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6 17:18:32

第1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读课文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由于课件配备了生动形象的动画,再加上真切的朗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也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细雨蒙蒙、春雷轰轰、万物复苏的美景,感受笋芽儿慢慢成长,直至变成竹子的过程。

二、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拓展文本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抓住了“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这一句进行拓展。在初读这一句后,我问孩子们:“这里的终于能删去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喊:“不能。”“那谁来说说为什么不能删呢?”孩子们都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其中一个孩子很聪明,说:“因为笋芽儿是好不容易才钻出地面的。”“是啊,笋芽儿钻出地面的过程是很辛苦的,那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她在出土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回答。“可能笋芽儿的上面正好有一块石头压着它。”“可能会被路过的人踩一脚。”“可能泥土很硬,笋芽儿钻不出来。”……这时候,孩子们都把自己当成了笋芽儿,相信他们也从中感受到了笋芽儿钻出地面的`艰辛,感受到了“终于”一词的用意。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路比较清晰,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有效性,今后有待改进!

第2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单细胞生物》一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观察草履虫”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并加入了收集资料等要求,尝试着将此课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充分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目的。体,通过这节课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在课上学生要做的

在课前,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上网、去图书馆、上书店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资料。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能力和机会。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形容草履虫的外形、运动、取食、消化、呼吸等,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感到学生尚未被束缚住的.丰富想象力。在接下来的探究实验中用不同的刺激因素(糖、食盐等)刺激草履虫,观察比较草履虫的应激反应,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既能有效的完成教科书上的教学要求,又能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

这样处理教材、设计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甚佳。这种教学设计,既教授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体现了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参与者。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受实验材料的限制,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好,有些前松后紧。

2、探究实验的讨论不是很充分。

3、如果将草履虫的收集管和伸缩泡处设计成动态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3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笋芽儿》这篇文章是拟人体的童话散文,描写了笋芽儿在别人的鼓励下,不怕困难,努力锻炼,终于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健壮的珠子。这篇课文自我感觉好的地方:1、以“是谁帮助了笋芽儿?”引出第1、3自然段,指导学...

《笋芽儿》这篇文章是拟人体的童话散文,描写了笋芽儿在别人的鼓励下,不怕困难,努力锻炼,终于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健壮的珠子。

这篇课文自我感觉好的地方:

1、以“是谁帮助了笋芽儿?”引出第1、3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文段。让女生读春雨姑娘,感受春雨姑娘的柔和和轻声呼唤。让男生读雷公公,体会雷公公的声音稍大和急促粗重的语气。

2、在黑板上直接画图,展示笋芽儿在泥土中,眼前一片黑暗,到扭动身子,一个劲向上钻,再到长成竹子的过程。虽然形象,但自愧自己画工不好,由此萌发想学画画的`想法。

3、课外扩展时,以“你喜欢笋芽儿吗?”抛出,孩子总是喜欢答一些和文章无关的原因,而没有从文章中找答案。下次应该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喜欢笋芽儿吗?”引导出,笋芽儿分发向上的精神,并隐射出,这棵笋芽儿其实就是孩子自己,虽然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但是要破除而出长成健壮的竹子,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春雨姑娘就像自己的妈妈,总是温柔细腻,雷公公就像自己的爸爸,严格而又粗重。得出这样的结论固然很好,但是却不知学生有没有深刻体会。

不足之处:

1、本篇课文生字较多,不宜采用集中学习带读的方式,学生读着读着就没兴趣了。并且本课的生字可扩展的空间不多,不应一一细致讲到位。如果放在课文中采取随文识字方式更好。

2、文章1—5段采取模仿朗读、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朗读,都只停留在浅层面上。在6、7自然段时,因见学生反映不好,更是匆匆走了过场,没有抓住重点。“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没有很好地利用图片进行朗读和仿写。

3、第6自然段,问笋芽儿看到了什么时,部分基础较差学生打不出来,其实问题很简单,由此可以看出,孩子课堂上不爱思考。

第4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今天与同学们学习了《笋芽儿》一课。本文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的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在教学《笋芽儿》一文时,首先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扫除了生字与生词关,并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笋芽儿的成长过程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的优美。

比如体现成长的'快乐。笋芽儿在春雨姑娘的呼唤中,在雷公公的鼓励下,在竹妈妈的关爱与束缚下,在自己的奋力拼搏中,终于钻出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春光,她勇敢地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了!”从阅读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体会到笋芽儿的勇敢与坚强,他们都表示,要做像笋芽儿一样的人。

