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20 08:29:31

第1篇: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以往的初三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我们至少能够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方面要大力改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资料、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应当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资料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务必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潜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潜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二者务必相互结合,互补互助。

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个性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超多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光,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光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潜力。因此,我们务必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潜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仅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潜力,核心是独立思考潜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潜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潜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当前我们教师应当警惕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个性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一样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我的话,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第2篇: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中考刚刚过去,本人有幸参加了中考语文阅卷工作,紧张的阅卷工作持续了五天(6月16日至6月20日),阅卷后忐忑地等待着中考成绩。成绩揭晓后,对照中考试卷和成绩,并根据自己在中考阅卷中的体会,及时地进行了反思,总结如下:

第一方面:中考试卷分析和阅卷的体会

1. 试卷结构没有改变,依然延续近几年来的四大题型,100分制,120分钟。今年的改变在于第一年运用答题卡,实行网上阅卷。

2.从阅卷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同学不适应,答题卡使用不规范,个别同学题目答错位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全济宁市共62000学生参加考试,语文平均分65分。我们学校的语文平均分达到了71.6分,超过济宁市的平均分。

3.阅卷过程当中深刻的感觉到,字迹工整与否严重的影响学生的成绩,特别是作文成绩。但是字迹好,回答不到要点上,阅读当中依然不得分。

4.字词考查和背诵默写的考察都比较简单,全是《说明指导》上出现的题目。学生掌握的也较好。

5.古诗文的阅读都是《说明指导》上出现的重点篇目,解释词语和翻译句子只要抓住关键词就可以得分,谈启示回答不全面。

6.现代文阅读还是两篇,一篇议论性文章的阅读一篇散文的阅读,共9道题目,有4道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其他一道题为论证方法,很简单;一道谈对幸福的理解,只要认真答就可得分。一道题概括内容,都能得分;一道题赏析语言,角度较多,只要答出一点即可,一道题句子的含义,难道较大。

7.作文《成长的快乐》,较普通的一道题目,但要写出彩不容易,平均分27分。

第二方面:以后教学的规划和设想

古人曰:“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来年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的意识。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备课组的战斗力。教师要拥有驾驭课堂的本领,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深谙于心,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只有用心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信心百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对待语文的习惯。要取得好的成绩,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语文,在平时的行动中认真的对待语文。虽然是毕业年级,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教学常规的落实,坚持每周四次作业,每次作业都严格要求,对于不认真完成的.同学,进行辅导,及时改错,保证语文作业都工整认真的完成。练习上坚持每周一练,以中考的形式训练学生,培养良好的应试能力。通过一年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重视学法指导,要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地将知识点的梳理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使之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从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第四,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文言文教学必须从初一开始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引导学生字字落实、课课掌握,这样到初三才会游刃有余,增强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的能力。

第五,现代文阅读的训练,注意分文体训练,在一定训练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阅读方法、答题技巧。然后打破文体的界限,以题型进行总结,

告诉学生各类题型的做法及答题技巧。

第六,作文,在作文内容的训练中倡导写生活,写自己,写细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

活,认识自己的生活,抒写生活的感悟,写作方法上强调写细节,只有真实的细节描写才能感动读者。

第三方面:给新初三的建议

坚信新初三的老师将会比我们做得更好。但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一年来的初三教学的体验,希望能和新初三老师分享,避免我们的缺憾。

1.认真研究中考导向,明确教学和复习方向,加强备课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角度,更准确的把握重难点,对考点进行重锤敲打,在教学和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标、有纲,用最短的时间做最高效的工作。

2.提早做计划。初三语文复习应早一点开始,最好初三上学期结束新课,将初三下学期整个学期用来复习。第一轮古诗文复习,最好从九下倒着往七上复习,趁热打铁,事半功倍,减少遗忘,就能够从容的进行第二轮专题的复习。

3.总复习阶段“拉网式”的复习,会使师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感,所以要紧扣《中考说明》突出重点、难点。对复习资料要精心设计、精心选择,避免机械训练、简单重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分类练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更好配合复习计划。综合练习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每周一练,是经过多个学校检验的有效地方法,可以坚持。

