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2-27 08:46:39

第1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一、直奔重点,授人以渔。

因为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上课伊始,通过一首《神奇的九寨》把学生带进课文,然后就直奔本文的中心——描写“景色迷人”的第三自然段和描写“异兽珍禽”的第四自然段,带领学生体会、感受九寨沟童话般的美景。对于两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又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扶到放,授人以渔。在第三段的学习中让学生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利用图片来理解九寨沟风景之美,通过反复朗读来想象九寨沟风景之美,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学生就运用刚学的方法:“抓住核词,建立向导——积极想象,活化文本——匹配情境,表现文本”的程序来自主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描写动物的重点词语来了解动物的特点,最后再通过排练微型剧本,体会动物的可爱。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独具一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很有裨益。

二、巧用媒体,再现情境。

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四韵》中讲“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于绝大多数的四年级学生而言,九寨沟是陌生的,九寨沟的美景也是陌生的。虽然,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可以感受,但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来说,想要完全凭借语言文字进入那个“童话世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堂课运用了多媒体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设计中,老师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美景,在学习文本时,精心准备了雪峰、瀑布、五花海等画面,生动逼真,使学生深深地被这童话般神奇的境地所吸引,向往之情溢于言表。第四自然段中介绍的飞奔的羚羊、憨态可鞠的熊猫、调皮的金丝猴图片,符合小学生的注意力及认知结构,孩子们的学习更有兴趣了。最后,链接和九寨沟、和祖国风光相关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打开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学会网络式的链接阅读。很好地运用了多媒体,借助画面来对文字符号,特别是离学生较远,学生感觉较陌生的文字符号进行“审美变形”,为如诗如画的课文语言提供了一个可感的环境背景。

三、关注表达,训练语言。

20xx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有一个特出的点,就是格外关注语言的运用。在《新课标》首页就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教学设计来看,通州实验学校的老师语言运用的意识性非常强。老师抓住了文本的特点,多处设置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点”,如做小导游介绍九寨沟,学习课文的句式,提供一到两篇课文之外描写九寨沟的精彩片段,作为学生语言迁移的范例等。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掌握规范的句式,在表达的实践中学会表达。

第2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在教学之前,我搜集了许多九寨沟的资料、图片、录像,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本节课,则是以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为主,并让学生在初读时,质疑问难。或许是花在朗读、生字词上的时间比较多,学生提问题的时间不够了,一节课下来,还拖了两分钟,这是今后我要注意的地方,要合理紧凑地安排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苏教版的特色。因此,我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第三自然段的感悟中,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在情感达到高潮时,让学生齐读该段,整体感知,也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第三自然段类似,只是我已退居幕后,更多地倾听,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给陶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第3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教学反思——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我想,凭借网络,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刻。果然:

1、读出了韵味

在学生通过网络美美地欣赏了珍稀动物的身姿并反复练读描写它们的句子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金丝猴。

师: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你的感受。

生:(突出“体态粗壮”)这可是一只结实的金丝猴呢!

生:我也喜欢金丝猴。(突出“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这是一只特别机警的金丝猴。

生:(突出“窥视”)这是一只充满好奇的金丝猴,也许它正在偷偷观察你呢!

生:我刚才看了金丝猴的动画,它在树间跳跃,攀爬,真灵敏啊!所以,我也想读一读,和他们比一比!

师:请吧!

同样内容的朗读,由于各人的经验积累和情感积淀不同,由于网络带给他们的直观感受,因此各人读出了各人的韵味,有的高亢响亮,有的低沉轻柔,也许这就是个性化阅读最好的解释吧。

2、说出了真情

看了九寨的一幅幅美景,听了孩子们各具特色的介绍,我想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你听:

生1:九寨沟真是太美丽了,令人神往!

生2:九寨沟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生3:九寨沟真不愧是人间仙境地啊!

生4;九寨沟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多么希望能马上到九寨沟去看一看啊!

