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自题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林逋

句文网    发表于:2020-12-02 21:22:30

小隐自题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林逋,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林逋隐居山林,故以小隐自称,而林逋的这首诗正透露出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真正热爱。

原文:

小隐自题

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字词解释:

[1]清深:生活在如此清幽安闲的环境中,真是趣味无穷。

[2]酒病:指酒醒后那种疲乏如病之态。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翻译:

我的茅舍周围被竹林树木围绕

清净幽深也不乏趣味

仙鹤久久地站在水边,蜜蜂也很少采蜜 都慵懒闲适

因为喝酒和身体不好的缘故 我已经很少再看书了

春天的时候就去锄锄地

想起以前很喜欢的画作

画的多半是砍柴和垂钓的情景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阅读答案:

试题:

(1)“清深趣有余”,诗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趣有余”?请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请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趣有余”主要表现在:①鹤悠闲地对着水久久站立,不去捉鱼;②蜜蜂疏懒,不去采花粉;③我饮酒后恹恹如病,在清幽的环境中不想读书,随心所欲;④我扛着锄头悠闲地步入春阴中劳作。

(2)颔联运用了拟人、衬托、对仗等手法,“闲”“懒”等词赋予动物人格化,以物衬人,具体形象,流露出诗人隐居时的恬然闲适(或悠然自得/淡泊宁静/惬意喜悦)的心境。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创作背景:无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赏析:

情调轻松活 泼,笔姿新颖,语句清丽。“鹤闲”一联写“鹤”之“闲”,“蜂”之“懒”,实际是用一 种拟人化的以境写人的方法,来描写自己悠游的生活和心情。颈联中写“春阴”入“锄”, 将“春阴”写得颇为灵动传情,比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句更富诗意。正如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所评:“咏之令人忘百事。因为古图画中常常描绘樵夫渔夫的生活,隐士常以樵夫渔夫自喻,认为他们的生活是闲适的,而这正是隐士们向往的生活。

北宋初年的文人林逋,字君复,是当时杰出的山林诗人,多写隐居情趣,性好梅,以咏梅诗著称。在哲学领域,丹顶鹤的神韵与老子哲学有相通之处。中国古代的隐士往往以鹤为精神寄托,因而称贤人雅士为“闲云野鹤”。林逋终生不仕、不商、不娶,过着“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的隐居生活。他在杭州西湖孤山草庐周围种了大片的梅树,养了两只鹤,与梅鹤形影相随,心情淡泊平和,人称“梅妻鹤子”。

这首五律,写的是隐居情趣。前四句写景,以竹、树所绕,点出“吾庐”的清深之趣;对“鹤闲”“蜂懒”细致入微的描绘,烘托了主人的闲适和情趣;可谓景中有人。后四句转写诗人的活动,表达了深爱渔樵的志趣。前人称赞此诗:“有工有味,句句佳,非苦吟所可就也。”“三四句景中有人,拆读之,句句精妙,连读之,一气涌出,兴象深微,毫无凑泊之迹。”

这首诗,以明畅如话的语言描绘了清幽闲静的隐逸环境,句句贯注着主人公愉悦自然、恬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闲静淡远的境界。开头写竹树绕庐,已见出一种“清深”的情趣。接下去。写鹤是闲鹤,蜂是懒蜂;“临水久”与“采花疏”,是鹤和蜂的形象,也是诗人自身的形象。这与五、六两句直接写诗人的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人与鹤和蜂一样,是那样散淡,那样自由无拘,无所追求。他饮酒读书,荷锄劳作,都是任性而为,说不上有什么目的,可以作也可以不作;就像鹤可以戏水,亦可以临水静观,蜂本来是采花的,但也可以不采;动静之间,都只是为了得到某种天趣。末二句稍嫌刻露,明点出他所喜爱和欣赏的是古图画中所写的渔父樵夫的生活,亦即隐士的生活。这点意思其实在前面的形象图画中早已包容了。清人纪昀评此诗云:“兴象深微,无凑泊之迹。此天机所到,非苦吟所可就也。”大致道出了这首诗,也道出了林逋山林隐逸诗的基本特征。

个人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