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15 14:49:33

第1篇:绘本教学反思

一、回顾教学,反思收获

1.《我爸爸》中的图片以及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关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谈论自己身边的人,学生的最敏感了,感触最深了,因此兴趣是最浓了。老师娓娓道来,就好象和学生拉家常一样。老师和他们一同研究,一同寻理由、找证据、做说明,一同找意义。大人是小朋友知心的研究伙伴、思考的技术顾问。课堂教学在近似娱乐、游戏中进行,学生内心的情感就自然地被诱发出来,激活童真、童趣为下面个性化的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绘本激发了学生情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绘本阅读”的主旨理念是:让儿童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潜移默化,最终达到“脱胎换骨”。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绘本为感动与快乐的源泉,让学生在类似游戏的活动中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在笑声中心有所动、情有所感。】

2.《我爸爸》中的图片以及内容,指导了学生如何写自己的爸爸。当孩子们喜欢上绘本之后,对绘本的喜爱往往会使孩子们产生制作绘本的念头,因此到老师提出“你是否也给爸爸画一幅画,写一句话的时候”,学生都兴趣盎然。想一想爸爸的`特点有什么,用上“我爸爸像……一样……”以及”……是……也是……”的句式,在自己的创作中画出了自己的爸爸,写出了自己的爸爸。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手、脑、眼等协同作战,不管是动手能力,还是思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于是,在个性化的思维中也诞生个性鲜明的的栩栩如生的爸爸的形象,游戏化的课堂使学生始终处于高涨的情绪之中。

【绘本触发创作灵感,演绎个性思维。绘本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绘本中的图画往往飞扬着想象,连细节都有故事,往往用诗的笔触,细腻、含蓄、优美地表现着文字所无法表现的意蕴与感觉,引领学生到诗的意境之中,唤醒学生与生俱来的诗意与浪漫,刺激学生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自由驰骋。】

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我爸爸》绘本作文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就思考如何给孩子一堂全新的作文课,绘本教学激起了我的兴趣。课堂上,孩子的活跃感染了我,似乎在告诉我我喜欢上这样的绘本作文课。教学后我又在思考,如何让绘本作文继续走下去,利用绘本打开孩子的心扉,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写作,爱上创作。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1.绘本作文中绘本阅读的选择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才能真正唤起学生的共鸣。绘本作为儿童读物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尽管我们对绘本的了解与阅读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与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但经典的作品不一定能适合学生。任何文学作品中都包含一个主题,这是作者希望与读者分享的经验,绘本也具有同样的元素。而这一元素和如果和学生的心灵产生感应,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新世纪童话绘本》这一套书,它是由许多小朋友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改写而成,它赋予童话新的生命,新的思考方向,主题也非常适合引导孩子建立生活的能力和健康的心态。例如:《银河玩具岛》谈“珍惜”:《再见人鱼》谈“割舍”;《巨人与春天》谈“分享”……,这些都是孩子应具有的生活态度或能力。

2.绘本作文的教学,一定要在充分地进行“绘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水到渠成。绘本是一种带有很强的情感性的作品。只有在学生的感情被催化的情况下,情感才能真实地流露。而作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真情实感。就像绘本作文教学《我爸爸》,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就好像领小朋友到郊外走一趟,让学生在一路上尽情地欣赏,尽情地说,尽情地演。真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学生的真性情宣泄出来了,个性作文就真正做到水到渠成,精彩纷呈。

第2篇:绘本教学反思

第2周“正月里”有个绘本活动《幸福的大桌子》,由于没有图文并茂的绘本书,只有大的挂图,我大胆尝试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入手,逐层深入进行大胆地想象、表达。结束部分,我引出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为家里的老人做些什么呢?”孩子们感触很深,讨论热烈,说要经常回家看看老人,还可以为老人端茶倒水、捶背按摩,还可以唱歌跳舞给老人看等等,这个环节,对孩子们来说是对故事内容更深一步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提升,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的大桌子》传递的浓浓亲情,更让孩子们懂得“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的道理,让孩子们真情流露。

通过尝试,让我体会到,要设计并开展好一个绘本教学,并不是件易事,一个绘本中有很多元素可以更深一步的引入与拓展。因为是让幼儿大胆想象,课堂上总有教师意想不到的“题外音”,由于没有掌控好,这样的“题外音”带动了很多幼儿,导致秩序有些小混乱。

