了承认我们不如她们,并合理化自己现在的失败与落寞,别无它用。
——题记
一、姑娘,请别总拿“外围女”和“小三上位”说事儿
上周和一个学长吃饭,聊到他本科学英语的事儿,说那时候他把砖头一样的牛津字典每一页都翻过,一本字典最后都翻黑了,破破烂烂。而且这个刻苦程度从没拿过学校奖学金——因为班里的其他人也这么刻苦。我听完勺子里的咖喱狠狠抖了一下,羞愧到想钻桌子底下——人家这才叫“英语专业”的,相比之下,以前我还觉得自己每天早晨六点起来去墙边儿练两句发音就算很上进了……原来,姑娘,其实那些原本就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刻苦。
昨天去美容院做那张大脸的护理,那个美容师比我大不了几岁,她跟我说,她妈生她的时候才十七,因为家里太穷了,只有她妈嫁给她爸爸,换的彩礼才能给她舅舅娶她舅妈。她妈当时例假都没来多久,更不会喂奶和照顾她。于是她从小就特听她妈的话,知道她妈不容易,她妈让她去学个美容手艺去北京,她就来了。三年,在其他美容师还在发微信聊八卦讨论买不起的logo的时候,她能为了练修眉,把三个本子都画满了。不到三年,她现在是这家店的实习院长。原来,姑娘,其实那些天赋没你好的人,也在用“一万小时理论”努力成为一个小领域的专家。
上个月和一个作者聊天,准确地说他就比我大一岁,拍的作品在全网已经有了5亿次的点击量,把自己捣鼓成了签约导演,客串节目主持,基本上在我的思维模式里这应该属于“不太好好上课,比较会折腾的男生”吧?可是偶然看了他的履历表,竟然一样是拿过国家级奖学金的学霸。我瞬间觉得老天爷很不公平——人家在课堂内就干完了你课内课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样的学霸成绩,在课外还捯饬了那么多作品有了那么火的点击量,做导演、拍电影、出书、谈恋爱一个没耽误。
我并不是想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只是姑娘,你自己业余时间在干点什么?你一直懒到推了周末聚会和娱乐,说自己要好好学习或好好复习或好好加班。可是结果呢?大概你看了两页书就从刷朋友圈到刷淘宝,空虚地浏览着一个又一个和你无关的“重要新闻”,以“刻苦”的名义推掉约会却发现自己依然什么也没做。其实,范冰冰穿了什么衣服真的跟你没关系,埃塞俄比亚一个犄角旮旯的“国际新闻”真的对我们的人生没任何打紧。
过了20岁,还只会用新闻当谈资,是个很low的事情——有那个时间积攒积攒自己的专业吧,无论是上学还是已经工作——聊“我有一哥们如何如何”不如聊聊自己做过什么,行业里某件事是什么样的,然后,你能帮对方什么。
我讨厌拿“外围女”、“绿茶婊”和“小三上位”说事儿。因为第一,她们毕竟是人群的少数。不是所有外语院校的漂亮姑娘都要去勾搭个老外;不是所有艺术专业色艺俱佳的妹子都等同于“认干爹”’;不是所有“白球鞋长裙子爱胃疼写诗去远方”的文艺妹子都是装逼的绿茶婊。我认识的大部分姑娘,她们或有才华或漂亮或既有才华又漂亮,我不得不承认她们确实比平平庸庸的“红茶妹”好混,但是她们同样很上进很刻苦。
当我们满足于一个“红茶妹”的身份,毒舌着她们的绯闻,又暗暗羡慕着她们得到的一切,其实,这些嘲笑,除了承认我们不如她们,并合理化自己现在的失败,别无它用。
二、别人能为你不费力地搭起彩虹,也就能不费力地把彩虹撤下来
姑娘,你看,那些没你天赋好的,她们在使劲儿地向上爬。本来就比你聪明的,她们反而更努力更刻苦。而你呢?你满足于发个状态能在朋友圈里有几个赞;淘一张2折的机票去趟200公里以内的“远方”晒微信9张大图就觉得这叫“在路上”了;没少和男人聊天没少陪男人寂寞可是依然没一个称心的男朋友;7月份换季打折的时候拎两只过了气儿的大logo就觉得可以从此挺胸抬头了。
学历在贬值,年龄在贬值,爱情如果你不提升自己的话也会贬值。姑娘,你看见那些你现在一百个看不起的一无所有的同龄男生了吗?他们在加班到12点,他们在周六日复习GRE或学西班牙语,他们在一年到头一天不休地埋头创业。姑娘,十年之后变成“他们挑我们”而不是“我们挑他们”,并不是因为女生老得快或男生老的慢,而是因为,我们在这十年里凭着年轻的那点本钱,基本上没有太努力。如果到了三十岁,我们还在抱着明明是假货的价位在淘宝上希望淘到真货然后跟店主掰扯给差评,姑娘,咱们真对不住爹妈给的身段脸蛋和自己那么绽放过的青春。
谁都希望一毕业就直接坐在彩虹里,有个有房有车有学历有阅历有深度的白马王子为你铺垫好了一切,可是姑娘,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太容易失去——别人能为你不费力地搭起彩虹,也就能不费力地把彩虹撤下来,然后搭给新一茬儿姑娘。到时候傲娇了半天又从彩虹上摔下来,没人接,岂不是摔得很难看。
微信上经常有这样的话,“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曾经受过的苦难”。其实吧,有没有野心或事业心不重要,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都适合、都有机会能成为super woman。但是,生而为人,就得能靠自己喜欢的工作养活自己,赚多赚少不重要,但自食其力很重要。否则,我们就要用其他更珍贵的东西去换一种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婚姻、自由、平等的话语权。
姑娘,我知道你现在有青春有脸蛋有身材有点小才华也有男人追,可是,十年之后,如果另一茬儿圆滚滚的萝莉长起来,那么,你是什么,你还是什么,什么还是你的。
三、没人关心你29岁之后还是什么,还剩什么
高中学的那个“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背诵默写罚抄了那么多遍,真的走心了吗?
