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四年级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意识的教育。
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前进的意志教育。
4、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和关爱他人的道德规范教育。
5、培养学生的消费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金钱观。
二、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
2、教育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
3、教育学生要懂得与人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爱他人。
4、教育学生发现自然规律,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5、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奋斗。
三、教学原则
a)品德与社会课必须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b)观点正确,说理明白,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接受。
c)加强针对性,讲求实效。
d)坚持正面教育。
e)以情感人、情理交融。
f)坚持启发式。
g)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开展一次“我的成长经历”交流会。
2、开展一次超市购物活动。
3、收集公共生活中一些社会道德的'实例,开一次“公共道德靠大家”的主题班会。
第2篇:四年级教学计划
根据"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四、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1、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
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第3篇:四年级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扎实开展体育卫生健康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拥有健康身心,情绪愉快,知道快乐益于身心健康。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们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不奢华、不浪费,以简单为快乐。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课间活动,保持充沛的精力,上好每节课。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进学生们行为习惯的形成。
2、教学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们兴趣,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3、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们团结协助,尊敬师长,让学生们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4、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教会学生们建立个人健康卡,并学会比较、分析,让孩子们真正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从而增强体质,并有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教育学生们遵守学校常规,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爱心,引导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难点是让每一位学生们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有爱心,能互相帮助,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快乐的小天使。
五、实施措施
1、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们学有所得。
课堂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渠道功能,认真备课、上课,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提高健康意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2、让课堂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运用激励、奖励机制、采用问答竞赛、小组分工合作、自评与他评等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健康课的教育效果。
第4篇:四年级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我今年担任四年级四个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也是我首次接触科学课,对学生对教材都不熟悉。学生近三百余名,生源复杂,遍及全县许多城镇。四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学生有些习惯并未养成,如认真观察、调查研究等,有待我继续努力。
二、教育教学内容:
四年级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作用与平衡”统整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等教学内容,共设计6个单元、23个课题。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模拟实验等基本实验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并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探究能力。精心设计的三个专题研究,旨在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
三、奋斗目标: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四、教材与实施: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从探究动植物的外部生存环境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
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继续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及平衡的方式。教材从学生熟知的葵花向阳入手,探究生物与阳光、生物与温度、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平衡)的生活习性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生物自身的结构与其功能也是相适应的。
第三单元,人与环境。通过思维游戏、角色表演、模拟体验、科学畅想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以影响环境,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单元,冷和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而研究保温和散热的问题,发现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在学生学习了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与平衡、相互联系之后,继续学习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质、能量的作用与平衡,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剧烈变化的地震、火山等现象入手,探索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方式及关系。
第六单元,环境保护。是全册的综合单元,教材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对自然环境影响入手,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为环境带来了破坏作用,引起了环境中的生态平衡,从而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e)重视科学与技术
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g)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h)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