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30 20:45:07

第1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欢度国庆

第八周我爱秋天

第九周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中秋节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我的家

第十三周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过新年

第十八周送给新年的礼物

第2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为准则,根据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教学条件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逐步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能顺利地从一个幼儿的角色转换到小学生的角色。他们体验到了集体生活的愉快,掌握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懂得生命的珍贵,初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任务目标

1、通过四个单元的学习,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遵守社会规范,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2、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3、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4、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浅显的科学常识。

5、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6、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7、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8、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

2、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1-----4周第一单元我和春天在一起

5------8周第二单元我在健康成长

9------12周第三单元欢乐儿童节

13------16周第四单元小小班集体

17-------期末复习

第3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二、学生情况

各班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5个单元,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适应小学生活的逻辑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主题进行整合。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情感。本教科书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意在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步步深入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有意识的把健康常识和饮食习惯有机的结合起来。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愉悦,热爱生活,做一个快乐成长的孩子。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本单元安排的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引导小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地与同学、朋友交往,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厚待人、关心帮助伙伴、热爱班级体,从而感受积极愉快的快乐。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大千世界,充满新鲜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赏识他们的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积累知识方法等,是本单元的主要目标。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本单元通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动植物生命的美丽、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伟大。让他们在享受生命的快乐中,学会保护地球家园,珍爱有着美丽生命的动植物,学会对生命充满感激,知道只有心中有爱,生命才会更美丽。

四、教学目标

1、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与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愿意为美好的明天付出努力。

2、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能参与与各种和同伴合作的学习活动,遵守简单的合作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课间活动习惯,初步形成“玩学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习惯。

3、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联系,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感受、体验和感悟“作为小学生,究竟该怎样做”,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机地蕴含在有趣的活动之中。

2、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创造美好。让孩子开动脑筋,热爱生活,发现生活。

3、通过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名字接龙等等小游戏,通过全体同学之间的讨论让大家慢慢熟悉,建立友谊,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厚待人、关心帮助伙伴、热爱班集体,从而感受积极愉快的生活。

4、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一个模拟情景中,假设遇到的动植物,让孩子们讨论自己对它们的认识,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讨论做出解答,教师进行总结。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且教师要介绍给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不同渠道。

5、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动植物现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6、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4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课程总目标。

1.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和生活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一、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四.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

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五.教学措施。

1. 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六.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七.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八.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平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平时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九. 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习惯。

十. 教学安排。

第5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感受、欣赏春天的美好,引导儿童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生机和多彩,学习有关春天的自然常识,倡导一种愉快积极、富有创意的生活。单元各课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给予人类的无限生机。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让儿童尝试进行“当家”的实践活动。单元在设计上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人手,通过小调查、小实践、小评判、小擂台、小讨论、小制作、小剧场等各种方式,引导儿童参与家庭生活,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劳动成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第三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学会在班集体中和谐快乐地生活。学生在自身学校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布置摄影展、做游戏、诵读儿歌、动手实践、听讲故事、讨论等各种活动方式,感受班集体的快乐,并主动、积极地为班集体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引导学生与同伴、老师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友爱,形成开朗向上、负责进取的生活态度,感受班级生活的美好。第四单元是围绕一年级下学期儿童的学习生活而设计的。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强调终身学习的今天,从小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将为孩子成功地走向社会,幸福地走向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在设计上以学习兴趣为中心,侧重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育。

三、教材特点

1、 体现综合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的呈现,各科知识的罗列、拼盘,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综合了小学原有的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课程内容,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但是,各方面内容不是独立的,而是统整地呈现为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或事件。它淡化学科界限,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供良好的途径。

2、突出生活性 以儿童生活为起点的品德教育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这门课程的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注意选择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资料与情境,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根据这一理念,本教材在设计上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今天我当家”这一单元,安排了上超市、进厨房、有人生病时、当好小主人,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熟悉的具体情况,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3、注重实践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是以儿童自主性活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靠教师讲解来达成的,而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 ( 调查、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制作、游戏等方式 ) 使儿童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以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如:教材中设计制作班级备忘录,画画我的小伙伴、画画我的老师、画画我的同学等活动,都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

4、关注过程 儿童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究体验的过程。所以这种学习活动,不过于注重知识的获得,也不过于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的是活动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和探究体验等意识和行为。让学生在关注自己及周围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5、强调自主 这门课程的宗旨是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主题展开的过程中,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处于突出的显性状态 , 而教师“教”的主导作用是通过间接的指导来实现的。

四、教学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创设情景,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2、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引导儿童爱护环境,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达到教学效果。

5、注重德育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6、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序号

