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观摩了顾老师展示的小班语言活动“小黑捉迷藏”,使我受益匪浅:选材新颖、教具精致、实施有效。因此,我选择了这节课,在自己班级里也同样组织了一次,孩子们对故事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我也根据实施下来的效果、组织过程中的细节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首先,在教学活动的准备方面,我也用拼版制作了一个立方体,然后在每个面上布置了各种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但是,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幼儿看不太清楚,总是要站起来。这一点是我没有考虑到的,我应该让孩子们把椅子排成两个大半圆,这样,孩子们的视线就清晰多了。
其次,在组织实施的细节方面,我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经验水平,多增加一些有效地追问。例如:在问题“躲在轮胎下面危险吗?为什么?”中,有小朋友就说到了“马路上的汽车开得很快,躲在轮胎下面会受伤的,我们都不能躲在轮胎下面……”针对幼儿这样的回答,既然孩子们已经从小黑身上联系到了我们身上,我应该引导幼儿迁移一下经验,可以将过马路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渗透其中,这样,就会更加的贴切、自然。
再次,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也根据我班幼儿的兴趣点,在与孩子们共阅的时候,我也为他们配上了一段比较舒缓、柔和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为身临其境,但是,在实施过后,我觉得我为孩子们配的这段音乐并不是很合适,因为,要想让孩子们真正的身临其境,我应该根据绘本的故事情节、图片的内涵进行配乐,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绘本、感受绘本故事的内涵,而且更能提升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通过观摩之后的组织翻版课,我学到了很多,也领悟到了很多:一节有效的课,是适合孩子“最近发展区”的课,在组织实施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经验水平以及兴趣特点,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案转变成一节行之有效的课。
第2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是三年级上册中的歌曲。这首歌曲欢快活泼,富有童趣,孩子们非常喜欢,但也有一定难度。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八分符点音符频繁出现,所以在学唱时我把重点放在对节奏处理上,并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会三拍子的韵律去歌唱、去舞蹈。
这节课上得还算可以,但课后也总结出几点不足:
1、课件并不是什么课都适合。在本课新授学生初听阶段,我做了一组幻灯片——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你追我赶交替出现。我发现学生在初听时把注意力都放在看幻灯片上,而并没有听,一遍结束听的效果很差。所以,与其这样,不如只放音乐让学生安静的听,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
2、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备课时,我觉得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所以把重点放在节奏处理上。但通过节奏模仿,按节奏读歌词,难点很快被突破,学生把节奏唱得很准。而同时我发现另一个问题:学生唱歌时咬字不清,例如“娃”“耍”“他”“下”等开口音,由于学生初学,对歌曲不熟,唱得很闷,不开。如果在按节奏读歌词时,对开口音咬字进行一下处理,效果会好得多。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老师认真思考,根据学生特点想出有效办法,难点并不难。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第3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散文诗《捉迷藏》的结构简单,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诗中的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能激发孩子欣赏和学习的热情,很适合我们班的孩子欣赏、学习。
针对我班幼儿的认知、个性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首先借助幼儿已有的玩捉迷藏的经验猜测导入,激发兴趣;接着采用立体道具,边朗诵边演示颜色宝宝躲的地方来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还让个别幼儿找出颜色宝宝躲藏的地方,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述出来:“x色躲在xx”,还带动全体幼儿一起学一学这句话,使幼儿在找找、说说中,轻松的掌握了句式,为以下的创编打下了基础。为了让幼儿感受创编的快乐,我把孩子们创编的内容编入散文诗中读出来,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了不起。特别是最后的游戏——捉迷藏,让每位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标记玩一玩,躲一躲,边尝试用散文里的句子说一说,“x色躲在xx里”,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给与了每位孩子的表述机会,真正体现了玩玩乐乐中学习了语言,在学习语言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知识。
但活动中也存在这许多的不足之处:在创编环节中,我急于求成,没有给与孩子们更多的引导,其实可以从孩子的吃、穿、玩具来提示,也可以从教室的四周的物体来寻找,这样便于有更多的答案,也更能促进孩子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游戏中的混乱,在游戏前,我该规划躲藏的范围,让幼儿明确自己就是颜色宝宝,这样就不会出现躲到桌子下的现象。
第4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绘本《小黑捉迷藏》语言活泼、形式新颖,从文本到绘图都非常具有趣味性,是一本让孩子们翻开第一页就会迫不及待地往下翻到最后一页的图书。绘本中的小黑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什么都想看一看?玩一玩?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很像,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喜欢新鲜有趣又神秘的事物,活动中的“捉迷藏”就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幼儿对此充满着兴趣。
活动开始的“找小黑”游戏,不仅让幼儿对神秘的小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能在找小黑的过程中了解到小黑躲在和他一样颜色的地方不容易找到,为后面的观察、讲述环节做好铺垫。活动结束前的“藏小黑”又是对幼儿知识的一种巩固和衔接。整个活动也都是引导幼儿在和小黑玩捉迷藏的游戏中,快乐寻找、快乐发现和快乐学习,整个活动轻松、愉悦和有趣,体现出“在玩中学”的旨意。
