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27 21:11:38

第1篇: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们的错误》是坦桑尼亚小说家、语言学家沙班?罗伯特的一首诗歌,入选教材时有改动。诗歌的作者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警醒错误的存在,歌咏、赞叹“我们的错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理解、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4、抓住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

抓住能唤起学生心灵触动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执教《我们的错误》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而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领会作者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又要大胆拓展教材,构建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模式,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1、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对诗歌内容有些基本的了解和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首先体现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来读书和质疑问难。教学中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都要通过学习实践才能检验出来的,这样,教师才不至于闭门造车,课堂才不至于僵化。

2、 品读诗歌,联系实际,感悟内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书要“进得去,出得来”。引领学生在诗句中徜徉,与诗人共鸣,通过自身个性化的体验,产生个性化的解读。对孩子来说勇于承认错误已经有些困难,真正改正错误就更难了。在教学中教师的信任是给予学生的一种力量,与“天才伟人”“近距离”比较更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他们离得很近,这种信任与榜样的力量会激励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结合学生周围的现实的人和事情,不断端正学生面对错误的心态,成功完成课堂学习向生活实践的迁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3、 回归整体,拓展课堂。

(1)、欣赏原作,注重把自己的感悟放进诗歌有感情的朗读。

(2)、正确认识认识写作在阅读中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在已有的认知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来说明对关键词的理解。

例如:针对“错误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并试着写下来。这样,阅读中关于语言表达方式与情感的积累,在写作中就有了落脚点,使写作成了阅读当中的一个拓展延伸的重要环节。

第2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是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国情(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必要性)含义、要求、目的、做法。

2、能力目标:

(1)具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能力。(2)具有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具有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人教版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做法。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如存在浪费纸张、粮食、随地吐痰等现象。

三、教法分析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采取情境创设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点拨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

四、学法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通过欣赏歌曲《地球你好吗?》引导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复习我国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认清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环境形式。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认识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作铺垫。

(二)认真倾听----形成共识

活动一: 播放视频《资源扫描》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认识我国的资源国情,感知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认识我国的资源国情。

活动二:通过让学生说说人类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大自然的正确态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身边经历过的、或了解的事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活动三: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分析,明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活动四:通过欣赏漫画和自主阅读,让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通过请你决策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循环经济的方案的选择和小组探究及交流,来检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提高认识-----落实行动

活动六: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为落实行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通过学习,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一名有责任心的公民。

第3篇: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这次来到武穴市师范附小参加黄冈市小学美术学科“课内比教学”活动真的是一次很好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武穴师范附小的孩子们真的很优秀,他们带给我的快乐减轻了我许多的压力,谢谢他们。

《学画农民画》一课是人美版第八册第10 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解读教材、定准目标)

《学画农民画》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或添画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的孩子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继定为:

(1)知识目标:知道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了解农民画的特点。

(2)能力目标:用农民画装饰手法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1)教学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感受农民画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教学难点:运用装饰线、装饰色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二、说教法和学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能达到事半半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皮亚杰、布鲁纳的“构建”“发现”理论来进行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以体验性学习贯穿始终,在教学中充满对生活的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挫败体验和成功体验等,各种体验学习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体验性学习中渗透自主性、创造性、探究性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下面我重点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境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我首先用一幅生活中的图画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比较农民画《耱地》和生活中的画面,自己去感知去发现农民画的特点,从而导入课题。

环节二 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农民画的贴近生活的题材,奇特大胆的艺术想象,无拘无束的表现方法,学生欣赏体验的收获将直接体现在他们后来的作品上。许多学生对于凭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筹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无冲动的创作体验而苦恼,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学生加深了对农民画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巧妙的为学生的构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了联想,从面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环节三 自主探究,尝试创作

在欣赏学生作品时,我大胆地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画改了些什么,添加了些什么。自己去交流感悟如何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感受。这一环节以欣赏、探究贯穿,突破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对独创和个性化的理解,使学生想画、敢画、会画!

