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17 19:42:44

第1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走进丽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一课的教学安排了两课时,我所进行的公开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好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根据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识记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重点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5、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结合上一篇课文《桂林山水》的写法进行谈话导入。让学生回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采用什么写法来介绍桂林山水的。并请同学们尝试分别用“总分总”的方法、用“总分”的方法说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然后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中国地图,指出云南昆明的方位、丽江的位置。

第三环节是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字词。

2、读生字并组词(组课外积累的词语)。

第2篇:说课稿

教学目标

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概括人物性格,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3.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及互相协作的能力。

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如何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的信息并从中提炼归纳出相关资料。

如何从精妙的语言描写中性格。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作研究性学习,以交流成果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

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是疏通字词,熟悉课文,引导学生根据情节作适当的联想,猜猜看后面会发生些什么,可以借助相关的连环画,提起学生对课文更深的兴趣。同时,明确探究方法:将学生分组,要求组员按照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认真负责地收集资料。教师可就资料来源,探究进程进行给出一些参考意见。通过这堂课,实现我的第二和第四个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以小组交流,汇报成果的形式展开,教师起到的是导演的作用。由小组派代表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以答辩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联系到现实生活,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导入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整体感悟

1.教师读课文,要求学生为难读的字词注音。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即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议新装这样的顺序,在每一个新的情节开头,作一下停顿,让学生做好标住,并启发学生思考,下一步可能会发生一些怎样的情况,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不必求同,只要是合乎事情发展逻辑的,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当学生在每一部分发挥完想象之后,可以借助相关的连环画图片,把学生的思维重新引入课文,使之沿着作者的思绪发展。

读完全文,可提出问题,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新装

进一步追问,全文是怎样围绕“新装”展开的?

明确:结合刚才所作的标住,可以总结出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议新装。(教师板书)通过这些训练,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3.我们所作的想象很精彩,但看完了课文,我们是不是觉得作者的想象有胜人一酬之处呢?让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且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主题。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这篇文章已经发生了兴趣,它是一篇童话故事,它是怎样来表现一个深刻主题的呢?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作品除了这篇,还包括那些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做一番探询。

4.布置探究任务:

①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这些小组包括:

作者专家组:查阅作者安徒生的生平事迹。

作者文集专家组:查阅作者所作的文集,看看作者有哪些重要作品.

课文专家组:查阅资料,研究分析课文。

应做好这样的准备: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你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文章揭示的主题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②除课文专家组的同学,其余两组均可就课文提出各方面的问题,课文专家组的同学也要为回答做好充分的准备.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根据扮演的角色,认真负责地收集数据和资料,在课堂上明确每一人具体的探究任务,并制定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表。要求若干天后,每人完成有关专题的简要的研究报告,递交给小组的组长,小组集中,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

5.探究建议:调查前:4人一组,选出组长,组长组织讨论决定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大家通过讨论明确现有信息,未知并需探究的信息;制定一个每人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表;规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截止期限,以便督促每个人按时完成计划;这是一个团队协作的项目,而不是由单独一个人去完成。调查中:多花时间从网上、图书馆或其他途径去收集信息,丰富的信息对你的研究会大有帮助。探究过程中如果有人发现了可以帮助其他人探究的信息,请与别人共享。及时和别人交流进展情况,问题和想法,这对你的研究会大有裨益。

调查后:按规定写出个人研究简报上交小组。小组汇总个人的研究简报,讨论修改,完成本组的最终课题研究报告(POWERPOINT演示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1.作者专家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探究成果,介绍作者安徒生的生平经历和概况。

2..课文专家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探究成果

①交流文中的精彩和重要段落,对此进行评价。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

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介绍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骗子。还有次要人物:大臣,老百姓,小孩找出文中描写皇帝心理,语言,行动的词语和句子,分析皇帝的性格特点。嗜好新衣,不理朝政——昏庸,爱慕虚荣;相信骗子——愚蠢;先让大臣去看新衣——狡猾;其实没看见,却要装着看见——自欺欺人;坚持游行——装模作样,维护自己的尊严。

③找出文中写骗子的段落,你是怎样评价骗子的行为的。可引导学生作多方阐发。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③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态语调:

老大臣:年迈、苍老、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诚实的官员:对皇帝毕恭毕敬、貌似诚实实则狡猾;故作姿态,语调低沉。

骑士们:庸庸碌碌、阿谀逢承、随声附和。

典礼官:计好皇帝、语调温柔。

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却明白。

小孩子:无所顾忌、天真单纯、对大人说话不理解、高声叫了出来。

④根据人物的性格,分角色朗读课文。

3.答辩

另两组的同学可向课文专家组的同学提问,由课文专家组的同学回答解决。其中可能会涉及这样一些问题,例如:

a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得出结论: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b大臣、官员们看见新衣服了吗?皇帝看见新衣服了吗?在根本不存在的衣服面前,哪些人说了假话,他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得出结论:老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说假话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职务;市民中的成年人说假话是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皇帝说假话是为了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

c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实话,老百姓先说假话最后也能说出实话?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所以能说实话。官员有顾虑,怕显出不称职、太愚蠢,故而先说了假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所以终究说出实话。