之后我也对本次科学活动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打破以往绘本教师先讲述一遍故事,第二遍通过提问来巩固。而是一开始就让幼儿大胆想象,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抓住重点,让孩子能易于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学,什么时候需要引导,什么时候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这些都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细细斟酌。其次,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将“题外音”融入“主旋律”,如何更好地回应孩子,依据孩子们的发展将教学深入下去,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值得注意与需要不断学习的。

第3篇:绘本教学反思

《温情的狮子》这一绘本,就讲述了一个爱与被爱,付出与回报之间的故事。绘本是由日本著名绘本作家柳漱嵩先生所作。讲述的是一只失去亲生父母孤苦伶仃、成天打着哆嗦的小狮子在狗妈妈的养育下健康成长,最后成为马戏团里的大明星。可是他念念不忘狗妈妈,直至用生命保护她。在善良的狗狗的关爱下,本是凶悍的狮子,变得有情有意,知恩图报。我读到这本绘本时就想到我们大2班的孩子在看了这本绘本之后能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又能不能学会如何爱别人,以及怎么样回报别人的爱?带着这么多的疑惑,邱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这一绘本《温情的狮子》。

带着之前的疑惑,我们翻开了这本书第一页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头什么样的小狮子?孩子们一下子说出了小狮子很可怜。尽管孩子们不认识字,但是孩子们对图片的观察很细致,他们可以从狗妈妈以及小狮子的表情中发现他们的特点。在看到图片狗妈妈在喂小狮子喝奶时邱老师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孩子们就觉得这个狗妈妈这是一个善良的.妈妈,有爱心的妈妈,对小狮子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爱。故事逐渐展开,孩子们也随着故事慢慢的紧张起来。接下来狗妈妈与小狮子分别的场景,邱老师也分别以围绕狗妈妈和狮子哆哆的心理的提问,让幼儿深入场景进行猜测与表演,来体验他们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心情。

大班的孩子对故事有了一定的见解。在最后的结局中作者留给大家充分的想象空间。我们班的孩子对此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小朋友认为狮子和狗妈妈已经死了,他们被猎人送到了别的地方;有的小朋友认为狮子会飞,带着狗妈妈飞到了别的安全的地方,然后永远一起生活在一起;有的小朋友认为狗妈妈为了救小狮子牺牲了自己,不管哪种结局,都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

第4篇:绘本教学反思

《好饿的小蛇》是一本适合小班年龄特征的绘本,内容简单、画面有趣。小蛇吃下去的东西会发出“啊呜----咕嘟”的声音,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儿也乐意模仿。绘本以幼儿想象、讨论、讲述为主,并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制造具体形象的课件,利用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大胆想象和讲述。

亮点:

1、元素的巧妙构建: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在故事讲述中,我巧妙地参入了多种元素:如音乐元素(小律动),肢体语言元素(如扭来扭去在散步),情景元素(发散性想象游戏),这些元素将整个故事的学习理解过程进行了有效的串联,充分挖掘出原著故事中诙谐、幽默的情感元素,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想象、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使整体课程层层递进,环环精彩。

2、课程整体环节设计上,我注重师幼情绪、情感的挑逗与融通。如:一开始我以小动物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猜猜这是谁的尾巴?小朋友们很感兴趣,当小朋友猜完后,看到是小蛇,引导孩子们很自然的跟小蛇打招呼,接着以小蛇来和我们一起玩的口吻,和孩子们听着音乐一起模仿小蛇扭动的动作,让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和小蛇成为亲密的朋友;这种情绪与情感的挑逗与融通,充分满足了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及语言表现的欲望。

3、活动细节的'精巧设计:

活动的每个环节较清晰,层层递进,指导语言简练、以游戏口吻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开心、投入,在游戏情境中体验了语言活动的有趣。在教学重点环节处,让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猜测小蛇吃了什么东西?像什么?这个环节也是调动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孩子认真观察“身体变样了的小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猜测,鼓励每个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测活动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蛇肚子的变化。孩子们对于小蛇吞咽这样一种大胆的行为,觉得特别有趣。孩子快乐地随教师的语言引导与动作提示,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想象和讲述,层层推开幼儿思维创想的空间,为其更广阔的后期创想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学习是快乐,在孩子的快乐学习中,我也倍感快乐和幸福!

