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岳阳 欧阳修

句文网    发表于:2020-11-20 14:42:44

晚泊岳阳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诗人欧阳修的诗作。诗人以景喻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失意之慨。

原文: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晚泊岳阳翻译:

我躺在船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航船就系在岳阳城边的树上。江面空阔,明月渐渐升起,天水相连,夜气漾漾,江路茫茫。夜深了,江上的月色特别皎洁,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一串长长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可舟子荡起船桨,如飞似的驶过我停泊的地方。

晚泊岳阳字词解释:

⑴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

⑵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

⑶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⑷清辉:皎洁的月光。

⑸阕[què]:乐曲终止。

⑹短楫:小船桨。

晚泊岳阳背景: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因疏救范仲淹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欧阳修携家人沿水路前往贬所,溯江而上,于九月初四夜泊岳阳城外的洞庭湖口,月下难眠,写下了这首七言短古《晚泊岳阳》。

晚泊岳阳赏析:

本诗三处写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作伴;第五句用拟人的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做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于被贬夷陵途中,隐含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思。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的开头融化张继和孟浩然这四个名句的意境。至于城里钟鸣鼎食之家的欢乐,和自己城外孤舟上羁旅之苦况,那就不必明说了。

接下先写在“大江阔千里,孤舟四无邻”的空旷江面上,“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诗人也许想起张弱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也许想起白居易的“绕船明月江水寒”,也许想起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然后再写江面上云水苍茫,连航道也分不清了。心情抑郁的诗人不由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起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明月,面对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敢问路在何方”?!

第五句写深夜,在“江天一色无纤尘”下“浩月千里”,“静影沉璧”。“明月随人来远浦”,这不是自己写的诗句吗?想不到今天晚上又再一次来到这种境界中。突然,水面上传来了一阵渔人的歌声,虽然不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也没有范老前辈《岳阳楼记》中的“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却不乏王维“欲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那种意境。王维在写这一联诗时,用的不就是《楚辞·渔父》的典故吗?目送“轻舟短棹去如飞”后,诗人又吟起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个人资料: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