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29 22:48:47

第1篇:《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在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近藤野先生,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概括“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分析人物形象,然后进一步品读探究感受人物人格,学生们通过感受、体验、合作、探究、分享,一步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种多角度多层面地赏析与研究中,藤野先生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渐渐地变得丰满和高大起来,这样学生对于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自然不在话下。

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藤野先生》是一篇幅较长且主题丰富的回忆性散文,要想学生真正读透文本读懂人物还是比较困难的。那么我们一定要根据学情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扣住教学目标进行合适的学法指导。例如这样的长文要想短教,那么就要设置提纲挈领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相关段落、提取关键词语,也可以出示具体的例子给学生以示范和借鉴,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理解赏析文本的能力了。

第2篇:《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在教本课时,我依照课文,精心设计学案,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从而明确主题,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记得学案中有这样的问题:“细读课文,请写出围绕母亲作者写了哪些事?”学生说:14件事。让学生把14件事分成三类。最后,本人提出问题:“本文是赞扬藤野先生还是抒发爱国情感?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有的学生回答:赞扬藤野先生。以写其人为线索。亦有学生回答:以爱国情感为线索,学医为爱国、弃医从文亦是爱国。争议由此产生,我这时适当调解:写藤野先生与国是否冲突?并不矛盾,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别藤野先生。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表现作者的赤诚爱国情。就这节课看来,学生是在惊叹声中结束了。总体来说,我并没有去分析作者的爱国之情,反而过多去说藤业先生,这样抓住典型事件,扣住文章线索。唯一遗憾的是学生没有疑问,总是等我来提。

第3篇:《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从拿到课本的那一天,就开始感叹,怎么开篇又是鲁迅的文章,而且又这么长,由衷地没有头绪。幸好在看完课文后发现《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虽然是回忆性的散文,但是故事性比较强,而且每个故事都很明确,这多少让学生有看书的兴趣,也为上课讲解打下一定的基础吧!

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是成功的。我教过此文数次,每次皆感难度极大。鲁迅的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文篇幅较大(4000字左右),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学生。这样长且难的课文,多讲只会造成师生双方的疲惫,费时而难见实绩,故我反复思量,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授课任务,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首先将此文压缩为两课。其次,笔者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自找事例自行剖析,分析单一事例与理解主题相对而言难度大大降低。

回顾这几课时的教学,相比较而言,我最喜欢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原因很明显,因为在这课时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课堂互动也很好,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课后反馈也不错。或许是第一篇课文吧,或许是因为是早上的第一节课吧,学生的精神都比较好。但同样的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学生提前预习的并不多,所以课堂推进很慢,虽然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总觉得上课不够紧凑。

至于第二课时的教学,总体还算可以,但是不及第一课时。最明显的一点是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总结藤野先生有那些高贵品质的环节,只能让学生回家思考,留到下节课讲解,这样也导致了第三课时的教学任务增多,以至无法完成练习讲解,于是才需要用第四课时专门讲解课文的练习,可见第二课时的失误,引发了多少的问题啊!因此以后的教学千万要把握时间,要不然对课堂的完整性就有很大的影响!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