环节四 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自评、互评、老师点评,多元评价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学习美术的乐趣!

环节五: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科学精炼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我称赞学生比农民画家毫不逊色,并建议他们办一期农民画展,学生听了老师的话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我还邀请学生去我的家乡——团风县做客,告诉他们团风县就是中国的农民画之乡。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这节课在一种真诚、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四、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我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浓缩的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将农民画的三个特点贴在黑板上,(色彩鲜艳 造型夸张 构图饱满)此板书清晰直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引导学生完成作业。

五、说教学反思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本节课我通过精心设问、欣赏感知、合作探讨、动手创作,诠释了学生的悟性,释放了他们的灵性,再现了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的“生成”,对于一些有益的生成,我将视为宝贵的资源,加以合理分析、反思和重建,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实而有效!有人说“分享”是一种喜悦,今天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你们一起分享,希望你们也能尝到一丝喜悦!

第4篇:说课稿

开场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应聘初中美术教师的04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板书: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说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属于江西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 学习领域。本课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教材按大纲要求,教学内容为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像的赏析,帮助同学们对头像的一些基本比例进行了解,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一些基础。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对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占主体地位,因此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针对这种情况,赣美版教材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采用多种活动方式。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对每一课、每一个单元都尽可能的设置有趣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情导入、以趣启智的学习热情,注重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互动。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五官比例的关系,理解人物的特征与个性,并掌握画人像的观察方法,尝试创作一幅人物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人像作品,学习绘制技法,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特征,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和绘画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能力,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 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理解人物头部特征和五官比例,尝试画一幅人物画。

教学难点:学会借助线条简练、概括地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简要明确地描绘下来。

五、说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分别是情景教学法、演示法和讨论法。在学习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发现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

六、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认清教材、学情,设计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前做的工作,那么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正面接触的过程,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直接途径。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

精心设计好的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杨贵妃教鹦鹉》图欣赏导入,直观感受各种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导出课题。此图人物形象生动,符合本课主题,可以达到快速切入本课,提高课堂时效性的目的。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这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自悟”和“合作探索”的能力,我设置了以下活动来进行新课的学习。

1. 初步感知: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课程从生活实际出发,我在这里设置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明星人物姚明、刘欢、范伟、董卿,请学生根据他们的脸型和五官特点进行连线活动。此活动既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又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物脸型特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通过此环节总结出人物的基本脸型--国、目、甲、风。在整个初步感知环节,教师只是发挥了主导地位,遵循了新课程理念,做到了“导而不牵”、“活而有序”的教学思想。

2、深入探究

艺术实践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深入了解它尤为重要。通过连线活动,学生已经总结出了四种基本脸型,想要画好一幅肖像画,仅仅做到这些事不够的。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深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从大师的作品中提取到了脸部信息和脸型、表情、五官比例有着密切地联系,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三停五眼”知识点的学习。唤起了学生感知、表现作品的欲望。

(三)教师示范

为了让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教师示范这个环节,我会以现场示范的直观方式进行讲解,引起学生共鸣。绘画步骤如下:1.观察描绘对象的头部形状,画出外轮廓。2.根据比例关系,确定五官和发型特点。3.细致描绘对象的面部表情细节。4.修改调整,完成画面。我会在这里强调每个人脸型、表情都不一样,要紧紧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为学生下一步的独立创作打下基础。

(四)学生练习

在学生发现美,探索美之后,就该到他们动手创作的环节了,我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要求。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或是单独完成一件作品都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我也会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并在教室里巡视指导。让学生在充满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创作,既活跃了思维,也激发了创造力。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美术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分享创意,教师进行总结评述。同学之间互相尊重赏识,对自己的作品在横向和纵向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指导学生互相欣赏,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还可以小组内评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全班展评。教师的评价要以肯定鼓励为主,多从建议性的评价出发,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技巧。

(六)小结拓展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的合作。所以在小结环节教师首对本课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总结。然后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强调艺术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同学们可以尝试多种肖像画的创作,感受它带来的不同创作乐趣!