周次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3月1日—3月7日

1、春天说了什么

2

2

3月8日—3月14日

2、和小树一起长大

2

3

3月15日—3月21日

3、快乐的春游

2

4

3月22日—3月28日

1、上超市

2

5

3月29日—4月4日

2、进厨房

2

6

4月5日—4月11日

3、有人生病时

2

7

4月12日—4月18日

4、当好小主人

2

8

4月19日—4月25日

1、我们分享,我们快乐

2

9

4月26日—5月2日

2、我帮你,你帮我

2

10

5月3日—5月9日

3、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

2

11

5月10日—5月16日

4、我们共庆六一节

2

12

5月17日—5月23日

1、我爱学习

2

13

5月24日—5月30日

2、我会学习

2

14

5月31日—6月6日

3、兴趣与坚持

2

15

6月7日—6月13日

4、多彩的课余生活

2

16

6月14日—6月20日

期末考核

2

第6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他们都是一年级小朋友喜欢学习,热爱劳动,关心他人,活泼好动,充满活力的孩子。

二、所教学科教学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三、所教学科教材内容分析及学生状况

本册教材包括五章,其中第一章是“今天吃上什么”又分三个小节,共6课时。第二章是“我的手儿巧”分三个小节。第三章是“我有许多好朋友”分三个小节。第四章是“快乐的小问号”,地五章是“我爱美丽生命”。

这五章从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培养训练孩子们的表达,动作,创作,思考,行为能力。学生学习起来劳逸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手脑共用,十分愉快。

四、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能力。

2、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劳逸结合。

3、钻研教材,作到备好课,上好课。

4、多参加户外活动。

五、本学期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第7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6、能发现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了解丰富的学习途径。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

从总体上讲,较上学期,学生的常规意识、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尤其对班级事务较关心,班级荣誉感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希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中能够形成乐学、善学、会学的良好学风,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我的一家人、家人的爱、我为家人添欢乐、我和小伙伴四个主题。本单元以学生家庭生活内容、场景、氛围、人物、故事等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关注与儿童现实生活的联系。解决儿童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劳动观念等最好的教育载体。

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春天来了、太阳照啊照、风儿吹啊吹、春种忙又忙四个主题,“春天来了”这一主题通过对春天来临的感受,使学生在欣赏春景的同时,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春种忙又忙”,在学生参与种植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爱护花草树木的生态意识。“风儿吹啊吹”,主要引导学生从感受风,制造风的探究、体验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亲身体验中完成多种能力的培养。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我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心 别伤着三个主题, “小心 别伤着”,让学生感悟在公共场所要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爱护公共设施,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等。“我换牙了”让学生正确看待换牙现象,爱护牙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眼睛。

第四单元《炎热的夏天》,夏天欢乐多、给你提个醒、快乐的夏令营三个主题,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健康常识,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以及天气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和测量天气的简单方法,最后,通过有计划地安排,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生活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劳动观念等最好的教育载体。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亲身体验中完成多种能力的培养。

3、让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查自己的情绪。

4、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五、教改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教育中以强化、感受、体验为主要的教育方式。

2.通过真实的生活背景,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与规范意识,并自觉地接受规范制约。

3.在丰富的学习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

4.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5.要注意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而不是仅仅罗列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与区教学进度相同。

第8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 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 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 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欢度国庆

第八周 我爱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 中秋节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我的家

第十三周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 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 过新年

第十八周 送给新年的礼物

第9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二、基本情况:

全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5人,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为顺利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特定如下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全书共有五个单元,包括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每个单元又分为三个主题,其中第四单元有四个主题。

2、教学要求:

①知道生活学习中常常会有不顺心的事,有困难不要怕;

②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③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

④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⑤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①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恒心和毅力;

②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③引导孩子了解生活中基本的健康安全常识,引导孩子学会生活,保护自我;

④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形成关注家乡,为建设家乡做好准备;

⑤让学生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能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电、纸张等资源;

⑥初步养成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⑦使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教材的编排特点

①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

②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

③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发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第10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构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职责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务必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务必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理解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忙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群众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校园生活、无可选取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资料。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带给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带给能够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资料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校园、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此刻是应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资料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期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资料,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透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资料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好处。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群众、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构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礼貌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透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转成有血有肉的、能够探究、能够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用心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透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校园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群众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群众意识,让儿童“明白自己是群众的一员,认真完成群众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透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完美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完美”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忙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潜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潜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主角。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贴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资料标准”中的某一资料或几个资料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状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忙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构成、知识和潜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忙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用心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决定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资料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资料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好处的资料,或与儿童合作选取资料,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取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资料,可根据具体目标、资料、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能够是单一的,也能够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资料,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第11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段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融科学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于一体,构建现代大德育课程,整体塑造儿童健康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教材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龄初期儿童接触外部世界,适应校园生活的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有生命感与鲜活力的内容,回归儿童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帮助儿童在以生活为背景的学习活动中,科学地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初步掌握科学生活常识与道德伦理知识、获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友爱待人,敬于处事,善于律己,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验童年的快乐,使《品德与生活》课程成为个体幸福成长之需要。

