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棋》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情分析:
课文从解题开始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可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通过看图比较,对比朗读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两个学生同去拜秋学棋,结果却截然不同。教育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两个学生同去拜秋学棋,结果却截然不同。教育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通过看图比较,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两个学生同去拜秋学棋,结果却截然不同。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有同学爱下棋吗?(板书:棋qi)指名读“棋qi”用“期”记住这个字。文中指的是“围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围棋。
揭示课题,板书:学。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老师梳理学生的提问(可能会提到:谁向谁学棋?是怎么学的?学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的问题,请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读书情况,用小黑板出示生字、词语。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能手 棋艺 远近闻名 专心致志 天鹅 拉弓射箭 动物 听讲 提醒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课文中说树是什么能手?
这是说秋的围棋下得怎么样?
棋艺:下棋的本领、技术。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注意力。
天鹅:生活在海边或边,全身白色。
独一无二:仅有一个,没有第二个。)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指导读书,
5、指名反馈质疑中的问题,师生共同评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集体交流评议
3、教师导读:同学们,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方法,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让学生在充分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反馈)
四、指导写字
1、齐读生字
2、观察记忆字形。
3、师 范写并指导写法技巧。
4、学生自由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用一句话概况一下
过渡:秋是围棋能手,当有人跟他学棋了,大家看有两个学生拜他为师了。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位( )的老师,
(3)找出能体现老师棋艺高超的关键词语(能手、远近闻名)
(4)指导朗读。
秋的棋艺这么高超,多么了不起,我们用赞叹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大家看看:这两个学生怎么学的'呢?四人一小组说说两个学生是怎么学的。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他们学棋的句子。
一个学生是怎么学的?指名读。
·出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拿个词最能概括出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
你们从这句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这位学生学得专心致志?
·讲解:“一边听……一边看”这个句式表示“看”和“听”这两个动作是同时发生的,这位同学学得多认真呀!
说话练习:同学们,试着用一边……一边……说几句话
·指导朗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继续交流
·指名读,想想:另一位学生是怎么学得呢?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学习态度吗?(三心二意)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学得三心二意?抓住三个动词(听、想、做)两个词语(走了神儿、不由得)小组讨论、汇报,说说各自的理由。
(4)指导朗读
(5)对比朗读这两段话。
3、学习第三段。
(1)引读。后来那个专心听讲的学生成为——(板书:出色的棋手)而那个老走神儿的学生,棋艺——(板书:没多大长进)。
(2)理解词语意思
“出色”是什么意思呀?(格外的,超出一般)
出示:没有长进(说一点儿进步都没有)
没有多大长进(说有点儿进步,但进步很小)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连起来说说。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读出赞美和惋惜(含批评)两种不同的语气。
三、总结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著名的围棋能手。
板书设计:
13 学棋
一个学生 专心致志 出色
另一个学生 三心二意 没多大长进
反思:
《学棋》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源于《孟子?告子(上)》。故事描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的生动故事,启示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教学过程中,两个教学环节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这个道理,教学中,在学生研读了第二段的基础上,设计以下练习:你能分别说一说为什么一个学生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棋艺却一直没有长进呢?学生热烈讨论、踊跃发言,有的引用了课文中现成的语言,有的运用了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汇。随着学生对成功者成功原因的描述,老师边板书边总结:正是因为他耳朵认真听(板书“耳”),两眼认真看(板书“ソ”),用嘴问不明白的地方(板书“口”),那么的专心致志(板书“心”),所以能成为出色的棋手。当一个完整的“聪”字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就会明白,聪明需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随着对平庸者失败原因的描述,“耳、ソ、口、心”被逐一擦去。当“聪”字消失于黑板时,学生也就明白了专心致志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含义。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一开始就请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两个人同拜秋为师,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学生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读书时特别的投入。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解决之前的疑问后,用一个“聪”字将两个学生的不同表现串联起来,进行正反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