我喜欢“居安思危”四个字。因为你自己的事儿,如果你自己不上心,没人会为你上心。趁着还年轻,姑娘,当我们鼻子眼睛冲天看,仗着自己是一棵娇脆欲滴的小油菜儿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后面的路。
前两天听大冰的《背包客》,我也想去西藏当个牧民,文字就是我的羊,赶着它们四处流浪。我也想造一间小木屋,面朝雪山背靠着湖。可是,大冰和真正牧民的区别是,大冰不仅仅可以赶着羊去流浪,还可以去出书、写歌、做主持人、去丽江当酒吧老板,腻了还可以继续阿拉斯加或墨脱接着当背包客,只要他喜欢。可是,牧民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赶着羊去流浪。
有规划和没规划的青春,还是不一样的。
都说“20-29岁的青春,不去挥霍也是要白白浪费掉”的;都说,“趁年轻,给我走远点”;都说“既然青春留不住”,都说“你把地板擦得那么干净,男朋友会去亲地板吗?还是去做美容吧”。社会上有那么多的理由、声音、怂恿,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只要你想去放纵自己,总是能招到一个绝佳绝对正宗绝对有理的理由的。
在那么多的声音怂恿我们去挥霍青春的时候,我们要想一想这些声音背后的目的是什么——青春是最大的“消费者”,我们无非是给中国移动多捐了点儿数据流量,给旅游中介多消化了点儿打折机票,给畅销书商多传播了点“靡靡之音”,等嫁不出去了再多给婚恋机构捐点中介费;给美容机构和化妆品厂家多去送点银子;如果长得正点可以给相亲节目贡献点收视率。仅此。
没人关心你经历过这些之后,还是什么,还剩什么。
在翻译Meg博士《20岁,光阴不再来》这本TED最火的人生规划的时候,我陷入了一种非常不安的担忧——在读者变成“消费者”的今天,畅销书商们当然会像伺候“上帝”一样挑我们爱听的说——如果有一本书叫“就算你不努力、不漂亮、没身材也没关系,男人如果喜欢你就会一直爱你的,做你自己,不用改变”,而另一本书告诉你一个血淋漓的现实“你一生中工资增长有2/3发生在工作的头十年,而不是你想象的三四十岁之后”,你更爱听哪个?
很少有书会去冒着得罪读者的风险,去讲真话。但是《20岁光阴不再来》这本书,恰恰像《纽约时报》的推荐词写的那样——这是一本宁可得罪读者,也要说真话的人生规划。
后来接触了TED国际公开课的一群“疯子”,去站在这个平台上做了speaker,发现,原来越上进、越优秀的孩子,越喜欢听讲科学的真话,比如Meg博士那样经过十几年的专业临床研究、案例分析然后得出科学结论和具体方法的规划;()而抱着韩剧和全家桶幻想着会有个全能教授爱上“除了善良一无是处的自己”的姑娘,反而对片儿汤话、讨喜的鸡汤更感兴趣。
四、4个小时,有多少可能性
是时候,收拾收拾自己了,趁年轻,我们还来得及。不用一下子想明白20-29岁之前我们都要干些什么,我们可以从眼前的4小时开始。
4个小时能干什么?
4个小时足以读完一本书,如果读得慢,至少可以读半本。
4个小时可以做完2篇BBC新闻的dictation+背下一篇英音课文。
4个小时可以上完一节瑜伽形体课+改好一份简历。
4个小时可以去和男朋友一起去听一场喜欢作家的讲座,或去一个创业团队的分享派对。
……
4个小时,也可以从寂寞的微信摇一摇,到见面到滚床单的全过程。
4个小时,有很多种可能性。但是差距,就这样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点地产生了。
那么,10年后呢?
姑娘,我知道这些话,不好听。因为我也只是个同样心路的23岁的姑娘。
我努力,并不是为了成为什么super girl,只是因为这个世界太精彩,得要使劲使劲才能看得过来啊。
不再拿“绿茶婊”和“小三上位”说事儿,新闻不重要,我们自己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