再如学习写景的方法。

在课文的第6自然段中,作者写到:“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多么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在这段话中的“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是对美好春光的最好的诠释。我引导学生找出本段话中有关手描写春天的景色的句子后,出示了三幅能够反映春天美景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观看,自由结合,交流观察所得,研究如何运用文中的描写春天景色的方法来写图片中的景色,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动手写一写,改一改。几分钟后,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完成自己的小练笔。有的同学还能够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习作水平,我感到很高兴。

第5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我很多时候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很想好好地上每一节,可往往是为了备好这节课,却左思右想怎么也找不到切入口,磨磨蹭蹭地过上个几十分钟,一想:算了,还是找个抄抄得了。

本以为这节课过程很老套,学生肯定是懒洋洋、病恹恹地。可等到你上了这场“无准备仗”,没有构思,没有布局,上下来却是非常的与众不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侃侃而谈,有时连自己都要叫绝。就因为在课堂上的即兴演绎,收到了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

昨天上二下的一篇《笋芽儿》,感觉课文很美,可就是没有灵感,怎么也理不出一条线。翻开教学参考,胡乱地抄了一节。

没有刻意地去追求课堂的效果,也没有刻意地去照搬照抄人家的教案,完全是随着自己的学生,跟着课堂走,却开辟了另一片天空。不是说这堂课有多精致,有多完美,但至少上到最后,学生一直围绕在我的左右,课堂的`活跃气氛也一直到结束。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上得轻松。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个平时人人都认为是教学水平出色的老师,在听了她的课后,你会觉得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优秀。那是因为在公开性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了平时的挥洒自如,思想完全锁定在了那不知被试教了几遍,甚至几十遍的教案上了,少了那一份原本的灵性。

让我们跟着课堂走,到课堂中去寻找灵感吧!

第6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本文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

一、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一则谜语“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导入,学生们立刻就精神抖擞,学习兴致高涨,接下来的学习环环相扣,自然水到渠成,很好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读演结合,加深感悟

教学中创设情境,利用情景表演,加强了学生的情感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能力。品读一段和三段,体会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语言时,通过学生练读,男女声对读,男女声比赛读等方式,区别开春雨姑娘的轻柔和雷公公的`粗重嗓音,

让学生当小笋芽,体会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等,他们边读边演,非常投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三、利用空白,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啊!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时,我利用课文中省略号这个空白点,让学生说说:笋芽儿还会看到春天的哪些美丽景色?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形式来说说。

这节课是开学来上的比较顺利的一节课,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感情理解到位。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表演读时,有些学生放不开,情感投入少,态度不够认真。今后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7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几和第几”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使用“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多,而使用“第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少。因此,两者很容易发生混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在学习本课时我利用故事和游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大量的活动场景来促进学生对“第几”的认识和区分“几和第几”。 “带学生去动物园玩,进动物园之前要先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排队买票了。”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我还在从中穿插进行礼貌教育。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我是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通过引导同学们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2)老爷爷高兴地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知和体验“几”和“第几”,区分出5个和第5个的'区别,明白“第几”是指某一个,具有相对性。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位置关系。

在练习时创设多个情景,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增加了实际的体验。学生在参与中巩固了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一年级小朋友非常管用。既充满学习兴趣又巩固新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第8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生一个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本课,我尝试抓住了以下语用训练点:

一、拟声词:

本课用了两个拟声词“沙沙沙,沙沙沙”和“轰隆隆,轰隆隆”。我问孩子们:“沙沙沙”在本课是形容谁的声音的?“春雨”。“对,像这样用来形容声音内容的类型的词语就是拟声词,我们在第一课学过的`形容解冻的小溪的‘丁丁冬冬’也是拟声词。同学们找一找,在本课还有没有拟声词?”“老师,形容雷声的‘轰隆隆’也是拟声词!”“你真聪明!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汪汪汪,喵喵喵,哗啦啦,哗哗哗,咚咚咚,咩咩咩,噼里啪啦……”孩子们畅所欲言,真正理解了拟声词。我相机指导,把这些拟声词用到你的日记中,会让你的句子更生动形象,文章更出彩!

二、省略号的填补,引导学生想象。

课文第6自然段,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我引导孩子:“笋芽儿钻出地面,她除了看到桃花、柳树、叽叽喳喳的小燕子,大家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一下,小笋芽儿还会看到什么呢?”“她会看到金灿灿的迎春花。”“她会闻到淡淡的玉兰花香。”“她仰起头会看到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小黄莺。”“她还会看到刚嫩绿的小草。”“她会看到杨树上的毛毛虫,柔美的柳枝条”……

孩子们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让人折服!

