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1-14 15:48:55

第1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镜片》活动目标是:在活动中发现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特征,知道镜片对人们生活有许多用处,也是本次活动重点部分;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各种各种镜片的不同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在活动中通过摸索让幼儿了解了各种镜子,所以我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当我出示凸透镜、凹透镜时,引用了神秘的口吻,让幼儿猜猜:“你猜用这个镜子照出来是什么样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镜子一样吗?”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凸透镜、凹透镜去照各种物品,或用这两种镜子去照同一件物品,看看有什么变化。

最后孩子们得出:凹透镜是边上厚,中间薄,用它来看东西都会变小;凸透镜是边上薄,中间厚,用它来看东西都会变大;还有中间和边缘一样厚薄是平面镜。部分幼儿兴奋地拿着镜子到处照物品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孩子趴在地上认真地照,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提醒他们活动后拍拍裤子、洗洗手,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最后还探索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眼镜、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投影机上的展台、显微镜上的透镜等等。

今后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不断的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第2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一)从活动现场孩子们的情绪热烈、状态良好、参与积极几个方面来看,这个教育内容的选择是恰当的,因为要基于孩子的经验,因此他们能十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而且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制订用钱计划对他们来讲是全部的要求,此外,面队众多的物品及玩乐场所,他们需要全面观察思考,做出选择。同时,钱款又是必须限制在10元钱以内。这是一次整合现有才智的考验,此外,在小组合作中又必须要统一意见,这对正在学习合作进程中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完成以后,他们明显的又前进了一步。

(二)教育活动设计的意图是希望孩子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这是符合“教育者是活动的引领者,受教育者则是活动的体验者”的原则。我们相信,这是二期课改新理念指引下的重要教育原则。本活动的情景设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动机,他们不仅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兴趣,还体悟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而且在自主体验之后,把所获的认知经验内化为自身的关键经验。

(三)活动的每一段落都是精彩的,因此,哪一段也舍不得删去,以致整个活动时间过长,虽然孩子始终十分投入,但毕竟这是遗憾的地方。说明教师在设计时预计不足,特别是当最后,小组没有用足10元钱,这是意料之外的。于是对多余的“钱款怎么办”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当然是可以把它列入延伸部分。问题是此题、此情、此景是容不得“适可”而止的,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幼儿的情绪一旦冷却以后,可能很难再次重振。

第3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星期三上午,我在语言组上了一堂公开课,是语言活动《去年的树》。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情深意长,带着些伤感色彩。整个童话的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句,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整个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讨论——欣赏——理解——谈话。对这个故事文本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因为我认为这个故事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对于中班幼儿怕难以理解。所以最后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当地“小鸟看着灯火,伤心地留下了眼泪。”再有为了渲染小鸟追寻大树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鸟找寻大树的过程中用了“赶紧”、“急忙”两个词语,使幼儿更易理解。活动下来,老师们给了我中肯的评价。点出了成功之处:活动环节清楚,设计合理,课件运用较好。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题也很好,发挥了幼儿的想象,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语言活动中的词语解释能自然随机,把握较好。

看到成功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

1、语言活动中的对话可以着重复述。

2、是否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说说,别完整呈现整个故事,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发挥。

3、在第二环节提问到最后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小鸟的朋友大树没了,小朋友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再教师总结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这样的话目标达成度会更好。总之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恰到好处,真是应了古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是啊!通过老师们的评价和讨论。我从中发现了自己在活动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课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后谈话环节,不用深入挖掘大树的用处,太过了会偏离主题。再例:对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情感缺乏总结。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实践反思,使自己在业务上更进一步

第4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冬天到了,人们有哪些变化,小朋友都能观察到,可小动物有哪些变化呢?

小朋友们很难表面看到,小朋友字自然角观察小乌龟时发现了问题。于是为了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我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为了丰富幼儿对各种动物过冬的知识,活动前先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收集资料,让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图片以故事的形式以及启发性提问,通过游戏等情景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地了解和喜欢探索动物过冬的方式。

在本活动中,我还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幼儿的趣味性。当我问道:“黄鼠狼遇到危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时,周旭小朋友笑着说:“它是放臭屁把动物臭的不行,然后它就跑了。”引得小朋友哈哈大笑。活动中给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在说中学,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发展了幼儿的思维,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认知空间。从幼儿在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看,幼儿确实表现得更积极主动。在活动中,我出示一些其它的小动物,请孩子们分组,为它们找好朋友,并把图片放到和刚才过冬方式的小动物一起,并请他们讲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幼儿敢想敢说,不受拘束,尽情展示自我,品味成功。

通过上《动物怎样过冬》这一科学活动,让我深深感到科学活动真是一个结合孩子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孩子学得快乐,增长知识培养兴趣的科目。本次活动也存在了很多不足,教师对动物过冬的知识面不够丰富,本活动如果采取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幼儿,让幼儿通过动画来接受知识,获得知识,幼儿会掌握得更扎实、更好。