诸如此类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如没有涉及,也可由教师提出。在课文专家组同学回答时,教师应给予鼓励,让学生自己完善答案,教师起引导补充的作用。

4.揭示作品主题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由专家组同学得出,其他同学认可,也可提出其他意见)

5.提问: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

6.由文集专家组的同学展示交流成果,教师可以进一步补充关于这些童话作品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课外阅读。

课堂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作业布置

自由结合成小组,饰演安徒生的童话剧。

这样一堂课,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而是怎样去学习一篇课文,培养他们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大胆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3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古典诗歌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占有一定量的篇目,可见,古典诗歌的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商隐的《锦瑟》安排在必修教材第四册中,是古典诗歌里的精品,意象精美,想象丰富,意境深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知识含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明确典故,感悟意境。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情感与意象的关系。

2.领会迷离恍惚.深邃缠绵.美丽哀伤的意境。

3.明确典故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

二.教学方法

教法: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及影像资料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鉴赏技巧。

学法:1。自读课文,写下直观感受。

2.各学习小组推荐出精美的感受相互交流。

3.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鉴赏技巧,完成鉴赏任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运用多美体展示图片,辅以画外音(朗诵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 别亦难”)。

2.课前摆渡

讲商隐,说义山。

牛李党争,政治不如意;聚少离多,爱情不如意。

庄生......望帝;珠有泪......玉生烟。(典故)

3.学海泛舟,鉴赏诗文

A.看诗题;明主旨。

B.看作者;明风格。

C.看诗文;明情感,名技法。

D.看问题;用技巧。

4.艺海拾贝

理解典故对意境的深化作用。

5.探究提升

具体描述那些意象?

运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布置作业

仿写一首七律。

四.板书设计

锦瑟······李商隐

首联(开宗明义)

颔联(巧妙用典)

颈联(想象丰富)

尾联(直抒胸臆)

五.教学效果

通过让学生自主赏析.自主探究.自我展示。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使学生加深了对古典诗歌的认识,且掌握了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有促进了美文的创作,而其对正确解答高考中古典诗词类题也大有裨益。

第4篇:说课稿

各位老师,以及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上的一课是《追寻李白》。

【教材分析】

本单元题目为“追寻李白”,意在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所谓“追寻”体现了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反应出本单元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线索来整体谋划的。

本单元教材不同于一般教材,打破了以“单元”为整体、以“课”为单位的呈现方式,整个单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列学习活动,是一个线索清晰的整体,它的线索有二:一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以诗为主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二是关于李白的介绍,从生平到思想,从已知到未知,从国内到世界,从教材的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与拓展。

本节课就是从李白的游历生涯入手,综合学习、了解、走近李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多层次地朗读、吟诵《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四首古诗,了解李白游历祖国山川大河的经历。

2、能力目标:

教会学生如何赏析古诗,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李白的生平,李白的诗文。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导入学习,开始追寻“诗仙”李白的旅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学习古诗时,自读自悟,学会赏析诗歌,体会四首古诗的内在联系。

难点:充实关于李白游历祖国山川大河的经历,体会游历在李白诗歌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走近李白

(创设情境,课件辅助展示)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寄情于山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我们看到他儿时的天真烂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我们看到他对友情的珍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看到他思念故土之情。

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我们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导入:对于一代诗仙李白,也许你觉得并不陌生,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吗?(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与认识。随学生发言,课件幻灯片3展示关于李白的图片及资料。)

师:同学们对李白的认识还是有些模糊,有些零散,现在,就让我们再去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更多地了解他,更好地亲近他……(板书课题:追寻李白)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学生似曾相识的李白诗句入手,从学生关于诗人李白的已有积累切入,引导学生开始本单元的学习,拉近学生与李白的距离,并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画面之中,使其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搭起入境桥梁,入“境”入“情”,走进文本。

二、多维突破,释疑解难

1、介绍李白的游历生涯。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20岁时游历了巴蜀的名山胜水,25岁开始在各地长期漫游。从他流传下来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游览的足迹,(出示幻灯片5,展示李白的多首游历诗歌。)

2、他足迹遍及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出示幻灯片4,展示李白足迹图)

【设计意图】:古诗文与学生在时间上就相隔很远,因此这里让学生通过这些诗作了解李白游历的经历,拆除了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

3、赏析《早发白帝城》

(1)、师介绍古诗背景: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他为了报效国家,做了唐朝皇帝的一个儿子“永王”李陵的参谋,后来被朝廷给他下了政治结论是谋反,因而获罪被贬到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里悲伤极了,他走呀走呀,途中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当小船慢慢的,慢慢地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接到了皇帝平反的圣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返回江陵城(湖北省江陵县),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2)、(出示本诗)指名朗读。

(3)、大家都能做到熟读成诵,但是是不是都做到了会鉴赏?