生5:如果有人要去旅游,我一定推荐他去九寨沟,并且我也想去。

美的景自然能激发学生心底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也正沿着那些美景、异兽一步步走向九寨沟这个神话般的世界。

第4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九寨沟的自然风光这部分,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点;然后抓住自己喜欢的景观进行品读,体会语言文字之美;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进行展示朗读,再现语言文字之美;在个性朗读中,升华语言文字之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后,多数孩子已经熟读成诵,奇绝美妙的九寨风光便自然浮现在眼前。文章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文字之美也深深的扎根于孩子的心中。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第三自然段类似。只是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给陶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第5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点突破法”,引导学生质疑:究竟是什么使游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童话世界”?激发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学习课文,自主探究,精读品味,感受九寨沟的神奇迷离、变化无穷的景色,如同人间仙境。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重点介绍了四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瀑布。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我便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选自己喜欢的景物多读几遍,说说读懂了什么?在交流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文字,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感悟。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同时将语言符号转化成活灵活现的画面与形象,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内化语言,加深理解和体会,在悟与思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乐趣。

在朗读感悟时不能忘记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所以我让学生看着词语、图片当小导游介绍景色。(让学生尽量用书上的话,自由选择一个景色先练说)这样的操作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再读课文,并且这样还激活了孩子潜在的学习情趣,从而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九寨沟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主要是迁移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己读读、想象、画画,再出示图画认识欣赏四种动物,让学生自由选择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句子来朗读,读出这一动物的特点。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喜欢的动物,既激发了学生有滋有味读课文的愿望,又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展示自己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在理解内容、品读语言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文法的学习。比如: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再如:第四自然段学习了四个“也许”后,思考为什么用“也许”?接着模仿课文的描写,想象还会有哪些珍稀动物?

第6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上了《迷人的九寨沟》一课后,我一直愧对自己,真的。在课堂上我的言辞穷尽,我的词不达意,我的方寸大乱,让我汗颜。

课文分三幅图画描绘九寨沟的美,海子图,山林图,深秋图。其中以第四自然段深秋图为重点。该段文辞华丽优美,层次清晰,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我就在第二课时把赏析和拓展作为了重点,旨在欣赏品位好词好句的基础上,拓展想象空间,把积累的好句段运用于对九寨沟的美景的描绘上。

在课前我专门购买了九寨沟的风光片影碟,是赵忠祥的解说。我也剪辑了一些片段,在网上查找了许多精美的照片和文字解说,事先都发给了学生。我想,他们这样对九寨沟有些印象,说到某个地方时,还可以回忆起有关的文字来。

可问题出现了:我们找出了本段的重点句——“天气变,感觉也变: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阳光沐浴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云雾缭绕的九寨沟,像一幅国画。”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话一出口我就知道我这个问题问大了,这是个连大人都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个相似之处一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出所料,孩子回答不了,他们的引导恰恰把我事先准备好的语言打乱了,于是我乱了方寸。接下来,我又做了一个语段拓展训练;

发挥你的想象,随着天气的变化,九寨沟还像什么呢?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的九寨沟,像一幅————的画;

结果孩子基本无法回答,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各类画种的特点,也不知道除了书上写的九寨沟的天气,九寨沟的天气还可以如何变化?(现在想来,如果还有更多的天气变化作者也许已经写了,真是难为孩子了)当然也只有我给他们假设了清晨和夜晚的九寨沟像什么像什么,此时我已经知道这个地方没有落实,孩子对这个句子只有概念上的理解,真正的美没有体会到。这样下来,后来的为九寨沟的照片配解说词,也就糟糕了,孩子无法选择语言来描绘。

这课下来,我的心里一直内疚,觉得这样一篇好的文章就这样被我糟蹋了,我也在反思自己。直到昨天,我们的校长找到我谈这课。(其实我早应该去找校长交流的,只觉得无颜见她,她是语文的行家)。校长指出,我这课的症结在于课件运用的时机不当,没有很好地起到作用。课件是为课堂服务的,没有运用好,反而会给课堂造成负面的引导。我是先出示了众多的画面(加之效果不好,学生几乎没有欣赏到九寨沟的美),使孩子在脑子里形成了画面,可是没有语言文字的印象,所以这些画面在脑子里就是零碎的,没有经过语言的组织,脑子里就没有语言来描述这画面。当然在孩子看了画面后,也就没有办法来描述了,也就说不出九寨沟还像什么画了。要把孩子从具体的画面提高到抽象的理论高度,是我的设计的错误,认知事物的规律的错误。

