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08 22:01:17

第1篇: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新课文。文章以清新优美的笔调,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料这件小事,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与沫的关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素雅温馨。全文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情,充盈着真爱,是一篇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具体语境中感受 “爱如茉莉”。

难点是:互动生成,价值引领,意境领悟。

四、教法与学法:

“生活有真爱,细节见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教学拟摒弃按部就班的程序和繁琐的分析,遵循“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对内容大胆取舍,整合三个板块:①朗读词语,感受茉莉;②读悟课文,品味爱心;③仿写练习,提炼升华。从而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语文课的原汁原味。

五、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增强体验,拓宽延展。

(一)朗读词语,感受茉莉。

1、板书课题:《爱如茉莉》

2、三读课题,导入情场:

①这是一个温暖的词,让我们齐读课题;

②这是一个博大的词,让我们大声地读;

③这是一个深情的词,让我们深情地读。

3、出示词语,读词品味。

(1)老师这儿有4个词语,哪位同学来读?

出示: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清香 弥漫诗意

(2)这4个词概括了茉莉的特征,茉莉是什么样儿的?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说两句话。

(3)小结: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学到很多词语,不但要会记,还要会运用,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认为这样设计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会读并能够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二是说话训练,说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习运用。从而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引领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深层次地品味语文,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

(二)自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生活中有茉莉花,我们学习的是《爱如茉莉》,文中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同学们要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语文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词表现出来的。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板书:生活有真爱,细节见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让我们静静地去朗读课文第6小节到最后的文字。

2、要求:划出能表现爱的细节的词句。如果是词语用着重号在下面标出。在旁边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写写批语。

[这一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来体会字词的冷暖,教给学生具体的学法,让语文的最佳目的和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行为上。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知道做什么与怎样做,长期以往,必将有利于促发学生真正学到语文,并且具备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体验感悟,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

从哪些细节,哪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语句,请你先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师巡视)

2、班级交流(预设):

预设1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① 在妈妈心里,生病与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妈妈为什么不让爸爸马上来看自己?

②“爸爸直奔医院”,ben和ben有区别吗?从“直奔”这个词可以读出什么?看到这个词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练习读。

[从语音入手抓住对“奔”字的感受,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引导学生关注、感悟文字的温度。]

预设2 第9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画面,有没有特别留意?大声读,读完后谈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①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②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

③轻轻柔柔的,阳光是悄悄地“探”了进来,有没有温度? “探”字有温度吗?“探”和“照”有什么不同?“照”和“射”都可以啊!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阳光也不愿破坏这美好的画面,阳光也是多情的。)

[语文课是教师带着自己的理解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挥”字与“照”的比较,感受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接近语言的真象]

预设3 这幅美景让作者怔住了,下面的两句话,会怔住我们的同学们。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妈妈说:“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①从这两句话中,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这一夜,爸爸睡得沉吗?从哪儿看出?爸爸为什么睡得不沉?

③妈妈睡得沉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④他们彼此都想着对方,实际上没有睡好,却想告诉对方睡得很沉,这是为什么?

A:分角色朗读。

B:引读17小节:

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为什么会钻到心里去呢?说说你是怎样体会的。

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无私的爱;“爱”温暖彼此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通过具体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教师的小结,延伸了学生的理解,并通过教师的话语向学生传递教师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未曾感受或感受不深的。]

预设4 齐读最后一句,“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为什么 用了两个“爱如茉莉”?为什么不用三个?

一开始作者赞同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后来不但赞同还写出来了?

[加深对文本意图的理解]

(四)个性理解,提炼升华。

1、写: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现在的年龄,如果让你打一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用一句话,写出你对爱的理解,爱如 ,

……

2、说:交流。

3、读:让我们一起朗诵老师写的《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爱是妈妈辛劳的身影,

爱是爸爸轻轻的叮咛,

爱是恬静的微笑,

爱是美丽的谎言。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香弥漫。

4、总结: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待爱的看法也不同。生活中要爱,同学之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让我们该爱就爱。

[写感受的过程,就是梳理自己思想和思考学习所得的时间,以这样的方式,把文本中的语言温度转化为自己的文字温度。]

板书:

爱如茉莉

平淡无奇

清香弥漫

洁白纯净

第2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虾》通过对小虾的细致描写,写出了小虾的可爱,表现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

三、说教学重点:

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五、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六、说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出示课件小虾图片,谈话导入新课。(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小虾》。

3、质疑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关于小虾的什么呢?