师:(边讲边板书:情感)诗歌鉴赏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理解诗的情感,体味它的情趣。如果你不知道这首诗具体是怎样的情感,就谈不上对诗的鉴赏。那么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你体会到了他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这既是写景,又是写人,更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啊!希望大家带着体会再来读诗。

4、赏析《独坐敬亭山》

(1)、出示本诗,讲解: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鉴赏本诗,可从意境的角度去体悟,(板书:意境)你能描述诗中体现了怎样的意境吗?

(2)、诵读赏析,进入诗的意境。(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5、赏析《夜宿山寺》

(1)、出示本诗,你觉得这首诗从哪个角度来赏析合适?(板书:修辞)(李白写诗的时候最善于联想,所以同学们读他的诗的时候,也要和他一起展开联想。)

(2)、感受诗句中夸张的修辞与联想的手法。

6、总结赏析方法

(课件出示:“学会赏析”赏析的角度可以选取:字词品味,诗意解析,画面欣赏,修辞辨识,情感体会,意境领悟)

【设计意图】: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要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以人为本,仔细品味诗人的情感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感悟。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赏析古诗,在五年级这个年龄段很有必要,不同的赏析方法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借以提高学生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在赏析中指导朗读,让学生注意重音、速度、韵味,边读边思考诗意,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调动主观情感,认真读诗,用心品诗,不再局限于诗本身的思想和内容,开始寻找诗的新的生命。这已是一种高品位的阅读。

7、品读《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课件出示这首古诗,在品读过程中,握住关键语句、重点字词,通过多媒体再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

第一层次:读准字音,读懂词义。

让学生自读古诗,再指读古诗,要求达到第一层次的目标。

第二层次:选择适合的赏析角度,学习本诗。

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本诗,再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诗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个别难理解的词句。)(板书:景物)

第三层次:心随文动,读出意蕴。

在理解全诗的内容后,请同学品味其中的景与情,带着情感再来读诗,读出诗的意蕴。

【设计意图】:新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三个层次的读,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景与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增强学生美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课件的使用牢牢把握住了诗中的一些关键语句、重点字词,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准确把握古诗的诗韵、内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诗字斟句酌,用词精妙绝伦,是理解该诗的诗眼、诗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三、感性共鸣,激发情感

师:读了这些诗句,如果让你用词句来形容李白,你会怎样说?(潇洒、豁达、开朗、自信……是一位气质豪放、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洒自如。

(课件出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点明:这句诗句选自杜甫的诗作,是人们对李白诗歌成就的最高评价,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会继续追寻着李白的足迹,去认识他广交朋友的坦诚率真,去认识他关心国家,关心民众的博大胸怀,去认识他饮酒赋诗,纵情欢乐的豪情……

【设计意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好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讲课也能讲出这种味道。在课的尾声再掀起一个高潮,让学生在精彩纷呈之中回味无穷。

四、提供空间,激励创新

向学生推荐两本课外读物(主要针对吃不饱的学生)以对李白的了解更加深刻、全面。

◆ 《李太白传》(学者所著,要读得有耐心)

◆ 《李白》(长篇小说,较浅显易明)

媒体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中,我多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诗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亦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中我先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李白的多句诗句作为引子,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李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然后展示出李白的头像及其介绍,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画面之中,使其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搭起入境桥梁。引学生入“境”入“情”,走进文本,从幻灯片中进一步了解李白其人。

第二环节中出示我精心制作的李白游历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李白的足迹几乎遍布半个中国。紧接着出示一系列李白游历中的古诗诗句,让学生以读来走近古诗,读出韵味,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

而下面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出示赏析方法,则旨在有效地引领学生学会如何赏析诗句。

教学古诗时课件的使用牢牢把握住了诗中的一些关键语句、重点字词,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准确把握古诗的诗韵、内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诗字斟句酌,用词精妙绝伦,是理解该诗的诗眼、诗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而在教学古诗其间穿插多媒体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想象,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他们越读越觉的心旷神怡,不由自主的进入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境。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更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5篇:说课稿

[教材剖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化家园》。根据课时划分可分为三个活动:“干干净净每一天”“垃圾的处理和分类”“废品大变身”。废品大变身是对前两个内容的升华和延伸部分。其内容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书中一幅幅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做成的生活用品的画面,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为教学的实施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然而,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等问题。本课教学是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开展变废为宝、减少垃圾、节约资源的环保活动,试用自己的双手来美化自己的家园。在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和展示的过程中,将废旧的材料进行“超级变变变”,从而加深认识。此内容注重让学生具体感受、亲身体验、相互交流和个性化的领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中学”,从而达到了活动中育人益智的目的。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实验、创造的空间,也体现了新课程下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性和生活性。