七、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它素有“微缩教案”之称,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课题、基本知识点。并突出强调了重难点,展现了一堂完整的美术课堂!

结束语: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鞠躬、等待提问及评委指令)

第5篇:说课稿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为“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早发白帝城》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的极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评:站在“课标”高度分析教材,言简意赅,表现出教者居高临下,把握教材的能力。

二、以学定教说目标

二年级儿童在学前班就已接触古诗和儿歌,加上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7个生字,渗透性识字9个,辨认多音字“朝、重、还”,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在过程与方法上,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义,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感;在情感价值观上,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难点是通过诗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评:着眼于人的发展,目标定位正确,重难点揭示清楚,且行文上下过渡自然。

三、整合资源说策略

一是情境再现策略。主要通过CAI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是以读促悟策略。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轻舟疾飞”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从而体会作者欢快愉悦的情感。

三是拓展延伸策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经验自学相关古诗,把教与学,学与行紧密联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将用一课时完成(不含课外延伸)。

评:教法、学法、课程资源融为一体,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学策略。

四、多向互动说过程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知诗人

课始,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唐诗吗?你们都读过哪些唐诗?这些诗你们是从哪儿学的呢[让学生背背说说,意在了解学生课内外古诗学习情况]?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大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大家愿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课题--早发白帝城,并让学生看老师在田字格中写“帝”字。齐读课题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白帝城在哪儿吗?李白为什么要到白帝城呢?当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答案时,教师顺势介绍白帝城的传说及地理位置,并讲讲李白获罪遇赦的故事。这样,以讲故事的形式相机交代背景,引导学生解诗题、知诗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全诗作了铺垫。

(二)、自主合作读诗句明诗意

当学生对诗题,诗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诗,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一步出示目标,让学生自学。

第二步检查识字情况。通过摘星星、开火车等活动检查识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还、朝、重”这几个多音字的读法,并让学生记住“啼、猿、辞”的结构。

第三步检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第四步,交流评价。对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互动学习,自行解决。重点理解:“辞、还、啼不住”等词语。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三)、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我力求通过“三读”,把文本中“轻舟疾飞”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达到学生个性化体验,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图文对照导读

首先,出示[CAI课件1] 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图(从白城巍峨、朝霞灿烂中体会景美人欢;导读第1句)。

接着,出示[CAI课件2] 白帝城到江陵的线路图(从“千里”与“一日”的鲜明对比中体会行船之疾、诗人的心情之欢,体验读第2句。)

再出示[CAI课件3] 三峡壮丽的风光图(青山峭拔、轻舟漂飞,体会诗人逍遥自在、快乐如风之情。美读第3、4句)

最后出示[CAI课件4] 飞舟放歌图(根据动态的画面有创意地齐读全诗,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2、个性体验品读

在导读的基础上,学生闭上眼,边品读边驰骋想象。老师相机诱导: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喜欢哪一句,就让他读哪一句,教师通过激励评价,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验,努力走进诗人无比欢悦的情感天地。

3、整体感悟赛读

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开展“小李白”赛诗活动,把全诗连起来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小李白的口吻把自己此时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四)、实践拓展求内化促迁移。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开始。这一环节,我分二步走。第一步,指导写字,并让学生说一说“猿”和“啼”的字意关系;第二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学其它诗文,促使能力迁移。

本课的板书设计由青山、江水、轻舟等背景和整首诗构成,通过CAI课件将图文并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评:以上环节,把读与悟、想与说、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通过想象美读、比较品读、个体赛读、集体赏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情感体验,并感受语言的优美。CAI课件的相机出示,使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另外,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促成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培养了探究精神。