第5篇:绘本教学反思

《狼大叔的红焖鸡》是金苗老师执教的一节大班绘本教学活动。金老师的整个活动过程非常清晰,主要采用了ppt的展示方式,从故事的封面导入,然后根据画面内容一边讲述,一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同时猜测故事的发展。幼儿在活动中始终能随着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的观察、想象、讨论、表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活动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孩子的兴趣入手,选择既有趣味性又不失教育性的绘本。

《狼大叔的红焖鸡》这个故事从文本和图画来看都非常具有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悬念。文本突破了传统观念里大灰狼的形象,从想吃红焖鸡到最后没有吃到红焖鸡反而要给小鸡们做好吃的这一个违反“常规”的转变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狼大叔的善良,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可以将大坏蛋变成大好人,从而让孩子从中领悟爱的感化。

二、注重孩子的主体性,过程既合理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整个活动过程清晰,安排合理。教师从观察封面导入,借助提问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让他们从狼大叔的眼神、动作、神情中去捕捉它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时变化的心情、心理。并采用多种手段引领幼儿阅读,猜测除了吃再没有别的爱好的狼大叔在发现一只母鸡时的激动和窃喜以及心理变化;体会当狼大叔改变主意想把母鸡养肥了再吃的'时的沾沾自喜;体会大灰狼天天偷偷给母鸡送美味佳肴时的满怀希望;感受大灰狼以为时机成熟,准备捉母鸡下锅时的急切以及在门外偷窥却被母鸡称为“亲爱的狼大叔”当作恩人被热情迎进门时的尴尬,哭笑不得;感悟大灰狼被母鸡的孩子亲了100口时无奈和甜蜜以及在吃了母鸡招待它的丰盛晚餐之后,打算着再给小鸡们送100个小饼干时的娇憨可爱。 这一部分金老师不仅注重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积极与幼儿互动,边讲边提问,引导幼儿边听边思考,促进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效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金老师的引导既能关注到全体,又能兼顾到个别,由浅入深,有效激发幼儿思考,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显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体会到讲述的快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强化幼儿的阅读习惯,突出绘本活动的特点,提炼、丰富幼儿的词汇。

在本次活动中,金老师将故事书制作成了ppt,将声音、图画相结合,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感性经验,非常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在活动过程中金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强化幼儿正确的阅读习惯——看书要先看封面。还注意到了让幼儿学习狼大叔说的话,及时捕捉故事文本中的词语,如蹑手蹑脚,孩子很快就说出词语的意思是:狼大叔走路很轻很轻,怕被母鸡发现,也能用很形象的动作来表演出来……

的确,在这个绘本活动中,金老师充分挖掘绘本的利用价值,激发了幼儿阅读、观察的兴趣,让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去感受爱,学习爱,体验被感化的爱,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真正做到想说、敢说、会说、乐说,在说的过程中获得文学阅读能力。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用心去引领,会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第6篇:绘本教学反思

1、如何利用绘本情景阅读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绘本其实就是图画书,绘本中的图画,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绘本如果仅止于阅读功能,那就太可惜了。于是,我在绘本运用中与教学互动,能让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饶富趣味。利用绘本进行美术教学,一定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绘本,玩创意!绘本能激发幼儿对绘画欲望和激情,每次手中捧着绘本时,也被书中的图画深深吸引。外出学习时,也听到将绘本阅读融入精彩的'语言教学之中。于是,我也在思考:如何将绘本阅读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欣赏美的同时,用手中的画笔,再创造心中的美丽图景。

2、本次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1)有助于帮助幼儿对画蛋技能的掌握。

(2)孵小鸡的添画过程,给了幼儿发散思维的空间。

(3)母鸡的责任感和爱心,让孩子们感受母鸡对鸡宝宝的爱,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教师在幼儿作画过程中不断提醒幼儿小鸡的眼睛等五官,培养幼儿对作画完整性的要求和对美的一种感受。

(5)《指南》中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教师没有追求幼儿小鸡画的如何的好,而是一直在肯定他们,充分体现了《指南》中的这一点。

第7篇:绘本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世界的万物大都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和数学有关。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作者:(韩)车宝锦,这是一套非常好的教学书,它将教学知识全部都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小朋友是很容易通过这种方式来吸收数学概念的。数学绘本就是让孩子从简单的故事中,或者美丽的图画中学到很多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

活动目标:

1.发现故事中隐藏的排序规律。

2.尝试运用AABAAB、ABCABC等排列方法解决问题。

3.感受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道“A、B、C”,丰富词汇“规则”。

2.三座桥底板,带星星、月亮的图片若干。

3.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引出故事。

观察图片,引出故事名字。

讲述故事开头。

2.信里说了什么?