(二)自读识字(6分钟)(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先画下来。

2、出示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同桌二人开火车读。

(2)全班开火车读。

(3)指名部分同学读词语。

(三)学习课文(28分钟)

1、梳理课文内容:3分钟(提高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们读过课文后获得了一些什么信息?

(2)按自然段梳理内容: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小虾的什么知识?

2、了解小虾的外形:6分钟

(1)快速默读1、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虾外形的句子。

(2)指名一个同学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两种小虾的样子。

(4)男女生分组读句。

(5)出示课件,口头填空检查学习效果。

(6)出示两种小虾的图片,分辨。

3、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小虾的有趣。19分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体现小虾有趣的句子。

(2)指名读体现虾有趣的句子。

(3)画出动作的词、板书。

(4)四人小组学习,模仿体会小虾吃东西时的小心和吃饱后的自在。

a、出示四人组活动要求。

b、交流感受。

(5)齐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小虾的可爱。

(6)找出表示顺序的词,用表示顺序的词说一句话。(备用环节)

(7)出示课件,小结,点名中心句并进行课堂小练笔。

(四)小结:(1分钟)

出示各种小虾图片,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第3篇:说课稿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这一课程的设置能使学生通过综合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总体特征为拓展性、探索性、创造性,因此学习内容的开发与课题的设定都体现这一特征。《走进花的世界》一课的教学研究即由此而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能从自己周围的生活和自身的经验中获得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的内容文字、学生活动场面等,揭示了“综合实践”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感官对花卉进行观察,了解一些花卉的基本知识(包括种类、特点、作用。)而且通过本次活动,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自然界奇妙的事物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新知、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究、积极参与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分享劳动成果,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激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即将为大家展示的是我和我校的四年二班学生共同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花与我们的生活》成果汇报展示课.从活动过程的设计来看,本次活动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会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下面就整个活动作具体说明:

一、研究大主题的产生确立

《花与我们的生活》的这个研究主题,仔细研究后我认为以自然界常见的花卉为活动对象,设计观察、调查访问、交流、实践、活动、延伸等活动,我个人认为综合实践课的设立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科技、科学知识,研究得多么深,而是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身心、能力得到提高才是目的。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添加了颂花、成果展示、实践等活动,开展一系列探究花卉的活动,并努力做到学科整合,集常识、语文、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为一体,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实施中的小主题的产生

这个主题我是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的,分别是导入激趣、调查整理、汇报展示、扩展延伸。

1、作为教师都知道导入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综合实践课更是要通过本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所以我的导入课是选择在学校的电脑室来完成,首先我先为学生提供了中国十大名花的图片,(出示幻灯片)从视觉上来调动学生,果然让他们发出了美的惊叹,接着通过学生的调查,蓦然发现原来生活中平常的花并不平常,自己对花的了解很少,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探究热情,最后再让他们自己利用网络搜索和花有关的内容,为确定小的研究主题埋下伏笔,学生从网上和身边生活中来进行搜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他们基本上是从花的种类、花的作用、花的特点、观赏之外的作用、甚至是颂花等几个方面进行汇报的,这也与我提前的预想基本一致,分组工作较顺利地完成,但是通过这种形式我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不强,必须在老师或少数同学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搜索任务,这一点也是今后让学生锻炼加强的地方。

2、上过综合实践课的老师都知道调查整理这一阶段的实施是决定了是否会产生有效的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但他也是最难开展的环节,学生的研究方向过散,也不太会整理搜集来的资料,作为老师大多身兼其他学科,也没有很多的精力进行细致指导它,我只能利用课上时间一个一个小组来指导,没有指导的同学可以在本组独立研究或先写其他学科的作业。通过这样的作法学生的研究方向性更明确,资料更符合本组的汇报主题,老师也能及时的了解每个组的情况,给予知识上、技术上、资料交流共享上、以及汇报形式上最适当的帮助。另外,在指导中我发现学生在为汇报做准备时采用的方式多是口头读资料,所以我在课上反复强调汇报的形式是要把你的资料生动的表现出来,让同学们感兴趣乐于接受才行。

