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30 15:20:11

第1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前言:我上公开课《索溪峪的“野”》时,本着一种理念:追求“丰实”,引导学生品读出文中的优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课堂中体现“对话式”课堂文化,体现学法指导。

片断写真:(引导体会“山”的磅礴美。)

师:谁能够把体现山磅礴美的句子读一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请伙伴合作读。

(请两位学生合作读,效果不理想。)

师:同学们,听他们读你感受到磅礴的美吗?(许多同学摇摇头。)

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读磅礴的部分时,声音要高亢一些。

师:高亢,你说得出肯定能读得好。请你读。

生:“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读得很有感情,全班鼓掌。)

师:你的朗读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说明你能把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去。

(转身向先前两位同学说)虽然你们读得还不到位,但我还是要表扬安锋同学,你今天能在陈森同学的引领下大胆地朗读课文,如果你今天能继续以这种参与态度学语文,相信你能够学得更好。(师范读)

同伴评课:

评价1:老师很注意到教与学的双边对话,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在老师热情洋溢的鼓励下,那个读得不怎么好的同学,体面地坐下了。但如果老师能让他们再尝试一下,给予他们再次成功的机会,会教得更“丰实”。

评价2:范读要在学生读得不怎么样的情况下出现,这样是不是更能体现范读的价值。

评价3:我建议要把读得好的那位同学对朗读的个体感知推广到全班,成为整体感知,即把个体资源转化为群体资源,这样教才能饱满。

自我反思:原来,我挺满意这段教学,没想到缺憾是这样的突出。在同伴们的讨论中,我品味到了:这段教学还可以教得更“丰实”,改进如下。

事后诸葛:

(在第二个学生朗读之后。)

师:(面对合作读的两位同学)有了仲仁同学做榜样。我相信你们能读得更棒。愿再读吗?

(两生再读,效果还是不理想。)

师:“嗯!有进步了!语文的味道就是这样反复读出来的。我也想读一读,欢迎吗?

生:好。(师有感情地朗读,生鼓掌。)

师:你们为什么鼓掌?

生:我觉得您语气在“浩气长舒”这儿拉得很长,让人听了好像看到那无数的峰林。

生:我觉得老师“千峰万仞,绵直蜿蜒”读得缓慢、舒展,让人仿佛感到了山的磅礴的美。

师:很感谢同学这么欣赏我的朗读。看来已经对怎样读好这一句有了很深的体会。我们一起把这段文字美美地读一读,找找“磅礴美”的感觉。(教室里书声朗朗)

【教后心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路上,我牢记着屈原的这句话,也逐渐地品味出其中的味道。这堂公开课,我将许多教育的理念付诸于实践,许多地方的处理能够体现我对生命化课堂的追求,但真实的课总有遗憾,有些地方往往因为自己的操之过急而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契机。所以,我反思,在反思中再现课堂情景,假如能再让我再来一次,我会上得更饱满、更丰实。但教育是不可重复的,期待着明天的课堂教学我能够更加地……

第2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述。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述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方面进行具体描述的。在授课之初,我们透过业研,确定了教学目标,要解决好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了解课文围绕索溪峪的“野”写了几方面的资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紧扣课题、充分质疑,理解“野”在什么地方。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的。

4、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一、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些浅显的再认识:

(一)、由“野”存疑,切入教材

学生们学过的写景的文章不少,但是从来没有哪一篇文章用“野”字来形容景色的美丽。课后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这篇课文的题目,感觉我这节课的导语设计的太平淡了。没有最大化的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导入部分再设计:

师:同学们小小年纪,但眼界却很开阔,请用三言两语,讲一讲你到过的景区。

生1:我去过华山,自古华山一条路,那里很险。

生2:我游览过桂林,姿态万千,那里很奇。

师:中华大地蕴涵丰富,风景名胜数不胜数。请欣赏图片。

师:我们这天足不出户,却要一齐神游索溪峪。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一谈。

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畅所欲言。

师:大家都畅谈了自己眼中的索溪峪。在作者看来一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遍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了一个字——野。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引导下,去体会一下它所感受到的野。

设计的意图:创设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共同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潜力。贴近生活,让教材“活化”是学生所需。天性爱玩的孩子们上课伊始就畅谈游山玩水的感受,情绪必然高涨。接下来的美图欣赏给了她们更为新鲜直观的刺激,对资料的归纳也是理性的提升。这样引出课文水到渠成。

