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04 20:36:47

第1篇:《恐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恐龙》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和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和生活习性,重点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第六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年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外形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文中多处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使读者对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有了具体而形象的了解。阅读训练的时候,借助网络环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等独特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重点,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培养学生有目的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2)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既而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2)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多种说明方法并用,如何处理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明方法的确给单调的说明文增色不少,但过于强调文章的说明方法就会把文章“肢解”的感觉。在教学中,弱化“名称”,注重感悟,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力求既不破坏文章的语言环境,又让学生有鲜明的感受。

三、说教法、学法:

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为主,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学习之路。

四、说课前准备:

1、教师:网页课件

2、学生: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生课前要利用多种途径如读课外书、上网、观看音像资料,掌握丰富的有关恐龙的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渗透科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借助网络,通过“读—思—议—读“的方法读懂课文。结合教学设计,我的网页式课件也紧扣整个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几大板块“恐龙”、“恐龙家族”、“恐龙之谜”、“恐龙之最”、“恐龙自述”。这几大板块既是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的浓缩,同时也是我的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种理念体现。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和谐、愉快、发展。

本课准备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时的宏伟场景时,教师在一旁微笑着念着旁白: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到处是恐龙,恐龙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我们人类对他们进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课《恐龙》。这时,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不同种类的恐龙,从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起极大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导入之后,应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从总体上作以把握。初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读后让学生自己交流初读情况,说说课文写了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之后,老师梳理这些问题,确定下节课的学习重点:既作者是怎样生动形象地介绍恐龙的。为学好下一课,做好铺垫工作。

现在我就第二课时具体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问题引路,导入新授

为了让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能有较好的衔接,复习上节课的所学,是很有必要的。上课开始,问题引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恐龙有了哪些了解?让学生谈谈通过上一课所学后的收获。在学生谈到恐龙所生活的环境时,借助大屏幕,出现恐龙所生活的环境,告诉学生: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两亿年前的那一片片原始大森林,在寻找恐龙的足迹。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

和学生一起走进“恐龙”,在这一部分教学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老师讲得再好,没有学生全身心投入去边体会边读好。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以多种形式读,个人读、小组读、小伙伴合作读、齐读等。感受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精确。通过读书,学生就能够感受作者是如何来介绍恐龙的。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文课就是学习阅读、享受阅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围绕恐龙的种类很多,心态更是千奇百怪,这是全文的重点段,通过朗读感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解决本课的重点:作者是如何来介绍恐龙的。

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认准分别写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霸王龙的句子,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让学生逐词逐句读中理解行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方法进行的描述。先引导学生学习“雷龙”。在“恐龙家族”中展示“雷龙”的图片,接着在文中找出有关雷龙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为什么叫它“雷龙”呢?雷龙的特点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然后在雷龙的脚步声中,把庞大的雷龙形象图放大,边上再配上大象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写雷龙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呢?除了打比方,还将雷龙与生活中能见到的动物“大象”做了一个生动的比较呢!学生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写作方法,一举两得。接着,让学生读读课文,体会体会,结合“恐龙家族”中的恐龙图片来学习课文中所写的其他恐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知识、总结方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深对恐龙的印象。

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准备,以恐龙的身份作“自我介绍”。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进一步明确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介绍恐龙。

三、课尾设疑,留有余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前面相关恐龙知识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播放一段有关恐龙生活、灭绝的录象一定能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向高潮。恐龙的灭绝到今天还是一个谜团,放手让学生通过浏览“恐龙之最”、“恐龙之谜”,为学生提供“中华恐龙园”、“恐龙博物馆”、“恐龙世界”的超级链接,搜集资料,以自己的观点,猜测一下恐龙是怎样灭绝的。课堂时间不够,布置学生找出更多的资料来充实自己的猜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第2篇:《恐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第四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详略皆有。纷纭的说法,大胆的推测引发了学生对恐龙灭绝这个谜的探索。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说法的合理性。教学时,结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语文“以读导读”为课堂的主要模式。读中,要把课文读懂、读通,理解课文的意思;读中要积累、感悟,内化课文的知识,读中,要思考质疑,提高认识水平。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恐龙灭绝这个谜有探索的强烈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合作学习、体味过程。

二说重难点

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课时是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会写“迷”字。理解并积累“躲避”“耐不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恐龙灭绝的5种说法。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有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朗读,课堂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交流、归纳、激活学生内在动因,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教学中并辅以“情景教学法”。

课堂上用音乐渲染,为学生创设情景,学生很快便能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本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总之,我在尽量地尝试着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复习字词,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读中促悟,悟中积累——激发兴趣,指导写字——回归主体,升华情感——课外链接,拓展视野。