3、在汇报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欣赏各种花卉的图片,讲讲花的名字和有关花的故事来增加学生对花的感性认识,引发了学生爱花之情和对花的了解。通过大量的搜集调查,让学生掌握了有关花的知识,从而也为学生的学习氛围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融入了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给人以视觉美感,使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1、上课的过程还比较蒙胧,现在在探索阶段,所以上课的尺度不能很好把握,不知道这个主题的学习需要几课时,虽说自己可以放宽,但总不能看到学生没全部学好,又多一课时,这样下来,其他的主题就不能进行教学,紧张的三周下来就不能把所有主题学完。怎样分配这个尺度,一个学期制定几个主题比较合适?还得继续尝试。

2、在学生调查研究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有些吃力,需要教师给与很大的帮助。

虽然问题还存在,但我们已经看到可喜的一面,通过整合,学生的观点已经慢慢在改变,而且学生确实学到很多东西,知识点非常丰富,用“开心快乐”一词来形容学生学习一个个有趣的主题的心情,已经理所当然了。主题学习的千变万化,确实能抓住儿童的好奇心。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大主题的确定能决定课程开展的顺利与否,这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心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运用教师的智慧来设计解决问题则更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根本、最宝贵的灵魂,是生命线,因为这是在活动过程本身中所迸发出的自然本质,在这一片广阔的沃土中,等待着我们去开垦。我深信,只要以开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来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4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学习》书中的主题:有用的植物中有一个“长胡子的洋葱”这一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于测量的理解大不相同,这就蕴含着许多教育机会和教育价值,经过考虑,我决定用这个点作为载体来尝试设计一次有关测量的数活动。我认为测量的核心是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的有机统一,在测量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很多知识经验,如用同一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用不同工具测量特定的物体。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用途,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

2、尝试用尺和替代物玩量一量的游戏,对测量活动产生兴趣。

我为什么要以这两个作为我的教学目标呢?原因有二:第一,测量是在生活中能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方便、提供便捷的一种方法,大班幼儿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测量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我的第一条目标就是这样定位的。第二,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学习用尺来进行精确的测量,而我想借助今天的活动来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生活中的测量。

经验来源于生活,幼儿在生活中能接触到一些测量,可是,对于这样的测量他们并不理解,也没有仔细观察过,用生活化的图片和照片来作为本次活动的导入环节,能更好的促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和经验的碰撞。

第二个环节:自由测量——玩尺

前期幼儿没有很多关于测量的经验,我只是在区角活动中提供了一些替代物和工具来进行测量。可能通过这些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有的孩子有了一些经验,可却是不完整的、片面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制作了一个fLAsH课件,用尺子提问与自我介绍来学习用尺测量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第一次测量(用尺测量不同长度的吸管)

紧接着,就是自由测量了。建立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我在这里用了不同颜色的吸管来测量,目的有二:1、发现同种长度的物体测量出来的结果一样;2、不同长度的物体,数字越大长度越长,数字越小长度越小。在这个环节,同时巩固了正确使用直尺的方法。

第四个环节:第二次测量——学着用尺和替代物测量。

其实,生活中的测量到处都有,用尺测量只是一种媒介和方法,可能,最实用的还是利用替代物来测量,比如:妈妈给孩子买衣服、买鞋子会用手来当替代物等。因此,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借助替代物和尺来进行测量。并且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幼儿之间的协商与合作能力。

第五个环节:延伸

也是《学习》中提到的“长胡子的洋葱”,在自然角用水培的方法培育洋葱,让幼儿尝试用替代物和尺来量一量洋葱的长胡子。让测量变成他们生活中的一种方法,积累测量的经验并会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5篇: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几分之几》,我将采用四说模式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几分之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几分之一”及会比较级“几分之一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再认识几分之几就水到渠成了。例4是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从中体会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的关系。例5接着让学习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例6是借助形象、直观的操作活动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66与56比较,为今后学习1减几分之几作准备。编者意图明显,就是充分借助直观图来初步认识分数和比较大小。本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大小比较、分数计算和四则运算的基础,教材地位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获得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难点是自主观察发现并概括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发现法和谈话法进行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不同的分数,为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并在展示和交流中自然地把分数与分数单位联系起来,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单位奠定基础。在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建立分数的表象。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主体具有主动探索的意愿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活动。本课给学生创设生动情镜,让学生利用几分之一的知识,独立尝试探索几分之几,体验和感悟用数学的成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本课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自主认识几分之几,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个环节: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这张纸的1/4,这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并指出这张纸的1/4。

交流汇报。

【巩固分数的意义,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

(1)动手操作,得出分数。

刚才我们得到了四分之一,你还能用这张纸得到四分之几吗?