4.重视基础,牢抓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对所有的考生都很重要,大多数学生的差距也就在这,谁都不愿意在基础题上失分,也失不起分。重视基础,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5.纵观中考阅读题,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要让学生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反复运用。教师必须多方收集信息,多方收集试题,以专题化的形式,把考点分类整理,按照不同的文体提炼方法。

6.在写作训练时要重视升格作文的训练。平时的训练中,一要重视书写;二要重视描写;三要重视开头、结尾。

中考还在继续,我们的教学也还在继续,我们的反思也不会就此停止。有不到之处请大家谅解。

第3篇: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中考前期复习教学似乎不太尽人意。主观与客观原因太多,在此只是粗略地谈几点,或许能引起自我或同事一些启发。

一、分册复习只是走马观花,没有落到实处。

一个单元一般是安排一周的时光,一个单元有四到五篇课文。平均每个单元用时两到三节课。

第一节读课文,做三件事:

1、课文主题。

2、文章特色。

3、重点段落。

第二节做练习,做三件事:

1、做同步练习。

2、校正答案并记忆。

3、疑难讲解。

当然整个复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但很多学生一节课连几篇课文都读不完,就是完成了三件事,学生好像对课文还是不熟悉。第二节时做练习时全是翻书做的,几个生字词注音都不会,更不要说释义了,还有做阅读理解时总依靠答案,有的学生甚至到了没有答案就不能下笔的地步了,看来以前的学习陋习实在太根深蒂固了。再就是记忆时总喜欢死记硬背,对以前学过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不记得了。如此现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复习给人的感觉就是走马观花,作用不太大。看来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还要多教学生学习方法,每个单元不一样课文就应有所侧重,在去年的基本篇目上多花一点时光,我想不会错的。另外还要在反复记忆、反复训练、反复教解题技巧和方法上作文章了。再就是哪怕一节课少做一点事,但务必要让学生所学知识落实。

二、教师备课只是大致设想,没有思考周全。

一节课效果是不是很好,和教师是否作好充分的准备有很关系。复习课更需要有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花更多的时光与精力,首先教材自我是否熟悉,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练习设计是否典型,重点是否把握,解题方法是否教或帮学生归纳,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都参与且完成学习任务了,这些都需要思考。不然的话,很多都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还有,我发现复习课时,教会或帮忙学生归纳知识点很重要。学生在复习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拿到需要背诵的课文就一背一节课,根本不思考其他的事,结果是许多很重要的事没完成,而那篇课文也没有记住,做了很多无用功。再则学生在复习时根本不喜欢动脑筋,更谈不上归纳学习了,在读书时从不拿笔,只动嘴不动手不动脑,致使复习方法呆板,效率极其低下。

从以上的现象来看,教师在上课前有必要帮忙学生把许多知识点归纳在一齐,用试卷印出来发给学生记忆,还有就是帮忙学生把需要归纳的知识要点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归纳。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的,如果思考不周全,学生的复习可能效果不大。

三、作文教学中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规划。

作文训练都是自我的一套做法。作文资料、时光、批改等都没有交流统一,布置几个作文题目随便让学生写写。如此下去只会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其实在作文上,就应根据中考作文要求,认真进行有计划地训练,在主题、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书写上,还有不一样体裁,个性是记叙文和一事一议的作文上就应加大训练量。再就是教几种公式作文、背几个典型作文材料、记几句优美句子,能让学生在作文时用到一点点也可能让作文增色一点。

作文时个性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标点应规范;作文前期训练时给学生把作文体裁限定死,防止学生一开始就写成了“四不象”的文章。在批改和评讲作文时就应及时。

由于时光仓促,思考不是很细致,总结不是很全面,思路不是很清晰,分析不是很透彻,虽然很零乱,但说明在思考教学,思考质量,重视效果。真心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摒弃不就应出现的问题,促使以后的教学能有所改观。有不对之处,还望各位大侠能指点一二!