第5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这次的教学是一堂语言活动《聪明的乌龟》,刚开始我出示了一个乌龟玩具,为了吸引幼儿,我乌龟后面的绳子一拉,乌龟就开始“游动”了。后来,我临时想到,假如有一个狐狸故事的话,你觉的会是乌龟赢还是狐狸赢?幼儿,顿时有了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就引出了《聪明的乌龟》,让幼儿意识到这只乌龟聪明在哪里,先来完整听一遍故事。接下来的教学,我都是让幼儿边看图片边按自己的想法说出你看到了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等等,然后我再把一张图片的内容完整的讲一遍,激发了幼儿积极向上的欲望。整体效果还可以,跟幼儿的互动也不错。但在教学中,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此,我列入了几点:

1、在开头部分中,在猜测乌龟与狐狸的结局中,我设计的不是很全面,后来又提到了乌龟战胜狡猾的狐狸,有点矛盾。这可能也是临时想到的一个提问,然后没有组织好而造成的!

2、在各个故事的提问中,提的问题比较狭窄,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比较容易,有些对话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想、自己去说。如图片上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尽量让幼儿说的多一点。总结出一点,开放性的问题应该再多一点,这样就更有趣了。

3、题目是《聪明的乌龟》,主题是突出乌龟的聪明才智,乌龟聪明在哪里?乌龟又是如何骗狐狸的?这些都可以让幼儿进行情景表演,这些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此教学活动的精髓所在。

后来,自己反思了下,其实,也可以让幼儿说说你最喜欢哪张图片,为什么?这样的话,既能巩固故事的部分内容,又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后来的一次延伸活动课上,我就把这些不足,在那次的课堂上展示了出来,果真,效果很好,甚至比第一次上的课还要好。

第6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指南》将3—6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两个子领域。其中在“阅读”这一领域中,对5—6岁幼儿发展指标中就明确提出:“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由此可见,续编故事是适宜大班开展的语言讲述活动之一。

在今天的《小猴的出租车》语言活动中,活动目标二正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所在,让幼儿尝试根据故事的内容创编其他小动物们来做小猴出租车的故事。活动的难点的解决,需要教师在活动前面的环节作好铺垫,层层深入,帮助幼儿梳理讲述的思路。如我提问幼儿:谁想去坐小猴的出租车?不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追问:他们是怎么说的?)小猴想了什么办法?最后怎么样了?再猜测第二段:蛋宝宝会说什么?小猴会想什么办法?最后怎么样?从前半部分的理解中,帮助幼儿梳理续编情节讲述的顺序。

《指南》在倾听与表达这领域内容中,对5—6岁幼儿讲述能力发展中就提出“讲述时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在今天创编的环节中,我让幼儿根据“小动物会怎么说”“小动物会怎么做?”“故事最后会怎么样?”三个要求来创编故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把握要求,理解故事创编和讲述的思路,我运用了图片的帮助,让幼儿观察画面,猜想教师的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幼儿就会主动地把画面与文字的意思结合起来,创编讲述也就更加清晰有条理。

第7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平衡、跳跃、攀爬的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已逐渐减弱,他们喜欢有难度,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本次活动《能干的小兵》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尝试玩梯子,发展平衡能力,并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玩梯子带来的乐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梯子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是不屑一顾的,是那么的普通,但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是那么的新鲜,于是我提供这一新颖的、有一定活动难度的梯子把它作为体育器材,给孩子以新奇感,而且梯子的长度、间距比较适合幼儿开展平衡、跳跃等体育活动,且运用灵活、多样,同时,走梯子能够使孩子在不断尝试中主动获取平衡的技能,提高自身的平衡性,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随着难度的递增,活动密度和运动量逐步增大,更使本活动富有了挑战性,非常符合大班幼儿好奇、好冒险的年龄特点。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幼儿玩梯子的兴趣,使他们要玩、会玩、爱玩,从而促使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的巩固、稳定。同时,培养幼儿勇敢沉着、胆大心细和意志坚强的品质,使他们学会相信自己,做一个自信、勇敢的人,这将对孩子的终身有益。

本次活动,使我懂得了: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随时发现、注意我们身边的东西,它们都有可能是很好的体育器材、都有可能带给孩子新奇感。

体育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反思特殊案例,从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学生的策略。幼儿学不好,往往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通过对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