你觉得规则之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二)找钥匙,感知规律。

1.大怪树是怎么说的?钥匙在什么样的树尖上?

2.请个别幼儿找一找大怪树说的树。

师幼共同检查验证。

3.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聪明的公主发现这棵树上其实藏着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4.引导幼儿发现、总结规律。

原来规则之城的规则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规律的排序。

(三)猴子归位,探索规律。

1.继续讲述故事。

帮公主想想看,应该把这三只猴子放到哪里去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摆一摆。

3.师幼共同总结、记录规律。

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记录这个规律。(AABAAB)

(四)分岔路,运用规律。

1.继续讲述故事。

个别幼儿帮助公主选择一条路。

一起来看看这条路的后面藏着什么?

2.引导幼儿发现、记录路上的规律。

(五)过桥,再次提升运用规律。

1.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

说明操作要求。

3.师幼一起检验正确的排列方法。

(六)大结局。

1.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2.引出绘本。

活动延伸:

他们回南国路上又会遇到什么事?答案就藏在这本书里,课后和好朋友一起找一找。

活动反思:

数学绘本,讲的则是有关数学的故事。它看起来不那么严肃,却又偏偏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数学是需要严谨对待的事; 它看起来不那么科学, 却恰恰让孩子们发现数学是一种规律;它看起来很活泼,却讲述的是一则则实在“枯燥”的故事。这正是数学绘本带给我们丰富,而又多变的感受。在学习教学的时候,就不会单纯地认为是加减乘除,他们会认为教学是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有趣的知识、游戏式的知识。在进行绘本的教学时,除了需要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元素,教师必须同样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对数学的关键经 验进行解剖和分析, 将其化解为活动中的一个个环节, 使得教学与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够紧密 整合。 此外, 教学活动必须紧紧把握绘本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尊重原著所传递的思想, 让幼儿在“数”阅读的过程中仍能有所感悟和收获。

第8篇:绘本教学反思

《彩虹的尽头》是一节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故事讲述了獾和狐狸在寻找宝贝的路上遇到了各种小动物,而小动物们都拥有着最珍贵的宝贝,孩子们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感悟了宝贝的真正含义。

在活动的导入部分用“宝贝”字宝宝来导入课题,出示字宝宝之后接着进行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宝贝,为什么?孩子们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这个环节我用:“xx是他的宝贝,她是最珍贵的”来进行总结,使幼儿来初步感知知识目标学说的句型。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通过利用ppt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猜测帮助幼儿理解每个小动物的宝贝是不一样的。这是造成本次活动超时的'主要部分,当然也没有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对其原因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重复性的提问。

在这个环节原本设计的是幼儿说的比较多的环节,但我在进行教学时有些问题都是重复性的,比如在理解小松鼠的宝贝时,我进行提问:什么小松鼠的宝贝,为什么?这一个问题请了好几个孩子来回答,这种重复性的提问让整节活动拖沓无效。

二、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在提问的时候我总是只关注于那些举手的、爱表现的、大胆发言的孩子,而那些不好意思举手的孩子却没有起来回答过问题。我们时常会说:关注每一位幼儿,把爱的阳光洒在每一位幼儿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会注意到这一点,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体现会你对每一位幼儿的态度。

作为一名工作时间不久的新教师,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对教材还是没有理解透彻,不能及时对幼儿提出的新问题给予反馈,教育机智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继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反思总结自己。

第9篇:绘本教学反思

《生气汤》是一本优秀的世界级绘本,它不仅是孩子的读物,也是成人的读物。生气,每个人都经历过,孩子们也一样,妈妈不守信用或者与孩子抢夺一样玩具,都会生气。因此我以《生气汤》绘本为载体,向幼儿讲述关于一件霍斯与妈妈之间发生的趣事,从而让幼儿了解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经常生气会影响身体健康,让幼儿学会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

因此我将目标定位于:

1.能够仔细倾听,理解绘本中主人公心情转变的原因,学会合理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知道生气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了解经常生气会影响人的健康。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保持自己快乐的心情。

首先从准备上看:幼儿都有过生气的经验,因而对故事主人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我在准备的时候,对绘本进行了分析,选取了绘本中最主要的一些亮点做成PPT,也便于幼儿的理解。但在对幼儿回答的预设上还是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将有利的信息直接反馈给幼儿,让其获取直接有效的经验。

再者从过程中看: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绘本故事中主人公由生气引发的一连串事件为主线的,我借由故事,从中挖掘有价值的点,反馈给幼儿。第一部分是了解生气的危害,从观察图片,倾听故事,再引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上,让幼儿从故事然后回归到自身,用已有的经验来进行交流,我再进行小结,让幼儿知道生气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让身边的人不开心,更会让自己失去朋友。虽然幼儿愿意说,但是我觉得大多孩子还是比较拘谨的,不能够很好地畅所欲言。还有一些问题过得比较快,就像霍斯为什么生气,也只是让孩子听了一下,然后再说说,孩子们似乎还不是特别了解;另外对于幼儿的回答我也没有接应得很好,比如在问到“生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时”,在孩子回答“想打人”时我就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这是不好的行为等等,我觉得在这一部分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是勾起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切身感受到生气的情绪,但在这里我匆匆地过了,没有与幼儿进行很好的互动。第二部分是观察霍斯生气后的表现,以及妈妈的做法。这一部分重在感受,幼儿基本上都知道霍斯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不能理解妈妈的这种做法是为什么,这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想的,但我们也可以从一些提问中让幼儿知道怎样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也就是第三部分的重点。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说说自己生气时是怎么发泄的,但在这个部分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依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孩子的已有经验,但有几个孩子说的还是蛮好的,我也借由他们的说法给与小结,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么做等等。在这里,我想是否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来判断是对是错,作为经验的提升,这样可能对他们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升华会更到位。最后的一个游戏环节,我本来是想让幼儿能够大胆表达的,但孩子们还是比较拘谨,重在了游戏却忽略了游戏的实质,这也是这个活动遗憾的地方。

一个活动的设计和活动真正的操作结果之间有着很多的变异和未知数,这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活动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幼儿的了解上。我觉得师幼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要仔细地观察到每一个幼儿,抓住其中的亮点,将其放大,再反馈给幼儿,获得经验的提升,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第10篇:绘本教学反思

“拍呀拍呀,拍花箩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你拍几呀,我拍一呀……”

这星期下午,我们看了绘本《拍花箩》,把传统的民间游戏以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方便孩子理解记忆;另外,让孩子们在拍手念唱中一问一答地学习儿歌,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游戏参与机会;而且这首儿歌还是一首有趣的数数歌,孩子们在念念、唱唱、拍拍中自然学习了数的概念;看着清晰的图画,在学习的时候我也用动作对每一句儿歌都作了形象化的.处理,如: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前面两个孩子两两交叉拍手合作,等念完“一呀”,两个人各自自拍双掌一下,再左手握拳放在右手掌心上,做蜗牛爬动作。这样,孩子们玩起来兴趣比较高,因为它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以前在课间也和孩子们玩过类似的游戏,如“两只小蜜蜂”,能念又能做的形式非常好,而《拍花箩》是我们中国的经典民间游戏,我想对于这样的儿歌游戏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更具传承性,因为它甚至在没有材料的情况下,就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可不是吗?我们好动的小篆朋友也喜欢玩“拍花箩”游戏,为了能让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他使出了全身自我调节招数,和朋友拍手念儿歌时也能很好控制自己,遵守规则了。再来看看我们班平时难得张口说话的芸芸小朋友,她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自如的和对面的好朋友积极念起了儿歌,也获得了同伴游戏、交流的快乐,变得开朗许多。

在我们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晨间户外活动结束后、活动休息、午餐前后、离园前等各环节,因为这些时间较短,很难开展长时间的活动,如果不组织活动,让孩子坐着等待,会使孩子注意力分散,容易引起吵闹、争斗现象,形成管理的空挡。因此,这次学习的“拍花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也达到了对孩子的有序管理,无疑是有益的游戏,可以将无序转为有序。