(二)、自读自悟,获得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教学时,从全文的角度设计问题,如:课文写了索溪峪哪几方面的野?每一部分都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引导学生从布局谋篇的角度去思考,了解课文的组织结构,从而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我在教学山“野”这部分课文时,先是让学生自主学文,然后找出作者介绍了索溪峪山哪几方面的美。然后用师生对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

在读文之后,适时地出示索溪峪山的图片,美图的欣赏给了学生更为新鲜直观的刺激,起到了帮忙学生理解文本的作用。但是,课后自我反思时发现,这部分资料处理的还是太粗糙了,还能够再细致一些。例如:能够把图片的赏析,按照山美的三方面资料分别出示,品读完“惊险的美”这部分资料,立即出示图片欣赏,然后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再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透过读表现出索溪峪的山惊险的美。这样安排更细致,效果更好。

品读再设计:

师: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这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这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师:透过你的读,如何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惊险的美?(然后引导学生互评互议,如此这般逐渐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学法延伸,领悟“野”

精讲完山“野”后,让学生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这三部分。根据学习山“野”的方法,让学生认知: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的段落。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并在课文中做批注。教学设计中的设想是好的,但是课堂上所反映出来的缺失,这些资料学生都了解了,但是都浮于表面,感觉是走马观花。如何长文短讲,精讲精炼,还需要今后多研究。

二、针对业研的再认识: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但须有法,这个法就是老师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但是这一风格也要基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教材整体的准确把握还有赖于群众业研。本次业研,虽说工作都已经作了,但是从实际的状况看,做的还是不够细致。

第3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抓住文中 “野”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读中悟情理解内容,以达到“情文相生”的目标。

一、自读自悟,获得情感。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山“野”这部分课文时,先是让学生自主学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点批注。接着,让学生对照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这些语句读出来,可以是自由轻声读,可以是默读,快速读,读完后选出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有滋有味地读。喜欢哪就读哪,觉得怎样能读出野性美,就怎样读。学生汇报读后感受时,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联系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谈谈读后的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让学生欣赏品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同,所以要获取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关键是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意识,善于捕捉课内与课外、教材与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惟有如此,才能使语文教学进入生动活泼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当学生读懂了课文内容后布置作业:假如你是导游,你是画家,你是诗人,你是歌唱家,你会怎样赞美索溪峪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汇报,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提升了情感。

第4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执教者并没有按阅读课文来处理,看来是觉得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美,内涵很深,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吧.这就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纵观本课的实录,感觉老师教得非常轻松,老师并没有讲什么美,也没有用微言大义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我想所有的学生都会有很深刻的感受,并且这种感觉是源自内心的,是令学生难忘的。之所以能够这样,我觉得是教师处理好了几个问题。

第一,语文究竟怎样学的问题。言语作为一个承载物,必然承载很多意蕴,然而这种意蕴不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就完全可以传递。需要学生非常投入的去学习,就像教师说得“神游“一样,学生必须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而这种沟通的主要途径就是读。教师设计了几次读,每一次都有目的、有反馈,并且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朗读整体感知,接读检查效果,浏览理清层次,默读充分感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还是提议让学生去研究课文。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两课时中教师始终尊重学生的感受,不管是“猜词”,还是“我来创造”,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从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也可以看出来,教师先让汇报小组说创意,然后汇报,汇报以后让他们自己找人评价,等其他学生评价完了,再让汇报小组评价自己。教师很多地方都使用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说得不好的地方也能及时引导。教师把学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

第三,充分体现了三个维度。教师重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在读书中理解课文。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评价自己,评价他人,让学生和山水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人和自然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情绪体验,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和语文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和学习的伙伴产生共鸣。让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就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情境。教师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表述的世界,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

第5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是北京版课改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张家界索溪峪的自然风光的特点——“野”,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情绪。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述: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之后,分别描述了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和游人的野;最后,写自己畅游索溪峪的感受。现将我教学这一课的过程做如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

假期备课时,我只是根据教参提示的重难点对教案进行了设计,把重点定在了解课文围绕“野”字写了哪几方面资料上,没有设计深入研读文本,理解语文文字和文章表达方法的环节。进修时教研员张老师对这一课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我认识到“野”字在课文中的解释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以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第一次修改,把重点放在了对“野”字在课文中的理解上。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主线:借助朗读、文字感悟、互动对话来充分感受索溪峪的“野”,从中领悟野的真正含义。

开学后,我们组内的四位老师一齐进行了单元教学的整体研究,我们在确定了单元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对《索溪峪的“野”》这一课的共同认识是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课上应重点分析描述“山野”的部分。之后我们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各自的备课,由于时间关系,在讲课前没有再次进行交流。