活动中的课件设计和运用十分巧妙和有效,不仅符合了活动内容中一个“藏”的特点,而且操作性强。教师和幼儿可以通过拖动小黑到相应的地方,进行观察、比较,判断出最合适的位置,感知到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对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画面,让幼儿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运用已有经验问问小朋友小黑往哪里藏,说说小黑藏在了什么地方的短句,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
第5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由来,源于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既喜欢听故事又喜欢玩游戏的心理特点,我选择设计了绘本教学《捉迷藏》。
活动分为三部分:开始部分,主要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主动讲述自己玩捉迷藏的游戏过程,分享游戏乐趣和玩法从而进入故事;中间部分,主要是通过认真观察欣赏PPT课件,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幼儿充分体验游戏快乐,并引导幼儿能根据动物显著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培养幼儿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结束部分,利用特殊音效,让幼儿再次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在高潮中自然结束。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非常的兴奋和快乐,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大胆清楚的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而且可以很快的根据动物显著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孩子们观察的很认真也很仔细,表达的也很完整,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自主快乐的氛围中完美达到活动目标和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课件设计合理,画面丰富有趣,既有音效又又互动,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次的PPT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孩子们仿佛真的是身临其境,完全融入游戏当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6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这一游戏是幼儿经常会经历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对于这一游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散文诗《捉迷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黑夜、太阳、颜色等比拟成一群可爱的娃娃在玩游戏。散文语言生动有趣机具儿童化,动感强烈易于表现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散文。根据我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我以游戏为主线贯窜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发展其发散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在第一个环节中,我通过让幼儿回忆“捉迷藏”的游戏,来唤醒孩子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理解散文诗奠定基础。然后,我以PPT图片展示背景图片,让幼儿猜:太阳和颜色们来到这美丽的地方会怎么玩捉迷藏的游戏,谁找,谁躲,躲在哪里等。这样的提问为幼儿创设了一个遐想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述,拓展他们的思维。
在欣赏散文这一环节,我借助PPT图片的动态演示,让幼儿找出颜色宝宝躲藏的地方,并鼓励幼儿用x色躲在xx的简单句式来表述。在找找、说说中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给与了每位孩子的表述机会,使幼儿轻松的掌握。
最后的游戏“捉迷藏”环节,我让每位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标记玩一玩,躲一躲,边尝试用散文里的句子说一说,真正体现了玩玩乐乐中学习了语言,在学习语言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知识。
虽然在整个活动给幼儿创设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但在师幼互动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对幼儿的反馈进行回应,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提升语言,值得我去思考。另外,在散文诗欣赏活动中,如何淡化教念的痕迹,让幼儿更好地体味散文诗中语言和文字所表现的韵味,也是我要继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7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教学理念先进,试图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呈现美,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从而使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自然地表现美,创造美。本意是以“让孩子玩音乐”的理念为依托,尽力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的需要过程中逐步深入,走向玩味。可惜,这玩味,并不是学生真正想玩音乐的,而大多数是音乐在玩学生。
现象一
老师制作设计了一段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导入新课。按四季的变化,循序渐进地欣赏(播放)音乐。
请看教学流程
1、出示春景图,问春天你为什么喜欢?(生答)师弹奏了一段《春天在哪里》的前奏后,学生齐唱。
2、出示夏景图,问夏天你为什么喜欢?(生答)师出示两孩子捉泥鳅的图,播放《捉泥鳅》。
3、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丰收季节)师播放《丰收之歌》。
4、冬天你喜欢什么?(生答)演示《雪花飞舞》的画面和播放音乐。
从整个流程来看,完 全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哪有半点学生玩音乐的感受。唯一可玩的,是在老师提醒下:听着音乐,闭眼想想,雪花会怎样飞?看看,屏幕上的雪花是怎样飞的,想不想学一学。学生当然说想。于是就在狭小的教室中,站起来,半张着手臂,舞动了几下,应付了事。