著名儿童语言教育专家周兢教授说过:我们把这些儿歌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文意吗?不是。我们之所以记得这些儿歌,其实是因为它们内容简单,节奏顺口,不仅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还能配以游戏的动作表现,给孩子们带来想象的空间和无穷的乐趣。

第11篇:绘本教学反思

新教育学校评估中我为大家上了一堂绘本展示课,这个绘本故事名称是《蚂蚁和西瓜》。这堂课我上的很失败,课后校长也就这堂课和我说了很多。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很难过,也很惭愧。他说:“有时候一节课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我也对自己的本堂课做了一个总结。

这节课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第一我的准备不充分。学校给了我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去准备这节读写会,而我却没把握住这次机会。在最后几天里才知道着急,才去上网找资料,最终以失败收场。机会真的是只为准备好的`人准备的。第二是我选材的失败。《蚂蚁和西瓜》这个故事很简单,我在网上看的视频都是老师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我们二年级小朋友的平均年龄都在8岁左右,这个故事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很容易,很多故事情节他们都能猜到,因此我设置的很多悬念也都失去了意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是我的语速问题。讲话过快一直是我教学上的一个瓶颈,以前实习的时候老师就指出过我的毛病。上班后我的前辈们也指出过同样的问题,但我硬是知错没改, 习惯一旦养成真是很难改正。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还困扰着我。第四便是我基本功不扎实,讲故事时语言过于平直,不生动,不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所以才导致了一整堂课的失败。

这次的失败使我意识到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充分的准备,机会永远属于那些准备好的人,为此付出努力的人。在准备好迎接挑战的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改掉偷懒省事、临时抱佛脚、事情不拖到最后一秒不完成的毛病。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够真正做到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不管谁来听课都能临危不乱。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为校争光的老师。

第12篇:绘本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并理解画面,学习模仿大狮子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

2.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

3.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为自己的优势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谁敢嘲笑狮子》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是谁呀?这是一头怎么样的大狮子?

2.出示PPTI

(从局部到整体呈现狮子)

3.森林里有这样一头大狮子,动物们看见了会怎么样?

4.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名字叫《谁敢嘲笑狮子》,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一看!

二、阅读讲述,理解故事

1.出示PPT,讲述故事开始:

(1)“清晨,森林里很凉快,也很热闹,你看见动物们在干什么?

动物们有的跑步,有的在爬树,还有的在地上爬行。谁都没闲着,只有大狮子坐着一动不动。他自信地炫耀自己说:“我是森林里最厉害的百兽之王,你们谁也比不过我!”

(2)听了这话,有小动物不服气了,它们就嘲笑大狮子,什么是嘲笑?它们想向大狮子发出挑战。你们觉得哪个小动物敢向大狮子发出挑战?说说你的理由。

(3)到底是哪些小动物敢向大狮子发出挑战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自主阅读。

3.出示PPT

(1)提问:这头“百兽之王”大狮子真的是最厉害的吗?你看到了谁嘲笑狮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PPT4,比跑步。

仔细看看大狮子的表情怎么样?猎豹的'表情呢?猎豹会嘲笑大狮子什么?

它是怎么说的?“虽然你很厉害,但是我跑步比你强!

(3)出示PPT5、PPT6,比爬树。

你能看出大狮子是怎样爬上这棵树的吗?结果呢?

猴子看见了它爬树的样子,偷偷地笑了:“嘻嘻,我爬树的本领比你大! "

小猴子会怎么说:“虽然你很厉害,但是我爬树比你强!

上来学一学(表情、动作)

(4)出示PPT10、PPT11,比力气。

比力气。然后呢?大狮子只撞断了一颗小树的树干,而大象踩扁了很多小树苗,还撞断了不少大树,这下,大象又会嘲笑它什么?

“虽然你很厉害,但是我力气比你大!”

三、经验积累,迁移体验

1.出示PPT14-17,当这头大狮子拼命想证明自己最强的本事时,却-次次输给了其他的动物,看它怎么了? (讲述故事结尾)

2.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谁敢嘲笑狮子”,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3.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像大狮子样有自己最强的地方,你觉得自己最强的地方是什么?(你真厉害)

同时我们也有不强的地方,你有吗?没关系,不强的地方我们不要灰心要加油努力让它安强,只要我们有最强的地方,我们就是最棒的孩子。让我们自信地站起来,大胆地告诉大家“我是最棒的”!

