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珍惜粮食广播稿
甲:当灿烂的晨曦温暖着整个校园,采撷一缕阳光,编织成七彩的花环。留住一丝清风,播撒出希望的明天。付出一份真诚,打造爱的世界。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红领巾广播又在老时间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四(1)班的xxx。
乙:我是xx,本期内容的主题是——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甲:随着时代发展,吃饭已经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了。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还要多;而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但是,我们却用这么少的耕地面积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许多外国的专家学者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我为我们国家的壮举深感自豪,为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感到无比骄傲!
乙:诚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人民正处于饥饿之中,同样也包括我们国家一些贫穷落后地方的人们。实事上,我国的粮食生产与消耗一直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粮食生产增速压力非常大。很多人都沉浸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之中,走出了以前那种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一种铺张浪费的风气悄然升起。生活好转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随便浪费粮食的现象,比如说许多没有动过的饭菜被无情的倒进下水道,在垃圾桶、废品袋中,躺着整包的面包、饼干等等,看了真叫人心疼。
甲:食堂里,餐馆里,厨房里到处都是剩饭剩菜,到处都随手扔掉的馒头面包……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怎能不扼腕痛惜。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形成了一股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就养成了这种不节约粮食,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呢?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自己。
乙:还记得《悯农》那首古诗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而这种美德就在我们浪费的一粒粒粮食中丢失了。很多人觉得自己浪费的那点粮食不算什么,当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思想的时候,人人都浪费一点点,这个浪费的量是多么的巨大啊!如果我们人人都节约一点,节约每一粒粮食,这个量又是多么的巨大呢!当我们从电视里看到那一张张饥饿的面庞,一双双骨瘦如柴的双手的时候,看着你浪费的那些粮食,难道不会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吗?
甲:是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啊。这些粮食都是从农民伯伯长满老茧的手中辛苦的种出来的,一碗小小的米饭,要经过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等很多道程序才能端上饭桌呢。也不知道每天有多少只浪费的手,将他们无情倒入垃圾箱。
乙:粮食这么来之不易,我觉得如果随便浪费了,实在是一种很可耻的行为。你觉得呢?
甲:是的,浪费可耻,谁闻谁恶!不能说我们的生活好了,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
乙:可粮食真的是表面看起来的这么充足吗?不是的。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每5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1千万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
甲:听了你的介绍,还真的吓一跳呢!
乙:对啊,起初我看了这组数据也非常震惊。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浪费,甚至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还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用不完的粮食呢。然而事实却很令人担忧啊!要知道,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5亿,每年的净增长的人数是1200万人,可我们耕地面积却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在减少。耕地不够,粮食就少了,所以全国40%的城市人口所吃的粮食都需要从外国进口。
甲:真是触目惊心啊!我们国家粮食这么少,随便浪费就太对不起祖国了!农民伯伯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没有他们辛勤地劳动,我们也不会吃得个个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的!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尊重农民伯伯,尊重粮食,珍惜粮食,认认真真把每一顿饭不浪费地吃完。
乙:是啊!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节俭的态度。借着今天广播的时间,我俩想对同学们发出几点倡议:
1.珍惜粮食,减少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3.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甲: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身边开始节约粮食吧,珍惜粮食就是在拯救你自己的灵魂。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做起,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树立节约的好风尚!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新时尚,新潮流!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富有,我们精神也会更加的富足!
乙:本期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下期再见!
第2篇:珍惜粮食广播稿
甲:采撷一缕阳光,编织七彩的花环。留住一阵清风,播撒希望的明天。
乙:付出一份真诚,打造温馨的世界。带走一丝烦恼,让快乐与你同行。红领巾广播站又如期与您相约在周一的午间!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甲:我是张可涵
乙:我是张芝菡
本次红领巾广播的主题是,勤俭节约。同学们,你们们听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吗?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民族。周恩来勤政为民、廉洁清政的高尚品德真是值得大家学习啊!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用什么来约束自己,提醒自己呢?