1复习字词,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我指导学生从字词入手,温故而知新。复习环节中我将字词的认读和为词语选择正确读音一同复习。使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得到巩固,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恐龙片段的播放更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欲望,从而直接进入主题教学。

2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光知道这5种说法是不够的,因为由此并不能了解恐龙灭绝的奥秘。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就是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

3读中促悟,悟中积累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读中积累词语,并进行了隐形的字词复习,从而也了解了恐龙灭绝之谜。

故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前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一定感受与体会。“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呢?”培养学生对恐龙灭绝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4激发兴趣,指导写字

此环节中,让学生质疑恐龙灭绝的说法,自己谈谈对恐龙灭绝的说法中有哪些不让人信服的地方。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记住生字“谜”。

5课外链接,拓展视野

课堂40分钟的教学,并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恐龙的奥秘。故此,在最后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3条线索。分别是:推荐书籍、参观恐龙馆和介绍网址。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来选择,从而引导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四说板书

板书的设计主要突出了恐龙灭绝的5种说法以上,“谜”字的加入更能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也就是直接揭示了教学重点,在难点上也有所含义的体现。

第3篇:《恐龙》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原因。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心理,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所讲授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以及实验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是在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基础上,孩子们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是朗读理解课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有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根据科学小品文特点和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我以“课内得法,课外受益”为指导思想,抓住文本解读和延伸拓展两大版块,通过环环相扣的流程,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 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有15个要求认识的字,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先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再给这个字组词就会有恐龙图片的展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写字指导中,我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对生字的重点笔画都用醒目的颜色标识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在直观的演示中帮助学生写好字。

二、 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 引发想象,质疑探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前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一定感受与体会。我以“恐龙化石”为启发点,文中科学家向我们介绍了5中恐龙灭绝的说法,那么你们分别赞同哪一种说法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同时又启发学生发挥想象,“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有哪些呢?”培养学生对恐龙灭绝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四、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因此,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认识后,使学生理解恐龙的灭绝与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有机结合,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让我们共同来保护自然环境。

在本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总之,我在尽量地尝试着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我的课还很稚嫩,由于自己从教时间短,在教学中有时有急噪情绪,不能耐心地听取完学生的发言,打断学生的发言,还有指导朗读不到位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

第4篇:《恐龙》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恐龙的灭绝》这一课是人教新课标本小学语文第八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以爱科学,学科学为主旨,而数万年之前称霸地球的恐龙为什么会在一夕之间灭绝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有限的珍贵化石和无数的未解之迷,这无疑是会引起孩子浓厚的兴趣,很容易激起孩子探索科学的欲望,《恐龙的灭绝》一课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打开课文,我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课文走进中生代时期,与作者一起去探寻恐龙灭绝的未解之迷。课文中详细地为我们分析了几种恐龙灭绝的可能性,并且指出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却又不能使人完全信服,这就更为我们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生字识记上已经有了一些方法和一定的技巧了,但这个年段的孩子理解力还不强,有待于老师的引导,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时候,对于未知世界,未解之迷,孩子们大多有一种求新猎异的心理。平时的电视电影和动画片让孩子对于恐龙这一神秘史前生物有了一些或多或少或正确或错误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一知半解和求奇猎新的心理,通过课堂上的引导,讨论,让孩子对恐龙灭绝这一未解之迷提起了就放不下,吸引他们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孩子除了达到识字十五个,会写九个生字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应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合作交往学习中互相启发,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并且对恐龙的灭绝之迷产生深厚的探索兴趣,有继续探究的渴望,也许有一天,恐龙灭绝的未解之迷就会被现在正在捧书乐读的孩子们解开了呢。本课涉及的词语很多,如:“庞大、躲避、枯萎、信服、尘埃”等。在理解词语的时候,要让学生反复读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弄清词语的意思。

四、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课文所引出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五、 教学准备

二年级的孩子,形像记忆远比抽象记忆记孩子记得牢固,理解更透彻。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准备一些恐龙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形像直观的让孩子感受恐龙的有趣,加深孩子对恐龙的认识。

六、 教法

神秘的“恐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如何借助这篇极具吸引力的课文,让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文,理解、积累词语和句子,同时,了解恐龙灭绝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恐龙灭绝之谜的欲望呢?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合作交流,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适当练习有条理地说话。

七、 流程

(一)谈话激趣,聊聊恐龙。

课件出示恐龙视频。提问:小朋友,认识这些动物吗?你都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呀?这个问题学生一定会比较感兴趣,也会愿意交流有关恐龙的知识。在交流的同时结合恐龙图理解“庞大”。提问:这么庞大的恐龙我们的地球上现在还存在嘛?引出课题《恐龙的灭绝》,利用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复习生词,初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复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巩固孩子的生字认读情况,为细读,理解课文做准备。

(三)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1、自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随意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次认识。这样处理可以较好的顺应学生急切地想要了解课文内容的心情。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恐龙的存在时间,对于“三四百万年”和“两亿年”这样比较大的数字,孩子们

是很陌生的,教师可以将这些数字板书成阿拉伯数字,让学生与年龄10岁、100岁比较,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学生就能读好“两亿年”、“短多了”等词、句了。

3、教师引读,读好问句。“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呢?”

