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属于谁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6 17:31:09

一,说教材

《财产属于谁》是八年级思想政治第七课的第一框题。本框设置三个目,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其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财产权又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学好本框,对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合法财产,并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公民的财产权是文明社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2,能力目标

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目标

培养学生君子爱财取之合法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已的财产,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做斗争。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五,说教法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课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启发示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来实现教学目标,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六,说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多媒体出示了电影《有话好好说》的片断,并组织学生讨论:(1)影片中赵小帅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张秋生的权利了吗?(2)电脑是属于谁所有的?张提出的赔偿要求合理吗?从而引入本课。

2,老师提问:你有哪些财产?

引导学生认识精神财产,如:知识、著作、专利等均为财产,为第三框《无形的财产》作铺垫;

3、过渡:财产的分类有许多种,按照归属划分,可分为:个人所有财产、集体所有财产、国家所有财产,同学们刚才所讲的财产都是个人所有财产,那么哪些是集体所有财产、哪些是国家所有财产,谁能来举例。

小结:国家,社会,个人的财产都是社会的财富。

(二)讲授新课:

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合法之道。

见书本P68-69五幅图片,判断哪些是公民的合法财产。

(1)阿强在一次施工中发现金元宝,将其带回家中。

多媒体展示:财产所有权概念;“哪里没有财产权,哪里就没有正义”指出财产所有权的重要性

创设情景:你家在拆旧房子建新房子时,在地基中发现了几个金元宝,你家是否拥有财产所有权。

(2)小明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将之据为己有。

创设情景:小明见街头有人在帮失学儿童募捐,于是就把刚才捡到的钱捐出去了,问:他有权利把钱捐出去吗?如果没有,应该怎么办?

多媒体展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3)小亮征得父母同意,用家里存款的利息购买了一台照相机。

问:A.小亮行使财产所有权什么权利-使用权

B.小亮把照相机租给别人,赚了300元,小亮行使财产所有权什么权利-收益权

C。小亮征得父母的同意,把照相机卖了,小亮行使财产所有权什么权利?—处分权

(4)小马的父亲是名企业家,年终缴纳各种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

依法纳税光荣,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税后所得是合法财产。

(5)某市副市长,索要和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7203000元,美元21000元,将其作为家产。

法律保护合法财产

过渡:公民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财产不受法律保护,但如果是合法财产,国家法律一定予以保护。

案例1:王某和梁某是邻居,两人因为土地问题发生矛盾,打了一架,后被人拉开,之后,梁某觉得自己吃亏了,所以趁王某不在家时,将王某家的两头牛卖了,赚了5000元。王某发现后把梁某告到法院。

问:如果你是法官,你认为梁某侵权吗为什么?

如果侵权,你会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方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引出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案例2:王某在其叔叔死后继承了其遗产,共100万元。王某的邻居无业青年李某得知后,认为这100万也不是王某劳动所得,天上白掉下来的钱,不借白不借。于是,李某频频向梁某强行“借钱”,还威胁他说不借,就找人打他。

问:李某认为王某继承遗产所得的100万不是王某的合法财产,你同意吗?为什么?

面对李某的“借钱”行为,王某该怎么办?

-引出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以上案例同桌之间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自已的分析,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勇于表现,积极参与的能力。

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1、过渡:当我们的财产权权利受侵害时,大家往往想到要找人民法院,那么人民法院能帮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通过人民法院,当所有权发生争议,请求确认所有权;当被他人占有拒不返还,请求返还原物;当财产毁坏或灭失,请求赔偿损失;当可修复的争议,请求恢复原状。

多媒体展示条件和结果,要求以连线的方式对应,并让学生指出《磨房》故事中是属于哪种情况,以巩固所学知识。

2、多媒体展示材料《中国中国反烟第一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张跃有没有侵害他人财产权?

引导学生思考当自己财产权受到侵害时,想想别人侵犯你财产权的原因(对方可能是好心,是善意的),有时可以以宽容之心看待问题,不要斤斤计较,并不是所有的侵权案要上诉法庭。

(三)巩固小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

八,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必须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同时,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每一个情景都是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身边事,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借助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图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自已的分析,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