校长指出,如果不是把这个问题设计成向横向思考,换成纵深思维:那就是想象阳光下的九寨沟的绿叶是什么样子,黄叶是什么样子,红叶是什么样子?阳光透过树叶又是什么样子?这样写具体而丰富。对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这样的语段我们不是刚训练过吗?孩子运用起来不是很得心应手吗?我们的课文《五月的青岛》不是就有这么一段关于绿的描写吗?这应该是信手拈来的事啊!再可以想象下雨后,树叶挂着水滴,滴答滴答的声音,还有鸟叫声,流水声。.....这些语言简直是举不胜举。可是我当时备课时,就没有想到。惭愧!这样一来孩子言之有物,想象的空间扩大,语言的训练也达到目的了。最后再来结合自己想象的语言,资料的语言来看画面,那印象之深刻是不言而喻的,何愁孩子在对画面的解说而词不达意或者是无法言语呢?还是校长真的有眼光,谢谢!

通过这课教学,我真的体会到深钻教材,真的。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在我们自己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自己是学生该怎么答,学生会回答吗?他们的知识水平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所以备课,真的是备学生,备教材,备自己,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7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重点赏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之美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九寨沟。(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的由来,请用书上的原句回答。(学生齐声回答,引读第一自然段)

3、我们初读了课文,九寨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神奇,迷人,让我留恋往返,充满诗情画意……)

师:是呀,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童话世界)

4、师:童话总是那么神奇、美丽,那么引人遐想。那九寨沟为什么也会让人产生童话世界般的感受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个现实中的童话世界,去细细品味一番。

二、回忆复习,整体感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九寨沟是个童话世界?(自然风光,珍稀动物,并相机板书)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悟自然风光之美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2、交流:雪峰、湖泊、森林、彩池、飞瀑,并相机板书

3、师:雪峰,湖泊,森林,彩池,飞瀑……这般童话世界中的美妙景象,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处?赶紧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圈圈划划,写写你的感受,并试着用朗读展现这动人的画面。

4、交流:

a、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1)“一座座”(雪峰很多,重重叠叠,连绵不绝);

“插入云霄”(雪峰非常高,高耸入云);

“银光闪闪”(雪峰非常美,峰顶上白雪覆盖着,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

(2)你读得不错,体会得也很深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图片)这里的雪峰海拔3000米以上,高耸入云,峰顶上终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

(3)这么雄伟壮丽的景象,能读好吗!指读;评价(雪峰真多啊;真高啊;真亮啊!);齐读。

(4)引导学生小结:九寨沟真是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因为这里有(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的雪峰。

b、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我发现你把“遍布”这个词读得很重,为什么?

(1)“遍布”(原始森林很多,范围很广,到处都是。)

(2)(出示图片)看,从河谷到山坡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森林,这样五颜六色的森林被称为“彩林”,你们见过吗?喜欢吗?齐读。

(3)学生小结:九寨沟真是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因为这里有(五彩缤纷、遍布山野、彩色)的森林。

c、湖泊:(彩池)

a.“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1)去掉红字“大大小小的”、“颗颗”、“彩带般的”再读读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介绍:这里的湖泊据说有108个呢。作者用了比喻手法把湖泊写得像宝石一样晶莹璀璨。

(3)显示图片,指读三人;师分别评价(这湖真多啊!这宝石般的湖水真亮啊!这些沟谷真美啊!);齐读。

b.“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1)点出“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水之清);

(2)显图,作者用如此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那清澈的、色彩斑斓的湖水。齐读。

(3)过渡:事实上,九寨沟的湖水之所以色彩斑斓,可不仅仅因为湖底的石块哟——

c.“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1)“五彩缤纷”是指颜色很多很美。在这幅图画中会有哪些颜色呢?想象一下。(因为,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所以湖水会有蓝天的蓝色、白云的白色、雪峰的银白色、森林的五颜六色……)

(2)大家想象一下,除了这些颜色外,还会有什么颜色呢?(湖底色彩斑斓的石块的颜色、水草的颜色、鱼儿的颜色、飞鸟的颜色……)(3)湖水竟有这么多的颜色,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出示一组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感觉怎么样?