那就是勤俭节约。虽然我们现在衣食无忧,但听完一组数据后你就知道还有多少人挣扎在温饱线上了:据统计,世界饥民人数,20世纪70年代约为4亿多人,80年代初增加到5亿人,1988年约为
5.6亿人。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十人中有一人生活在饥饿状况中。这
些人绝大部分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其中非洲最多,占了总数的一半。全世界有许多人还因为营养不足或饥饿而死亡。现在世界粮食虽然过剩,但人口仅占1/4的发达国家,就消耗了3/5的肉、鱼以及半数以上的谷物。所以当我们在大吃大喝或抛弃吃剩的食物时,请想一想那些因营养不足而死亡的孩子们。浪费真是可耻。想到那些非洲以及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我真是惭愧到极点了。不过,我觉得除了要节约粮食外还应养成节约用电、用水的好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父母一起谈论这个话题时,我更是有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当父母童年的时候,都有穿过带补丁的衣服,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还有谁会再穿这种衣服?生活用品不断的提升层次,人们的生活也不断优化。但是资源总有一天会用完的,那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节约每一小点资源,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资源。
说起勤俭节约,有人总觉得它是不入时的`代名词,认为勤俭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勤俭节约已经不太合时宜;对于勤俭节约,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来把握,真正把它边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节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紧密相联。试想如果一个人住着高楼别墅、开着高级轿车,但呼吸的是污染的空气,连喝水都没有保障,那还有什
么生活质量可言?节约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正在为各国政府和人民所推崇。
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习惯。这里我有一些好的建议,当我们离开家或教室时,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我们可以先用一只容器把它接着,然后在请人抓紧修理;当我们要扔掉一张纸时,看看它的另一面是不是还可以用,这样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说的真不错,节约是一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因此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果我们这样做,节约本身就成了一种资源,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拯救一片森林。有专家指出,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意味着成千上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如果采用节能光源,照明用电量将下降60%,一年可节约740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节约2989万吨标准煤,可见节约中蕴藏着多么大的能量。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也日渐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是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水电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体现;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节约资源、节约水电。因此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一定要注意水电的节约,发现漏水和浪费电源情况及时告知学校传达,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希望大家能积极响应并严格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关掉处在休眠状态下的电脑、电视机,让它们彻底“休
息”;定量就餐,不倒剩饭剩菜。离开时随手关掉灯和水龙头。选择节能灯,既护眼又节能;将空调温度调至在26度以上,或者关闭空调;洗头后让头发自然晾干,而不用吹风机;减少冰箱的开门次数,不将热食品放进冰箱;冰箱存放食物适量,以容积的80%为宜,减少电耗;
把淘洗的米浸泡10分钟后再下锅煮:看电视时,开一盏5瓦的节能灯,不易使眼疲劳;多使用充电电池,少使用一次性电池。其实,只要你有心,节电在瞬间就能完成,在细节中就能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仅是要求我们节约用电,而是要求我们凡是都要讲究节约,吃的方面要节约,要爱惜粮食,用的方面更要节约,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
亲爱的同学们,节能需要你、我、他,节约水电靠大家。关注点点滴滴,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人人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学校节约型后勤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每一次相约都倾注着我们殷切的期待。每一次离别都意味着我们再次的相见。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衷心地祝愿:红领巾广播站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愿它能带走你所有的烦恼,为你带去无尽的欢乐;
愿它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伴随你度过金色的童年。感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第3篇:珍惜粮食广播稿
姚: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中午好!星星电视台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姚佩君。
杜: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让我们一起翱翔于“校园之声”。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杜晨霞。今天我们的广播主题是“珍惜时间”。
姚:说到时间,它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略而又最令人后悔的。
杜:时间只有三天,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我们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
姚:那么,我们能够把握的,就只有今天和明天了?首先让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一分钟》。
(播放小故事:一分钟。)
姚: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杜:听了“一分钟”这个故事,我知道在生活中一分钟也是宝贵的,我们要学会“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姚:同学们,你们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在一些争分夺秒的职业中,一分钟是多么宝贵啊!
杜:那么我们的一分钟又能做些什么呢?平时也许没有把一分钟放在眼里,今天我们趁这次活动来认识一分钟的巨大作用吧。
姚:一分钟可以快速阅读一篇五六百字的美文。如果是浏览报纸,完全可以浏览一张40多版的日报,看看新闻标题,便对大小事了然于心。
杜:一分钟用来打字的话,可以打上百个字。好文秘平均一分钟可以打150个字。记者手写的字很快,一分钟可以写70多个字。
姚:喜欢看广告的人,一分钟可以欣赏5-10个精彩的广告短片。
杜:一分钟跑400米没问题,如果用来做仰卧起坐,一分钟可做20多个,让人浑身舒畅。
姚:一分钟足以组织一次很好的进攻,很多球赛的胜负是在最后一分钟决定的。不到裁判吹哨,不要放弃最后一分钟,这就是我喜欢的足球精神。
杜:“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答案很多,尽管一分钟做的事情极其有限,我们不得不承认,一分钟过得太快,我们要珍惜每一个一分钟,学会将其化零为整,那一分钟就能干出很多伟大的事情。因为生命是无数个一分钟组成,因为极限的挑战、纪录的涮新往往是在一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完成。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不过,能够将简单的道理一次次付诸行动,我们就会不简单。
姚:一位美籍老师曾用汉语对我们说:“我的汉语讲得不好,但是我很努力,也感到快乐。因为在美丽的中国大地上,我能用好听的汉语和中国朋友交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学汉语还不到一年,起初我很胆小,害怕学不好,我利用很多一分钟,利用每次与中国朋友结识的机会,慢慢的我学会了。谢谢大家给我学习的机会,今天,我可学了很多个一分钟啊!”