总评:本设计体现了下列特色:一是以读为主、培养语感的本体特色,二是尊重差异、自主探究的创新特色。过去教古诗,都是逐词逐句分析讲解,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读悟少、体验少。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二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差异,通过多种形式导读,以读促悟,批文入情,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达到明意、入境的境界。在学习中,儿童对诗的理解可能是朦胧的,浅层的,但在学习中扩大了识字量,培养了想象能力和语感,感受到了景色的美,体验到了作者的情,这都是了不起的收获。另外,鼓励儿童运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去自学其它诗文,去自主探究,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6篇: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次学习的机会。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四册的《妈妈的账单》。这个故事通过妈妈把自己的账单计作0芬尼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优秀文章,也是一篇进行默读训练的好教材。课文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我的说课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

先说说我对文章的理解,故事是这样的:彼得是一个商店老板的儿子,他经常帮父母去邮局邮寄一些账单,因此他渐渐觉得自己也成了一名商人,就写了一份账单给妈妈,为自己的劳动索取报酬:60芬尼。妈妈发现账单后付了钱,同时也给了彼得一份账单,列举了自己为儿子做的一切,报酬总计0芬尼。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十分惭愧,把钱还给了妈妈。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感恩意识比较朦胧。从学生学习能力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继续锻炼学生运用字典的能力。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把文章读流利。

2、继续学习用默读的方法阅读文章。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对比两份账单,找到学习的重点。

4、体会母爱的伟大无私,懂得感恩父母。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提问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妈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妈妈一直是孩子们的心灵支柱和炫耀的资本,是孩子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因此我一上课就提出问题:这个世界上谁最爱你?你最爱谁?为什么?自然而然地打开学生的心房。使他们乐于发言思考。在学生充分发言后引入课文:《妈妈的账单》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第二步,布置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利用字典解决生字词,标出不懂的语句。

把文章读流利。小学中年级要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学习理解字词的方法。即是方法之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的三种方法,只是不善于利用,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养成主动运用学习工具和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这两大学习习惯是我本年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都会安排和提出问题。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字词的难度不大,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地达到老师的要求。给学生成就感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默读文章,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崔峦老师在去年的“小学高效课堂展示研讨会”上指出:中年级要训练默读,使学生通过读有初步感受能提出不懂的问题,略读文粗知大意,用较快的速度读,知其主要内容。因此我让学生在默读的同时概括段意,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思考之后紧接着安排课堂交流,肯定正确的理解,指出偏颇之处和寻找正确思路的方法。课堂交流给足学生发言的时间随时指正学生的表达不当之处。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步比较两份账单,说说为什么文章以《妈妈的账单》为题。

假设我们的妈妈也给我们开一份账单,她会写多少钱?在这里我安排了小组讨论的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的动力有发言的机会。组长总结发言之后,补充材料《母亲的工资》。而后让学生分别用一个词评价这两份账单。这部分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重点我安排了比较两份账单的环节,两种付出,两种期望得到的回报,母爱的无私无声的涌入每个学生的心田。小组讨论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去思考,促使每一个学生在讨论中反思自己,产生回报母亲的冲动。评价结束播放歌曲《母亲》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的母亲的无私。

第五步,介绍信的格式,让学生给妈妈或爸爸写一封信。

课文感情强烈,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对母亲的付出有了更高的认识:由开始的理所当然到现在的无私无价,这给他们的心灵震动使他们需要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歉意和热爱,给他们一吐为快的机会,使文章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此种情境下的作文也许文笔不够优美,但每一个字必是真情的流露,我手写我口,定会言之有物。另外应用文的写作是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之一,趁此机会让他们给妈妈或爸爸写一封信,初步接触应用文的学习。

总之本课的教学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突出默读的训练,重视情感的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找学习重点,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重点、难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指正。

第7篇: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除以整数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计算领域”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质疑并与他人交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理解并掌握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应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整数除法的经验,在此前学习小数加法、减法、乘法的过程中,经受过转化、类比思想的熏陶,有过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算理算法问题的成功经历。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氛围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采用了让学生体验、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由学生感兴趣的超市购物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哪家超市的牛奶更便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自主探究,初探算法

