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寄宝学翻译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3-05 15:18:10

蓦山溪寄宝学翻译,整首诗无不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大势的关心,词篇凭借再现人物形象的办法,把作者忧国的情绪推到了最高峰。

蓦山溪寄宝学原文:

蓦山溪寄宝学

刘子翬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

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

平台戏马,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草草三杯酒。

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

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蓦山溪寄宝学字词解释:

①浮烟:漂浮着烟雾。

②冷雨:寒凉的雨。

③还:返回,这里是又到了、又是的意思。

④平台戏马:用的是项羽的故事。当年项羽曾在戏马台指挥操演兵马。“戏马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南郊云龙山下。后来,南北朝时的宋武帝刘裕也于重九在这里大会宾客。

⑤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⑥搔首:挠头,心绪烦乱焦急或有所思考时的动作。

⑦何有:没有什么。

⑧草草:草率,苟且:这里是马马虎虎的意思。

⑨三杯:指几杯,不是实指。

蓦山溪寄宝学翻译:

天空中漂浮着明霞的烟雾,寒凉的风不时送来冷雨,今日是重阳节。秋天去了,日月如梭,秋天又来到了;可是菊花却你啊念依旧盛开。项羽在戏马台指挥操演兵马的遗址还在,可是,现在到那里去寻找像项羽那样的英雄人物来报效国家呢。重阳时节,既不饮酒,也不赏菊,只是在低矮的茅舍前,在竹篱的东面,长时间地站在那些地方,不断地挠头。客人来后没有什么招待,只有马马虎虎的几杯浊酒。喝醉了,一切都可解脱了,千万不要贪求它那像斗大的金印。我已经衰老了,只好归隐,可是有谁跟我一起归隐呢?在田垄间割麦子,到溪边去网鱼,但愿不要落在别人后头。

蓦山溪寄宝学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

2.作为一首重九寄人之作,作者眼中的重九景物一反常人眼中的美景,全都改变了颜色。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

答案:

1.全词表现了词人因救国无人,国事无望,而希望过隐居生活的思想。(2分)上片“无处问英雄”,既是作者感叹往昔英雄的永逝,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他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祖国而焦虑。(1分)下片写作者想在昏醉中寻求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只有“草草三杯酒”,并劝宝学最好与自己一道“赋归来”,去过隐居生活。(1分)

2.①用“浮烟冷雨”形容重九,与通常的秋高气爽的天气不同,为全篇笼罩一层寒冷阴霾的气氛。(1分)②“但黄花、年年如旧”,面对年年开放的菊花,却没有一丝的喜悦。(1分)③“茅舍底,竹篱东”是重阳赏菊的地方,但作者却既不把酒,也不采菊,而是“伫立时搔首”。(1分)④“草草三杯酒”并不是为赏菊助兴,而是要自己“一醉万缘空”。(1分)

蓦山溪寄宝学创作背景:无

蓦山溪寄宝学赏析:

这首词的两片各有中心。上片是“无处问英雄”。“平台戏马”系用项羽典故。“戏马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南郊云龙山下,昔日项羽曾在此操练兵马。后来,刘裕也于重阳节在此大会宾客。项羽、刘裕,皆一时豪杰,但时过境迁,英雄已逝。“无处问英雄”,既是作者对已逝英雄的感叹,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但他不知理想的英雄在何处。由于作者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效祖国而焦虑,所以他才感到重阳时节“浮烟冷雨”的压抑,才觉得“年年如旧”的只有黄花,也才“伫立时搔首”。下片的中心是“一醉万缘空”。正因为作者要在昏醉中寻找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才只有“草草三杯酒”,所以才劝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与作者一道“赋归来”,去过“芟垅麦,网溪鱼”的隐居生活。把上下两片联系起来,那么全词的主旨应该是:深感救国无人,国事无望,作者遂欲断绝万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心突出,组织紧密,是这首词的特色。

刘子翬生活在南北宋交替之际,国家面临覆亡危险,急需济世之才。当时善于带兵的大将并不少,但他们互不信任,彼此掣肘、猜忌,致使宋军节节失利。这阕词中“无处问英雄”一语蕴含着作者极深沉的时事之叹,不是普通的吊古诗词。

这是一首重阳寄人之作。词中全用与重阳有关的物事,经过加工处理,作者有意识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使其更好地为抒情达意服务。比如,词篇一开始用“浮烟冷雨”形容就跟秋高气爽的时节相异。作者勾画这幅天色,是要为全篇笼罩一层寒冷阴霾的气氛。

至于三、四句提点黄花,不去欣赏也未描写,只说是“但黄花、年年如旧”。说只有黄花“年年如旧”,言外之意是,此外的一切都不“如旧”,这就深化了“无处问英雄”的感慨。“茅舍底,竹篱东”是重阳赏菊的地方,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李清照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吟咏。不过,此篇的主人公于此,却不把酒,也不赏菊,而是“伫立时搔首”。

这里,词篇再现人物形象,把作者忧国的情绪推到了高峰。词人过重阳也并非无酒,比方说客来之后就有“草草三杯酒”。只是这里的饮酒,并非是为赏菊助兴,也不是为了登高催诗,而是作者要自己“一醉万缘空”,要宝学“莫贪伊、金印如斗”。——以上写黄花、写竹篱、写饮酒,都直接触及社会现实,同单纯的赏菊的品酒、慕求清高是大相径庭的。接下去,“病翁”是刘子翬自号。“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以示归隐之意。陶渊明以爱菊闻名,这事本身也就和重阳有关。不过刘子翬的“赋归来”乃是要“芟垅麦,网溪鱼”,并非有意恋菊。总之,只因作者的心绪不佳,所以在他眼里的重阳美景全都变了样;而出现在作者笔下的、改变的风物又反衬和强化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是这阕词存在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个人资料: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其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为父庐墓三年。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所在今福建莆田)通判,因体弱多病而辞职。筑室故乡屏山下潭溪边,号“病翁”,人称“屏山先生”。《宋史》有传。1147年(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文靖。有《屏山集》二十卷。《疆村丛书》辑其《屏山词》一卷。

他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