杜:咱们学英语和数学等同样如此,我们要尝试着问自己:“每一个灵感能做多少事”、“每一个微笑能做多少事”、“每一个业余时间能做多少事”,我们会发现生活变得异常奇妙,会特别热爱和关心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姚:“一分钟能做多少事”蕴含的道理有很多,它不仅教我们如何管理、如何学习,更重要的包含了生活的真谛。
杜:既然一分钟能阅读、写作、运动、休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随时随地踏实做事,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呢?在这个浮躁、功利时代,懂得这一点比懂得一切都可贵。
师:小小的一分钟,原来威力无比阿。同学们,很长的时间可以做很多的大事情,很短的一分钟也可以做很多的小事情啊。下面请听我们为大家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杜:中国古代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姚:拉美谚语:把握住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拉美谚语
杜:对时间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杀。——奥斯特洛夫斯基
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
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李白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会有的。——鲁迅
姚:同学们,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会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办法就是合理规划时间,合理计划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为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珍惜时间的倡议:
1、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吹吹葫芦丝、分享一个小故事,记几个数学公式、背几个英语单词等,而不是三三两两的在走廊追逐喧哗。
2、中午来到校园,可以到图书角看看书,增长见识,而不是在教室吵闹。
3、充分利用好课前2分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利用好每分每秒。
4、坚持上好每一堂课,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老师问题。
杜:“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珍惜后半学期的时光,努力学习,让老师多放心一分钟,让妈妈多休息一分钟,上课听讲不浪费一分钟,做习题抓紧一分钟,把多余的时间用来多为别人服务一分钟……(播放歌曲)
姚:又到了我们的“有奖竞猜”时间了,今天有奖竞猜题目是:今天,老师搜集了很多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你记住了那一条呢,请任意选择一条写下来,把答案投放到风雨操场一楼投稿箱。
杜:时间过的真快啊,这次的广播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提醒全体同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姚:让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完成作业,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记住:成功只能留给珍惜时间的人,“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
杜:今天的广播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第4篇:珍惜粮食广播稿
甲:敬爱的老师们!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甲:付出一份真诚,打造一个爱的世界;
乙:留住一缕春风,播撒明天的希望;
合:红领巾广播之声又与你见面了。
甲:我是
乙:我是
(播放音乐)
乙:今天播出的主要栏目有《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佳作展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甲:首先播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栏目。
乙:随着时代发展,吃饭已经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了。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还要多;而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但是,我们却用这么少的耕地面积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许多外国的专家学者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我为我们国家的壮举深感自豪,为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感到无比骄傲!
甲:诚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人民正处于饥饿之中,同样也包括我们国家一些贫穷落后地方的人们。实事上,我国的粮食生产与消耗一直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粮食生产增速压力非常大。很多人都沉浸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之中,走出了以前那种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一种铺张浪费的风气悄然升起。生活好转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
随便浪费粮食的现象,比如说许多没有动过的饭菜被无情的倒进下水道,在垃圾桶、废品袋中,躺着整包的面包、饼干等等,看了真叫人心疼。
甲:食堂里,餐馆里,厨房里到处都是剩饭剩菜,到处都随手扔掉的馒头面包??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怎能不扼腕痛惜。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形成了一股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就养成了这种不节约粮食,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呢?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自己。
乙:还记得《悯农》那首古诗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而这种美德就在我们浪费的一粒粒粮食中丢失了。很多人觉得自己浪费的那点粮食不算什么,当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思想的时候,人人都浪费一点点,这个浪费的量是多么的巨大啊!如果我们人人都节约一点,节约每一粒粮食,这个量又是多么的巨大呢!当我们从电视里看到那一张张饥饿的面庞,一双双骨瘦如柴的双手的时候,看着你浪费的那些粮食,难道不会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吗?
甲:是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啊。这些粮食都是从农民伯伯长满老茧的手中辛苦的种出来的,一碗小小的米饭,要经过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等很多道程序才能端上饭桌呢。也不知道每天有多少只浪费的手,将他们无情倒入垃圾箱。
乙:粮食这么来之不易,我觉得如果随便浪费了,实在是一种很可耻的行为。你觉得呢?