第8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借着这次自己评职称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聪明的乌龟》这节大班语言课。这是一个寓意很强,角色语言比较鲜明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只乌龟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战胜狐狸的过程。故事画面形象生动,是一个非常适合大班孩子阅读的故事。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定的重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特点。本课的活动目标是在让小朋友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讲故事,知道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第一环节出示的是一只乌龟的图片,引导出故事的名称《聪明的乌龟》,第二环节听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幼儿讨论如果你们是乌龟你们会怎么回答狐狸呢?然后为小朋友们介绍这个生气的狐狸,它为什么不高兴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接着听故事的后半部分,引导小朋友做出摔死、烧死的动作,在此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幼儿充分理解故事。教师小结,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向聪明的乌龟一样积极的动脑筋想办法。第三环节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最后教师出示三种头饰供幼儿每人选择一种动物,自由结伴能够大胆来表述故事,进行自由的交流,锻炼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由于这是一节无声上课,使从未上过大班课的我更加紧张。没能抓住语言课的重点,全面地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活动主题是突出乌龟的聪明才智,乌龟聪明在哪里?乌龟又是如何骗狐狸的?而我在活动上只是草草带过,不仅没有抓住语言课的特点,也没让幼儿充分的表现,活动过程非常乱。由于我的经验不足自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使我通过这次的机会,让我对自身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多钻研,多请教园内其他老师,向别人学习,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第9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在自控力方面渐渐地形成,但还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要学会用自制力来自我管理,这样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因此,培养幼儿园自我约束能力对大班孩子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深知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儿童来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有目的的正确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的控制能力。

上周四,我们班就进行了社会活动《我的自控力》之后,在区角活动(美工区)中,利用此活动来让孩子们形成自我约束能力。我说:“谁先坐好了,我就请他去做手机(玩具手机)。”大多数小朋友都陆陆续续地被老师叫过去做手工了,松松因为他平常也比较好动,所以一直在东来动去的,坐不好。我当然也不好破坏自己的规则,但是也总不能不让他去做手工,在两难的情况下,我想了一个办法。我让把手工的纸放在他的椅子旁边,然后对他说:“你看着钟,等分针走到12的时候,你自己拿手工纸去做,但是你要像小朋友一样坐得好。”他答应了,而且坐得很端正,坐了一会儿他叫到:“我熬不住了!”虽然嘴上叫,但是行动却没改变。看来他是在自觉地控制自己了,但因为平常自控能力有点弱,随意控制起来有些累,我想这是正常的,我鼓励了他一下,他就耐心了些。我呢接着去辅导其他区角中的小朋友了。最后,到时间的时候,他叫我,让我看钟,我看时间真的到了,祝贺他成功了。他高高兴兴地去做手工去了。

大班的孩子可能部分孩子对自我的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引导他,在时间的点地溜走点,孩子的自控能力正在不断形成。

第10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灯的发展》是一节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对实物、视频、图片等直观接触了解灯的作用及发展史,感受科学的奇妙。并积极的参与活动,尝试给各种各样的灯进行分类,激发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通过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引导幼儿去探索与发现。在活动初,我直接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灯饰,导入灯的话题,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灯的作用,很多幼儿能积极的针对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灯饰进行观察,除了观察灯的外形、颜色、作用外,个别幼儿还发现了灯的不同种类,借此机会我便顺其自然的引导幼儿为各种灯饰进行分类。

在了解灯的发展史时,我以课件的形式向幼儿讲述了爱迪生的故事,以及灯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很多幼儿在了解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后,都纷纷表示将来自己也要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并对科学家的聪明才智表示敬佩。在了解灯的发展史时,幼儿对古代的照明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多幼儿在观察古代灯具时都会与现代灯具做对比,从而发现灯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在最后一环节,我让幼儿选出自己最喜爱、最特别、最可爱的灯具,很多幼儿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灯具大胆发言,并表示长大后会做出更神奇的灯。

总的来说,我班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表现较好,因为出示了精美的课件,幼儿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很多幼儿针对自己的新发现表现出了较强的探索欲望,懂得通过与同伴讨论,向老师询问等方式寻找答案,达到了活动目标。我希望在延伸环节,能让家长带幼儿参加灯展,让幼儿能更直观的观察灯、了解灯。

第11篇:大班的课后教学反思

《小水滴的旅行》是一个科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故事中掌握水与水蒸气互变的道理。在课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给孩子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我通过课件,还制作了小水滴的图片创意提问:“小水滴想去旅行,它怎么去呢?”小朋友想出了好多好多的办法,有的说可以把它们可以装在一个透明的袋子里,还有的说可以让小鸟来帮助它们,有经验的孩子也竟然说出了可以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些答案我也没有马上予以肯定和否定,给孩子们一个尽情想象的空间后,我开始给孩子们边看课件边讲述故事,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在提问时还采取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来回答所问的问题,这样点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较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们在提问的帮助下,不断地回忆故事的内容,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述,这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分段讲述,不断提问的层层递进,牢牢吸引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激发了孩子听科学故事的积极性,最后从故事中得出科学结论。最后一个环节游戏为了增加孩子的积极性,我让孩子想像自己就是一颗小水滴,在太阳公公与风爷爷的帮助下,自己的身体有了不同的变化,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并用语言来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对话。这一环节下来孩子们的主动性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故事的内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即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又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面。

针对这节课我也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如: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参与其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所以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那么孩子学得才会更起劲,知识掌握得也会更牢固。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