再次备课时,我首先思考到既然前两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两篇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也已经充分的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在学习第二篇写景的文章时何不放在一齐进行一下比较呢?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表格,想透过表格帮忙学生把本单元的两篇写景的精读课文进行系统的整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写景文章的特点。因此,设计了结构、资料、特点和写作方法这四方面资料的比较。学生在见到表格之后在头脑中构成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今后的写作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接下来我把重点放在了对“野”字的理解上:在安排学生学习“山野”的部分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学生思考:一是问索溪峪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二是“野”字在本段就应怎样理解。在学生默读批画之后,很快认识到与别处的山相比,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透过这样的比较得出的结论,也就帮忙学生解决了第二个问题,“野”字的解释也是和别处的山的“人工的美”相对的,也就是“天然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的美。”这两个问题设计到达了帮忙学生理解“野”字含义的目的,降低了学生理解“野”字的难度。文章中具体中“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的句子是学生品读的重点,于是我安

排了自读句子,谈自己的理解、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结合图片进行理解这几个步骤。理解了野字的含义后,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写作方法,此时学生就不难得出结论。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自学潜力,此篇文章也较长,我采取了扶放相辅的方式排学生从“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自主学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野”字,鼓励学生自主去学习、去思考,最后透过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给孩子们学习、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们的自主性得以发挥。学生谈完自己的认识后,再把四个“野”字的含义出示出来,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了“野”字。

以上是我在做教学设计时一些浅显的想法。

二、授课后的反思

20xx年2月19日,我进行了《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的教学。感受到如下不足之处:

1、对于文章描述“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这三部分给学生感悟理解的时间明显不足,只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上,对于语文课以读为主的思想落实不足,没有安排学生尽兴的读,课堂上对朗读的重视不够,读书形式比较单一,只有默读、自由读和指名读。读朗读缺少评价,没有给足读书的时间,难以让学生在朗读潜力上真正有所提高。

3、比较之后没有让学生进一步谈一谈透过比较给了我们什么启发,老师也缺少适当的小结,没有帮学生构成系统的认识,使教学目标显现得不够清楚。

4、教师的点拨语,过渡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

三、听评课后受到的启示

1、批注是小学生务必具备的一项潜力,学会批注对学生的总结概括潜力、动笔潜力、自主学习潜力甚至审题潜力都有很大帮忙。我们课堂上的批注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批注没有实际好处。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批注,指导学生批注,要么不批注,要做就要做的有价值。

2、语文学习离不开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高年级教学在关注文章整体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要帮忙学生利用工具书、借助想象、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源等多种方式理解。学生说理解时,必须要让学生说透,不能含含糊糊,学生说不清楚时要及时让其他人补充,不能一带而过。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作为语文教师,缺少激情是我自身很大的一个缺点,今后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改善。例如在感受“惊险的美”、“磅礴的美”时,我自己并没有进入情境中,头脑中想的不是那些画面,而是接下来我要说些什么,下面的教学环节是什么。

4、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小手如林,但静下来想想: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吗?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有提高?课堂上的问题有价值吗?有人曾这样说: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那不叫有效问题?那只会教学生学会懒惰。这一连串的问题提醒着我:需要更加透彻的钻研教材,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情,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多研读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教参,丰富自己的理论思想,多和组内老师交流,多听他人讲课,在实践中不断历练自己。

第6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上,我以“哪个方面的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中心问题提出,让学生自渎自悟。在学生感悟惊险的美、磅礴的美两个方面,我处理的方式是一样的,以学生自主品悟为主,而老师只是在其中起个牵针引线的作用,煽动学生为惊险的美而感慨动魄、为磅礴的美而浩气长抒,同时能根据“一线天”、“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字面来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在教学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一方面,我则没有像前面那样放手让学生交流感悟,而是又将学生的思维牵引到我的两个层面的阅读上来,一是通过理解随心所欲的含义,让学生探究这索溪峪的山怎样随心而长,各长成了哪几种样子,让学生读一读、数一数,结果是有往高处长的,有横着长的,有斜着长的,有三五成群长的,有两两相对长的,有独自一个长的,作者描写出的就有六种,而后面的省略号更是告诉我们,这山的形态是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第二个层面的阅读则是让学生品读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优美的语言文字把我们带进无限遐想之中,它们有的敢与白云嬉戏,有的将绿水作镜打扮自己,有的相依相偎,有的如亭亭玉女。仿佛这些不再是毫无生气的静物,而是充满生机、有情有意的生灵。于是我就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当学生陶醉于这山的各种美中时,我马上将学生的思绪拉出来,用一问激出关键:欣赏了索溪峪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那你明白了吗,这山野究竟野在哪?这“野”字是什么意思?学生立刻会意到:“野”就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不经过人工雕琢的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第7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结合《索溪峪的“野”》谈合作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曾谆谆教诲我们,“把开发文明宝库的钥匙尽我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小组的交流合作”三个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这样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语言的感悟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本身已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我在语文的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有迷茫,有感悟,现在我结合《索溪峪的野》的教学谈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体会。

