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21 10:54:45

第1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

古人云:责有攸归,义无旁贷。在人的众多优秀品质中,责任最为淳朴与可贵,它是中华民族所有传统美德的根基。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立德树人的需要。因此,我选择了我们学校校本教材《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手册》(高二年级版)第三个专题“崇高的责任”来设计本节课,该部分内容隶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第15个德目“敬业尽责”。

依据这个主题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引领学生感知责任的内涵,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体验责任的重要性,明确不同责任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立足日常,践行责任,用责任创造美好生活。

围绕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感受责任的魅力,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依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学生只有明确责任的重要性,才能自觉践行责任。

难点:引导学生立足日常,践行责任。依据:高中生在道德认知方面已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在行为约束和道德选择上往往缺乏一定的自控性。

二、说教法:

本着尊重学生、彰显学生个性特色、帮助学生追求幸福的教育理念,我积极践行生态育人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情景探究、故事分享和活动体验等教学方法,力求为学生展示一个生活性、开放性的课堂,以实现育心、育德、育人的教育目的。

三、说学法:

德育实践活动课与传统主题班会课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自主性和体验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参与课堂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首先播放一个短片,通过音像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感悟与思考,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堂。

(二)课堂展开:

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感知责任:什么是责任呢?我先和学生分享了一个故事(展示),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与思考,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地明白了责任的内涵,然后又引导学生通过名言警句的搜集和整理加深了对责任的理解。

第二篇章体验责任: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一个“搭积木”的体验活动,分四步进行体验:

第一步,每人任选5块积木随意搭配,学生一下子找回了童年的感觉,顿时热情高涨,所搭积木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风采。

第二步,每人选择四块积木,用便签纸分别标上自我责任、集体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行搭配。由于给积木赋予了不同的责任,学生一下子认真和严肃起来,由此体会到了责任对个人的约束力。最后每个人搭的积木都不一样,学生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并阐述了自己这样搭的理由,实际上也就是分享自己对这四种责任关系的理解。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第三步,每人用手中的四块积木和组内同学合作搭配,要求发挥每种责任的最佳效能,使搭建的积木既漂亮又稳固。学生积极积极参与,五分钟后各小组争先恐后地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在此过程中他们认识到:这些积木都是由不同的责任交织而成的,之所以稳固是因为正确处理了各种责任的关系,从而构成了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学生对责任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提升。

第四步,每个人都从刚才的积木中抽掉一种责任,观察整体的变化。尽管学生小心翼翼地抽,最后所有的积木还是倒塌了。同学们在惋惜之余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悟,认识到:无论哪种责任,都很重要,当个人不想履行责任的时候,整体就会越来越糟糕,直到崩溃。

这个活动层层深入,切合主题,没有空洞的说教,完全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通过小组合作、分享交流认识到:人生如同搭积木,责任就像积木块,只有个人积极践行责任,才能构建和谐整体,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整个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德育发展规律。

第三篇章践行责任:首先借助三张图片,让学生明确人的角色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然后引导学生用“当。。。。。。。的时候,因为责任感,我……”的句式写句子,目的是让学生立足日常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反思自己的行为。最后我把班级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层面进行思考讨论,根据思考的结果每人写出一件打算要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装进瓶子里。全班把所有瓶子收集在一起,每人随机取走一个,并在课下完成自己打算要做的和瓶子要求的做事情,由家长和班委会监督完成,并适时向班主任反馈。

这里我是模拟了QQ漂流瓶游戏,不仅趣味性强,寓教于乐,而且也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注重了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把课上的责任教育转化为课后的一种道德行为。

(三)课堂总结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我向学生推荐了两本书。最后师生齐唱《责任之歌》,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课堂。不仅升华了情感,提高了认知,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为美好生活而践行责任的热情。

【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展示)。整个板书以责任为主线,逐层深入,既体现了课堂设置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也彰显了责任与美好生活的联系,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递进规律,简洁明晰,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的说课完毕,感谢您的聆听和指教!