学生涂色。

问:你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预设生可能会得到2/4、3/4、4/4,

出示表示2/4但涂法不同的图,你发现什么?

提问:你是怎么得到2/4的?引导学生说出涂了二份,它与四分之一有什么关系?发现2个1/4是2/4。

说说其它分数各是几个四分之一。

【通过折纸、合作交流来认识四分之几,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自己探讨3份、4份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得到分数后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里有几个四分之一,使学生了解这些分数的组成,为学生今后认识分数单位奠定基础。】

(2)迁移类推,创造分数

谈话:除了四分之几,你还想到了那些几分之几的分数?

生举例:2/8、3/5、4/8、6/7……

请认真思考:你想到的这个几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

动手操作:

建议:你可以利用老师给你提供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或者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你所想的那个几分之几。

展示并汇报交流:

你想表示几分之几?里面含有几个这样的几分之一?你是怎么得到它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

【放手让学生自己创造想要的分数,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几分之几的理解。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推,从形象直观的操作中抽象出分数。】

(3)比较异同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得到了这么多的分数,这些分数与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学生会发现上节课认识的是几分之一的分数,分子是1,今天学习的分数都是分子是几的几分之几的分数,都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例5填一填,并说说是几个几分之一。

想象:如果把彩纸变窄再变窄会变成什么,课件换成线段图上表示的分数,让学生再说说几分之几是几个几分之一。

像2/4、3/4、2/8、5/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你是怎么读这些分数的?这些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知道每部分的名称吗?

生回答师板书(分子、分数线、分母)

观察分数和它的图,你发现什么关于分母和分子的知识。(初步渗透平均分的份数是作分母,涂色的份数作分子)

同桌各写出一个分数,互相说一说分子和分母各是多少。

3、分数的大小比较。

(1)利用刚才创造而得到的分数如2/8、3/8、……

这两个分数那个大那个小?你是怎样想的?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让学生自由探索,通过自己创造出来的分数再进行比较,降低了学习难度,加深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为下面学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计算做准备。】

(2)出示6/6和5/6

独立比较,然后和同桌说说是怎样比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6/6里面有6个1/6,而5/6里面只有5个1/6。

因此6/6大于5/6。

通过这两组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

【归纳,总结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加深学生印象】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根据分数涂色,并用分数表示没涂色部分,把分数写在后面的括号里。P97T5

3、P97T6、7

【看图,涂色,说、读、些分数,并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几这类分数的意义,强化分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第四个环节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第6篇: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0--81《面积的含义》。本课内容是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的。

教学目标是 1.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成直观形象的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孩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选用电子白板辅助本课教学它以其特有的人机交互功能实现了在常态课堂下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课件的直接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更改、充实、甚至创造课件内容从而生成每个教师个性化的课件。 本节课我创设了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二、操作实践比较大小

三、分层练习综合运用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先以涂色游戏导入让孩子↙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课前让学生准备两片树叶一大一小,先画出树叶的周长在男女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涂色比赛。结果如意料中让他们初步感知面有大有小。↙大小 然后让学生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摸--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受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使学生充分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然后再↙通过平面图形认识面积。 出示这几种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先让他们↙认一认是什么图形再↙指一指它们的表面然后让他们↙比一比大小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各自的面积。 学生充分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面积概念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物体表面的大小 平面图形的大小面积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第二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三种不同颜色彩纸的面积。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有的小组比较的是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有的小组比较的是绿色纸和红色纸的面积。都顺利的得到了答案。他们有的用的是观察法还有的学生想到了重叠法。↙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生动的将这一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那这两张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绿纸和黄纸。重叠有的学生认为黄纸的面积大。有的学生认为绿纸的面积大。意见有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我抓住了究竟谁的面积大呢这一矛盾向学生提出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这样把学生置于矛盾的中心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这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手中的学具来测量于是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践有的用长方形的小纸条量有的用正方形的小方片摆还有的用橡皮等身边的物品去测量。结论展示全班汇报后我在白板上给学生提供了小正方形让学生摆一摆学生们都很积极的想到前面来一显身手接着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测量的过程渗透面积单位的表象。 然后出示试一试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引导学生总结出常用的3种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精心设计了练习。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智力闯关题目,第一关是比较四个省的面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大小的同时结合时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第二关中让学生比较四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这一题主要指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重点指导怎样数梯形所包含的方格数学生在汇报时这也是老师用白板演示操作的过程。为今后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埋下伏笔。↙在第三关中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进行面积比较可以让几个孩子到白板上利用拖拽功能动手操作。