(四)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再次自由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并且在找到的恐龙灭绝的原因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勾画,并且和同桌进行交流,看看都能找到几种说法。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1)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一种说法是……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另一种说法是……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先由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获取直觉信息;再让学生带着“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个问题朗读,边读边思考;最后,教师以问引读,学生以读代答,既反馈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

(五)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在上一环节初读课文之后,就顺理成章的进入到对重点内容的分析中来了,老师可以很自然地过渡: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A、“一种说法”

1、自由读,有几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为了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教,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供与本小节相关的词语,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表述。既进行了隐性的识字教学,又积累运用了词句,了解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

B、“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3、小研究。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这一段中关于恐龙灭绝的关键句子: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地球一片黑暗

()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课文,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该如何排序?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4、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研究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 ]氛围,打破传统的单一而又乏味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一研究,既能理清与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C、其他说法

1、自由读读第4小节,说说介绍了几种说法。(学生可能产生分歧)

2、分别请3位学生读读三种说法。

3、说说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龙灭绝的说法。

(1)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

(2)突然流行传染病

(3)全球气温下降,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D、分析几种说法

课文中列举的几种说法也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还不能完全证实,你觉得那种说法最合理?说说你认为合理的理由。你认为不合理的也请说说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质疑。对课文提出的几种说法,不但要让学生读懂,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其中的合理性。《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通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引导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认识水平。既然课文列举的是还不能完全证实的原因,那么,它的合理性有多少呢?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赞同的可以再把理由说充分点,你不赞同的请你说出你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会提出问题,能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全班公开辩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要能自圆其说。并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

(六)拓展知识。

1、除了课文介绍的几种说法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省略号”知道还有很多说法。

2、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说法或者自己想到的自己觉得更合理的想法。

3、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现在孩子们都了解了那么多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真可谓是一个个小博士了!现在我就要来采访采访我们的小博士,看看小博士们都能告诉我们哪些关于恐龙灭绝的知识呢!

采访:XX博士,听说您对恐龙很有研究,请您谈谈,目前,人类对恐龙灭绝之谜都有哪些说法?您认为这些说法有道理吗?您打算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吗?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激起学生继续去关注恐龙灭绝之迷,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4、介绍相关网站、资料。

(将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以及恐龙灭绝的知识,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八、 板书

恐龙的灭绝

地球变寒冷行星撞地球

偷吃恐龙蛋流行传染病

气温下降……

板书完成可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只需板书课题,后面的内容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5篇:《恐龙》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准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比鲜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庇刑趵淼馗词隹至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直观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恐龙化石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现在我们来看课件。看看这些活灵活现的恐龙。(板书: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鸟)身体逐渐变小

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这里我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观看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第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渎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标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给方法,以学定教。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引导补充,使课堂内容在平等对话教学相长中动态生成。

第三、读中悟学领悟写法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读。学生自由读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5、想。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这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体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另外,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学生达到了熟读成背,水到渠成地程度,为下节课的背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此我先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图片,又有意识地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然后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文:我们观看了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化石,此时,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还有什么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情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1、让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继续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出一张手抄报。

五、说板书设计

总之,本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们给予指导。

第6篇:《恐龙》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四册31课《恐龙的灭绝》。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恐龙的灭绝》是第八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探究为魂,以科学家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恐龙,这曾经的地球霸主,为何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的灭绝之谜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想,但谜底至今仍未能解开。本文就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详略兼有。纷纭的说法,大胆的推测引起学生对恐龙灭绝之谜的探究兴趣。教学时重点引导和鼓励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分析文中说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此外,本课要识记的生字也较多,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落实字词学习。考虑到课文的这些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认识15个字;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并思考课文所引出的问题;三、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懂得保护环境,珍爱生命。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意,理解和积累词语。启发想象、激发探讨愿望则是教学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1、用"以读导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在反复而渐进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分析各种说法的合理性;

2、用抓重点段落、归纳学习方法的形式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三、教学流程

(一)播放录象,激发兴趣

上课后,我就对学生说:"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快看,它们是谁呢?对,它们就是恐龙。在过去长达两亿多年的时间里,恐龙一直是地球的主人,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是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活生生的恐龙吗?""是啊,恐龙已经消失了。现在的我们只能看到一具具恐龙骨骼化石和一颗颗恐龙蛋化石,只能在博物馆或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它们往日的辉煌了。为什么恐龙会没有了,消失了呢?它们灭绝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31课,去探索恐龙的灭绝之谜吧!"

