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23 21:52:06

第1篇:说课稿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祖国的心脏---北京市》。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城市区域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也为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北京现在的发展.

德育目标:了解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本课中,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是重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是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我运用了图表分析法;读图讨论;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时我一直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三:说学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我抓住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另外青少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发表见解.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分为:导入,讲授新课,巩固活动,布置作业等四个部分。

第一环节: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为了避免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奥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如:在动画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第29届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这样一问一答,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

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北京的位置。在学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为首都,除了和其他区域一样有海陆位置外,还有其自身的战略位置和经济位置;在学生探究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北京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定都北京的原因。

接下来进入北京职能的学习,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在了解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时,我列举若干项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任选一项介绍,在学生介绍时我适时地穿插一些小活动,如在介绍音乐方面时,学生可能会提到京韵大鼓和国粹京剧,可让学生试唱两句;还穿插一些视频和音乐,让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用,同时这一活动又检查了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

在了解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时,我出示配以《故乡是北京》背景音乐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认得多,再选择他们熟悉的一处作以简单的介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对比北京的现代建筑,总结出北京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

在讲述北京交通时,我将中国铁路图.北京立交桥.北京地铁.轻轨铁路.北京环路.北京高速公路.等景观图片投影展示,并配以歌曲<北京的桥>为背景音乐,来说明北京是全国交通的枢纽.

第三环节:回顾活动 测试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再让学生运用分析北京的方法分析描述家乡沈阳的位置、职能、历史和现代化进程。让学生触类旁通。在学生汇报时穿插沈阳地铁一号.二号线开通的新闻,从而说明城市交通的发展,进而写一篇以《我的家乡——沈阳》为主题的短文作为课后作业。

第四环节:升华情感 倡导行动

让学生说说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奥运会和即将在沈阳召开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做点什么?最后在奥运会会歌中,我用激励性的语言结束全课。

以上是我对《北京市》这一课的设计,还很不成熟,恳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第2篇:说课稿

《看不见的空气》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单元第六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

本课以学生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空气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创新思维。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空气的存在;通过“捕捉”空气和移动空气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空气占据体积和可以流动的性质。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提问、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科学探究活动,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一、我确定的教学方向——三目标一重点

1、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通过各种实验活动,认识空气的性质。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4、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存在、流动及空气占据的空间。

二、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三活动一讨论

活动一:空气在哪里?

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用间接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认识到空气这种物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活动二:“捕捉”空气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空气装起来,然后充分运用感官去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发展。

活动三:转移空气。

通过本活动,学生可以清楚观察到:气泡的上升和杯子水面的下降,领悟到空气是能够的转移,进而进一步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学生在实验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

讨论:空气占据空间吗?

经过前面的一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讨论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空气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占据一定的空间。

三、我采用的教学理念——三突出一提高

1、突出探究这个中心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讨时间,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本课的三个活动中,我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猜测、观察和研讨,让学生亲历猜测——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2、突出学生这个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其实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观察、实验、交流方式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都应该支持。学生的眼光是独特的,教师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观察比较结果,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应该鼓励。

3、突出实验这种手段

实验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实验更能为课堂创设出浓浓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本课开展的三个活动和一个讨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敢猜测、肯合作、肯交流,将动手、动口、动脑融于一体,学习兴趣高昂。

4、提高学生观察、推理、实验的能力

本课是一节实验课,实验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了解“空气在哪里?”;通过“捕捉”空气和转移空气的过程,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和可以流动的性质。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观察、推理、实验的能力。

以上一些,是我个人不成熟的做法,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恳请各位专 家和老师批评指正,我将不胜感激,谢谢。

第3篇: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让爷爷奶奶高兴》。下面我将从教材的把握、策略的确定、流程的规划、板书的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的把握

《让爷爷奶奶高兴》这篇课文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一个话题。本单元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要让现在的独生子女做到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与努力,必须首先学会尊重、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学生了解老年人在生活上的困难,体会他们的心理需求,尊重老年人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根据教材承担的教学任务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三维度的整合需要,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爱好习惯,理解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感悟到应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2.通过学生对自己家老人的调查,了解以及讨论如何对待老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调查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学生建立“我家老人小档案”的活动以及从多渠道、多种方式了解爷爷奶奶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

通过对目标的把握,我认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爷爷奶奶的爱,尊重和关心孝敬长辈。难点则是让学生知道尊重和孝顺老人是一种道德风尚,并内化成自觉的行为。