第2篇:说课稿

一、课程资源分析

1、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水的净化》是人教版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在本单元安排这样一节内容,既复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又让学生了解到人类是如何对自然界中的水加以净化利用的,并为下个课题中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中化学与生活互动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技能,也是本课题中重点学习的内容。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三学生实际,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如下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堂教学,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等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的危害及其软化等。

②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与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4、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二、课程资源处理

对于课程资源的处理,我决定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从中去发现化学规律。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净水器,并且在布置这个作业时对学生不加以具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搜集材料,自己动手,既训练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训练了他们搜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合作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没有被污染的水和已被污染的水,引出本节课题,如何将浑浊的河水变澄清。

课堂上,展示浑浊的河水样品,回顾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给他们一些自然界的水的样品,让他们利用自制的净水器实地进行操作,对他们的实验效果进行比较,选取效果较好的几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何效果较好,从而让学生自行归纳出沉淀、吸附、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在实验前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都没有规定学生怎样做,而是学生自己要怎样做,主要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也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通过参与各组的实验,针对不同学生需要,给予帮助,同学们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上,学生有的利用沙子,有的用面巾纸,还有用纱布,棉花等生活中可以找到的物品进行过滤,兴致勃勃,体现了化学课程的开放性。再利用多媒体展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净化方法的认识。

同时,对过滤操作中的一些具体要求的讲解,我采用实物演示的方法,直观的体现整个过滤的过程,通过学生总结归纳出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安排分组实验,让学生训练过滤这一基本操作。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到了过滤操作中"一贴二低三靠"六个要点。通过过滤的分组实验,让学生比较过滤前液体和过滤后滤液的区别,再仔细观察滤纸上的残留物,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沉淀、吸附、过滤等操作只能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自然而然地引出学生的疑问:对于可溶性杂质应该如何去除?于是,过渡到软硬水的概念和蒸馏这一基本实验操作。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在此我为学生准备了凉开水和硬水,通过讨论、实验,使学生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软化的方法,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介绍,促使对其形成感性认识。这样,就将整节内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强调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再利用化学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节课就设置了大量的学生活动,首先让学生制作简易净水器并实地实验,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沉淀、吸附、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体现在生活中寻找化学;再通过对过滤这一基本实验操作的活动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沉淀、吸附、过滤只能去除不溶性杂质,然后学生就会自然想到生活中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水应该如何处理,从而引出蒸馏的概念;最后,在本节课结束前安排一场"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交流会,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民情,培养学生"忧国"、"忧民"之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让学生尝试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教学内容很有兴趣,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化学与生活互动的思想。

二是强调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多媒体协同教学是本节课的特色之一。这节课的信息量很大,采用了多媒体展示的方法不仅更加直观,还节省了大量时间。例如,观看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再配合书上的插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课文安排的演示实验(蒸馏水的制作),由于其直观性不强、讲解费时,故改用多媒体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蒸馏水制作"的教学短片,使学生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直观地获得大量信息。运用多媒体解决了一些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更好地体会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3篇:说课稿

各位评委、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中的《我们学会了合作》。

根据《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1、 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学会与人合作。

2、 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懂得一些合作的技巧。

3、 感受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人合作。

我将以上三点设置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基于以下的三个原因:

首先,《我们学会了合作》这一课中一共分五个板块:同学们身边的生活情境、生动的寓言故事、评论故事、三个和尚的小剧场设置以及小活动拼图游戏。这五个板块都紧紧围绕着“合作”这一主题。主要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生动的形式体会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懂得在生活、学习中要与人合作,并掌握一些合作的技巧。体会合作的乐趣之余激发学生与人合作的意愿。

其次,在《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对中年级的`教学有如下的要求:“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集体” 、“ 懂得在集体中要相互合作,团结友爱,为集体争光”。

本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三年半的学习,已经懂得了“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都是集体,集体力量大。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集体中要想着别人。”他们对“集体”这一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与人交流合作,掌握与人合作的技巧,发现与人合作的乐趣,则是他们需要继续学习和探索的更深一层的内容。

我本着大纲中“努力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的要求,制定了如下落实教学重点的教学活动:

1、谈话导入:光荣属于谁。

(1)让学生通过回忆,说说自己体验过得与同学合作的经历。

(2)讨论获奖的光荣应该属于谁?没有合作行吗?使学生从中领悟合作的内涵,知道学习、生活中,经常要与人合作。

(这样的导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用学生自己的眼睛来发现“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小故事,大道理。

(1)课件演示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拉不动的车子”。

(2)四人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这样的合作能成功吗?