一、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合作学习成为可能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学习中充满温情与友爱,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平等和宽松,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首先,我从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关系入手,为合作学习做精神准备。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更应该与学生共同参与合作,与学生一起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我总是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关于搜集张家界资料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作为一名合作的参与者,我和学生们一起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同学们一起上网浏览;和他们一道做资料整理等。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学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愿意与我一起讨论与解决,也敢于对我的看法提出质疑,师生间进行合作与交流成为了可能。

其次,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围。

在小组合作中,组员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是他们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在班级中引导学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以往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独领风骚。成绩较差的同学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从平时出发,让这些差生多表现自己的优点,使他们自己树立信心,让那些优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我在平时的训练中,开展组内评出“忠实听众”,“最佳主持”,“优秀组长”,“合作星”的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和老师的激励,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形成平等的学习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人拼凑在一起,而应该对时间和人员等有合理的配置,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小组合作只能成为几个人的共同学习,而达不到小组合作所期望的交流与提高的目的。据此,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有合作机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

1、合理配置合作人员:

小组人员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小组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也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在小组交流读书体会,探究感悟索溪峪的野时,我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不同,在各小组中合理地安排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形成了以6人为单位的小组。并且,每小组还选出了小组长,以组织、管理、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

2、合理配置合作时间: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在小组合作的时间配置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讨论、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在组织学生汇报自学体会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感悟、质疑,以产生对所需讨论的问题的见解,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进一步合作,形成小组的统一结果,在此过程中,我根据合作内容的需要,给予学生适宜的时间配置,以达到合作的充分。

3、合理配置合作内容:

合作内容是指每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具体问题。制定的合作内容的好坏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因此,我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表达。交流之后,提出合适的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认知目标,在《索溪峪的野》这课中,学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语言美,或领悟作者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质疑解疑。这样,在合作内容上体现出层次性,难易程度,使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

没有反馈,汉有评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长久地进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还应及时地给予反馈。展现优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与成功,提高学生进行合作的信心和兴趣;纠正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学生合作学习后,我首先对他们的合作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最活跃的小组、最有收获的小组、最团结互助的小组等,还将合作学习的评价和班级的“合作星”评比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在合作过程评价的同时,反馈合作学习的成果。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合作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在小组合作的初涉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我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体会艰辛、享受乐趣。“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合作的胜利!

第8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透过描述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情绪。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述。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之后,分别描述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

文章思路清晰,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难在让学生透过文字的描述,想象索溪峪的野性风光。幸好我在三年前去过那里,实拍了当地的风光,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了我游览的过程。“老师,这不是您吗?”“啊,老师,您是导游!”不仅仅让学生羡慕不已,还调动了他们的兴趣。而不少孩子也在家里就找到了很多图片,课堂上小组之间能够互相欣赏。最后的工作就是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课堂上,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读山的野。读水的野,读动物的野,读游人的野,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孩子们兴趣盎然,读出了韵味,读出了个性,读出了特色。读得感兴趣了,再试着背一背。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出来,将一发不可收。

第9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脉络清楚,采用了先综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文章篇幅比较短,语言洗练。

这篇课文该怎么教呢?拿起课文,反复读过几遍,我发现课文写山的野的时候也是采用先综述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并且在这个自然段里有不少的优美词句,是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因此,于是我把这个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

学生自读课文后,我引导孩子学习生字新词。这些生字新词并不要求掌握,但是我认为这些词能帮孩子们积累,能丰富孩子们的语言。因此,我不惜耗费了比较多的时间。教学这些生字新词的时候,我先出示这些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孩子们觉得太陌生的,我让孩子们把这些词带入课文中去理解。在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非常扎实。孩子们确有所获。