[学生分析]

1.结合我校“小班额”实验特点,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空间,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中抓住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基于他们对品德与生活课的兴趣浓厚,喜欢和同学进行探究、合作、交流和展示,喜欢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3.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小学生活,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观察生活的能力都有了进步,对周围的事物也有更多的兴趣。

[创新设计]

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为设计基础,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基于以上特点,我选择了本课教学。在本课中我设计三个板块:1.我们一起猜猜看;2.超级变变变;3.小小展示会。在第一个板块中,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废旧物品做成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让大家来猜猜它们是由哪种材料做成的,从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产生将各种废旧物品加工成各种物品的欲望,进而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

在第二板块中,组织学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变废为宝的例子,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小组,合作用带来的废旧物品在老师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好的地毯上进行小设计、小制作活动,充分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板块中,小组合作,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作品,根据小组合作的创作与展示使学生们在展示会中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加工、重组。并结合我市思品学科,市级重点课题“以搜集、处理信息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省级思品学科“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探讨、思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参与、体验发现、感悟、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本课设计中体现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做出有意义的东西。

2.通过设计和展示活动,能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3.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我们一起猜猜看

1.请同学们先来看大屏幕,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几件作品,请仔细观察并且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用瓶子做成的花瓶、用废扣子做的相框、用废旧的塑料桶做的沙滩玩具、用鸡蛋壳做的蜡烛台。)

学生:矿泉水瓶……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猜猜看,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原来废旧的物品可以做成这么漂亮的工艺品,为接下来的环节奠定了基础。]

2.对,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这些都是用我们即将丢掉的废旧物品做成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废旧材料做成的用品吗?

学生:A、易拉罐做的烟缸 B、瓶子做成的储蓄盒……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原来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好多的人将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利用。同时也是对学生一个由点到面的引导作用。]

3。大家真善于观察生活。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废旧材料可以利用,比如:废报纸、纸盒子、各种塑料袋、矿泉水瓶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回收的垃圾,这些废旧资源,经过我们双手的打扮就可以变成生活用品或者是精美的工艺品,这多有趣呀!

板块二:超级变变变

1.今天我们也要来对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一次废品大变身(出示课题,用废冰棍杆、筷子、报纸、瓶盖制作的板书)。看看老师的创作怎么样?我这也是用废旧的材料做成的。谁想到上面来摸一摸,感觉一下呢?

学生:上台来摸一摸,看一看。

[设计意图:利用亲切而富有激趣的话语,融洽了师生的关系。以平等的身份参加了课堂教学,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充分利用所制作的板书,让学生到前边亲自摸一摸,看一看作品的素材,为学生的制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怎么样?是不是很羡慕呀?就连你们坐的地毯,也是我用废旧的材料做成的。是不是更加地心动了呢?那就快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醒身边的小伙伴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注意安全

3.是呀,我们就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作为温馨小提示送给同学们。

(提示:1注意安全,不要让使用的工具划伤你和同伴;

注意卫生,将不用或剩余的废旧材料放到方便袋里,请不要随意丢弃。)

[设计意图:此环节关注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使教学有一个连贯性。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引导学生说出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来提醒身边的小伙伴,从而激发了学生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4.接下来,就开始你们的超级变变变,将身边的废品进行大变身吧!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此环节师生共同参与,经过商量后,同伴们之间进行制作,有分工、有合作。充分给学生创造开放的活动空间,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板块三:小小展示会。

1.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操作,把废旧资源进行了大变身,它们到底变成什么样了呢?快让我们来展示一下吧!老师这里设置了四个奖项有:合作奖、创新奖、最佳奖、表演奖,(奖项由废旧的瓶子制作)这些奖项到底能花落谁家呢?那就要看各组的展示了!在坐的每个同学都是小评委,所以你们可要认真地观看呀。

学生:(1)制作的各种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风铃、笔筒……)

师:他们组有的同学是独立完成,有的是和同伴一起合作,谁能说说你和同伴合作制作的感受呢?

学生:合作得很愉快,我们制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

师:看了他们的展示,你有哪些启示呢?你们想颁什么奖给他们呢?

(所颁发的奖项课堂上以投票率多的数为主。)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之间自主的评价,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合作的感受,使学生能切实地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学生们的自由颁奖和教师的评价,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

(2)展示打击乐器。(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的鼓、和手鼓等打击乐器)

学生:分别介绍利用哪些废旧材料,制作的打击乐器。

师:那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打击乐器,来演奏一首曲子呢?快商量一下。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