(3)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有趣的图片与故事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直观生动地启发学生,不是所有的合作都能成功,合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

3、小小评论员。

(1)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观赏故事:三场足球赛的启示。

(2)组织学生模拟足球评论员自由地发表看法。

(3)评选出最佳足球评论员。

(情景创设让孩子们进入角色,以评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分析红队胜败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合作”。 从中领悟到怎样才是成功的合作。)

4、 快乐小舞台。

a) 以同桌为单位,排练双簧:三个和尚。

b) 以小组为单位选派演员参赛。

c) 评选最佳合作者、最佳表演奖、最佳配音奖等。

(快乐小舞台为学生尝试合作创设了空间,使学生们在表演中将合作的意义、技巧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同时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

5、 快乐拼图。

(1)自由选择合作伙伴。

(2)播放音乐,学生们在音乐中开始拼图游戏,看哪个组拼得

又快又好。

(3)评出优胜奖,并请获奖者汇报取胜之道。

(这一环节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拼图游戏融入了活动,这不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落实。)

以上是我对《我们学会了合作》这一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第4篇: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a、引导聋生反复诵读学会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b、充分发挥聋生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c、 指导聋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d、 鼓励聋生尝试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体会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b、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c、在感悟中使聋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前两个目标侧重能力目标,后一个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词中蕴含的情感、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领略婉约词风是本单元的重点,因而定为本节教学重点;吟诵词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词的感悟、赏析能力。对聋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依文学语”是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以语学文”是学习语文的普遍规律。故在教学中,我采用将口语、手语、书面语等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来适应聋生以目代耳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主要使用诵读法、问题讨论法和描述法等来为教学服务的。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口语、手语)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聋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聋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聋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问题讨论法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聋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我注重小组互相研讨,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且提问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及延伸的问题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聋生对整首词的理解,达到发展聋生形象思维,增强思辩能力的目的。这几个问题是:

1、 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 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3、 李清照愁从何来?

4、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5、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6、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7、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8、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描述法 引导聋生合理想象,将词作转化为画面,让聋生在想象中用描述性的语言体会词作的内涵。这样做既对聋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又培养了聋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聋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我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聋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节奏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聋生学习词的基本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聋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为此,安排大量的聋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聋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聋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聋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出示两书《诗经》《宋词今译》。这样导入从视觉上吸引聋生,营造气氛,唤醒聋生对词的喜爱之情。板书课题。

第二步、资料助读。让聋生简介词人生平、展示词人的个性名片,了解历史背景,师作补充,有助于聋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聋生预习课文、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的准备;教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引导。本环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历史课的联系。培养聋生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通过制作人物名片,培养聋生概括能力及动手能力。由于语言障碍,聋生面对众多的资料往往无从下手,缺乏甄别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我特地安排了这个环节。

第三步、师生共同赏读。分四个小环节来实施。

(一)初读---找愁

1、 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注意读出停顿、节奏与语气。)

2、 聋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了解字词意,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 聋生概述了解整首词的大意,教师指正。

(二)细读---读愁、析愁()

1、师生共同逐句学习词的上下片。(结合词的背景知识理解词义)

2、引导聋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为消除聋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先作个示例,借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学习中,老师要激活聋生自主、合作、讨论,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聋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品读---品愁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 女人都喜欢打扮,可是李清照却“日晚倦梳头”,为什么?

2、 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聋生体验,老师点拨。聋生在读的基础上,感受词作者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验,老师对体验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四)感悟---议愁

1、李清照愁从何来?(边小结边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聋生准备、教师引导。聋生品味、教师点拨。聋生对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赏析,着眼于名句、关键词,教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

第四步、拓展延伸

1、读完这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2、如果你是李清照,你将如何消愁?