同时“聪”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真切地感受到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才能越来越聪明。更深切地体会到良好学习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从而反思自己上课的现状,不断改进。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师在教学中时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兴趣高涨,积极性大为提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率较高。这主要应该得益于新颖的教学手段及合理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理解所教的内容需要一个过程,知识就像挂在树上的苹果,老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学习铺设台阶,使他们摘到苹果,享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第2篇:《学棋》教学反思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教学时,我从名言“名师出高徒”入手,对这句话进行质疑,展开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能证明“秋”是名师的语言,学生很快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能手”“远近闻名”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的棋艺高超,是个名师。然后我再请学生阅读课文,找到两位学生学棋的不同结果,一个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则一直没有多大长进。最后我让学生小组学习,想想为什么同一个名师教出来的`两位学生结果这样截然不同。再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了两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态度,经过讨论交流,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明白了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果的道理。
课堂上,我没有对孩子们进行说教,而是通过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让孩子们尝试进行自我教育,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3篇:《学棋》教学反思
课堂评价,我讲了《学棋》这一课。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同时跟着著名棋手秋学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后来一个成了出色的棋手,一个没有多大长进的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理解。我的教学思路是:导入课文,检查预习后引导学生听课文录音,正确朗读,并能知道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下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提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段分析课文,重点分析第二段中两个学生学棋时不同的表现,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明白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的道理,并能说说自己想要向那个学生学习,自己以后打算怎么做。最后给学生讲陈毅吃墨水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总的`来说,这节课讲的很不成功。整堂课上,虽然我的思路比较清晰,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放录音给学生听时,录音不能播放了,我只好讲课文动画放了两遍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
2、学生不活跃,调动不起来。我班学生平时上课时回答问题还是挺积极的,可是今天课堂却显得很紧张,提出问题没人举手。其实我设计的问题难度并不大,大多数学生本应该能够回答的。
3、让学生读的很少。这也是这节课最大的问题之一。本来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是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多读课文的,包括之名单个学生读、齐读等,尤其是重点的部分多让学生读。可是由于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耽误了时间,所以将读课文这一部分压缩掉了。
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有点紧张、听得不够认真,另一方面是因为设计的内容过多了显得有点碎,过度又快,所以学生思维转换不过来,以至于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这一方面主要还是我的问题。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把读书作为一个重点。再者,小孩子思维能力还不够强,教学设计中不应涉及太多的知识,每个环节的转换都要让学生明确下一步要干什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一方面应多注意。
学生读书托音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每天强调不要托音,经常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的教读,可还是没有改掉读书托音的坏习惯。以后还是要加强朗读指导。多读多练多强调。
第4篇:《学棋》教学反思
《学棋》语言浅显易懂,条理清晰明了,道理易得实用。课文通过一个学棋的故事,告诉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第二自然段写了秋的两个学生在学棋时的不同表现,课文中的插图也与此段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情景。按照学生的观察顺序分别出示文中的句子。一处: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让学生读读找找这个学生的动作,强调“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让学生体会看和听是同时发生的,学生看的时候在听,听的时候在看,再用“一边……一边……”说说话。然后带领学生朗读,体会他的'认真专心。而另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我同样让学生读,抓住“走了神儿”“不由得”体会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找找另一位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让学生知道这位学生在学习时是心不在焉。听着听着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再注意老师的讲课了。再让学生对比朗读两段话,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两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第5篇:《学棋》教学反思
曾在竹西小学听过陈老师上这篇课文,当时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因此我这课也是按照陈老师那种大的方向,在细节上作了一些小调整。
在第一课时我最欣赏的就是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然后问学生有什么问题。这个情景创设的`非常好。没有按照常规,在揭示课题之后就向学生提问,因为,那是学生所提的问题都比较肤浅,只要是读过课文的学生都能够解答,所以也就显得没有什么意义。而现在这种提问方式,可以直抵这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具有非常高的概括性。与之相联系我们之前的提问,就显得很粗糙,没有经过对文本的研读,所作的都是一些无用功。因此,以后要认真研究课本,找出事情矛盾的集中点,并将此作为文章的切入口。
教学第二自然段是主要抓住两个学生的各自不同的表现加以对比,从而反映出一个学生上课专心致志,另一名学生走神。此外,我对于陈老师的一些字、词、句训练有选择的删去了一点。一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容纳不了太多的东西;二是,有些训练以前已经做过多次,学生们都已熟练掌握,不需要再花费时间。
第6篇:《学棋》教学反思