透析:学生的经验、积累、情感体验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只有当学生调动自身的原有积累,与新知识打通时,他才具学习的情趣。教师不能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无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策: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说说自己一年四季中最喜欢哪个季节,谈谈自己的真切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岂不更好!这时,他们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吟诗,可以表演。
现象二
老师教唱完歌曲《捉迷藏》后,让学生根据四季的特点,创编歌词。原来的歌词是:“春天藏在花丛中,夏天躲到草帽下,秋天钻入谷堆堆,冬天缩进棉褂褂。”这段歌词运用拟人手法,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充满童真童趣。
而老师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不浪费时间,一共只发了四张纸,让大家分组创编。创编结果如下:春天我们去赏花,夏天游泳多快乐,秋天粮食大丰收,冬天我们打雪仗。学生创编的歌词,成人味十足,缺乏个性化。没有真正地表达出自己对四季的真情。
透析:主要原因是没有为学生创设创编的空间,留足创编的时间,激发出学生创编的情趣。正因为学生缺乏创作时空,教师仅仅是把它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从而造成了“昙花一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对策:教师在开发课程时,不能从抽象的问题出发,而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顺应学生的生活生态,以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丰富多彩的经验为蓝本来设计课程,构建生活的课堂。可让学生说说“春、夏、秋、冬除了藏在歌曲里的这些地方,还会藏在哪儿呢?”。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进行创编。使创编带有强烈的个体体验和感受,凝结童趣,张扬童真。
现象三
师:我们来看看,四季藏在哪里呢?师一一课件出示四季图。一是春景图,让学生上前点击花丛。点中即念出一句快板:“春天藏在花丛中”。然后依次点出“夏天躲到草帽下,秋天钻入谷堆堆,冬天缩进棉褂褂。”然后教师就让学生念快板。
透析: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就采用快板引入。按理这也未尝不可。但是,这要看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参与。快板也只是节奏训练的“拐棍”,学会“走路”后应及时丢开。如果教师让学生把创编出来的歌词也要用快板念出,在唱歌之前也先念上一段快板,使歌曲的学习显得不伦不类。既分散了学生的关注点,又人为增加了学习歌曲的难度,减弱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如果只从自己的喜爱出发,闭门造车,全力打造。那只会“剃头担子一头热”。
对策:对于歌曲节奏的处理,应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知。而不是单调机械地操练。可让学生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辨听节奏。通过自听自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节奏。因为节奏毕竟是歌曲的骨架,而不是全部。
第8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以“捉迷藏”的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满足了幼儿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的'愿望。
1。动静交替
小班的幼儿很乐意玩“变一变”“玩一玩”之类的游戏,一开始学习胖鸭子走路,接着就“躲藏起来,”他们能跟快完成从小胖鸭子“头儿钻到水里,尾巴在水上”的动作,在躲藏的时候就要一动不动,否则就会被发现。这种转换同时又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避免连续蹦跳造成的疲劳,集中展示了艺术表达的形象性和愉悦性功能。
2。循序渐进
本目标“合拍的做鸭走步”对小班幼儿对幼儿来说难度不大,他们等于在“妈妈”的带领下合拍的走路。在比方第二段音乐时,主要是让幼儿自己想象,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这儿对幼儿来说是一大挑战。并提出要求:当“妈妈”来到你身边的时候,就要躲起来,一动不动,不能让妈妈发现。就这样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移动到移动,再到不移动,幼儿表现的非常好,对音乐旋律也逐渐熟悉,幼儿活动的兴致很高。
在艺术表现方面,我及时鼓励幼儿,让幼儿进行个性化的表现,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本身小班幼儿都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在培养幼儿创造意识的同时,又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
整个活动上下来之后,自己也意识到其中的不足:
1。用的时间过于长了。分析下来主要是曲二的创编部分不够紧凑。每个动作我都抠得比较细,一遍老师哼唱,再一遍听音乐做动作,所以时间用得很多。
2。在动作与音乐合拍方面,我觉得今天幼儿编的游泳、捉鱼、喝水等动作,都很难做到合拍地表演,只能用段来区分。在练习时,也要有趣味性一点,比如练习游泳部分,可以鸭妈妈带着宝宝一会儿游到这里,一会儿游到那里等,这样就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不容易散掉。
3。在捉迷藏游戏部分,时间把握得比较适宜,而且要求都交代得比较清楚,所以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在导入游戏部分,可以直接让幼儿听小鸭子捉迷藏用的动作,不用再听鸭宝宝在干什么了,直接切入主题,这样也可以省略一遍听音乐的时间,就更加紧凑了。
第9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捉迷藏》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用拟人、夸张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宝宝来躲的捉迷藏的全过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又不发奇特的想象,能将孩子带入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发孩子欣赏和学习的热情,很适合中班孩子欣赏、学习。
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散文诗的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了散文诗优美的意境。并采用游戏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其发散性思维。
第10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细节,讨论画面内容,发现线索并进行推理判断。
2、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体会“捉”和“藏”的最佳做法。
活动准备:
课前与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遮住大书上的文字和部分画面。
活动过程:
一、 谈话:
说说玩捉迷藏游戏时,怎样“藏”?怎样“捉”?