11.5÷5的算法是整个小数除法的支撑点,教学着力所在。首先让学生通过估每包牛奶的单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还为学生在自主探索时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帮助。接着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实现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共享,收获自主探索成功的愉悦。

2、理解算理,构建算法

学生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理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感知,不能单纯依靠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建立。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学生中的算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个位余下的1除以5不够除怎么办?商的2和3中间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及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通过元角分及数形结合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个位上余下的1与十分位上的5合在一起表示15角或15个十分之一,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表示3角或3个十分之一,应把3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在2和3的中间点上小数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时要把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3、自主探究,深化算法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6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展示学生算法。结合学生的计算,展开讨论:余下的3还能继续除下去吗?3的后面能添0继续除吗?在这一环节我继续利用元角分及数形结合等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余下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还表示30个百分之一,把30个百分之一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5个百分之一,5表示五个百分之一,应写在百分位上,让学生理解小数部分有余数时,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从而深化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加深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理解,突破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4、即时训练,加深理解

通过计算7.42÷7、8.2÷5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结合7.42÷7的计算,强调学生注意,在计算过程中出现某一个数位不够商1时要在那个数位上商0占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5.9÷15= 1.35÷5=

先让学生通过看横式的计算结果估计商的大致取值范围来判断对错,再尝试让学生改错,安排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提高熟练程度,同时通过1.35÷5的计算,对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延伸,并强调学生注意在计算过程中如果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要在个位上商0占位。

  四、全课小结,总结算法

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这节课的设计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的知识结构,注重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通过不断质疑、讨论、观察,让学生运用转化和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第8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妤: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

下而我将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八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n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是苏教版必修 3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四节的内容, 和知识内容我把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 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内容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和应用, 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以及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口 本课时承接第一课时, 也为下一章节学习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做好铺垫, 因此, 本课时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口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社会,重视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科学肢术与社会的联系同时本节课注重落实 《新课程标准》 提出的关于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意识地设置了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活动

二学情分析

l知识基础:

学生对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生长素的运输、 分布及产生部位有了深刻的认识, 也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能力基础:

高ˉ中学生的思维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并且具备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比较、 归纳的能力, 但是缺乏系统的思考, 特别是在设计实验时口 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我会加强引导, 细化各个环节的问题, 做好知识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甫性及应用,

(2) 掌握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囊

(3) 理解其他植物]素的生理作用n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顶端优势原理, 训练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以及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n

3情感目标

(1) 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的思想q

(2) 分析顶端忧势的原理, 树立联系的观点和里变弓丨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o

(3) 在探究实验中, 训练实验设计及得出结论时逻辑上的严密性, 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d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应用o

〔2)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n

2教学难点

(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应用口

五,教法学法

L教法

诱思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归纳总结法

2.学法

交流讨论 自主探究 联系生活 归纳总结

六. 教学流程

这一部分我将分四个环节进行说明= 〔一)复习导入= (二〕新课探究; (三)归纳总结; (四〕课后拓展n

(一) 复习导入

以复习上节课内容来引入这节课

(二)新课探究

1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引导学生分析苏教版制页的坐标图, 总结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顶端优势现象的分析及实验证叽 并找出生物实验设计的共性且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能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例子n

2.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我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出四种用: (1) 防止落花落果

(2) 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3) 用作除草剂 〔4).培育无子果实

3.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实例引出其他植物激素, 学生阅读课木 45 页表格后, 讨论总结出五类激素之间的关系口

(三) 归纳总结

(四) 课后拓展

在农业生产中, 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越来越多口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 调查当地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情况, 并查阅生长素类似物对人体是否有害?

七.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特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具有两重性n

2顶端优势: 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二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防止落花落果

2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3用作除草剂

4.培育无籽果实

三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八、 课后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 本节课我以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夹, 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n

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