"孩子们,对于恐龙的灭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有些小朋友觉得很遗憾、很惋惜,有些觉得很伤心,还有些小朋友对它们的灭绝有疑问。好,就带着你们此刻的心情一起读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录象里恐龙活泼的形象跟现实中的不复存在,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

(二)自主合作,识记生字

"瞧,可爱的生字宝宝也来了。先读读课文,再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的名字和样子!"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孩子们已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小组和同桌之间互帮互学,增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可相机运用猜谜语、借助动作和图片理解词语等方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提高识字效率。例如,学习"偷吃"和"躲避"时可以请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学习"庞大"时则可出示恐龙图片,感受它们庞大的体形,并相机请学生用词语说句子。

(三)读中理解,示范引路

1、过渡:"我们都知道恐龙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它们为什么会突然灭绝。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猜想。文中就给我们介绍了其中的几种。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种说法。"

2、"把这段话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这么快就了解到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身上也没有皮毛保暖,所以被冷死了。(边说边填写表格)可是老师有个疑问,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两亿多年都冷不死,为什么在那段时间里忽然都冷死了呢?"

4、再读课文,找出原因"地球突然变得十分寒冷"。"’突然’说明什么?’十分寒冷’和’寒冷’有什么不同?""原来,气温的急剧下降使恐龙难以适应,而且严寒超过了恐龙的承受力,所以恐龙灭绝了。看来恐龙的灭绝既有自身的原因,更是外界变化的结果。我们要探索它们的灭绝之谜,就要像科学家那样善于发现事物间的联系。"

5、"这份表格让我们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目了然。你们能根据这份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灭绝的原因吗?最好能用上这个句式。"

6、"同学们说得很好。正因为寒冷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说法称之为’寒冷说’。相信大家对’寒冷说’有了较深的了解。现在你想怎样读这段话?""有的小朋友看到恐龙灭绝了很伤心,有的觉得很惋惜,还有的小朋友对’寒冷说’存有怀疑。那就带着你们各自的心情读这段话吧!"

7、"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这段话的?"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朗读感知--揭示联系--填写表格--品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合作学习其他的说法。

8、请一组同学给大家汇报学习第三自然段的结果然后再有感情地读这段话,完成排序练习题。

9、最后再指名学生汇报第四自然段中的几种说法,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汇报相机板书。

新课标倡导"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师的学法指导。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感悟文本、积累语言的目的,而填写表格则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找到根据,并理清恐龙灭绝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除此之外,本设计还突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中"导-扶-放"的教学梯度,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索恐龙灭绝的兴趣,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整合读说

过渡:"恐龙的灭绝只有5种说法吗?你从哪儿知道不不止5种?""从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知道的是吗?确实,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还有很多,想读一读吗?"

新课标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课文只是语文学习的蓝本,我们要善于挖掘课文的留白部分,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发挥想象,拓宽和加深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纵观全文5种假说,恐龙的灭绝很大程度是因为生存环境恶化所致。今天的地球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环保的警钟已经响起。所以,在启发学生发现科学、有探究恐龙灭绝的愿望时,还要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

31、恐龙的灭绝

寒冷说撞击说偷吃说

(恐龙骨骼图)

传染说气温下降说

这样的板书结合课内,延伸课外,既让人一目了然又心生遐想。

(七)作业设计

查找并阅读更多关于恐龙灭绝的资料。

总之,在《恐龙的灭绝》一课教学中,我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其直观性、形象性强的特点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来促使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了解文章内容,展现独特的阅读感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7篇:《恐龙》说课稿

教材分析:

《恐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首先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是地球的主人,接着介绍了不同种类的恐龙及其外形特点,然后又介绍了恐龙所吃的食物,再介绍恐龙的生殖特点,最后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人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恐龙问什么会突然灭绝?引人思考,激发读者探索的兴趣。

这篇课文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恐龙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动物的知识,而且会激发出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恐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运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重点:龙、亿、翔、站、部、移、秘。

2、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图片等方法理解本课“漫游、遍及、鞭长莫及、庞然大物”等词语。

3、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版块———人类的朋友这组课文。那么首先和我们见面的朋友大约生活在距今两亿年以前,他们曾经是地球上的主人,可在6500万年以前,他们却神秘地消失了,猜到他们是谁了吗?板书“恐龙”学习“龙”(龙的第四笔撇过竖弯钩)

二、读文悟段,学习字词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小黑板或词语卡片)

