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28 11:25:09

第1篇: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活动设计

1、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幼儿情况分析:我班的幼儿是九月刚入园的新生,他们从原来的生活,一下子融入到集体生活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自立能力方面,需要很好地引导加强。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引导幼儿在运动时注意安全。

(2)激发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

三、说重,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幼儿通过故事了解小熊受伤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热爱运动的小熊没有用手保护自己。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观察自己的手还能做哪些事情。

四、说教法

如何教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我,我就采用幼儿最喜爱的小动物以及爱听故事为切入口,通过幼儿认识的动物和讲述故事,运用与幼儿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小熊朋朋都做了些什么运动,为什么会贴满橡皮膏,引发到如何保护自己,你的小手还能做什么等问题。

由于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且好模仿,为了巩固幼儿在活动中所了解的自我保护方法,因此在活动中我采用模仿游戏,如:小熊怎样做,它的鼻子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幼答:用手接皮球,鼻子就不会被撞的又红又肿了。幼儿在回答小熊时,自己也获得经验的巩固。

五、说学法

根据幼儿经验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弱等特点,我就通过简短的动物名称介绍,让幼儿认识故事中的角色,而故事中的剧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当小熊受伤流血孩子们会难过;见到小熊摔倒孩子们会紧张。

除此外,游戏法也贯穿于活动始终,请你告诉小熊应该怎么做;谈话法引领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经验感知法的运用使幼儿通过现实与故事相结合知道如何使用小手保护自己;通过倾听讲解、回答问题,让孩子了解故事情节,小手还有什么用处。

本流程:我采用游戏引入----师生讨论----探索感知----谈话小结的流程,逐步深入,环环相扣,自然达成目标。

六、说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介绍故事角色,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

(1)以进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诱发孩子的活动兴趣为出发点。

今天请来了几位小客人,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

(指着小熊)它的名字叫朋朋,大家都叫它小熊朋朋。

(2)朋朋的脸上、头上、身上有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部分为基本部分:这里为解决本活动的重难点,我采用了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接着我通过仔细看,朋朋哪些地方受伤了,他为什么会受伤呢?看图讲述故事,了解贴橡皮膏的真正原因;通过帮一帮的能力所及,让幼儿帮助他人,从而自己获得经验感知。

(1)小熊朋朋哪些地方贴上了橡皮膏?

(2)朋朋鼻子上怎么会贴上橡皮膏的?

(3)朋朋脸上怎么会贴上橡皮膏的?

(4)朋朋屁股上怎么会贴上橡皮膏的?

提出自我保护的方法:小熊爱运动却不会保护自己,受伤的小熊朋朋心里很难过。

请你们告诉小熊:

(1)小熊怎样做,它的鼻子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

(2)小熊怎样做,它的脸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

(3)小熊怎样做,它的屁股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

打开录音:“小朋友谢谢你们帮助了我,我以后再也不做橡皮膏朋朋了。”

(4)那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第四部分结束活动:通过总结让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小结:玩皮球时,要用手接球;摔倒时要用手撑地;爬梯子时要用手扶。小手的用处可真大,除了保护身体,你们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么?

小手特别高兴,(出示手指玩偶‘小手’)“希望小朋友也要爱运动,运动时注意学会保护自己哦。”

第2篇:幼儿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的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就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小兔拔萝卜”就是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兔妈妈教小兔子学本领这一主要游戏环节完成的。

二、活动目标

1。幼儿练习双脚向前跳。

2。初步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悦身心的经验。

活动准备:1。小兔子头饰若干;

2。胡萝卜若干,四散在场地一端。

3。塑料圈若干。

通过拔萝卜吸引幼儿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就问我,老师我们今天要干什么啊?我让他们看完活动准备的东西以后告诉她们我们今天要变成小兔子,并给他们带上头饰,他们就和我玩起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游戏了。孩子们对活动准备的内容很感兴趣而且很快进入游戏角色。

活动重点:初步掌握跳跃的基本动作。

活动难点:两脚并拢向前跳。

在我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难点就是两脚并拢向前跳,所以我在幼儿活动的时候特别注重,脚要并拢成正步位,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其中有个孩子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双脚向前跳,所以我在这个时候及时给他帮助,当孩子跳了几个圈以后就可以双脚向前跳。

三、说教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

游戏法、提问法

首先创设环境、激发兴趣,用起床锻炼身体,念儿歌的形式引出小白兔的走路方式是“跳”。

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兔妈妈教幼儿学习本领,及《小白兔拔萝卜》这个游戏活动中进行,所以在这个部分主要看幼儿的动作是否正确,大多数幼儿是否已经掌握了。

在活动最后,孩子拔完萝卜以后,我发现班里的很多孩子累了,所以这时,我没有按教案上马上结束活动而是让他们休息放松了一会,再进行下一环节的游戏。

第3篇:幼儿园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我选择了在春天开放的蒲公英,设计了《蒲公英》这一折纸活动。突出了主题,同时让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二、说目标:

1通过折纸这一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在学习折痕对折的基础上折出蒲公英。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学习折痕和对折的基础上折出蒲公英。

难点是在折法3处,幼儿精确折到三分之一处。

四、说准备:

根据本堂活动的设计需要,我准备了:

1绿色正方形蜡光纸

2教师折出的蒲公英范例2朵

3油画棒,剪刀,双面胶

4歌曲《我是一只羊》的磁带。

五、说过程:

1、让幼儿听故事“美羊羊哭了”,引出本堂课

本班的幼儿对动画人物美羊羊非常的喜欢,孩子们得知美羊羊遇到的麻烦,我会愿意积极的帮助她,所以在第一个环节,我让孩子们为了帮助美羊羊学习折蒲公英,这样幼儿们带着任务去学习折蒲公英会更加的有兴趣,同时也会更认真。

2、出示“蒲公英”的范例和示意图,和幼儿一起学习怎么折出蒲公英。

孩子们喜欢动脑筋思考,这是他们的优点,所以我让幼儿们一起来观察示意图,教师适当的作一些提示和引导,和幼儿一起看示意图,一起讨论怎么折。这样幼儿在学会折蒲公英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3、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播放歌曲“我是一只羊”,幼儿将折好的蒲公英贴到主题墙“多彩的春天”上。

4、活动延伸

幼儿可在区角活动中,多折一些蒲公英,把它们连起来做成漂亮的花环。

第4篇:幼儿园说课稿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亲亲长颈鹿》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阿姨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阿姨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

2、 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清洁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a) 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i. 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兔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小兔这一游戏角色中;

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长颈鹿,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

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ii. 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长颈鹿,了解了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幼儿练习过爬及滑这两个基本动作。

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

i. 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马上要去参加演出了 ,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江湖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兔子应该怎样过河呢?我们该怎么感谢长颈鹿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ii. 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3、完整讲述故事。4、表演歌曲《春天》。

a)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将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诉他们要去参加“动物联欢会”了,小朋友们最喜欢去参加表演了,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1、我们应该怎么过河?2、长颈鹿阿姨怎么帮助我们过河呢?(和长颈鹿阿姨一起讨论后,小朋友们按照讨论出的办法过河)3、我们怎么感谢长颈鹿阿姨?(大家一起亲亲长颈鹿)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体会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红去亲亲长颈鹿这个教具存在着不卫生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故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既避免了卫生问题又激发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他们知道原来不只是嘴巴才可以亲的。

c)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长颈鹿阿姨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样的?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友爱互助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d) 表演歌曲《春天》

这个环节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 ,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第5篇:幼儿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现在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所以,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做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关于“植树造林”的资料

四、说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没有刻意选用什么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CD和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靓点。

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幼儿收集的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给幼儿留有余地,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CD和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随机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做好了准备。

第6篇:幼儿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综合活动《制作月饼》。

一、说教材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节日有许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和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月饼是幼儿熟悉并喜爱的一种点心,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综合活动《制作月饼》此活动让幼儿通过对月饼制作方法的学习,加深对月饼的种类、特征的理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幼儿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二、说目标

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制定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

(2)掌握做月饼的整个过程,练习团、压、捏、刻、印的技能。

三、活动的重点、难点

本活动在注重健康、社会的同时突出了艺术领域的发展,所以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月饼的整个制作过程。活动难点为掌握团、压、捏、刻、印的技能。

四、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如下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准备8张方形桌子,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不同造型的月饼实物、面团、馅泥、月饼模型;

3、《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磁带、中秋节录像、制作月饼的录像带。

五、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操作,主要是将面揉好,用手团、压,然后选择一种馅泥,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边缘包上、捏紧,练习团、压、捏的技能。第二次是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来,练习刻、印的技能。

2、演示法:我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观看制作月饼的录像带,让幼儿对月饼的制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并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3、情境教学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间互相帮助,教师对幼儿的赏识激励,使幼儿对此活动有了健康和谐的理解和体验。活动中的《月饼展览会》让幼儿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4、互动法:让每个人都互动起来,有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在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运用方法有:

1、观察法:通过对月饼实物及制作月饼录像带的观察,提高了幼儿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想象思维的发展。

2、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参与到制作月饼的过程中,通过制作不同造型的月饼,锻炼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游戏法:大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在制作活动中我设计了"面团变变变""魔箱按一按"等游戏,让枯燥的制作过程变得趣味无穷。

4、小组合作法:在活动过程中,让每个幼儿都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其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达到共同提高,使幼儿在表现、交流中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七、说活动过程

(一)课件欣赏,激发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活动开始时,播放中秋节录像带,让幼儿通过观看热闹的中秋节进一步了解中秋节,并让幼儿说一说中秋节都做些什么,从而引出活动主题——月饼。

(二)观察、讨论首先出示让幼儿观察讨论月饼的特征及品尝月饼,然后示范月饼的制作方法,然后通过制作月饼来吸引他们,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去探索,充分调动起幼儿对动手操作制作月饼的兴趣。

(三)共同探索,及时评价启发幼儿通过观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幼儿之间进行讨论,议一议月饼的制作方法,初步尝试月饼的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幼儿通过游戏活动"面团变变变"在教室的引导下幼儿运用团、压、捏的技能制作出月饼,在通过游戏"魔箱按一按"练习刻、印的技能,在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我修正,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月饼。

(四)制作完成后,采用小组形式开展了幼儿自评、互评活动。首先是幼儿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制作月饼的意图及方法,然后让其他幼儿参与到评价中,找出其作品的优点、缺点,教师同时给予随机评价。此环节较好地完成了对幼儿情感、语言能力、动作等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创造新事物的乐趣。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