《学棋》是源于《孟子-告子(上)》。故事描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的生动故事,启示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秋的两个学生在学棋时的不同表现。这是本课的重点段落,课文中的插图也与此段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教学时我从插图入手,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情景。
按照学生的观察顺序分别出示文中的句子。一处: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让学生读读找找这个学生的动作,强调“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让学生体会看和听是同时发生的,学生看的时候在听,听的时候在看,再用“一边……一边……”说说话。还展开想象那个学生他听秋说了什么?他问什么?然后带领学生朗读,体会他的`认真专心。而另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学生不难找出相关的句子。
同样让学生读,抓住“走了神儿”“不由得”体会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找找另一位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让学生知道这位学生在学习时“走神儿”就是听着听着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再注意老师的讲课了。再让学生对比朗读两段话,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两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这样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自然地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然后我让学生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例子也像这篇课文一样,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结果,从而揭示了生活中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第7篇:《学棋》教学反思
《学棋》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文章思路很清晰,教学时,我主要借助板书,让孩子们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板书的对比,明确两个学棋的人因为态度不一样,所以结果不一样,从而得出“读书要专心致志”的道理。附上板书:
一个人 专心致志(听、看、问) 成了出色的棋手
另一个人 很不专心(想、做、又想) 没有多大长进
在边讲边板书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联系自己平时,用功学习时是怎样做的,开小差时又是如何做的,通过回忆亲身体验到的`事情,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且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欠缺。
第8篇:《学棋》教学反思
本课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在评价预习阶段,对于“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我尝试让学生说一说此成语的意思,并试图说一说表示学习认真有关的词,如: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但学完此课后,我觉得如果学习“专心致志”时联系课文教学,那学生掌握得会更透彻,理解得也较深入,也能达到语文教学文本和生活的结合。
教学第一自然段是主要通过“能手”“远近闻名”这两个词语表现秋的棋艺高超。教学时我抓住了“能手”进行重点理解,但忽视了对“远近闻名”的指导。教学时我认为“远近闻名”学生已很熟悉,但现在想想我忽略了“温故而知新”所蕴含的`内涵。
课文中的插图和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学生的不同表现,从而导致的不同结果,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自已读,自已去总结。但教学时忽略了书上插图与文本的相结合,忽视了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的训练。
第9篇:《学棋》教学反思
《学棋》描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老是走神儿,所学结果截然不同的生动故事,告诉学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由果找因、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教学,清晰地展现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在学习第一段时,我抓住了“远近闻名”和“能手”两个词让学生感受秋的棋艺高超,让学生心生赞叹,有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完第一段后,直接导出了第三段——两个学生的学棋结果。在理解了“出色”、“没有多大长进”后,问学生读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提问:“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下棋,为什么学习的结果不一样?”这时我再让他们自己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原因。简洁的叙述学生一读就懂,这时就让学生进行讨论,都是秋的学生,都是秋在教,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由此学生们自悟出了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我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将来受益无穷。学完课文,我还进行了拓展延伸:我国也有许多著名的围棋能手,聂卫平、马晓春、俞斌、常昊等,我让学生去收集一些他们的小故事并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不活跃,调动不起来。我班学生平时上课时回答问题本来就不够积极,今天教研组公开课,课堂更显紧张,提出问题举手学生不多。其实我设计的问题难度并不大,大多数学生本应该能够回答的。再如,让学生读的很少。这也是这节课上最大的问题。本来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是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多读课文的,包括个别学生读、一齐读等等,尤其是重点的部分要让学生多读。可是由于前面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耽误了时间,所以就把读课文这一部分压缩掉了。
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有点紧张、听得不够认真,另一方面是因为设计的内容过多了显得有点碎,过渡又快,所以学生思维转换不过来,以至于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这一方面主要还是我的问题。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把读书作为一个重点。再者,小孩子思维能力还不够强,教学设计中不应涉及太多的知识,每个环节的转换都要让学生明确下一步要干什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一方面应多注意。
第10篇:《学棋》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言,设疑导入。
(一)交流名言。
师:上节课,老师让留了一些有关学习的名言给同学们,你们都读懂了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有志者事竟成。
(二)设疑导入:《学棋》这篇课文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吧!
二、精读课文,潜心会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课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能手、远近闻名
3、运用词语。(如:唱歌很好的人,可以叫她唱歌的能手。)
4、指导朗读。(秋的棋艺高超,多么了不起呀,谁会读好这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过度:秋的棋艺远近闻名,有两个学生拜他为师,跟他学下棋,那这两个学生是怎么学的呢?