2、自由读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读不准的词句多读两遍。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学习“亿”,注意亿右边乙写法,。通过理解“漫游”的含义,书写“遍”字,形近字有编,扁)

4、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这一段向我们介绍的恐龙的种类。

每一种恐龙都有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了解了这些恐龙的特点,课文插图中有好几种恐龙,你能能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找到相应的四种恐龙吗?(同桌合作完成)

5、说出你命名的理由(学生说特点的过程中随机完成“翔、站、部、移”四个重点字的学习。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四种恐龙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庞然大物,联系下文理解。鱼龙,看海豚图片理解。翼:本意是翅膀)

6、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那么,这一段主要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7、齐读第3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恐龙的生活习性,介绍了霸王龙的样子)

8、指导读说明文。说明文的朗读,重点是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停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三、练习

完成课后表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卡

2、读课后读一读中的词语

二、学习4、5

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书写“蛋”字。

2、恐龙在地球到底生活了多久呢?默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什么?这段中有一个问句,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恐龙消失了呢?(推测有三种原因,教参94页)。

3、书写:像————象袋(带、代)秘(注意右边笔顺)。

三、拓展延伸

通过预习中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四、练习:区别字组词

像()部()遍()象()陪()扁()秘()必()

五、作业

1、收集其他种类恐龙的图片

2、预习下一课

第8篇:《恐龙》说课稿

今天我了南通陆锦华老师执教的《恐龙》一课。这是一篇小小的说明文,介绍了多种恐龙的名称和特点、生活习性。恐龙虽然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却始终是人们探索的对象,更是许多孩子喜爱的动物,更是他们想了解的动物。陆老师结合孩子对恐龙的独特感情,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陆老师上课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喜爱恐龙的特点,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恐龙的名字。学生表现欲立刻被调动起来,抢着说。这是由于学生生活中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图书,了解了许多。老师一问,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陆老师还利用挂图展示恐龙,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恐龙图片,都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一种直观的情景,使学生既认识了恐龙的外形,又创造机会让学生理解了恐龙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陆老师在教学中极力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如在读“望而生畏”一词时,要学生体现畏惧的心理,要用朗读来体现恐龙是个“庞然大物”,用比赛朗读来表现恐龙的体型巨大,更想用肢体语言来配合朗读,这样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积累迁移,将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的方向是“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用语言文字。学生喜爱表演,表演不仅能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的热情,更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陆老师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学完各种恐龙的特点以后,让孩子们扮演恐龙来介绍自己,无疑是注重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内化,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记得住,用得出的境界。另外,让学生给图片上的恐龙取名,也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内化的过程。

第9篇:《恐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丰富的想象,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以及由此推想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文中第四自然段讲了恐龙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是本文的重点段。文章既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又唤起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恐龙、笨重”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能找出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5.能仿照课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段话。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能仿照课文中对比的写法写一段话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解决,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词句品读等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恐龙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究,解决生字词,疏通内容。接着我再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认读,检查学生的识字和课文朗读。对易错字学生相互间监督,交流识字方法。生字书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要注意的地方,相互补充,加深印象。对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交流讨论,理解词义。

(三)读文质疑

1.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班级汇报,释疑解难。

(四)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小组讨论,交流理解。教师补充小结。

(五)阅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教师读,学生圈画相关语句。抓住动作,演示变化。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完成表格。

3.理解词句,概括阶段,复述演化过程。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猎食性恐龙学习飞行

(六)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1.自读理解,圈画批注。

2.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具体分析,领悟语言。(结合课后小练笔,学习运用)

4.感情朗读,积累语言。

(七)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1.引导学生补充完整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树木间跳跃、降落——具备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2.体会科学家的美好心愿,领会科学工作者的执着与艰辛。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全面揭示”,体会科学家的远大抱负。

(八)课文小结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假说,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把握两点,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恐龙飞向蓝天,变为鸟类的演变过程。将课文思路明晰地呈现在板书中,从而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中,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从而形成本次板书。

第10篇:《恐龙》说课稿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了解“板块构造”“泛大陆”等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2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涉及的物种“恐龙”是学生们特别感兴趣的,学生的表达欲望估计会特别强烈。学生在热烈发表自己对恐龙各种各样见解的时候,教师在授课时不可忽视引导学生对行文结构的分析。课前可以安排学生借阅科普读物,从中找出与本文内容相关的科学知识,大家共同学习研讨。

3重点难点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观看有关恐龙的图片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什么动物?(生:恐龙)恐龙生活在约2.25亿年前——约6500万年前,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如今统治地球的是人类,人类的历史也不过几百万年。在人类出现之前,曾有一种爬行动物统治过地球,这种爬行动物是什么呢?(恐龙)然而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突然消失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个谜。如今在不同的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呢?恐龙灭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做出了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短文《恐龙无处不在》。(板书课题:恐龙无处不在)

活动3【讲授】学习新课。

1、解题:“恐龙无处不在”,初看标题,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2、简介作者:

3、请看一段新闻:

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看到以上新闻,你自然地想到了什么?