(4)把你的赞叹融入到朗读中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d.三句合

(1)九寨沟的湖泊又多又清又美。看着这样的湖水,你一定会产生一种幻觉:鱼儿像在天上游,鸟儿似在水中飞。你说奇不奇?这么奇幻的童话境界,难怪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了。(显示以上三句)快来把这三句话连起来,好好地回味一下。师领读。

(2)出示问题:在这里,作者从两个方面写出了湖水的清澈:

①②

(3)引导学生小结:九寨沟真是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因为这里有(不计其数、清澈见底、色彩斑斓)的湖泊。

d、飞瀑:“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1)教师引读生,学生读划线部分。

(2)“白练”是什么?(白色的绸带)那瀑布宛如“白练腾空”就是说(瀑布像白色的绸带一样腾空而下);“银花”其实就是?(水花),“银花四溅”就是形容瀑布?(水花四溅,水雾升腾)。

(3)理解瀑布形成的原因。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4)(出示图片)你们看,九寨沟拥有17个瀑布群,每一道瀑布都是这样高低错落,远看就像一条条白色的绸带飘然坠落,近看水流飞泻,水雾升腾,气势磅礴,看着如此雄伟壮观的景象,你联想到了什么?(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那首《望庐山瀑布》,齐诵!有信心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吗?女生读前句,男生读后句。

(5)学生小结:九寨沟真是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因为这里有(高低错落、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瀑布。

5、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和朗读把老师都陶醉了,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更真切地领略到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是如此迷人:这里有银光闪闪的雪峰,遍布山野的森林,五彩缤纷的湖泊,蔚为壮观的瀑布,走进九寨沟,真像走进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童话世界!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补充习题第二、三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重点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珍稀动物的可爱,总结课文,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从九寨沟秀美神奇的自然风光中,我们感受到了这儿的确是一个童话世界。哎,你们可别忘了,在这个童话世界里还生活着许多珍稀动物呢!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随着作者的笔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这里林深叶茂,游人也逐渐稀少。其实,此时你已经进入珍稀动物出没的地方。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珍稀动物?赶快找一找吧!

交流,板书: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3、注意,它们都是珍稀动物啊,碰上一次可不简单!想和它们交朋友吗?那就请你大声地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先了解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待会儿我请同学上来,把你最喜欢的那位动物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4、指名上台交流。先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再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也喜欢上它。

a、金丝猴:虽体形粗壮,但是那样机灵可爱。(演示动作)攀吊、眨巴、窥视

b、羚羊:非常善于奔跑。它可真是长跑冠军。

c、大熊猫:憨态可掬,它可是国宝呢。(看吃竹子的录像)

d、小熊猫:行动敏捷,而且很爱美。

5、听了他们的介绍和朗读,你们喜欢上这些动物朋友了吗?让我们怀着喜爱之情一起读一读。显示四句写动物的句子,齐读。

6、来到九寨沟,一定能看见这四种动物吗?(不)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出:也许)“也许”就是?(可能)为什么不一定呢?(它们都住在森林的纵深处,四处林深叶茂,游人稀少。)

7、不止是它们,生活在九寨沟的170种脊椎动物和1418种鸟类都很隐蔽很自在。许多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在这儿都生息繁衍得很好。(显示一组动物图片)看到它们,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五小节。

1、过渡:是啊,动物的生存离不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正是因为质朴无华的九寨人的积极保护,才有了这样舒适的动物乐园,才有了这样神奇的童话世界,才有了这样宝贵的自然遗产!可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多么重要啊!