这几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比较的方法随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几种面积比较方法的理解体会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好的区别了面积和周长的含义。 最后1个环节是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利用屏幕幕布功能出示本节课的板书↙面积的含义巩固新知。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看。荧幕上隐藏着2个图形一个图形上摆了4个小正方形另一个图形上摆了12个小正方形猜猜看谁的面积大。学生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当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时我利用隐形幕布功能揭开谜底↙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时候不能只数正方形的个数正方形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否则就不好比较这个环节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对下一个课时面积单位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

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的面,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行物体面的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有价值的、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这一基本理念。

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时,我先让学生充分讨论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用剪拼、数方格、重叠的方法等,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整个课堂从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这些活动中归纳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有:观察法、重叠法、数格子法,练习由潜入深,先说校园平面图中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或小),再出示不正规的图形,用框格子、移动等方法得出面积的大小,直到猜一猜游戏,使学生体验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是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为以后的学习作了铺垫。

本节课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下我们真正实现了转译功能即将学生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图形、符号实现了对话功能即让教材、素材成为学生对话、操作的对象。大家共同感受着数学带来的信心和快乐。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第7篇: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从健身体育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自我锻炼的意识。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互评能力,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选择

双长绳是本单元教材四,跳绳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内容,经常进行跳绳,对于促进运动器官的发育和内脏机能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尤其能够对发展弹跳力和提高灵敏、协调、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具有显著的效果。本课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五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将跳绳教材游戏化,培养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通过游戏提高团结、协作、竞争以及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运动中体验成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开始与准备部分:采用英语谈话的方式开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体育课不是单一存在的。利用音乐烘托课堂气氛,改变队

枯燥、单调的练习方式,巧妙地利用队形变化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队列真正成为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充分体现学生的动作整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用节奏欢快的乐曲进行韵律操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达到热身的目的。

2.基本部分:主教材是《双长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检查作业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双长绳。教师将主要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模仿──分组练习──巩同提高──自由创编,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创设充分展示的空间,来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为了发展个性加强合作与交流,活动形式由个体发展到结伴练习,最后到小群体练习,教师设疑引导,学生们相互交流、合作尝试。在自主创新练习中,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学会的动作,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帮助发挥各自的才智与创造力,去创造新跳法。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有意识地挖掘和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做课堂的小主人。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并从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3.结束部分:在本课的最后,一首《感恩的心》把学生带入轻松舒缓的氛围之中,逐渐恢复身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四、教学特色

l.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勇于创新与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开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学生自我练习、自主评价,实现了师生、生生间教学评价与反馈及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和交往。

4.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双长绳课时计划(5─4)

深东小学五年级一班人数:40人上课教师:张妍指导教师:白胜清

课时设计点评(5—4)

本单元教材是小学体育【水平三】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等特点,精心设计了五节以绳为特色的单元课程,用不同的跳法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把跳绳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发挥自主创新,分组合作创编出各种新的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这节双长绳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教学策略这一重要问题,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应该如何思维创新,做了详细的描述。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将深受学生喜爱、传统枯燥的跳绳教材游戏化,巧妙利用长绳、短绳的特点,组合成一种新的跳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意识地挖掘和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如:在学会跳双长绳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大胆创新,跳出双长绳中跳短绳的新跳法,适应了不同体能学生的需求,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及成功感。

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层次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教师将教材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真正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

教学手段设计合理。教学步骤层层深入,有复习有新授、有练习有展示、有个人练法、有小组练。相互探讨、相互评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在游戏中(体能大比拼)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场地,让学生们感觉十分亲切,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意识。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活动。

