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05 20:15:45

第1篇: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内容选自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二章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学习的价值。本章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第二章信息的获取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与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2.说目标:

新课标中对本节课课程标准是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能够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信息案例的讨论分析,掌握鉴别信息的基本方法。

2)在角色体验中内化自觉的信息意识,抵制,不发布、不传播虚假和不良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2)在实际生活中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3.教学重点:由于信息的复杂多变,而学生虽有一定的经验但却不能形成系统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因此我设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4.教学难点: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自觉的信息意识尤为重要,而高中生在这方面并没有敏锐的信息洞察力,因此我认为这节课的难点是:实际生活中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且又处于知识的学习阶段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他们渴望获得知识,但由于他们又是未成年人,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所得的信息往往不加鉴别的全盘吸收。因此对网络和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地鉴别与评价,能够减少他们不必要的困惑与烦恼。

三、说教法学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学生“学会”为“会学”,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使用的

教法为:

1. 提问引导法

在任务探究的过程中,我通过问题来启发诱导让学生自觉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2.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从任务中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用用自己学习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在完成任务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重点难点。

学法为:

1. 角色扮演结合任务驱动的教法;

让学生充当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 ;

对于每个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小组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较为一致的结果,很好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环节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构建知识,凸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将课程设置为四大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任务探究,获取知识

实战演练,提高能力

课堂总结,拓展提高

(一)情景导入(3分钟)

为了使学生很好的意识到信息鉴别与评价对他们实际生活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程学习的氛围,我使用视频《qq诈骗》作为导课案例,通过提问“妈妈为什么受骗”引导学生意识到信息鉴别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

1.任务探究 获取知识(17分钟)

为了使学生掌握鉴别信息真伪的基本方法,我设置了任务探究一,选取老师手机上的虚假信息,采取提问引导法结合自主交流引发学生对信息真伪鉴别的思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类似经历的同时谈自己的鉴别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从来源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

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价值大小还与价值取向和时效性限制有关,设置了任务探究二,选取“非洲卖鞋”和两个通知,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发现鉴别信息价值大小还与每个人对信息的价值取向和时效性有关。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这两个探究任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探索交流中掌握鉴别评价信息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 实战演练,提高能力(20分钟)

这个环节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却又比较容易迷惑的情景,“网友见面”和“又爱又恨的朋友圈”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身临其境去体验不同的信息情境下该如何去应对,采取案例下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获得合乎情理的应对方案。

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要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的能力,因为应用能力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同时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也不是一天两天,要慢慢潜移默化,其中“网友见面”这个案例的选择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对信息的警惕性,不盲目相信自己看到的信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觉的信息意识;“又爱有恨的朋友圈”这个案例的选取更是想使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平时的不良的信息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倡导学生识别和自觉抵制不良不实信息,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同时在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视频的播放增加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敏感度。

(三)课堂小结(4分钟)

这部分分为两小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在学生反馈的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二部分是我的小结,回到板书,再次强调本节课的主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倡导学生做信息社会的良好公民,升华主题。

(四)布置作业(1分钟)

本节课设置了三个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微信十条》; 《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制作主题宣传ppt。

学生通过上网了解给出的资料,可以很好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念,主题ppt的制作可以更好的对本节内容得到巩固,同时对全章知识也是一次很好的融合锻炼。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印象,盾牌的设计,借用了平常生活中安全卫士的图标,形象的以安全卫士作比喻更能使学生明白生活中要时刻保持冷静头脑,保持对信息的敏锐的洞察力和鉴别能力。

第2篇: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XXX,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这是一堂信息素养课,我们常把它归入到信息技术的理论课范畴。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又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新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因此,上好这种类型的信息课,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本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习信息获取的方法、途径和技巧。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和评价信息的问题。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案例学习、问题探究的过程,掌握鉴别与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基本的信息鉴别能力,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取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信息鉴别与评价的重要性,掌握信息鉴别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难点:掌握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方法与技巧,能结合实例对信息的真伪、价值性和时效性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理性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根据本课所学知识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概括的特点,我充分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综合采取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归纳法进行教学,以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学法分析

基于上述学生情况,教师在学法上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加强案例分析和启发引导;学生可结合讨论交流、角色扮演和抢答练习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信息鉴别与评价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尝试采用一种“起承转合”的课堂结构模式组织教学。主要由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组成:

(起)

(承)

(转)

(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首先,课前几分钟播放《雾里看花》歌曲,这是课件封面的背景音乐。——《雾里看花》歌曲与教材内容“吻合”,营造课堂气氛,为后续导入环节作铺垫。

2、正式上课时,展示课件主页显示伟人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蕴含哲理的话语:“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飞进来了。”

3、紧接着播放动画《害人的短信》,——动画内容为学生最为熟悉的手机中奖短信,具有直观生动、寓教于乐的特点。

4、最后,教师引入课题:——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犹如雾里看花。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呢?教师导语承上启下,明确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歌曲

语录

动画

导语

步步相承,环环相扣,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指导学生自主自主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可以从来源、价值取向和时效性三个方面来判断。

(三)探究合作,掌握新知

由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三种基本方法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1、学习“方法一:从信息的来源判断”。

主要是鉴别信息是否真实,这是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个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掌握。

学生针对案例一《来自国外的免费陷阱》中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然后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小结。(红字)

案例二的学习,先由学生观看视频《网络陷阱》——,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这里预设了一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是第二题和第三题,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融入故事中,既灵活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恰当的评价,以鼓励为主。

2、学习“方法二: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判断”

主要鉴别信息是否“有用”。它是教学难点之一,因为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学生理解这种方法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个部分安排了两个环节来突破难点。

——第一个环节,问题探究:为什么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二个环节,角色扮演。学生从环卫工人、商人、待业人员、政府领导、普通市民的社会角色,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了解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1)、巩固从价值取向进行信息判断的方法;

2)、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换位思考,渗透多方位考虑问题的意识;

3)、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3、学习“方法三: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对于信息的时效性,在前面学习“信息的基本特征”时介绍过,身边的天气预报、广告、新闻等都具有时效性,学生容易理解,因此,针对对这部分的教学,可以从略处理。故只安排了一个案例进行教学,——案例三《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

(四)总结评价,巩固新知

分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1、根据前面的分析,归纳总结。

2、抢答练习。

通过抢答题的形式既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一过程,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3、观看动画《防范诈骗常识》。

——动画短片用喜闻乐见的快板形式,告诉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各类信息,与导入新课中的动画在形式和内容上遥相呼应,寓教于乐。

(五)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把信息技术的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深入探讨:

1、要准确地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除了教材中所述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外,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取的?

这一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不断创新的思维习惯。

2、利用今天所学知识,与你的家人、身边朋友、同学进行交流,看看他们在平时生活、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虚假信息?他们是怎么处理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并通过与同学、亲人的交流,认识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资源链接:

1、课后在网上搜集有关信息诈骗方面的案例。

2、防骗专题网站推荐,供课后浏览、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案例为主线的原则,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