2、因此,让我们珍惜吧,珍惜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每一个生命,珍惜这里的——(显文)“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显示省略号)珍惜更多更多,一切的一切。

3、让我们像作者一样放声赞叹吧――(显文)“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4、小结:九寨沟真是一个——“人间仙境”(板书)。

四、积累内化,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假如你真的来到这活生生的童话世界,面对此情此景,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它呢?自由表达。

2、让你写一首诗来赞美它,你们愿意吗?指名即兴填词,配乐朗诵:《九寨颂》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的雪峰,

这里有()的湖泊,

这里有()的森林,

这里有()的瀑布。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金丝猴(),

小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啊!九寨!你真是一个()的人间仙境!

五、欣赏歌曲,课外延伸。

1、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神奇的九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请同学们利用课外的时间登录“九寨旅游网”,浏览更多的资料,把你的收获与同学分享。

六、作业

1、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补充习题第四题

七、板书设计:

9、九寨沟

童话世界

自然风光珍稀动物

雪峰金丝猴

湖泊羚羊

森林大熊猫

瀑布小熊猫

人间仙境

教后反思:九寨沟素有“人间仙境”的美称,景物华美奇秀。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了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是一篇美文。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说说景物的美。例如雪峰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读句子。再让学生说说从句子中的哪些词上感受到了雪峰的美,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等,想象雪峰的形象。让学生感受文字中所体现出来的高、美,在此基础上美美地读词语,再来读好句子。最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运用多媒体展示雪峰的图片,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课文文字所描绘的景物。指导朗读,将雪峰的“插入云霄”,“银光闪烁”更好得体现出来。学生在此过程中从文字中感受景物之美,又从景物回到文字,感受文字之妙。再体会湖泊的色彩美时,则抓住“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两个词语,从而进一步认识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瓷”。而瀑布的美,则紧紧抓住“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来体会瀑布那蔚为壮观的景致。对于森林一部分的教学,我则拓展延伸,出示图片,先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眼中的森林,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但是在这一段教学过程中太注重自己的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忽视了学生课堂中及时生成的东西,使得学生感触不是很深,对于这样一篇美文有点遗憾。希望以后要注意。

第8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素有“人间仙境”的美称,景物华美奇秀。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了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是一篇美文。

本文教学时,透过文字这个载体来体会九寨沟美丽的风景,课文中的风景美,是这篇课文显现的一个教学目标,但与此同时更要注重文字美。既要让学生通过感悟优美的文字领略九寨沟仙境般的美景,也要把领略九寨沟的美景融入到对优美文字的深刻感悟之中。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说说景物的美。例如雪峰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描写景物的句子,读句子。再让学生说说从句子中的哪些词上感受到了雪峰的美,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等,想象雪峰的形象。让学生感受文字中所体现出来的高、美,在此基础上美美地读词语,再来读好句子。最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运用多媒体展示雪峰的图片,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课文文字所描绘的景物。指导朗读,将雪峰的“插入云霄”,“银光闪烁”更好得体现出来。学生在此过程中从文字中感受景物之美,又从景物回到文字,感受文字之妙。再体会湖泊的色彩美时,则抓住“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两个词语,从而进一步认识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瓷”。而瀑布的美,则紧紧抓住“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来体会瀑布那蔚为壮观的景致。对于森林一部分的教学,我则拓展延伸,出示图片,先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眼中的森林,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也是,教学时抓住四种动物的特点词语,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你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动物出现呢,自己写下去。顺着我的思维,学生又说出了五彩缤纷的孔雀,凶猛无比的老虎等,尽管不一定正确,但是说明他们也开始思考运用恰当的文字来形容自己想要描述的动物,体会文字的准确性。

把绚丽多彩的语言溶入美丽的景观,用精准的文字来形容九寨沟的异兽珍禽,让学生在一次一次不同要求不断提升的朗读中感悟自然的美,感受文字的妙,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9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和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折服在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易于朗读和背诵。但学生都没去过九寨沟,对九寨沟缺乏感性认识,而且四年级学生对写景的文章也不是特别感兴趣。