跳绳教材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进行尝试,本教材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第8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我的成长足迹》这节课。我准备从四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的成长足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是围绕学生毕业前的生活展开的,要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的成长历程,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升入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同学们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感受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为第二课组织学生写临别感言,以恰当的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作好铺垫。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册课本的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综合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为自己的成长进步感到骄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2)能力目标:能收集和整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培养收集资料、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材料,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制作成长记录袋。制作成长记录袋不仅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使他们体会成长的烦恼和艰辛,从而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崭新的学习生活。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同学们在收集和整理个人成长资料时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定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收集和整理成长资料”,使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成长记录袋的设计和制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二、说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一)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成长记录袋范例。

(二)教学手段: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和“问答法”进行教学。

*学法: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

2、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并将它们按时间进行分类整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约7分钟)

1、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课前收集的班上两位同学从小时候到现在的照片请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然后提问,你们从中发现什么变化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回答之后教师小结:我们都在成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六年的生活,去回味成长的历程,寻找那成长的足迹。(板书)

*设计意图:由照片实物和身边的事导入,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

(二)回顾成长,活动载情。(约20分钟)

老师导语:著名作家冰心说过:“童年时代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我们的童年更是在幸福快乐中度过的,让我们共同回味自己在集体中成长的大事吧!”(板书:个人、集体)

1、活动设计:将学生分为8人一个小组,请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并进行评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能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完成知识目标)。

2、活动设计: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制作成资料袋。(约15分钟)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鼓励、表扬,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分类进行评价。

如展示评语的,师可以这样评价: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用他们的心血为我们写了多少的评语呀!我们在对评语做进一步整理和回忆的过程中,再一次深深地感到了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的关心、鼓励,或表扬,或批评,这都是老师们心血的浇灌呀!

展示作文的,师可以评价如下:这些作文写得很好,同学们能从各自的成长过程中,选取独到的事例,再现老师的鼓励、教育和关爱,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啊,老师就是这样用睿智的话语,给予我们关心和爱,激起我们心灵的震撼,激励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展示照片的,师可以评价如下:和老师一起度过了六年的时光,如今即将分别,我们的照片记住了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美好瞬间,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回忆之旅吧!这些实物成为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汇报、展示中,从不同角度回顾追忆,学会整理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并感受老师的辛勤付出,感受浓浓师情。

3、活动设计:教师将平时收集的班级中从一到六年级的值得纪念的照片,展示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三)感谢师恩,树立初步的人生观。(约7分钟)完成情感目标。

教师导语:六年来,我们与身边的家人、老师、同学共同走过许多的事,产生了许多的情,我们长大了,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我们要感谢很多人,有老师、父母……(板书:感谢)

1、活动设计:谈话,让学生懂得今天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是与家长的辛勤哺育,老师的传授知识,社会的教育环境分不开的。教导学生懂得感恩。

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

2、教师小结:是呀,在这六年里,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悲伤;取得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正是这点点滴滴铺成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组成了我们生命中一段珍贵的生命历程。成长中,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团结、 学会了自立...学会了很多很多;我们也会 认识:真、假、善、恶、美、丑。总之,经 历的越多,成长的越快。我们的路还很长,让我们满怀自信,扬起生活的风帆,创造美好的生活吧!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的主题,升华情感,激励学生,展望未来,懂得感恩,为确保下阶段活动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希望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

第9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爱惜每一张纸》。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爱惜每一张纸》是鄂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中的第三个主题,也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主题。这一主题由“‘纸的用途多’、‘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明’、‘节约用纸’”三个活动板块构成。通过三个联系紧密的主题活动,由今到古最后又回到今,让学生在古今的这个来回中,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的重大意义,养成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

2.教学目标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结合《爱惜每一张纸》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情感与态度: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懂得节约用纸的意义,形成从小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逐步养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节约用纸、爱惜用纸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感受、观察、访问、查阅等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能力,在辨别践行中提高实践判断能力,并学会初步的统计方法。

3.说教学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前师生需要作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纸制品等。

学生准备:(1)收集纸制品;(2)完成统计表:统计自己一天的用纸量;(3)收集资料:森林的作用。

二、说学生和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热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纸与孩子们天天接触,但农村二年级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却难有节约的意识和行为,这源于他们不了解纸是怎么来的、纸来之不易。

所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二年级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使他们善良纯真的内心世界在自己的行动中积极外显出来;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纸与树的关系,明白为什么要爱惜每一张纸。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纸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想用孩子们熟悉的那一部分来引发他们对陌生内容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所以我对于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是“源于儿童的生活,提升儿童的生活”,即以“活动”为主线,用儿童今天熟悉的生活,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进入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在多种喜欢的活动中增加了对纸的一种认识和情感,更加懂得热爱生活——为明天更美好的生活自觉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和习惯,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孩子们的那种获得将是孩子们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过程。