1、引导学生看图并自由说说。
2、交流学习:这两个学生是怎么学下棋的呢?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句子并动手划一划。
(2)一个学生是怎么学的? (板书:一个学生)指名读。
出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①哪个词最能概括出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 (板书:专心致志)
②你们从这句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这位学生学得专心致志?
(从“听、看、问”这三个动作中看出这位学生学得专心致志呢?)
③学习“一边……一边……”这个句式。
(表示“听”和“看”这两个动作是同时发生的,这位学生学得多认真呀!)
④说话练习。
3、指导朗读。
4、另一位学生是怎么学的呢? (板书:另一个学生) 指名读。
出示:另一个学生呢,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好像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正从远处飞来。他 想:要是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该有多好哇!想着想着,双手不由得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动作。
①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学习态度吗? (板书:三心二意)
②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学得很不专?
③指名模仿拉弓射箭的动作。
④指导朗读。
3、看图说说:老师发现了,会说什么呢?他又是怎样的?
4、想像:如果你是老师,你又会对这学生说什么?
5、上台表演。
6、男女生对读,体会不同的表现。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 同一个老师教他们学下棋,两个学生结果会怎样呢?
1、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出色的棋手、没多大长进)
2、理解“出色、没多大长进”。
3、齐读第三段。
三、讨论交流,领悟道理。
(一)讨论:同一个老师教他们学下棋,一位学生学得很出色,另一位学生却是一点儿长进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1、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3、用“因为……所以……”把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连起来说说。
(三)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师生总结:读书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弟弟、妹妹。让他们也懂得这个道理。
五、板书设计:
13、学棋
秋 能手
一个学生 专心致志 出色
另一个学生 三心二意 没多大长进
教学反思: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秋的两个学生在学棋时的不同表现。这是本课的重点段落,课文中的插图也与此段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两个学生是怎样学棋的句子划下来。按照学生的观察顺序分别出示文中的句子。一处: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让学生读读找找这个学生的动作,通过品读体会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品读句子时,强调“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让学生体会看和听是同时发生的,学生看的时候在听,听的时候在看,再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他的'认真专心。而另一个学生又是怎样学习的呢?学生不难找出相关的句子。
同样让学生读,抓住“走了神儿”“不由得”品读文本,从而体会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接着我还让学生模仿“拉弓射箭”这个动作,形象地感受这位学生在学习时是心不在焉,听着听着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再注意老师的讲课了。再让学生对比朗读两段话,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两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而老师发现了,又会说什么呢?我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再让学生想象说话、分角色表演。而不同的学习态度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后,自然地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学习第三自然段识时,我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领悟道理。再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把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连起来说一说,从而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最后,我还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喜欢谁呢?为什么?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懂得读书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
第11篇:《学棋》教学反思
《学棋》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在教学中,我通过朗读的指导、重点词语的品析、说话的训练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一、朗读引导,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巧妙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如指导学生读好“远近闻名”时,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请学生来读,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越读越有劲,也达到了理解词语的目的。
二、品词析句,有效引导学生的感悟。
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学会准确地使用语言。如在教学“没有多大长进”一处时,让学生是把“多大”去掉,改成“一直没有长进”,想想这样行不行。通过这样的比较,能让学生领悟的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是那么的有意思,同时也知道只有准确地使用语言,才能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但是,在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
一、理解词语没有字字落实。如在理解“远近闻名”时,我指导学生理解了“远”和“近”,但是,对“闻”字没有加强理解,因此,学生没有很好地深刻地理解这个词语。
二、指导看图没有到位。书本上有两幅插图,让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插图来更好地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时,我做到了联系插图,但是,还不够,还不够全面。比如,观察第一张图时,只是在理解“专心致志”时让学生看图理解,在接下来学习另一个学生学棋的态度时就没有让学生再看图来理解,有点缺陷。