三、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本课有些句子很美。比如:“春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积累。交给孩子方法,期待厚积薄发!

以上是我对本课一些语用训练点的几点做法与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着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第9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学生兴趣较浓,也许是作者拟人化的写法吸引了大家的心,也许是大家被笋芽儿逐渐坚强的品质所打动。感觉学生学习很投入。

本文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流程:

1、揭题时板画了解笋芽儿。一下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个个想就笋芽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2、读完课文谈感受。

3、朗读理解。注重表演读,在读中感悟、体会,在体会中表演读。

4、质疑。

5、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出乎意料的是本课背诵人人爱背,背得快、背得流利。)

在本课第二环节教学(读完课文谈感受)时,有学生说:我感觉到笋芽儿非常勇敢、坚强!

(那么他一开始就是勇敢、坚强的吗?)

一开始是非常害怕的,不过在别人的鼓励下,他开始变得勇敢、坚强了。

(很能体会)

这时,另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说:我觉得课本中的笋芽儿就像是我们孩子,竹妈妈就好像是我们的妈妈。总是阻止我们干我们想干的事,真不好!学生们立刻表示有异议。

虽说童言无忌,但听了学生的发言之后,我还是感到了一阵心酸──母亲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可我们的孩子并非完全理解母亲的心。当时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会联想,同时反问学生们:你们觉得妈妈为什么要阻止你们做一些事?

最后,大家认为这是妈妈怕我们人小,受到伤害。所以才会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那是妈妈爱我们的一种方式!当然如果你觉得不太好,也可婉转地向妈妈提出来!

当我写下以上话时,正是3月5日(周六)。周二是三八妇女节,我想布置一样特别的作业:

1、和妈妈长谈一次,了解妈妈对你的爱。

2、做一件令妈妈感到高兴的事,给妈妈带去温馨。

但愿天下所有的儿女都懂得母亲的心!

第10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钊想用赵—岩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他交换。赵—岩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钊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赵—岩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赵—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边建构边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伟小朋友突然抬起头,好奇地问:“老师,‘节约’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接近学期尾声,我也发现小朋友们似乎成熟了许多,对男女性别特别敏感,常常发现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亲一下脸,特别是王志伟小朋友,也许是家长不太管的原故,也许是言情电视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总是抱住几个漂亮的小女孩时不时地亲一下,所以他竟会把“节约”当成是男人和女人约会,这是一个很好的随即教育机会,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节约”,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大家齐声说:“知道,是节约。”我又问:“节约是什么意思呢?”这下象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节约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说:“节约用电,就是要随手关灯、关电器。”又有的说:“节约用纸,就是不要浪费白白的纸,也就保护大树了,因为纸是用大树做的。”我又问:“那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呢?”这时马昕宇脸上非常严肃地说:“昨天,我在电视里看见,有一个地方没有草地、大树,不下雨,好久没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们就派了五个人去寻找水,结果四个人干死饿死了四个人,回来了一个人,而且也没有找到水,幸亏科学家来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机器钻开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点水,后来他们每天用水非常节约,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个故事一讲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棱说:“刚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周之惠说:“赵玲今天画画用了六张纸,每张纸上都画了几笔。”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小朋友把平时看到的不节约的行为都一一例举,说着说着,小朋友们还意识到时间也应该节约,节约(珍惜)时间会学到更多本领。

可是当孩子们分散活动时,王志伟又轻轻地跟我说:“老师,妈妈就是跟爸爸说———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去‘节约’吧。”我听了马上意识到刚才理解错了,王志伟妈妈指的是“节育”而不是“节约”(可能他妈妈普通话不太准)。这该怎样给孩子解释呢?我随手拿起一本《袋鼠妈妈的故事》书,跟孩子说:“你看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了几只小袋鼠呀?”“一只。”“对呀,多生了宝宝妈妈的袋子就装不下了,你妈妈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顾你们,他们也感觉很累了,所以妈妈认为生孩子也要节约,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吗?”王志伟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老师,我懂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个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会清楚的。

第11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创境激趣,使学生学习融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如课始,

课件中春天的美景让学生陶醉,那调皮的笋芽儿让学生好奇,学生看了画面兴致盎然,学得更起劲了。

2、《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节课识字方式多样化,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还利用游戏《我和笋芽儿做朋友》识字(课件相机出示竹笋卡通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