然后,引导孩子们弄清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把课文分段。

最后,我让孩子们自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山的“野”?请用朗读读出你的体会。这个环节,我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学,去体味。随后我检查了孩子们的自学情况,孩子们的朗读还是比较到位的。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谈了这个自然段的写作特点,并告诉孩子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这样可以让习作更有条有理。如果在这个环节里让孩子们进行一个小练笔的训练就更好了。但是,由于上课的那天是周五,如果这课不上完,就会拖到另一个星期。由于自己赶时间,因此,把这个环节省略了,而这个环节的省略是非常不该的。

后几个自然段的文字比较通俗易懂,我让孩子们自读,然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结果,我可爱的孩子们没有一个同学提出不懂的问题。于是我问了孩子们几个我问题。

最后我让孩子们写写学了这课后的体会,孩子们都有一定的见地。

这课教完后我觉得非常轻松。首先我大胆不受教师用书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束缚。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研读课文,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学了后确有所获,而且又充分挖掘了课文的潜在资源。

我想,孩子们学过这课后一定也记忆犹深,因为他们确实有些收获!

第10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的:

1 读懂课文,感受索溪峪的美,受到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教育,陶冶美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思路:

《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从全篇看,首先用一个"野"字概括出索溪峪风景区景观的特点,然后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述。从这四个方面的描述看,也是先概括出特点再具体描述。教学时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要引导学生谈谈这一写法上的特点。

要让学生多读,体会文中"野"是种纯天然的美,从语言中感受索溪峪美丽的自然风光。中间我还设计了"模拟法庭"这个环节,让学生现场为索溪峪的山、水、物、游人做辩护人,从辩护出进一步感受到索溪峪的这种自然美。

开头环节放《索溪峪》风光片的录像,目的是让学生用视觉去感受索溪峪的天然美,然后再从语言文字中来体会。为了把学过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课堂结束前我趁机让学生为风光片写导游词,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感受整体美。

1.师:我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因为它太秀了,而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又太尊了,黄山又以黄山奇石而闻名世界,它太贵了。 今天,我们一起去湖南省张家界的索溪峪旅游一番,旅游归来后看看你能不能也用一个字归纳一下索溪峪的景色给你的感觉。(录像:索溪峪的风光 可配音乐)

2、说说看索溪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从课题中能毫不犹豫地说出是"野"字,但是他们还不理解"野"的意思,教师这时可结合风景适当点拨一下索溪峪不是家化的美,是一种天然的、不加修饰的野性美。}

3、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索溪峪:索溪流过的"山谷")

"野"字上为什么要加引号?

课件出示引号用法——"我来想想",学生选择。( )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特定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C、表否定或讽刺的意思。

第11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1,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的有关照片,文字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题眼"野",突破难点。

(1)边读边圈点。思考: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小组选择内容,读书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画出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3,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这样让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想象,读出感受,读出韵味 。

收获:在观赏图片时,我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被索溪峪的"野"所震撼。等有机会一定要身临其境,让自己真正的"野"一回。

第12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具体描绘了山、水、动物及游人的“野”,赞扬了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愉悦心情。读过本文,心中顿生一游之念。你看:奇山异水索溪峪,物“野”人“野”自然情。索溪峪那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野”性美,让人怦然心动,心生向往。真想爬一爬那“野”山,趟一趟那“野”水,做一回“野”人,享受一份“野”趣。

这篇课文学生理解内容不成问题,重点应该放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和本课篇幅较长的特点,内容和写作方法不可能全讲。然而,抓住课文在每一段的写法上的非常相似的特点,所以安排学生担任“导游”,重点指导第一部分内容,后面几部分学生自己学习,这样重点突破,避免平均用力,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越文本,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张显。其次,让学生进行欣赏性的品读,读自己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地方,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读得入情入境。让本课学习在读中感悟,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第13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案例: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第22课,课文主要介绍了索溪峪是张家界的一个主要景点这里的一切都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这四部分,重点学习了山野和水野这两部分。山野这部分写了三种美,一种是惊险的美一种是磅礴的美一种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重点突出了索溪峪的那中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分析:

课前让学生查找了有关索溪峪的有关资料,。首先,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山河。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索溪峪的野,课题的野是指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根据阅读提示的四个问题进行学习,让学生再读课文学习山野这部分,学生通过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和索溪峪的天然美野性美比美。学生找住了重点进行重点,最后通过山野这部分的三种美的特点,说出了这种野性的美。学生通过读,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配乐齐读更加突出了索溪峪的山是野的。学生发言积极主动,充分体现了课改的也学生为主,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又抓住了水野这部分,让学生体现了水真是想从深山中蹦跳出来的野孩子。读中感悟。学生通过看图片读进一步体会水野这部分。学生通过边读边讲解小组合作的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了动物野和人野这两部分,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好处。最后我们和作者一起体会 他当时的思想感情。真是从慰有过是快慰,从慰有过的清爽。