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3自然段的时候,我带领同学们学习。出示阅读提示:“A、读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B、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边读边想象。C、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然后读,最后欣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看。在这里如果能欣赏九寨风光视频,就更能加深学生对九寨这个人间天堂的向往。4自然段的结构和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学阅读提示:A、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B、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边看图片边说出自己的感受C、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

第10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这节课中我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本理念。在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课的主要特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到了主人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总是不全面的。而教师的点拨、指导常能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顿悟,并且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发挥想象、理解的方法等,在情绪低落时调动,在迷茫时导方向。因此在3自然段学习时出示了阅读提示,3自然段交流后小结了学习的方法;学习4自然段时出示了自学阅读提示,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学生交流时遇到了障碍,教师进行示范如“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教师提问“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雪峰的什么特点?”这样学生就知道该如何进行交流了。在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的时候,教师进行了点拨“省略号前面半句和上文是什么关系?后半句和上文什么地方有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效果就能迅速的提高。他们今后在自主学习中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另外,因学而定教学内容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交流3、4自然段的感受时,学生说到哪一处,教师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说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在具体教学时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交流而定。

第二、充分体现了以读代讲的活动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美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我们“以读代讲”的语文活动化教学的突出特色,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自然段的感悟中,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接着让学生站起来齐读该段,整体感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记忆。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与第三自然段类似。只是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美丽,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给陶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对课文的感受深了,对九寨沟的赞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自主感悟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但这节课中学生交流的人范围较窄,朗读的时间虽然不少,但还不够。学习是为了运用,在最后一个环节活用、内化语言的活动“小导游活动”没有得到体现。

第11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如果在教学时,就让学生一起来学课文的话,学生和“九寨沟”的距离相差甚远,枯燥的学习对于学生很难对九寨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接着播放课文录音。听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到九寨沟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时,我就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九寨沟,好吗?”学生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于是我就对学生说:“我们开始出发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乘飞机到了四川,下了飞机,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汽车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沟终于到了。”这时,我再请学生们睁开眼睛,此时他们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整堂课学生们都是兴致盎然。由此可见,创新性、开放性的处理教材,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有兴趣学,这样才能学好。

教学反思:

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出示阅读提示:“A、读第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B、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读一读。C、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在书上作记号。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讲。而第4自然段的结构和第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第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就会把前面学到的方法迁移到第4自然段的学习中来,根据自学阅读提示:A、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B、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并划出表示它主要特点的词语。C、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12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句,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知道美丽和谐的自然是建立在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基础上。

教学重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九寨沟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在很久以前,一个叫达戈的男神,热恋着美丽的女神沃洛色嫫。一次,达戈用风月磨成一面宝镜送给心爱的女神色嫫。不料魔鬼插足,女神不慎打碎宝镜,宝镜的碎片散落人间,变成了114个晶莹的海子,像宝石一样镶嵌在山谷幽林之中。从此,人间便有了这处童话般的梦幻仙境———九寨沟。(齐读课题:九寨沟)

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问略)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解释“九寨”、“沟”。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板书:童话世界)

三、教学生字、词。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大家之间的交流大致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检查交流。

生词拼读:九寨沟三县图画恰似继续逃窜若无其事敏捷异兽珍禽

四字词语: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银花四溅高低错落蔚为壮观林深叶茂憨态可掬古木参天诗情画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你觉得哪些难读句子,你能读好它吗?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4、通过刚才我们反复的读,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的是什么?

5、找出课文概括九寨沟特点的两句话(齐读最后一段话)这句话中写到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板书: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找找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这些景色?

4、过渡:俗话说得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入得深,方可知其妙。”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九寨,透过文字去聆听九寨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九寨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

四、走进九寨,感受诗情

1、指导学生阅读:请同学们用边读边想边做记号的读书方法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①回忆学过的阅读时做记号的方法。(板贴写有这些阅读方法的4条卡片: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词下画“——”;关键词语下加“.”;精彩的语句下加“。”;有疑问的地方下加“?”)