3、阅读课文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阅读形式多样化,以读为本,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中的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有感情地朗读后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悟表演,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笋芽儿的奋发向上,读着,演着,学生已完全陶醉其中。

4、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与开放,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自己喜欢画的画、说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个性得到张扬,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如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我对笋芽儿说──

太阳公公对笋芽儿说──

小燕子对笋芽儿说──

……

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了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想说的就是文章主题。这样既使教学主题得到了升华,也使教学达到最高潮。

《笋芽儿》一课时,我采用紧扣中心,一线串珠的方法,从释题、析文到练习,都以笋芽儿生长的过程为线索。教学时,将学生抓住笋芽儿的语言作前后比较,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例如:“央求”与“自豪”,“不住嘴地说”与“急得大叫”,“瑟缩着身子”与“一个劲儿地往上钻”等等,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整堂课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能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表现出来。过程和方法:通过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了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强的态度变化,懂得了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康成

第12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观看录像,投影片等,并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欣赏细雨蒙蒙,春雷轰轰,万物复苏的春景,观察笋芽儿破土而出,最后长成苍翠青竹的生动景象。使学生在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训练了观察能力,受到美的教育。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笋芽儿奋发进取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通过电教媒体的直观、形象的画面,配以优美的'课件音乐,学生在笋芽儿前后的语言变化过程中,体会了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例如:“一个劲儿地向上钻”,“撒娇”,“自豪”等。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13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

(生答)

大熊猫最爱吃什么?

(生答)

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生答)

(出示笋芽儿图)

这就是笋芽儿。

(出示竹子图)

这就是竹子。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

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

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

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

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4、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

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

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5、全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6、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

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

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板书设计】

3 笋芽儿

春雨 雷公公 呼唤

笋芽儿 撒娇 扭动 钻 我要赶快长大 自豪

竹妈妈 忙给 穿 唠叨 别着凉

【课后反思】

1、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朗读不同人物的说话,为学生以后的朗读铺路搭桥。

3、板书方式在于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出了笋芽儿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春雨姑姑、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的帮助下,由沉睡地下至一个劲儿往上钻最后长成竹子的过程,通过体会笋芽儿身体不断生长,思想也不断成长,领悟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4、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举一反三的范例引路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14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描写形象生动,极富童趣。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小笋芽儿在这些外力的作用下一步步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这一过程告诉孩子们只有经历风雨,见世面,用于锻炼,才能茁壮成长。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利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初始,我用了一则谜语“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导入,学生们的学习兴致立刻就高涨起来,接下来的学习环环相扣,自然水到渠成,很好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紧接着,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春天到了,他被春雨姑娘唤醒了,在雷公公的呼唤下,一个劲儿的向上钻,笋妈妈忙给她穿上一件件衣服。笋芽儿做出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春光,在太阳公公的温暖下,在春雨姑娘滋润下,她脱下了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时,声音柔和、语言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时,声音粗重,带有鼓励。笋芽儿苏醒时,通过做动作、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等词语,引导学生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评读,自愿展示读。创设情境,通过分角色表演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投入到情感之中,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最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系到自己的成长,体会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得到最终的感情升华。

第15篇:笋芽儿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朗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同程度存在着以问答为主线,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这样做,其实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和体验。我认为,低年级的朗读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有体会、有感情的读,很多课文都可以大胆地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读出个性化的体会。

以下是我在《笋芽儿》第一自然段中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读读这段话,想想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呀?(自由读)

生:指名读(“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读得很急。)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因为春雨姑娘急着要唤醒笋芽儿,让她快点醒来。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春雨姑娘是“低声呼唤”,声音很温柔,春雨说的`话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

师:有道理,你读读看。

生:指名读(读得轻轻的、柔柔的。)

生:老师,那到底该怎么读呢?

师:那我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吧!(小组讨论并再次阐述了理由)

生:我们认为两种读法都可以。(大多数学生观点)

师:听了小朋友的话,我也觉得读春雨姑娘的话既可以着急地读,也可以轻柔地读,那我们能不能分别再用两种读法读一读呢?

(读得很投入。)

师:小朋友真棒,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吧。(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还配上了动作。)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学习语文是极具个性的。他们在自主积极的阅读中,对教材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由于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存在着差异性,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对于学生提出的“春雨姑娘低声呼唤”可以读得快一点也可以读得慢一点看法给予肯定,切切实实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