“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可能这样回答:

①是翼龙,会飞,飞到南极。

②恐龙耐寒,皮和脂肪很厚,与熊一样。

③南极有很多恐龙爱吃的东西。南极当时不冷。

④大陆发生了灾难。恐龙迁移而去。比如火山。

⑤是大陆在漂移,把恐龙带走的。……

教师小结:看来还是大陆漂移猜想更有说服力。

4、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独立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选择。

5、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相关信息。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请同学读第2、3自然段)

提示:19xx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同学读第6自然段)

提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出示多媒体“大陆漂移示意图”注:“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阅读第6自然多)

提示: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出示多媒体“六大板块示意图”

(4)什么是“泛大陆”?(请同学读第7自然段)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请同学分别读8、10、12自然段)

“泛大陆”在第7自然段做了诠释。过程如下:

约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

约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到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

6、快速阅读短文,看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相互分离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

说明顺序:逻辑(从现象到本质)

7、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我们从中明白一个什么道理?你能否举一个例子也来证明这一观点。

道理提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理解: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他们却有着内在的联系。课文就是从南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

举例:物理学上的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生物学与医学的发展;考古学的新发现,一次次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各种科学之间都有相通之处,两种不同科学可以利用相通之处联系起来;……

8、课堂适时讲解:短文应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活动4【讲授】总结全文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活动5【作业】请你也来一次大胆地猜测,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

第11篇:《恐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科学探索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篇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二)设计理念

由于这篇说明性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等形式,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在此基础上依本拓展,引导质疑深入探究,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三)说教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

(四)说学法

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重点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点燃激情

导入时我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恐龙的动态画面,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氛围。调动学生的视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情感引入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孩子们如临其境,他们的心灵急需与文本契合,这个时候我导入新课,学生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二、精读重点段,理解演化过程

接下来我直奔重点-——课文的第3、4自然段。我以“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去中生代的地球,看看恐龙的演化过程”这一陈述,十分自然地引出后面的学习。在学习中,我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合作学习表格,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来填表格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不仅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也清楚地知道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有了表格的提示,学生们把课文梳理得更清楚简洁。

我又通过填空,图片解说,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生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了课文。读的要求明确,读的时间充足,读的层次清楚,使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

三、创设情境、练习复述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自然博物馆需要一位讲解员讲解恐龙的演化过程,谁愿意应聘呢?通过这样的拓展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复述演化过程,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恐龙的资料。课上大家把交流搜集到的恐龙的图片和信息先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时主要采用课件展示和投影仪展示的形式。

让课文内容和有关的信息尽量地丰满起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资料,学生了解了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由课内延伸课外,构建了开放的语文课堂。

五、激发探索、升华情感

我采用谈话法:科学家经过了百年的探索,帮助我们了解了笨重的恐龙演化成鸟的过程,这一切凝聚了他们宝贵的心血,科学家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20世纪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呢?很多学生纷纷给出答案。

我接着追问,人类的发明有很多,但是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科学难题,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吗?学生发言后,我用课件出示:外星人、飞碟,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存不存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并指出解决科学难题需要人们不断的探索、努力的去钻研。同时鼓励学生用智慧去认知世界、改变世界。

整堂课的教学有多媒体课件的“相依相伴”,在“有声有色”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升华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不断探索、努力钻研)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第12篇:《恐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31课《恐龙的灭绝》。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主要是让孩子们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

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二、学生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来说,应该是比较喜欢恐龙的,对恐龙也有很大的兴趣,在学生的兴趣之上,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

的好奇心。因为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谜团可能就会被正在捧读本文的孩子们揭开。

三、设计理念:

从儿童的兴趣入手,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感受世界的奇妙。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情感目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们收集恐龙的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六、教学重、难点

弄清课文讲了几种恐龙灭绝的原因,有感情地读出相关段落。

七、教法和学法:

针对儿童特点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法。

八、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

(一)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一个学生们都喜欢的玩具提起学生的兴趣,并且用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喜爱和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一个提问

引起学生探究的动机。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1、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词语的理解程度,在互相交流中既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在研究“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课文提出了几种说法?”时,我先给学生做一个示范,来归纳“寒冷说”,再让学生们分小组来讨论、

归纳总结。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给小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前,给了学生明确指导

,体现了老师导的过程。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体现了师生互动,师生平等。)