二、 阅读封面。
向幼儿展示大书,观察封面。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地方?老鼠和大象会干什么呢?大象为什么要躲起来?
三、 阅读内页。
第一页:
1、这是什么地方?大象被捉到了吗?大象怎样被发现的?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咱们看看作者怎样问鼠小弟的?
3、鼠小弟是怎么回答的?
第二页:
1、大象藏哪儿?
2、你怎么发现的?
4、你帮大象藏会藏到哪儿才不容易发现?
第三页:
1、这是什么地方?
2、桌子是怎么歪的?
3、为什么会歪的?
4、你觉得在厨房捉迷藏可不可以?
5、有什么危险的地方?
6、那应该怎样做最好呢?
第四页:
1、你觉得大象藏在哪儿好呢?
2、鼠小弟怎样找呢?
3、大象藏在哪儿?怎样被发现的?
第五页:
1、大象藏在哪儿?
2、怎样被发现的?
3、鼠小弟的表情和动作都是怎样的?
第六页:
1、这次大象会藏在哪儿?这是什么地方?
2、你看到花园里有什么?
3、鼠小弟在哪儿?它发现了没有?
第七页:
1、怎么回事?大象和鼠小弟是什么表情?
2、为什么都这么高兴?
四、师生完整阅读图书。
五、捉迷藏真有意思,我们到外面也玩会捉迷藏。
第11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请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出示捉迷藏图片:
引入课题:捉迷藏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信息? 指名说一说图意:我们一共来了13 人,现在只能看到8人了。
3、提出问题: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大屏幕出示:
4、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2)列出算式:13-8=?
(3)试一试,你会计算得数吗?
13-8=5
5、小组内讨论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课件展示算法:
6、操作
(1)摆一摆
1.摆13根小棒,一根一根的减,共减去8根,还剩5根。
2.把13分成10和3,先从10里拿出8根,还剩2根,再用2根和剩下的3根加起来,最后剩5根。
3.从13根里面先拿出3根,剩下10根,再从10里面拿出5根,最后剩下5根。
4.做减法想加法。
5.看数线图,用画数线的方法计算出13-8=5.
6.用计数器算13-8=5,为退位减法做准备。
总结这六种方法,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十几减8
这两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运用新知,拓展练习
1、游戏:找朋友。
给几位同学带上含有数字的帽子,另外几名同学拿着算式卡,计算出来后寻找到你认为对的数字,请到台前展示,其余同学配合唱找朋友的歌曲。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结)
12-8= 17-8=
【捉迷藏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才会活跃、有效、成功。课上完后感触颇多。
1、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捉迷藏,让学生从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学习了十几减9的经验来计算“13-8”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用一个一个的减算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算出结果的,有用做减法想加法算出结果的,还有用平十法算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这样让学生亲历了新知的形成过程。
2、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教学时,我没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算法吗”“还有没有没听懂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你说的很有有道理”“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 10 和3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还比较模糊。课上完后没有进行合理的总结和适当的练习。
3、利用媒体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破十法和平十法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算理,为了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当学生讲到一种算法时,请学生复述后,我就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 但有些方面还没有处理好,比如:一味的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对其中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个别孩子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在计算时到底用什么方法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还有个困惑的地方,就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到底要不要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呢?我觉得应该还是有必要的。
4、在组织教学方面还需要加强。如学生的听课习惯还没有养成,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把学具当玩具玩。应该努力的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喜悦的心境中投入学习。对学生的评价比较苍白,应该不断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
第12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一、教学活动中是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花进行观察,请他们展示出花朵的不同形态,在活动中,我又先将难点进行了前置,为请小朋友能跟音乐进行蹦跳,我将音乐的欣赏用拍手、手跳等动作表示,为孩子们的兔跳做了准备。
二、组织本次活动最满意、最遗憾之处是什么?为什么?