二、策略的确定

《让爷爷奶奶高兴》是一篇教育性和生活性极强的课文,根据这一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xx版)在“我的家庭生活”中“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这一目标的要求。我设想运用“情境再现、真情对话、多边互动”的教学策略,采用演示激情、现场采访、情感体验的教法,努力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在亲情的感染和包容中获得内心的共鸣和感悟。

三、流程的规划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悬念引探——多边互动的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爷爷奶奶的故事

课一开始,我会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说说自己的爷爷奶奶。”随即在黑板上板书“爷爷奶奶”。并进一步引导:“说到自己的爷爷奶奶,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人呢?”学生会结合自己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可想而知会很轻松、愉悦。随着交流的深入,我会总结道:“看大家谈得非常高兴,这是爷爷奶奶带给我们的。那我们怎么来让爷爷奶奶高兴呢?”总结过程中,我会完善板书,分别在“爷爷奶奶”的前面和后面,添上“让”、“高兴”。

【意图: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再以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去叙述,就能使学生深受感染,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个平台上,鼓励儿童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这才能使品德课堂真实起来,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轨起来。这样的德育课堂才会更具有吸引力,也真正体现了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理念。】

(二)悬念引探——老人心思我知道

本活动环节将分两部分进行。

1.猜一猜

那么,怎么能让我们的爷爷奶奶高兴呢?此刻,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出示书上P66三幅情景图,让学生猜一猜书中爷爷奶奶的心里都想些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的叙述,他们已经对爷爷奶奶的心思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仅仅局限在表层。我会引导:“看来理解老人的心思既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用心体会了。”此时,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让学生认真观看,细细体会:夜深人静了,对着一大桌冰凉的饭菜,对着早已没有节目的电视机,爷爷奶奶此时此刻在想什么?通过学生的种种猜测,学生们终于明白,其实老人们对晚辈的要求并不多,他们渴望有一份亲情,无论孩子们的工作有多么的繁忙,也应该想到家中还有老人在期盼他们的问候和探望。

【意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尤其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感悟,来启迪人生,引导成长,塑造未来。有位教育家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鲜艳的色彩,生动直观的图画及影像资料能强烈地刺激视神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在起初觉得猜老人的心思是很难的,通过书中图片的引导,化难为易,拉近了孩子与老人心灵的距离;看《常回家看看》公益广告使孩子们的心灵深受震憾,孩子们渐渐深入了老人们的内心世界,学着换位思考,站在老人的角度去理解老人的心思,用心去感受老人的情感需要,唤起孩子最真切的感受。】

2.解一解

应着学生的猜测,本环节便进入了第二部分:解一解。我会这样引入:“其实,每一位老人不仅对他的儿子、女儿,特别是对他的孙辈们有很多心里话想说。现在老师就来读一位老人写在养老院墙壁上的一首小诗,从中你来听一听,老人对你们有什么期盼。”随着舒缓的音乐,我将深情朗诵课文第68、69页的诗歌,用诗中朴素的语言和孩子们一起回味老人对孩子的关爱和一生的辛劳与付出。在朗诵结束时,我会问学生:“听了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吗?脑海中忆起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爷爷奶奶渐渐老去,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关爱爷爷奶奶呢?”此时,学生的心弦被拨响,那份对于家人割舍不掉的亲情将会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意图:“受之于内,发之于外”,学生的真实表达证明了“情到深处理更明”的效果。当他们把自己想对爷爷奶奶说的话,想为爷爷奶奶做的事倾诉后,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经历、在成长。《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xx版)中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本环节体验性的活动形式,更加深化了学生的感悟,达到了涤荡学生心灵的效果。】

(三)多边互动——行动起来敬孝心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内心都有了一份想为爷爷奶奶做点事的愿望。我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同学们,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体现。想为我们的爷爷奶奶做点事吗?那就让我们先制定一个“为爷爷奶奶服务一次”的计划吧!”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发放的“为爷爷奶奶服务一次”计划表,并希望学生能不但把计划落在纸上,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上。最后,我还会带领学生跳出文本来看文本。

【意图:品德与社会作为一种活动型的课程,我们要以真实、多元的生活实践活动为纽带,将空泛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说教与训诫融化为学生自主的“亲历习得”。这样的教学在学生的眼里才会有意思,而在教师的教学中才会有意义。计划表的制定与实施,不但让教学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也让本课的教学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的课堂”。】