四、说教法与学法

在“源于儿童的生活,提升儿童的生活”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以下基本的教学方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说教法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式、观察演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造纸术、树与环境、学生录像)等等方法,来体现我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二)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由学生自主质疑,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猜、想、听、算等各种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感受、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辨别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三个活动联系紧密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设计用1课时完成教学。整个教学流程是“竞猜谜语,激趣导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指导实践,突破重难点——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第一个板块:竞猜谜语,激趣导入

孩子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这节课我以谜语有奖竞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四方方,白白净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猜一物,猜对了的同学到黑板前为你的小组在小山坡上亲手种上一棵小树苗。学生在猜一猜,种一种的活动中,参与学习的兴趣高涨起来。在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之时,我出示谜底的实物——纸,并板书今天所学的话题:纸,和孩子们一起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活动。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首先,引导学生质疑:说到纸,你最想知道它的什么?这样从学生的问题入手,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然后,让学生拿出收集的纸制品,说一说它们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接着看一看,课件演示“古人写字的图片”,并配上简单的解说,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体会到造纸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第三板块:指导实践,突破重难点

首先让学生听一听:了解造纸过程;听完之后算一算:引导学生统计一天的用纸量及更大范围的用纸量;接着说一说: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森林的作用;说完之后看一看:课件展示——森林被砍伐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通过听算说看学生懂得了爱惜每一张纸就是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最好办法,此时随机板书(爱惜每一张〈纸〉、爱护树木〈图〉、保护环境)。

明白了为什么要爱惜每一张纸,那怎样节约用纸、爱惜纸张呢?接着我让学生辨一辨——看录像,请辨析小朋友行为的对错,并说明理由;谈一谈——自己以前浪费纸张的行为;议一议——怎样节约用纸,由阅读课本到联系实际,并随机板书节纸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能把自己的节纸意识和行为延伸到课外,我又让学生想一想——设计节约用纸宣传广告语。

总的来说,第三板块前四个活动主要是解决难点,了解纸与树、树与人类的关系,明白为什么要爱惜每一张纸。此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科整合:课件展示、计算;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统计、收集资料。后四个活动主要是突出重点,在看录像与辨析中明理,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中实现自我教育,在讨论交流中寻找节约用纸的方法,在设计广告语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这八个活动,提升了儿童原本的生活,为儿童明天美好的生活奠基。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孩子们的广告宣传语说得很好,这时我与学生们一起看录像(学生用废纸盒制作礼物送给朋友),引导学生明白废品制作的礼物比买的礼物更有意义,而且也保护了环境。然后欣赏同学们用废纸、废纸盒制作的优秀小作品(男孩喜欢的玩具小火车,用牙膏盒制作的;女孩子喜爱的皇冠头饰,用装酒的盒子做的;还有用旧挂历纸剪的鱼、卫生纸里面的纸筒做的小鸟),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于是布置课外制作,很自然地把环保行为延伸到课外、校外,也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

最后,针对同学们的优秀表现,送给每个同学一件礼物——《节纸歌》,以我自编的儿歌来总结全课,并实现教育的提升。

六、说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力求做到融“激励性、趣味性、过程性、引导性、发展性”于一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的开始,我明确告诉了学生本节课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小朋友们,瞧,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光秃秃的小山坡,小山坡上只有几株野草和几朵野花,他们多孤单呀!你们想为小山坡种上小树苗吗?这节课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就奖给他一棵小树苗,我们把小树苗种在山坡上,比一比哪一组种的树最多,哪一组就是今天的冠军组,大家有信心吗?在课结束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看看、评评今天的冠军组是哪个组,用掌声祝贺他们。

这样的设计是今天上课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游戏内容与今天的环保主题相吻合,也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活动性。

七、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是老师的微型教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简洁明了、形象直观、强化重点、分解难点、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本课板书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和左边的副板书体现的是今天的教学难点,右边的副板书体现的是教学重点。

爱惜每一张纸

爱护

保护环境

整节课的设计,我把教材作为教师引导儿童活动的工具,把儿童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活动”为教和学的主线,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内化成他们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