②你最喜欢九寨沟哪儿的美景,用重点号标出,可以是一处或是两处。

③这些美景都美在哪儿,找到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你喜欢什么景物?

(1)雪峰(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作者用的哪些词吸引了你?在这句话中你是怎样做记号的?“插入云霄”“银光闪闪”(雪峰的特点:高、美),指导朗读

(2)湖泊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湖泊的美的?你在这段中又是怎样做记号的?

湖泊的特点:(湖泊多、湖水清、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彩带般的沟谷”“清澈见底”“五彩缤纷的图画”等词语体会,指导朗读。

(3)介绍原始森林的情况。

原始森林的特点:(多、广)抓住“遍布”体会,(出示图片)

(4)瀑布

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多姿多彩抓住“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等词语

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5)学到这里,九寨沟的雪峰、翠海、彩林、叠瀑这四绝一定深深地刻在了大家的脑海中,就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人间仙境留在记忆里吧。(齐读第三自然段)(板书:人间仙境)

五:知识拓展,创作小诗:

同学们,九寨沟的山美、树美、水也美,能用书本中的相关语句来描述吗?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一座座(银光闪闪)的雪峰,

这里有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湖泊,

这里有一片片(古木参天/五彩缤纷)的森林,

这里有一道道(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的瀑布。

九寨沟真是个()!

板书:9九寨沟

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平湖飞瀑

异兽珍

《九寨沟》的课后反思

这是我在学校参加一年一度的资深教师教学公开课,为了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课堂状态,还原于一种常态的课堂教学,也想把我平时对教材的研读成果做一次系统的展示。也想为本学期的教学定位做一次自我评估。所以在选择文本时就摒弃了故事性强含义深刻的方案,即选择一篇写景文章《九寨沟》。本次课为《九寨沟》第一课时,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更多的是考虑结合自己班级现状特点出发,从目前班级的学情来看,班级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后进生,他们对文本的`具体景物描绘中语言文字,他们的感悟是严重滞后。因此,在设计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把目标要求放的很底,只是想保底。在实际的课堂上大家可以看到我让学生整体感知时采用了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方式,从一上课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思,让学生对九寨沟产生一种向往,引发他们学习课文、探究知识的兴趣。

其次,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自读。看似很平常的自读环节,学生读得很投入但却用去相当长的时间,刚开始会有自读变成齐读,这个现象在平时上课没有的,我想其真正原因在于学生对自读训练还有待提高,及学生回家预习的效果不好,对课文不完全熟悉,更谈不上理解与体验了。这让我想起某一个教研员曾经讲过:“每篇课文不通读五遍不开讲。”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文本。

我本人将整个教学流程为:以传说故事引题——教师范读整体感知课文——用边读边做笔记的方法精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描绘景物描写的表达方式——指导朗读,提升情感体验。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静下心读一读文本,用自己方式感受九寨沟的神奇的自然风光,同时积累文本中的好词佳句。

这节课的亮点:1、借助文本指导学生采用“读书做记号”的方式独立理解文本,正确指导学生学用抓住关键词体味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指导学生在读课外读物时,学生也采用做记号方式积累好词佳句。2、注重读写短线与长线相结合,因为四年级习作要求不仅要把句子写明白做到文从字顺,还有新鲜的词语。本次通过课后创作小诗,恰到好处的把文本中的四字词语进行积累和运用。3、在设计第一课时,能根据本班学情预设保底的“双基”的知识的教学的内容,花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读文本,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扎扎实实地将读落在实处。

不足之处:教师在设计课堂语言时,文本的语言不够润色,没有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体验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今后对本班学生的语言表达上多下工夫,改变学生欲言又止的现状。

第13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通过本案例,我深刻体会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阅读的文本,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研究教材的价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注意把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先进的科学理念、关注社会、自然、生命等有价值的问题挖掘出来,但不意味着强加给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