四、板书的设计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节课的教学以“情境激趣——悬念引探——多边互动”为明线,穿插其中的暗线是“了解——理解——孝敬”。明线是教师的教学流程,而暗线则是指导学生去“让爷爷奶奶高兴”的方法与策略。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我将突出学生学的部分,将“了解”“理解”“孝敬”用一颗心串联起来。这样,在做到简洁明快的同时,也给予学生一个暗示——有一颗爱心,有一颗时时刻刻想着爷爷奶奶的心,我们的爷爷奶奶就会高兴,正切主题与课题。

结语: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我有一个主导的观念和认识,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品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本课的教学设计完全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生活化的课堂。三个活动的设计遵循孩子认知的.内在逻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升华,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让他们在亲情对话、自主感悟中自育自悟,使三维目标得以有机地融合。

第4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新标准英语》第二册Module8 Unit2的课文教学,课型为新授课。基于学生对有关动物、颜色以及运动方面的单词有了比较熟练的掌握,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会用What’s your favourite……? 这一功能句对他人最喜欢的颜色、运动、动物进行询问与描述,并通过游戏、调查、交流、比赛等多种活动方式进行语言操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体现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和生活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会说单词:animal,sport,favourite,about.理解并运用功能句:What’s your favourite...? My favourite...is...以及What about you?

2、能力目标:能运用功能句对他人最喜欢的颜色、运动、动物进行询问与描述。

3、情感目标: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重点:

1、听懂会说本课生词animal,favourite,sport,about等.

2、理解并运用功能句What’s your favourite...? My favourite...is...以及What about you?

四、教学难点:

Favourite一词的发音以及What’s your favourite...?的问答。

教具:

单词卡片、录音机,教学课件。

五、说学生: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一年级的小学生对英语学习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强,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与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为孩子创设轻松的情境,让他们去感受身边的事物,使课堂更富童趣。

但正是由于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在英语的口语表达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像favourite,What’s your favourite...?My favourite..is...等词句对他们来说就显的很难。但介于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他们的语言理解活动总是伴随着大量的形象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我主要以语言交流、体态语言、课件辅助等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体验成功。

六、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采用归纳法、直观演示法等。通过体态语言、单词卡片、课件辅助等多种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并在巩固实践阶段开展个人调查、自由对话等活动,使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由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我采用BOTTOM-UP.的呈现方式,先处理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一定的操练后再进行故事学习。

七、说教学程序:

(一) 热身复习

在这一过程我将出示学过的有关动物,颜色和运动的图片进行小组读单词竞赛。将全班分为四大组,每组按顺序读单词,正确的得分,不正确的不得分。

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充满了兴趣,激起了他们的斗志和为本组争星的表现欲。同时巩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有关动物、颜色、运动方面的单词,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 新授

1、当学生熟练表达出上述单词之后,

我将颜色、动物、运动者三种类别的单词混在一起。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大方格,找一些学生到前面抽读卡片并将同类的单词卡片贴在同一方格中在这个环节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增加学习的乐趣,增强教学效果。

2、单词分类完毕后,我将指颜色类单词询问学生属于哪一类,学生已学过颜色这个单词,所以很自然的说出color。然后询问另外两类的名称,引出animal和sport进行教学,这里就完成了两个新单词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

3、重点句型的教学

首先我将指各种颜色卡片问学生“Do you like red ? Do you like yellow?” 等待学生回答后问出新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colour?”示意学生只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来回答,同 时 教授新单词 favorite,特别强调字母v的发音。

接下来问下一个学生“What about you?”若学生不明白就在重复一遍“What’s your favorite colour”如此反复几遍直至学生明白“What about you?”的意思学生能够听懂并会回答提问时请学生试着说出整句“My favorite colour is ......”在这里我采用机械操练和自由问答的方式

在频繁的语言操练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句式。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在理解中掌握。

4、课文教学

我在课文教学之前我设计了文中男孩、女孩最喜欢的运动、颜色、动物分别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去听,并在文中找出答案接下来对课文进行操练,采用分角色朗读、竞赛等方式来增加学习的乐趣。

5、家庭作业

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采访用的表格,让学生采访同组同学最喜欢的动物、颜色和运动时什么,并进行统计看看有多少人的爱好是一样的。

第5篇: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为后两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五、教学环境要求

1、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资源: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3、其他:

六、教学策略选择

教法选择: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七、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Ppt课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实物投影,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八、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师展示一个小灯泡,提问:

“你能画出一个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让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成四人学习小组,画出电路图开始连接基本电路。让学生学习基本电路的设计和连接,为后面连接串并联电路做准备。

二、初识串并联(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师提问,让学生设计电路图:“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

2.展示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请学生充分思考,将电路图进行修正。

3.请学生讨论,对所有电路图进行分类。

4.小结:引导学生从“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区分串并联电路。 1.以组为单位设计电路,画在白纸上。

2.反思如何正确规范地画出电路图。

3.小组讨论,交流,区分串并联电路。

4.自己总结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的区别。 画在白纸上便于展示,而且不需要切换投影,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实际效率。

展示后让学生评价,可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同时又可加深印象。

让学生学会从基本形式上区分串并联电路。

初步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为后续学习奠基。

三、探究串并联特点(2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连接串并联:

组织学生分别连接串并联电路。

2.引导探究:

提问:“在你所连接的电路中,你想探究些什么呢?”