2、以自主探索性学习,构筑开放性教材系统道德学习的全息性,使得课堂只是儿童道德学习的一个缩影。因而,本课程增强教材的拓展性,使教材成为学生道德学习中的一个文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生活资源背景,建立课堂学习向家庭生活与社区文化辐射的立体网。构筑课内外、校内外贯通的开放性、生成式课程内容系统,同时,教材的设计也要给师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

3、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体悟式学习传统思品课的最大的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代替整个德育过程。现代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学习实现的。新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原型为视角,整合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劳动教育等学科目标,构建主题单元,使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学习情景融为一体,随机进入道德情境,淡化教师的道德权威,在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体悟式学习。一方面,在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中体验积极愉快的情绪,培养有爱心负责心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追求有创意的、高质量的生活。

4、增强品德教育的时代感与全球意识

以国际社会的广阔视野,从我国未来人才发展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引领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演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珍爱生命、关怀自然、智慧生活,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并注意根据未来社会环境、价值观、伦理道德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调整德育内容,尽可能反映新的社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这些新问题、新现象,从中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

二、教材主要特点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支持随机进入教学,以直接学习为主、同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

第12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闹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几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第13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劳动技能。

3、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4、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习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5、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6、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习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保护我的身体

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卫生习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第三周 收获的感觉真好

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第四周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习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通过了解水稻、小麦等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

第五周植物生长的秘密

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

2、了解本地区有关农作物的知识。

3、了解水稻、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

第六周 我们这里的农品

1、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进行调查,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2、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有什么作用的社会调查。

3、知道本地的粮食作物达的作用和用途。

第七周诚实故事会

1、积极参加故事会的交流、表演、能感受诚实带来的美好体验。知道说谎害处大,能初步分辨是非。

2、介绍和交流自己了解的诚实故事。

3、学会收集、表演故事,发展学生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

第八周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1、体验坦诚沟通带来的快乐几对诚实行为的积极认同感。

2、能够较全面、客观的2看待自己和别人说谎的现象几原因,并领悟一些诚实做人的道理。

3、增强说实话、不说谎的诚实意识。

第九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能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与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2、了解内、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3、能从多角度发现、感受社区的美丽。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第十周我们生活的饿地方真方便

1、了解、体验社区环境、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务设施和功用设施机构。

3、学会利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场所等。

第十一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体验在小区(乡村)里生活的温暖,对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的感激。

2、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向为我们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和尊敬。

3、了解社区里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懂得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第十二周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环境的习惯。

2、能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

3、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周 我们的生活里不开水

1、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爱水的情感。

2、了解水的重要作用,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第十四周 变来变去的水

1、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究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2、在探究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

3、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

第十五周 保护水,节约水

1、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个习惯。

2、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

3、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第十六周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愿意并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

2、知道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品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做好事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初步的做好事的基本能力。

第十七周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1、培养愿意为别人、为集体服务的情感,在做好事后能获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时,自己也快乐的体验。

2、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的道理,做到校内外表现一个样,培养诚实的好品德。

3、知道在生活中有一些人会有不同的困难或难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4、要学会友善的帮助别人。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

第14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教材特征: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文本中的儿童或小动物不断地向现实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正是在这种融合中,现实中的儿童进行着自主建构,生成新的认识。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4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习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这一核心。

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本单元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在明媚的春光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的过程中探索自然的奥秘,体验生活的情趣。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

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本单元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活动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

第四单元“我长大了”。孩子们上小学后,《品德与生活》就伴随着孩子们一块儿成长。经历了近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他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习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以“我长大了”为主题,依据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做事拖拉、没有计划性为切入点,编排了《做事不拖拉》、《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成长记录袋》、《更上一层楼》4个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叫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三、班级学生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可爱,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自尊心很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积极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并能灵活地运用观点指导行为实践,能用所学的观点,分析日常学习和生活及社会上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第15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

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开始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有困难我不怕》;第二单元为《我们的快乐大本营》;第三单元为《做聪明的消费者》;第四单元为《公共生活讲道德》第五单元为《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四、教学目标

(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学习诚实做人,诚信为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

3、知道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文明,认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

(二)基本理念:

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五、教科书基本特点

1、综合性

(1)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

(2)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

(1)教材内容的选取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便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开阔其视野,深化其生活和情感体验。

(2)各学习主题的设计,从学习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及其感受入手,提供一些话题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3、情感性

(1)教材力图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2)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3)教材注重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他们深入的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4、形式活泼

形式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为体现以上三个特点,增强教科书的可读性、趣味性,我们在呈现形式上也力求活泼、富有情趣:(1)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这就有别于以往教材单调的呈现模式,符合现代儿童的审美需要和思维特点(2)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既富于变化,能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感知,又使他们读来轻松有趣(3)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设计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等,使教材富有亲切感。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七、教学安排: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