第4篇: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所有的指向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更为重要。

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点,可是我们的初三学生,诸如连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诸如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都还是模糊一片。虽然我临时突击,以结构图的形式把知识点给予明确的概括,在阅读文章中予以强化,可是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多的。

单靠初三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时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二、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不但养成了惰性,而且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三、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

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可以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

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

多的得分点。这样看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搞阅读文的题海战术。但是,做一篇文章,却应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发复运用。

四、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

查阅中考试题汇编,发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所以讲课时绝不能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这样就会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九年级语文教学才总结为以上几点,尽管疏漏处很多,但仍愿与您共享,并希冀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第5篇: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及整改措施

从三次考试我们得出初三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的五大问题:

(1)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

(2)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3)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

(4)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

(5)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以下措施:

(1)为解决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的问题,我们在学期初提出"二三四原则",既每周做两页读书笔记,每天读三篇文章,每周写斯则日记。同时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解决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这一问题。我们除课堂加强外,还开设了《每周精炼》课题,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3)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4)语法和修辞等语文知识不作系统、集中的教学,而是采用随文学习的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一帮一。

(5)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同时教师可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三篇精美的`短文,然后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1)生字生词或好词佳句。并进行两周一查。(2)进行背诵人人过关活动。(3)作业跟踪、资料普查活动(4)利用课外时间谈心,达成共识。(5)印发与中考有关的资料进行补充,让学生提前走进中考。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语文学科是长线学科,语文学习明显见成效需要较长的周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我相信:有领导的理解,有各位老师的支持,有我自身的努力,我的语文教学成绩定将更上一层楼。

第6篇: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本学月教学进入专题复习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复习质量和学生潜力,本阶段个性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针对学生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能够易于识记、理解,尤其学以致用。

根据中考说明及相关的解读,本学月专题复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名著专题阅读,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真正完整阅读名著者几乎没有,也就是说都是“假阅读”,但近几年中考名著的考察已上升到知人论世的层面。针对此现状,首先让学生熟知考点及体型;其次,据“说明”让学生梳理课后“名著导读”中的篇目,给学生时光,自我在笔记本上质量根据考点和题型归纳并设计考题,然后在全班互相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其三,教师补充课本中没有的作品,并组织学生笔记,赏析人物、语言等。做到以“假”乱“真”的目的,确保学生中考中不失分。

其二,继续课文古诗文的.默写、理解。组织学生圈定“说明”中的古诗文篇目,做到三熟:熟读、熟背、熟写,了然于胸。其中古诗词曲,以机械默写为主,理解性和迁移性默写为辅,以教师反复检查,学生互相检查为手段。同时,重点篇目中的名句,师生共同赏析,采取群众讨论,教师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名句、名篇会赏、能赏、精赏。

古文部分,重点集中于字、词、句,尤其课内实词,重点句子。组织学生群众梳理,首先留时光学生自行翻译,并标注疑难,共同讨论,然后学生互相检查,查找疏漏,及时弥补和更正。最后教师组织分组检查落实。

其三,现代文阅读部分。首先透过资料了解,掌握一些做题方法及术语,并透过针对性训练,明确思路,切入点尤其术语的运用和作用。当然以教师讲解和说明为主。然后,以《学习之友》和资料为主,具体分析每道考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并组织讨论,从而使学生巩固方法和术语,并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打好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潜力。

经过本阶段的复习,学生的潜力有较大提升,但依然有不尽人意之处:首先,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强调较多,但因各种原因,检查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教师讲的很多,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因而学生学习潜力的提升也大打折扣。

最后,分类复习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细化,却忽视了知识的相互链接性和相关性,使学生所学知识显得零乱。

总之,透过本月的复习尤其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有了针对性。个性做好本阶段的总结、反思,对以后冲刺阶段的复习定会有极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第7篇: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中考在即,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有些教训尤为深刻,必须及时总结。

反思一、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时间段进行。

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要点,使学生应付考试更加得心应手。对这一点毋庸质疑,讲究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才好。从学生一无所知,毫无积累就开始,还是有所积累后开始系统讲解比较好?我在复习中通常选择后者。如“古诗鉴赏”这一块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开始得分率很低,五分钟只能得一两分的大有人在,学生很着急,经常问做这两题有什么章法。

在学生对古诗鉴赏没有一定的.积累前,我坚持不传授方法。因为当他们的脑子对某一种知识一片空白时,讲方法等于白讲,只有当他们对这类题型有足够的积累时,哪怕是错误的,他才会根据你所讲的方法,对他的知识进行梳理,矫正,体会到以前错在什么地方。