3.开关的作用: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新问题,师可以提问:“在你们小组的电路中,把开关的位置换几下,你发现了什么?它的作用还一样吗?”

4.用电器之间:

提问:“在你们所连接的电路中,试着取下其中一个灯泡,你发现了什么?”

5.交流和评价:

师组织学生交换实验探究报告,对两种电路的区别加以强调,对学生提出了质疑的地方,可让学生再次进行交换探究。对于学生发现的新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

6.总结:

提问:“在‘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上,串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

1.选择串并联电路进行连接;

2.学生讨论,思考想要探究的问题;

3.针对所选择的电路中开关的特点进行探究,总结开关的特点,并记录。

4.通过观察,总结用电器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5.不同探究小组的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串联和并联的区别。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交换探究。

6.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探究的结论。从“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两方面再次认识两种电路。分成不同的探究小组进行研究,可以节省课堂时间,

开放课堂内容,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可加深印象。

交流中培养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合作中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精神。

让学生学习总结和归纳。

四、总结对比(2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展示串并联电路区别表格,让学生整理思路,记录笔记。 通过填写表格,再次总结本课的内容, 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再次强化。

五、物理与生活(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判别串并联电路。

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设计简单电路。 思考,讨论,完成必要的练习。 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反馈,试学生问题的充分暴露,便于及时评价纠正。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定义:

2、电路图:

3、特点:

4、应用:

十、教学反思

从内容上看,本节内容是学生们首次接触大型的电路实验,是对前面的电路图进行巩固的作用。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实验都已经分别进行了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兴趣,观察实验现象,初步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活动课的相互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知识领域、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有利于增强参与竞争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6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纲要》健康领域目标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现行的《纲要》要求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是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老鼠和钟》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一个有趣好玩的体育活动。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是小班幼儿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可是它摆脱了以往死板的“老师讲规则,幼儿遵守规则”的模式。把一个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都隐含在一个故事里,创设出一个故事情景,以故事的形式开展游戏,让幼儿很快的理解并接受。同时也能极大的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

2。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A。 感受故事情境,练习慢走、快跑、侧身滚。

B。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练习慢走、快跑、侧身滚的能力。整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老鼠和钟”的游戏,让幼儿学习学习慢走、快跑、侧身滚等能力。。

难点: 锻炼幼儿迅速反应能力。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反应能力并不是很好,本次游戏最主要是通过听信号,做出反应,以快跑、侧身滚等形式逃回老鼠洞,不被猫吃掉。所以本次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有极大的帮助。

4。活动准备

A :老鼠头饰人手一个

B。活动场地布置。

C :录有“滴答”和“当、当”的钟声磁带,

D 用积木搭建的房子。

二。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老鼠跑、老鼠吃东西等动作进入活动室。让“鼠宝宝”们围坐在妈妈身边。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幼儿能及早的进入游戏中去。

基本部分 :教师通过肚子饿,要找东西吃引出故事,然后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初步了解游戏规则,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轻轻的慢走,什么时候应该快跑,什么时候应该侧身滚。然后再进行游戏,游戏进行两遍,在第一遍游戏结束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来作出适当的提醒或者指导。为幼儿更好的进行下一次游戏做好准备。

结束部分: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游戏,“鼠妈妈”带着“鼠宝宝”到外面找食物去,自然而然的结束活动。让整个活动都是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并完成。。

三。设计亮点

1、整个活动都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的。

从开始到结束,教师都是在老鼠妈妈和老鼠宝宝找食物的故事背景下进行的,这样的设计适合小班年龄幼儿的发展特点。抛弃了以往“老师教,幼儿学”的教学形式。

2、配上形象生动的“滴答”“当、当”音乐声。渲染了活动的气氛。

“滴答”和“当、当”是游戏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让游戏更加生动、更加富有真实性的重要因素。我在网上找到了真实的钟声将它录制下来,非常的真实,给游戏的整个氛围增添了亮点。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