4、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文中的几种说法,并且板书:

寒冷说

恐龙的灭绝

撞地说

偷吃说

传染说

雄性说

5、学习省略号

在学生充分地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省略号的用处。

(三)深入课文,诠释重点

1、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充分展示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及时的给与评价,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使课堂

生成灵活不呆板,课堂气氛活跃不枯燥。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通过质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答学生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学习最后一段时,主要是让学生们知道关于恐龙灭绝的种种原因,都是人们猜测的,恐龙灭绝的原因其实至今也没有解开。所以,我们不

能肯定这些(指板书)就是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从而,激发学生想研究恐龙灭绝原因的愿望。

(四)、拓展升华

1、在学习课文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培养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能力。激发探索欲望,发展想象。)

2、最后通过老师的小结,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且鼓励学生们要从现在起,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

献。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了解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后,我设计了一道巩固练习题,通过连线的方式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理解事情发展的前后因

果关系。

九、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的“读读抄抄”。

第13篇:《恐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恐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2、教学重点:

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容特点的恐龙。

3、教学难点:

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4、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课件为主,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说学法:

课件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以观察为主,结合课件演示的内容,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相互交流。

四、说课前准备:

1、教师:课件、恐龙玩具、范画

2、学生:学生课前要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课上准备彩笔、油画棒等。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先请听同学听一听恐龙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恐龙世界》。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听一段声音,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猜猜是什么动物?”,学生会说这个声音比较恐怖,然 后 老师出示能发出声音的恐龙玩具,出示课题——《恐龙世界》。

(二)分步讲授,探究学习。

1、观察感知,小组交流。

先请学生说说老师手中的恐龙叫什么名字?生活在什么时代?再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很快进入恐龙的世界中,并开始用眼观察,用脑思考。接着,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恐龙玩具。初步解决难点。

2、游戏入手,认识恐龙。

在学生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叫做《猜猜看说说看》,这一步骤由课件演示,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恐龙的一些外形特点和相关知识。(课件演示略)进一步解决重难点。

3、速画比赛,表现外形。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速画比赛,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画出一只恐龙,主要是画恐龙的外形,这一部分我选择了一段比较欢快的音乐,学生受快节奏的乐曲影响能够比较迅速的完成比赛,表现出恐龙的外形特点。

4、课件辅助,概括外形。

总结比赛结果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同学画恐龙外形时还觉得比较困难,这时,我就利用课件讲解恐龙身体各部分的特征,把恐龙的头、身体、四肢、尾巴、脚等用几何形进行概括。

以上的环节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解决了教学重点,使学生迅速了解了不同恐龙的外形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5、图案色彩,生活环境。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手中或图片里恐龙的图案、颜色?然后课件出示剑龙的图片,并作以如下说明:科学家根据恐龙的骨骼化石复制出恐龙的外形,却无法知道恐龙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图案和颜色,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图案和颜色的剑龙图片,就是科学家们的大胆猜测,也就是说同学们可以大胆地去画。

再通过欣赏课件中的图片,了解恐龙所生活的环境。这时候教师可以用优美生命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恐龙时代也有阳光、蓝天、绿树,它们大多生活在水源充足的丛林里,也有的出没在美丽的荒原中,它们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哺育着自己的后代。无论是十层楼高的巨型恐龙,还是不到 一米 的小型恐龙,它们的世界都是神秘的 、有趣的。

现在让我们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看一看,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

6、欣赏作品,布置作业。

欣赏不同画法的作品后,提出作业要求:每人完成一幅恐龙作品,最后组成一幅长卷作品——恐龙世界。教师出示多幅恐龙范画,供学生借鉴。

(三)创作实践活动。

学生伴着音乐,进行创作,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的展开想象,用多种方式来表现恐龙,并添加环境。

(四)课堂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把这些作品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老师由恐龙灭绝的原因,引导学生说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学、练结合,使学生眼、脑、手、口都得到了锻炼,符合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第14篇:《恐龙》说课稿

【说教材】

《神秘的恐龙》是一篇科学常识类的说明文,叙述了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文中列举了科学家推测其灭绝的四种可能出现的原因。一是由于地球上突然变得寒冷;二是宇宙行星撞击了地球,尘埃遮住太阳长达三个月,恐龙因此灭绝了;三是很多动物经常偷吃恐龙蛋,使恐龙绝了后;四是突然出现的传染病,使恐龙灭绝。动物一向是小学生喜欢的,恐龙又因其庞大和神秘使大多数人都为之好奇,所以,《神秘的恐龙》一文是较让学生感兴趣的。