2、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材,无论编写的多么好,内容多么丰富,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文化的需要,因此,必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语文。”这些规定都说明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应建立起与社会、与自然、与生活、与文化的联系,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空间,选准联系点,切入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环境中,网络知识,吸纳优秀文化,陶冶思想情感。

3、要鼓励学生多种方式感受教材

关注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尊重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品质、个性气质不一样,所以,对阅读内容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富有个性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要划整为一,学生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如对某一内容的体验,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唱一唱等,甚至可以是“突发奇想“的建议,这样阅读教学才具有建构意义的教学,才是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教学。

第14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光荣的,因为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求知欲渴的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陈旧的脚步已经赶不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教育需要改革,而课程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大家都在学习新课程标准,都在认真、积极地实施课程改革,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出色。下面就结合《九寨沟》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教材处理的创新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在这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人们的休闲日趋多样化,学生的生活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上传统的处理教材的方法已经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别具特色的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情境,为整堂课定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如果在教学时,就让学生一起来学课文的话,学生和“九寨沟”的距离相差甚远,枯燥的学习对于学生很难对九寨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接着播放九寨沟的录像。学生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看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到九寨沟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时,我就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九寨沟,好吗?”学生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于是我就对学生说:“我们开始出发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乘飞机到了四川,下了飞机,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汽车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沟终于到了。”这时,我再请学生们睁开眼睛,此时他们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整堂课学生们都是兴致盎然。由此可见,创新性、开放性的处理教材,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有兴趣学,这样才能学好。

二、教学过程的应变性。

针对过去学科教材内容表现的“难、窄、旧”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课程内容要“新”,要“活”,要“宽”。这样势必要求教学过程也要“新”、“活”、“宽”。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应具备一定的应变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活起来。在《九寨沟》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电教设备,把枯燥乏味抽象的内容融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生动有趣。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重点介绍了五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彩池、瀑布。这五种景物各有特点,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五种景物不同的美,光靠读书上的语句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因此,我从网络中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制成了幻灯。导入新课时,我已经带领学生进入了九寨沟,因此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用笔做上记号。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我便让学生起来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分别有什么特点。因为每个学生所看到的不同,因此说的顺序当然也就不会和书上的一样。于是我就跟着学生的思路,学生说到哪种景物,我就用电脑出示该景物的图片,然后显示书上的相关文字来学习。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

三、教学方式的自主性。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点。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课改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己充分参与了学习,才会学得扎实,学得有效。以前,教师总是认为,自己是授知识与学生的,自己是主角,因此,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的个性难以发挥出来。其实,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只能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的活跃与否,关系到他们自己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程度。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以学生为主,不剥夺他们是主人的权力。教学《九寨沟》时,一开始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带领他们进入九寨沟,让他们自由游览,自由畅谈。然后指导他们进行朗读。而且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在学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的时候,我对他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朗读要求:“同学们,课文介绍的这四种动物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请你把它读好了,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要求一提出,学生们就兴致勃勃地练说起来。准备好了之后,我让学生起来交流。结果喜欢大熊猫和小熊猫的居多,而且也读得非常有味。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想,因此允许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不是要求学生千篇一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实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不需要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了,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在漫漫的课改之路上,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第15篇:《九寨沟》教学反思

《九寨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为了让学生受到美德的熏陶,我采取了多种的促读方法,让学生读中感悟,入境会文。

首先,我以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以抒情优美的乐曲范读了课文第三小节。让学生做个舒服的听者,逐渐进入到美妙的情景中。趁热打铁,让学生自读该节。

再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

接着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齐读该段,整体感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记忆。第四小节的学习方法与第三小节类似。只是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读、说,感受小动物的可爱。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语言能力锻炼。结合本节课教学,下面谈谈其主要特点:

1、以朗读为主学习全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苏教版的特色,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分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课文中有许多美好的词句,让学生读读背背,有助于他们进行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安排小导游的解说,充分地盘活课文的语言,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质疑问难。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会意蕴,这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好办法。

4、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益。

九寨沟的美丽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学生直接通过图片、录像等来欣赏、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