聋生讨论、教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让聋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以讨论争鸣的形式,使聋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互相碰撞,闪现聋生学习的灵感,开阔聋生学习的视野。教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第五步、反馈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你认为怎样学习词比较好?谈谈你从本节课中你学到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3、再读整首词。

聋生总结,教师归纳。让聋生学习阅读欣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欣赏词的基本过程。让他们试着提出疑惑,学会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第一二题背诵并默写《武陵春》这首词;请上网搜索有关描写“愁”的诗句”为必做题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外。第三四题为任选题,难度较高,要求聋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的画面。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品味写“愁”的技巧。因为聋生常常会说,但怕写,作业中写的任务是为了以读促写,把发展聋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聋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以简笔画一艘舴艋舟为中心,舟中用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愁字,突出本文的主旨,上面是一个个貌似石头的方框,每一个方框内分别写上国破、家亡、物失、夫逝、……把愁字形象化,概括化,艺术化,起到画龙点眼的作用。

第5篇: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一节:时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和重量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整钟点。地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双语教学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能正确用英语和汉语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学会英语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___。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激励学生学好英语。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知道1时=60分。难点:准确用双语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时刻。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以及双语教学的特点,这节课,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小组合作法、讲解示范法、动手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中国的猴王孙悟空Monky king,从来没有坐过飞机,他听说飞机比他飞得还快,他有些不服气。这不,他被邀请到美国的迪士尼乐园去玩,因为他不认识时间,只知道飞机是9时多起飞。可当他来到机场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了。Monky king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认识时间。同学们,你们愿意和孙悟空一起来认识时间吗?

我用同学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孙悟空陪同学们一起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认识钟面、会拨指定的时刻,并会用英语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都有一定的时间,钟面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我出示三幅图画,请同学们说出图上这个同学的作息时间。学生对自己的起床、上学、睡觉时间比较熟悉,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有的同学不一定会看钟表,说出几时几分。因此,教学时,我从认识钟面开始,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一个大格里有多少小格。(出示大屏幕) 钟上有____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____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____个小格。

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模型钟表看一看,数一数,合作完成这个题目。通过动手操作得出1小时=60分。

孙悟空耽误了飞机,我们来看一看飞机是几点起飞的?出示9时5分,用英语怎么说?It’s nine 0 five、我再随意拨几个时刻,问同学们:What time is it?让同学们练习说一说,使学生不仅能用汉语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而且还能用英语准确表达。

第三个环节:建立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为了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我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一节课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再加上多少分就是1小时的计算,使1小时的持续时间与学生日常活动的时间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数自己的脉搏的次数感受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这样,把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书本知识和学生0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着教学例1和例2,学习时间的两种写法。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习1时的写法,在:前写1表示“时”,在:后写00表示“分”。其它几个时刻都由同学们独立完成,互相之间检查订正,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对于发言好的同学,课上给与恰当的鼓励和表扬,very good , you really great, you are really intelligent。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做一做”的学习任务。

第四个环节:扩展练习。

1、Monky king终于坐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我们看看飞机是什么时候起飞的?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读出这个时刻。当monky king来到美国,不知道是什么时间了,他想问别人时间,可不会说英语,同学们,谁能教他用英语问时间?请出几名同学说:what time is it?应该怎样回答呢?出示钟面。It’s six、这样设计。既练习认读钟面上的时刻,又巩固了英语句型。

2、肢体游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利用游戏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既生动又有趣。我请同学扮演钟表,两只胳膊分别代表时针和分针,老师说一个时刻,同学们应用手臂表示出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钟面是拨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同,说出这个时刻你正在干什么。这个练习的设计,既使学生锻炼拨钟的方法,准确认识时间,又把生活实际和学习联系起来,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4、出示一个难忘的时刻,请同学们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刻。说明这个时刻是20xx年7月13日的10时08分,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刻。这个时刻用英语怎么说?what time is it?it’s ten eight、我安排这样一个练习,把思想教育巧妙地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爱祖国的教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五个环节:总结全课。

我向同学们提出: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通过回顾,总结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这种提法,符合新大纲的要求,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善于总结自己的收获。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和monky king一起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间,会读会认钟上的时刻,不仅能用汉语说出,还能用英语表达。教育学生不仅要遵守时间爱惜时间,还要学好英语。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