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却暖洋洋的。这节课终于顺利完成,而且感觉还不错。课前,心里是有一些紧张的,因为没有试教,对教程的熟悉和时间的把握,心里都没底;具有太大的不可预测性,真不知道在课堂上会发生什么;而且,也是刚教高年级的语文,真担心与学生的交流会生疏,生怕驾驭不了课堂但一堂课下来,感觉找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感觉的东西又找回来了。上课真好!把课上好更是一种快乐。

第14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这篇略读课文,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没有什么“牵引”与“指导”,更没有针对重点语段进行分析,而是让学生紧扣课题,让学生充分质疑,抓住一个问题“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索溪峪的野的?”深入研读课文,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学习,让他们在交谈中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然后集体交流评议,在交流中让学生从课文中收集词句,看哪些词句能反映“野”,通过体悟关键词句片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独具。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因此,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首先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把山路、石头称做“山路哥哥”、“石头弟弟”的用意,这样的描写使索溪峪变得灵气飞扬,野趣盎然。使文章变得生动活泼,童趣十足。然后配乐进行朗读,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眼界,受到了美的感染,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15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天,我们组六人进行了“同课同构”中的做课活动。为了讲《索溪峪的“野”》一课,我们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上网下载了许多有关索溪峪的图片,如百丈峡、一线天等。我想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积累些写景的好词句,体验到索溪峪的奇妙,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我在课上提问学生对“野”的理解,之后让学生阅读文本,欣赏下载来的图片,分析不懂的词语,最后问学生们索溪峪美不美,有什么感想。一堂课下来,虽然很累,但是满怀激情的我毫无放弃微笑和甜美的语调。

这样美的索溪峪,我没有去过,但是在备课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出那“野”的`山,那“野”的水,那“野”的猴子,甚至感觉着自己就是那“野”的人群中的一个。为什么学生们课下不谈谈自己的感受呢?难道他们没有体验到──是的,就是这样,一堂课中,学生也读了,也听了,也讲了一些词、句、段,但是没有联系自己的生活。所以,一堂课下来,并没有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自然那些图片、动人的词句随着下课的铃声也过去了。我自认为的一堂好课,满堂的激情,就这样的过去了。

我和同事谈论山水有关的课文时提到最多的是《桂林山水》,景色多美啊。而读小学时,学完《桂林山水》之后,总没有今天的想象。教了这堂《索溪峪的“野”》,我才明白:十几年的生活体验,为我想象插上了翅膀。没有来自生活的体验,再美的文章,也只是一篇文字。那么,一堂好课,也应该是学生从自己的经验起步,对照着走进文本,最终才会沉浸在文本的美妙中。下课了才会恋恋不舍,回味无穷。

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质上是“逗”学生,而不是把学生看作风筝用线“牵”在手中,“牵”到自己的设计中。应该是学生自己走进去,和老师一同欣赏,一同谈论分析。虽然课讲得不成功,但我明白了:我遗失了学生的童心,文本是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的。更重要的一点应该记住,学生没有教师那么多年的人生经历。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教学时我由文导语引入,并让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每段讲了什么,感悟文章的结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时,我就用饱含激情的语调带领学生走进风景如画的张家界,交流通过预习了解的张家界的迷人风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然后以“野”为线索,问道:题目是《索溪峪的“野”》,文章一开篇就指出野,那你们知道“野”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立即回答,是淘气的意思。那么索溪峪的“野”是指什么呢?学生就这样带着疑问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自主进行探究,那么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及时作出勾画、批注,再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从山、水、人、动物四个方面来具体描绘索溪峪的野,而每一节都是总分结构,先总写,再分写。这时我提出让同学们想一想,作者是分哪几方面来写山的“野”的?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很容易找出作者是分三方面写的,分别是“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这时我又提出,同桌之间合作,请选择喜欢的一方面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适时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问: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为什么?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学生带着无比的兴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朗读中去。我还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大部分都读得很好。个别学生朗读不能到位的时候,我请其他的同学来评价,让他们自己讨论应该怎样读。有些段落,如谈到游人野那一部分时,有的同学都手舞足蹈起来,读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确了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越是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自主参与。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自主地参与学习,在课堂上处处闪现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和成功的喜悦。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