第13篇:绘本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来说,绘本如果就是粗粗的看一遍,可能根本没什么用,字少,图多。有时,他根本不会给你好好看字。所以,到了一年级,绘本就是要慢慢读的`。图中往往会有精妙之处,而文字又是点睛之笔。所以,我们会用绘本来启发孩子。让孩子学会观察,比如《蚂蚁和西瓜》,里面的每一只蚂蚁都有分工,蚂蚁很小,西瓜很大。这么小的蚂蚁,是怎么运这么大的西瓜呢?蚂蚁都用了些什么办法?这些都适合孩子去观察。让孩子不要匆匆忙忙看书,学会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

第14篇:绘本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由来,源于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既喜欢听故事又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特点,我选择设计了绘本教学《捉迷藏》。

活动分为三部分:开始部分,主要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主动讲述自己玩捉迷藏的游戏过程,分享游戏乐趣和玩法从而进入故事;中间部分,主要是通过认真观察欣赏PPT课件,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快乐,并引导幼儿能根据动物显著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培养幼儿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结束部分,利用特殊音效,让幼儿再次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在高潮中自然结束。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非常的兴奋和快乐,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大胆清楚的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而且可以很快的根据动物显著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孩子们观察的很认真也很仔细,表达的也很完整,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自主快乐的氛围中完美达到活动目标和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课件设计合理,画面丰富有趣,既有音效又又互动,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次的PPT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孩子们仿佛真的是身临其境,完全融入游戏当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15篇:绘本教学反思

绘本是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在《我妈妈》这堂绘本课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孩子主动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在观察每幅图片时,我充分发挥孩子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培养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孩子在欣赏精美的图片,倾听有趣的故事时候,思维活跃,乐于学习探索,所以在课堂中能结合文本加强听说读写画等能力训练则事半功倍。这节课大部分的孩子都学得了很多知识。

一、指导读绘本策略方法。

教是为了不要教,授之以渔不与授之以渔,我们老师要有策略方法意识,要有这个敏感度。

1、猜一猜。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观察图画,品读文本语言,中间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绘本会画些什么,用像书上的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兴趣盎然,把自己当做作家,驰骋在想象的海洋之中,说出各种妙语连珠。

2、回味绘本内容。当读完绘本时,同学们,看完书之后,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把书合上,想想,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呢?噢,在脑子里过一下电影,我们就发现,围绕妈妈真的好棒画了这么多的图,围绕妈妈这么多的特点,写了妈妈的棒。原来,这就是一个网络图啊。大家看,这就是你们看书的时候,放在你脑子里的网络图。你们现在用这样的方法看图画书,慢慢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好的写作提纲。

3、细看印象深刻的图画,发现画中有画。我们把书合上,还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哪幅图给我的印象最深呢?我们再重新把书打开,这回可不是一页一页地翻,而是要重点看你印象深的那几幅图,再好好品味品味。现在大家说说看,哪幅图给你留下的印象深?这回再看图的时候,可不能是走马观花了。你们发现没有,当你细细观察图画时,就会发现原来画里还藏着故事呢!我们细心看看,每幅图都有呢!引导学生细细观察图画,这时读绘本的一个重要法宝。

二、积累绘本语言范式,学以致用。

《我的妈妈》绘本的语言有独到的特点。读完绘本之后,我将这些语言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品读领悟这些语言的精妙。我妈妈吃得像马一样多。我妈妈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我妈妈像超人一样能干。然后让学生运用.( )像()一样()句式说说自己的妈妈。然后让学生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我妈妈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妈妈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我妈妈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整天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最后我指导学生仿写创作。也为你妈妈画张像,运用以下句式,也能写上几句话。( )像()一样()。 ( )像()一样(),也像()一样()。学生创作作品非常棒。有的学生而且配图了。如:我的妈妈的听力像兔子一样好。我妈妈像天使一样温柔。我妈妈像老虎一样威猛。我妈妈像火一样热情。我妈妈像超人一样强壮……

凭借《我妈妈》这个教材,我的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阅读绘本,凭借《我妈妈》这个教材,学生学会了( )像()一样(),也像()一样()的句式进行表达,这就是用教材来教“语文”,而非教内容。学生听、说、读、写、书,语文素养通过这样的一个个例子而得到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的内心丰富起来,以便他们更好地把所想所感都表述出来,争取上在有效率的课堂上让学生多学知识。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