【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他们认识了较多的字,也阅读了较多的课文。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知道如何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另一部分学生虽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但是经过课前预习,也能够读通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但是,大多数学生课前的读还是仅仅停留在读通课文上,并没有主动去理解课文内容,他们还是需要老师对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如边读边划,边读边想。课堂上,需要花费的时间还是应该在有目的的朗读上,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

【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单元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能根据要求圈划有关词句,我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尽量体现一定层次性,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结合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的十个生字:秘、恐、庞、亿、历、史、测、亡、存、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书写:“庞、历、史、亡、存”。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然后在阅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关于恐龙消失的原因。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在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去查找资料。

【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首先就得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就能让学生自愿地去学,才能产生“我要学”的想法。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课的开头,我就让学生就恐龙谈谈他们的了解,对于能展示自己知识的机会,学生自然比较愿意主动交流。而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他们对于神秘莫测的恐龙仍然存在着很多疑问,鼓励学生真质疑,让他们畅所欲言自己的真实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又可以激发他们课后继续探索恐龙奥秘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生字时,以学生自学为主。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观念和方法,他们完全可以在自学、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完成识字这一任务。小组自学生字,能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弥补不足,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只需选择一两个进行重点教学。如:“庞”可以查字典理解意思;“恐”进行扩词教学等。

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我以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读,让学生不至于对读产生厌倦感。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圈划词句。其中穿插一定的有关恐龙知识的短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恐龙,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说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于课文充满兴趣,对于这一节课充满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让学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他们不拘课题的质疑,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这种情绪引入课文,使一节课的情绪都较为饱满。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并没有太多过细的分析,只是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圈圈划划,理解内容。因为这是一篇科学常识课文,恐龙又是拥有太多谜团的动物。所以,课外的补充资料在学习中也占了一定的分量,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设计,本课主要围绕以下五个环节进行实施的。

1、揭示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们对恐龙进行质疑,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2、整体感知,学习生字。针对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学生,学习生字以自学为主,因在后面教学中,学生会对课文反复朗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生字会有多次见面的机会,所以,在检查自学情况时,教师检查也以检查词语为主。

3、读课文,圈划词句。由于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介绍非常清楚,没有太大的阅读、理解困难。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能够按照课文要求来进行圈划词句。

4、课外延伸,练习说话。事先让学生收集好一定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恐龙,从而激发他们对于探索科学的兴趣。

5、复习巩固,指导书写。书写指导有一定的侧重性,把握难点和重点。

第15篇:《恐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恐龙的灭绝》这篇课文一篇科学类的课文,主要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的介绍。

二、学生分析:

对于我们班级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男同学来说,对神秘的恐龙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外的时候,通过课外书、电视,对恐龙的名字、有特点的恐龙的样子,有了基本的认识,可是对空龙灭绝的原因几种说法和恐龙生活在地球上的历史的了解还是一片空白。通过课文,加深孩子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孩子对恐龙研究的兴趣,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中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从儿童的兴趣入手,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感受世界的奇妙。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16个生字即:恐、类、庞、避、耐、萎、亡、哺、乳、偷孵、谜、或、者、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情感目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

2、培养学生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们收集恐龙的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七、教法和学法:

针对儿童特点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法。

八、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

(一)导入

朱熹在〈〈孟子解说〉〉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活泼、生动、有趣,才能吸引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导入这一环节中,上课一开始,我就用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喜爱和学习课文的兴趣,并让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探究中,学习“恐龙”、“庞大”两个词语。在课前我会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的搜集,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使学生的求知欲更进一层。

[理论依据:[这里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一的信息处理收集、处理的能力。这里我采用“资料收集”的学法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让学生从自己的了解中主动走入课文。]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设计过度语:“为什么这么庞大的动物在中生代一下子就灭绝了呢?”让学会声产生疑问,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看谁能找到课文中说的几种说法。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在归纳时,练习了“因为……所以……”句式。在学生充分地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省略号的用处。在整体感知后,进行了有一定规律的集中识字,为朗读扫清障碍。

[这里我采用导读和设疑的教学方法]。

(三)深入课文,诠释重点

在重点学习“恐龙灭绝的原因”中的第一、二两种说法时,采用了从扶到放的过程。第一种说法,从词语到句子,让学生体会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二种说法的教学采用了卡片式,让孩子小组合作,自主的去探究总结恐龙灭绝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所以在重点内容的学习中我采用了阅读学习法。探究性学习以“活”和“动”为总特征。“活”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动手和动脑。本课内容具有探索性,因此,可采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同时,还采用组织讨论法和重点词语的剖析法,来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这一理论依据是《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让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和生评想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书写练习

课堂最后,将两种说法连在一起让学生说一说。对整节课学习的课文进行了整体回顾,对两种说法的内容进行巩固。小练习的练笔,加深学生的印象。完成课堂作业本的内容。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