甲:是的,浪费可耻,谁闻谁恶!不能说我们的生活好了,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
乙:可粮食真的是表面看起来的这么充足吗?不是的。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每5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1千万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
甲:听了你的介绍,还真的吓一跳呢!
乙:对啊,起初我看了这组数据也非常震惊。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浪费,甚至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还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用不完的粮食呢。然而事实却很令人担忧啊!要知道,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5亿,每年的净增长的人数是1200万人,可我们耕地面积却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在减少。耕地不够,粮食就少了,所以全国40%的城市人口所吃的粮食都需要从外国进口。
甲:真是触目惊心啊!我们国家粮食这么少,随便浪费就太对不起祖国了!农民伯伯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没有他们辛勤地劳动,我们也不会吃得个个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的!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尊重农民伯伯,尊重粮食,珍惜粮食,认认真真把每一顿饭不浪费地吃完。
乙:是啊!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节俭的态度。借着今天广播的时间,我俩想对同学们发出几点倡议:
1.珍惜粮食,减少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2.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3.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甲: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身边开始节约粮食吧,珍惜粮食就是在拯救你自己的灵魂。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做起,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树立节约的好风尚!
乙: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新时尚,新潮流!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富有,我们精神也会更加的富足!
甲:现在进入佳作展播时间,首先播出的是乙:现在播出
片尾:
甲:不知不觉,本次红领巾广播已接近尾声。
乙:让我们的声音放飞梦想,让您跟着心灵的步伐走近我们。甲: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为您真诚服务的校园媒体。欢迎您随时随地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中来,共同为这个充满活力的校园增添青春的色彩。
乙:老师,同学们,
甲:青春在这里飞扬!
乙:心灵在这里交织!
合:不变的相约,让我们相约在红领巾广播之声!
甲:你的喝彩就是我们的精彩!
乙: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将与您在空中相约。
第5篇:珍惜粮食广播稿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甲:大家中午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
乙:我是播音员乙。
甲:我是播音员甲。本次节目的主题是——《学会勤俭,珍惜粮食》。乙: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吗?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无私、自律自强的民族。周恩来勤政为民、廉洁清政的高尚品德真是值得大家学习啊!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用什么来约束自己,提醒自己呢?
甲:那就是勤俭节约。随着时代发展,吃饭已经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了。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还要多;而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但是,我们却用这么少的耕地面积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许多外国的专家学者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我为我们国家的壮举深感自豪,为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感到无比骄傲!
乙:诚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人民正处于饥饿之中,同样也包括我们国家一些贫穷落后地方的人们。事实上,我国的粮食生产与消耗一直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粮食生产增速压力非常大。很多人都沉浸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之中,走出了以前那种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一种铺张浪费的风气悄然升起。
甲:生活好转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随便浪费粮食的现象,比如说许多没有动过的饭菜被无情的倒进下水道,在垃圾桶、废品袋中,躺着整包的面包、饼干等等,看了真叫人心疼。
乙:食堂里,餐馆里,厨房里到处都是剩饭剩菜,到处都随手扔掉的馒头面包??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怎能不扼腕痛惜。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形成了一股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就养成了这种不节约粮食,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呢?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自己。
甲:还记得《悯农》那首古诗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而这种美德就在我们浪费的一粒粒粮食中丢失了。
乙:很多人觉得自己浪费的那点粮食不算什么,当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思想的时候,人人都浪费一点点,这个浪费的量是多么的巨大啊!如果我们人人都节约
一点,节约每一粒粮食,这个量又是多么的巨大呢!当我们从电视里看到那一张张饥饿的.面庞,一双双骨瘦如柴的双手的时候,看着你浪费的那些粮食,难道不会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吗?
甲:是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啊。这些粮食都是从农民伯伯长满老茧的手中辛苦的种出来的,一碗小小的米饭,要经过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等很多道程序才能端上饭桌呢。也不知道每天有多少只浪费的手,将他们无情倒入垃圾箱。
乙:粮食这么来之不易,我觉得如果随便浪费了,实在是一种很可耻的行为。你觉得呢?
甲:是的,浪费可耻!不能说我们的生活好了,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乙: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节俭的态度。在此,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几点倡议:
甲:1.珍惜粮食,减少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乙:
2.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甲:3.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乙: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身边开始节约粮食吧,珍惜粮食就是在拯救你自己的灵魂。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做起,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树立节约的好风尚!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新时尚,新潮流!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富有,我们精神也会更加的富足!
甲: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谢谢大家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