反思二、教师在复习时考虑周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而束缚住学生的思考。

一个细致周到,思维严谨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复习时少走很多弯路,所以在复习时要尽量考虑周到些,但人无完人,总有疏忽之处。如去年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文学常识填空,这一多年没考的题型,在复习要点中有这一考点,而老师却凭借所谓多年中考的经验将它明确划出复习范围之外,以至于学生考后会质问,为什么这题没给他们复习到,却不责问自己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题为什么还不会做。

所以老师不要把自己对知识点的梳理或者取舍束缚住学生的思考才好,千万别以为自己的考虑是天衣无缝的,最忌讳对学生说:“除了我讲的这些,再也不可能考别的了。”中考是考学生,不是考老师,不要把都压在自己身上。那样不仅自己会很被动,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第8篇: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我在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悲可笑,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我常有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因《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而思绪也翩飞起来。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知识的积淀和理解,他们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但仔细品味,他们也发现了那些语句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这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豪迈的场景,豪迈的感情这些要素,然后通过联想比较,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苹果则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跳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9篇: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课历来被认为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科目,尤其是复习阶段,教学任务比较重,学生的复习旧课程会厌倦。在这我就自我在初三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做法谈几点感受,不足之处期望大家给出批评指正。

一、情感共鸣,激扬学生学习兴趣

1、情感引发。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卜算子_咏梅》,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进取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终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乐观主义气概,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所以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了语文。

2、兴趣激发

要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齐。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杯具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因材施教,灵活采选用教学形式和方法

1、教学形式要出奇夺胜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所以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例如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主角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

2、教学方法要百变多样

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当体此刻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一般是这样处理的:讲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到达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本事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的迁移新授知识与本事。

三、作文下水,思路与学生同步

好些教师自我教学生写作文,其实自我并不见得会写作文,教师不下水,那是隔靴搔痒,对学生的评批也不能对症下药。

1、坚决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

例如学生写“我的教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个教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我们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我们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教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教师很使我感动,我期望也能像他一样。”假如文中有个别事例是剩余的,甚至是有碍中心的表达的,就要把它圈出来,在旁边注明“此处应删(改)”,并写出具体理由。

2、和学生建立起一种作文“会商”的关系

评语要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所以而受感染,反过来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教会学生怎样审题,怎样写作。作文完成后,有时面批,有时批改后讲评,有时让学生互评,选拔出好的作文来让他们自我在班里读,提高了学生的进取性和写作乐趣。

3、评语的导向重在指导和鼓励,拒绝批评式说教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见成效的方法。我每次进行语文问卷时,都要调查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问题,但每一次的调查都不容人乐观——喜欢课文的学生总是少数,而害怕作文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呼声,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一切事都好办;兴趣培养不起来,往往会劳而无功。总之,真正的爱孩子们,一切为他们研究,会有很大的收获。

第10篇:语文初三个人教学反思

中考在即,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有些教训尤为深刻,必须及时总结。

反思一、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时间段进行。

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能帮忙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要点,使学生应付考试更加得心应手。对这一点毋庸质疑,讲究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才好。从学生一无所知,毫无积累就开始,还是有所积累后开始系统讲解比较好?我在复习中通常选择后者。如“古诗鉴赏”这一块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开始得分率很低,五分钟只能得一两分的大有人在,学生很着急,经常问做这两题有什么章法。在学生对古诗鉴赏没有必须的积累前,我坚持不传授方法。因为当他们的脑子对某一种知识一片空白时,讲方法等于白讲,仅有当他们对这类题型有足够的积累时,哪怕是错误的,他才会根据你所讲的方法,对他的知识进行梳理,矫正,体会到以前错在什么地方。

反思二、教师在复习时研究周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所以而束缚住学生的思考。

一个细致周到,思维严谨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复习时少走很多弯路,所以在复习时要尽量研究周到些,但人无完人,总有疏忽之处。如去年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文学常识填空,这一多年没考的题型,在复习要点中有这一考点,而教师却凭借所谓多年中考的`经验将它明确划出复习范围之外,以至于学生考后会质问,为什么这题没给他们复习到,却不责问自我如此简单的文学常识题为什么还不会做。所以教师不要把自我对知识点的梳理或者取舍束缚住学生的思考才好,千万别以为自我的研究是天衣无缝的,最忌讳对学生说:“除了我讲的这些,再也不可能考别的了。”中考是考学生,不是考教师,不要把都压在自我身上。那样不仅仅自我会很被动,也是对学生不负职责。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