在此次的音乐游戏教学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活动,抱着学习的态度选择了《小兔捉迷藏》这节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兴趣高,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动起来,大胆展示自己,这是我最满意的地方,当然活动中亦存在很多的遗憾之处,比如:
1.活动过程中,有些地方限制了孩子,应该让孩子充分的观察表达。
2.活动场地可以扩大一些,避免孩子之间的碰撞现象。
3.背景的布置放在活动室前面会更好,营造出美丽的花园的感觉。
三、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微创新?
活动中,我选择了将难点前置,请幼儿在活动一开始就尝试用动作展示了花的各种造型,为后面的活动做了小小的铺垫。
四、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提高自己在活动中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增强教育机智。
2.继续深入研究音乐游戏的教学法,找到音乐游戏合适的教学步骤。
3.继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保持良好的风格,并不断创新。
4.更加细心,不骄不躁,将活动设计中各个环节都进行设想,让过渡更加自然。
第13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还记得上次进行大班数学活动的事,那个时候,经验并不是特别丰富,但是我还是尽力开展了一次数学活动。在吸取了上次的不足之后,我有一次进行了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
在这次活动中,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第14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中班散文诗《捉迷藏》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来躲的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这篇散文诗短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能将孩子带进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发幼儿欣赏和学习的热情,很适合孩子欣赏、学习。
在导入环节,我以谈话的方式,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捉迷藏游戏的玩法,激发孩子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接着通过孩子自主阅读猜测—教师示范诵读欣赏—师幼共同阅读理解的方法,达成目标重点。通过看图片创编—玩游戏创编突破难点。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充分地感受到幼儿对捉迷藏这个游戏的喜爱,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以及制作精美的PPT画面的辅助,幼儿很容易理解诗歌内容,但是在引导幼儿理解颜色宝宝为什么选择跟它一样颜色的事物进行躲藏的过程中,一方面我的提问不够准确,同时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把握的不够,所以处理的不太恰当。另外,和颜色宝宝捉迷藏的游戏环节,要求交代的不够清楚。所以,在下一次活动时,我会用图片进行比较的方法,解决本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第15篇:《捉迷藏》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2、知道遵守游戏规则。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1、《找小猫》歌曲音乐,幼儿能够熟练的演唱歌曲。
2、猫妈妈头饰、小猫头饰若干。
3、布置"猫咪快乐之家"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直入主题,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在音乐中带领幼儿做各种动作进入活动场地。(跑、 走、爬等,活动身体,烘托气氛)教师提问:
1、还记得《找小猫》这首歌曲吗?歌曲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歌曲)2、师幼一起演唱歌曲,为游戏做准备。
今天,猫妈妈和小猫咪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通过扮演小猫,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二、圆圈游戏,介绍游戏规则,并要求幼儿能够遵守,初步体验游戏的快乐。
1、小猫藏,妈妈来找。介绍游戏规则:当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时,小猫躲好后不能乱动。
2、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玩游戏。(教育幼儿知道遵守游戏规则)3、伴随音乐玩游戏。(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并为下一步情境游戏做铺垫)三、在"猫咪快乐之家"玩情境游戏,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充分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玩游戏。
唱到哪一句开始躲?躲好后怎么办?(通过提问强化游戏规则)妈妈找到几只小猫?找到小猫后引导幼儿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伴随音乐玩游戏,进一步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再次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智能提供了机会。)3、教师和1名幼儿来找小猫,增添游戏趣味性。你在哪儿找到小猫的?小猫咪你们藏哪儿了?和小伙伴们说一说!(鼓励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初步学习使用方位词,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藏的具体空间方位。)四、教师小结:大家在一起玩游戏真开心,妈妈最喜欢和你们玩游戏了,因为妈妈最爱你们!你们爱妈妈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游戏玩累了,一起伸伸懒腰,我们到外面晒太阳吧!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终,不仅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研究兴趣,在操作规程过程中发现成功孩子非常感兴趣,活动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创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去参与教育和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