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次 | 日 期 | 教学内容 | 课时 | 备注 |
1 | 20xx.09.02~09.06 | (一)、长度单位 | 4 | |
2 | 20xx.09.09~09.13 |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1、两位数加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 | 4 | |
3 | 20xx.09.16~09.20 | 2、两位数减一位数 | 4 | |
4 | 20xx.09.23~09.27 |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4 | |
5 | 20xx.09.30~10.04 | 4、整理和复习 (三)、角的初步认识 | 3 | 国庆放假 |
6 | 20xx.10.07~10.11 | (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1)5的乘法口诀 | 5 | |
7 | 20xx.10.14~10.18 | (2)、2、3、4的乘法口诀 | 4 | |
8 | 20xx.10.21~10.25 | (3)、6的乘法口诀 (4)、复习和整理 | 4 | |
9 | 20xx.10.28~11.01 | (五)、观察物体 | 4 | |
10 | 20xx.11.04~11.08 | (六)、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 4 | |
11 | 20xx.11.11~11.15 | 1、7的乘法口诀 2、8的乘法口诀 | 4 | |
12 | 20xx.11.18~11.22 | 3、9的乘法口诀 | 4 | |
13 | 20xx.11.25~11.29 | 4、整理和复习 5、量一量,比一比 | 2 | |
14 | 20xx.12.02~12.06 | (七)、认识时间 | 4 | |
15 | 20xx.12.09~12.13 | (八)、数学广角 | 2 | |
16 | 20xx.12.16~12.20 | (九)、总复习( | 4 | |
17 | 20xx.12.23~12.27 | 组织各单元复习 | | |
18 | 13.12.30~14.01.3 | 组织复习迎接考试 | | |
19 | 20xx.01.06~01.10 | 期末总结 | |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51名学生,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认识与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与用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统计与猜测
四、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第3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
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 人,男生 ,女生 。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
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 5课时 1――2周
(二)购物 3课时 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 5课时 3――5周
(四)图形的变化 2课时 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 7课时 6――8周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8――9周
(六)测量 4课时 10――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 10课时 11――13周
(八)6―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14周 数学好玩 2课时 15周
(九)除法 4课时 15――16周 总复习 4课时 16――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 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 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 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4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工整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第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二一班有47人,男生24,女生23,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本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
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一):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
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
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
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
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第7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6、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7、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8、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
9、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学生情况:
两个班级各有学生56名,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学困生是本学期重点。
六、课时安排:60课时
(一) 长度单位(4课时)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 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 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 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 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 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 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 观察物体(4课时)
(六) 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 统计(3课时)
(八) 数学广角(2课时)
(九) 总复习(4课时)
第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数是107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减负。
6、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重视学困生的帮辅工作。
五、教学检测与评价
1、教学检测:通过平时的作业检查与每章的单元考试试卷相结合,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
2、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第9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复习指导思想
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退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个班级里都有一小部分是智力水平低下,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几乎是只有几十分的。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尽量争取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复习阶段
1、分块复习。对整块知识进行复习之后,结合习题进行巩固。
2、综合练习。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在课堂上教师精讲。
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习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习
四、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估算。
2、表内乘法,内容包括运用口诀计算,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量的计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内容包括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认识线段,会画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具有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二)空间与图形
1、角和直角,内容包括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2、观察物体,内容包括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概率与统计
了解的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数学广角
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简单推理。 “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不需要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五)综合练习和测试
复习各单元的同时,通过综合练习试卷,再进一步发现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争取期末考试得到理想的成绩。
五、复习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六、复习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
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七、复习课时安排
1、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1课时
2、表内乘法…………………………………… 1课时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课时
4、观察物体和统计…………………………… 1 课时
5、专项复习1:口算练习…………………… 1课时
6、专项复习2:解决问题…………………… 2课时
7、综合复习………………………………… 10课时
第10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47人,男生31,女生16。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5课时1-2周
(二)购物3课时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3-5周
(四)图形的变化2课时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7课时6-8周
整理与复习2课时8-9周
(六)测量4课时10-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10课时11-13周
(八)6?9的乘法口诀4课时14周
数学好玩2课时15周
(九)除法4课时15-16周
总复习4课时16-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一是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错误。
4、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11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2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12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基本内容: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其中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13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1)有学生5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进度教学表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也可以,或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第14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120课时)
(一)长度单位(8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30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10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8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我长高了…………………………………………………2课时
机动………………………………………………………2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28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8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6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2课时左右
机动………………………………………………………2课时
(五)观察物体(8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24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10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6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10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2课时左右
机动………………………………………………………2课时
(七)统计(4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4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8课时左右)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