第12篇:《学棋》教学反思
《学棋》描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所学结果截然不同的生动故事,启示学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通文、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在新课标中,对小学生还提出了具体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习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在第一环节导入部分中,我抛出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初步设想时,以为学生会“忙着”质疑,所以我对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是——别的学生提出问题时,你要认真听,避免与同学的疑问重复。提出了这个要求,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听,并促进他们多多地思考。然而学生却没有质疑,最终变成了我的自问自答。
第二环节是随文识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流利课文。这环节教学中,“听、读、说”紧密结合,在指名学生读词语、读片段时,其他学生要带着问题去听:听读的同学字音有没有读准、句子有没有读流利,而且要等读的同学读完之后再点评。这样,每个人都能带着任务读好课文。在这过程中,我也进行及时、公正地对学生倾听进行表扬,经常采用“你听得很认真”,“你的小耳朵真灵”等激励性语言,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逐步提高倾听能力。由于时间关系,我在第二小节的'教学中,就辅导了一个长句子和一个成语,忽略了其他内容的指导,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还要改进,争取在“教——扶——放”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更多的收获。
第三环节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通读完整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的层次比较清楚,学生看着清晰的板书很容易就能说出来,我要求指名的学生说的同时,其他同学静静地听,心里也默默地说一说,如有不同意见再反馈,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最后一个环节是识字写字,识字时仔细听同学读,如果同学读对了,就跟着他一起读,如果读错了,举手反馈,大家互相学习纠正。写字时,我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认清字形、了解结构、抓住主要笔画,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全,其他同学补充,如果学生不认真倾听的话就不会有“反馈”和“补充”。“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由于整堂课的时间把握得不到位,写字环节的时间太少了,也没有机会进行展示与相应的指导。
总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会抓住每堂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第13篇:《学棋》教学反思
《学棋》描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的生动故事,启示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由果找因、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教学,清晰地展现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1、利用文中插图导入新授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充分利用好文中插图,先让学生给图中人物命名,然后问为什么他们要跟秋学棋,这样很自然的导入文中的第一段。在学习第一段时,我抓住了“远近闻名”和“能手”两个词让学生感受秋的棋艺高超,让学生心生赞叹,有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由果找因。
教学中我打破了常规的顺序教学,将课文第三自然段提放到第二自然段前学习。这样将结果摆在前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什么两个学生同时向秋学习一个学生能成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却没有多大的长进呢?在得知结果后,探求原因是这一课的'重难点。课文中的插图和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情景。按照学生的观察顺序分别出示文中的句子,再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看,自己读,自己去总结。
简洁的叙述,学生一读就懂,这时就让学生进行讨论,都是秋的学生,都是秋在教,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由此学生们自悟出了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我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将来受益无穷。
3、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
例如:通过理解“能手”、“远近闻名”,然后提问“秋的棋艺这么高超,你能读出他的名气吗?”又如:理解“专心致志”一词时,没有单独解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联系课文,让学生先通过朗读感悟,再从文中找出体现“专心致志”的三个动词 “听”、“看”、“问”,进而拓展“他上课还会做些什么呢?”学生由此想到了“记”、“练”、“说”、“想”这些词,最后点拨:像这样边学边想,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叫专心致志。学生不仅掌握了“专心致志”的意思,更了解了如何才能专心致志。这样的朗读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学生很容易就把意思读出来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自己首先做回学生,做文章的第一读者,用心研读,吃透教材,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本意,然后细心地设想学生在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第一步就去翻阅教参、花心思设计缜密的教学过程、寻找丰富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语文课上出特色来,激发起孩子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14篇:《学棋》教学反思
昨天(星期四)上午,听一年级的两位年轻老师讲语文课,郑**讲的是《团团和圆圆》,毕**讲的是《乌鸦喝水》。两位老师都很努力,提前一周准备,反复修改教案和课件,所以课上得都比较让人满意。
晚上回到家,心想:年轻老师进步这么快,作为老教师,如果由我来上一节课,效果会怎样呢?能不能把握好重点、难点,选择好方式方法?这么想着,就打开书,仔细看了课文,确定好第二天的教学内容和程序。然后打开电脑,做了课件。
今天的课,由于准备充分,上的效果总体还是让我满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导课。
我从题目入手,就大屏幕上的“学棋”问学生:“‘学’是学习,学习什么?”
有学生说:“学习下棋!”
“对!”
云开又大喊:“学习棋艺!”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对新词就是敏感。
接下来我问:“谁学习下棋,向谁学习下棋?”
学生回答出来后,我让他们把以上内容串成一句话。经过尝试,学生串成的这句话是:两个学生跟秋学习下围棋的技艺。
接下来,我问:“这两个学生为什么要跟秋学习下棋呢?请大家看第一自然段。”
[反思]这个导课环节自然流畅,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接下来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学生又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回答了两个学生向秋学下棋的原因,使语言训练进一步得到落实。]
二、词句的理解与辨析
1、词语。为了让学生理解“能手”的意思,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是“高手”,有学生说是“下棋很厉害”。然后我让学生造句,并且开了一个头“田敬轩是我们班的画画能手。”学生马上顺竿爬“……是我们班的写字能手。”“……是我们班的朗读能手。”又有人夸“……是我们班的写字能手。”我就引导:能不能一下子说几个人是写字能手?”学生继续尝试说句子。得到夸奖的同学心里美滋滋的。这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刘佳承说:“我爸爸是修车能手!”我赶快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好句造得真不少。这时,我问:“大家能带着这种赞赏的语气读读第一自然段吗?”学生的感情自然迸发,读得很好!
2、句子。学习另一个学生学棋的结果时,我出示了“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这句话,同时出示的还有“棋艺一直没有长进。”让学生比较。又是云开抢先举手:“没有多大长进是说他还有一丁点长进(边说边用手指比了比),没有长进就是没有一点长进。”说得真挺对的.。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阶梯图,用一级级高高的台阶表示第一个学生的进步,用一级级极矮的台阶表示另一个学生的进步。这一补充,学生理解得便清清楚楚了。
[反思]谁说只有数学语言要准确?语文的词句理解也要准确而深刻,没有严格有序的训练,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其他学科术语的表述哪能准确简练?]
三、中心的提炼
在课堂上,我们花大力气,读、找两个同学的表现,并挑关键词概括。学最后一自然段时,学生已然知道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了。所以,在概括课文中心时,学生的发言简炼而准确,比如:“学了本课,我明白了学习专心致志。”“学了本课,我明白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走神儿,老是走神儿就没有好的结果。”……让我甚为满意。
[反思]如果学了一篇有寓意的文章,学生却不能有所收获,那一定是我们在前面的教学中引导不到位。
当然,本课教学也留下了遗憾。
一、言语训练有些多,至少五次,造成课堂朗读略显不够。以后,应该有所侧重,作好取舍,一节课上,不能多于三次。
二、我没有抓住板书训练学生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本来,在导课时就题目学习让学生完整说了一句话,已经完成了一半,后面却没有让学生抓住板书的关键词继续练习,真是遗憾。想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今天的板书这么提纲挈领,没让学生概括真是极大的浪费。当然,这是我缺少思想意识的结果。所以我感谢这次反思,让我有了这个意识,这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第15篇:《学棋》教学反思
师:板书:“棋”字,说说怎样识记这个生字?
生: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这个“棋”字,木字旁加上其它的“其”字,就是这个下棋的“棋”字。
生:棋是形声字,棋子是木头做的,所以用木字旁。
师:(在“棋”字的前面加上“学”字)这是完整的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跟谁学棋?学的是什么棋?
生:怎样学棋的?
生:学棋的结果怎样?
师:现在请同学听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到的问题。
师:范读课文。
生:听了老师的朗读,我知道了自己的提出的问题,那就是两个同学跟一个叫秋的老师学下围棋。
生:我也知道了他们学的是围棋。
师:你如果自己读了课文,可能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的更清楚,甚至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者句子来概括呢?我们读一读,试试看。
生:自读课文。
师:再来读一遍,把不认识的字在课文中圈画出来,这时你对课文的理解可能会更深。
生:继续读课文,圈画生字。
师:读了两遍课文,你可能有话要说,如果再读一遍,你可能说的会更完整,更具体。你可以站起来,大声的朗读课文,把你刚才的体会读进去。
生:起立朗读课文。
师:读了三遍课文,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了,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一下秋和他的两个学生。
生:课文里写秋的词语有“能手”“远近闻名”。
生:课文里写其中的一个学生的词语是“专心致志”。
生:写另一个学生的词语是“不由得、走了神儿”
师:能不能用上两个成语概括一下这个学生的表现。
生:还可以用上“三心二意”这个成语来概括。
生:“漫不经心”
生:“东张西望”
生:……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学棋
秋——下棋能手(远近闻名)
学生甲:专心致志
学生乙:三心二意、漫不经心、东张西望
师:你能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结合老师的板书,再来概括一下课文内容吗?
生:……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达到“感”并且“”悟“的境界,必须通过整体的感知、感受、把握、体会,进而“感”并且“悟”。要真正的达到感和悟的程度,必须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以便于他们从文本中获取和整理信息,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概括,为进一步的阅读品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