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2-27 07:27:10

第1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赞美他人是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对小学生而言,有的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有的不会夸赞他人,有的不好意思去赞美他人,通过这节课,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本班学生每天在一起的时间大约有六个小时,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有时还一起生气,一起疯狂。这就需要学生去发现每位学生的不同优点与长处,也可看到他人的缺点与不足。

2.要善于准确地赞赏他人。当发现他人有优点、长处时,我们要去赞美他们,并讲出自己需要向你学习的地方,感受激励作用,使之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3.称赞别人要真诚。我们对他人的夸奖与称赞,必须是发自内心,讲出真情实感,让对方感到是真实的评价。

4.称赞、被称赞者都感到是一种幸福。当有人发现你的长处优点加以称赞时,被称赞的人感到身心愉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称赞别人的人带着谦虚向学的心态去赞美他人也感到快乐、高兴,称赞被称赞彼此双方都感到一种幸福。

5.要学会当面称赞。学会当面赞美他人,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给胆怯的学生锻炼胆量的机会,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做好基础。

第2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过多次以后,我不断地反思,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切入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对生理变化的接纳、与异性交往的技巧、男生女生心目中的理想异性形象,等等。这堂课我采用了团体活动课的形式,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小品(心理剧)的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境,渗透异性交往的主题,每个环节活动的主题要点层层递进。

活动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

1、了解班中异性交往的情况,以及对待异性交往的态度。

2、调查在学生中能够坦诚与异性交往的同学是谁?

3、活动前让学生任意选择座位组成若干小组。

责任时大家可以变得严肃起来,冷静地思考。这才是性教育应该达到的效果。”马航说,“中国性教育远远没有达到一个正常的水平,真诚希望在我们这一代可以改变。”

学生在进入青春期以后,生理、心理上均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产生,随之而来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困惑,让他们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会因此焦虑不已。这一课就青春期产生的一些普遍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解疑答惑。课题针对性较强,切合学生需要,教学目标完成较好。不足之处就是问题类型并没有一一涵盖,需要做好后续工作。

第3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发展的,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的教育应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学习生活,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我们的教育才会生气勃勃。

一、想起那善意的谎言

班上有几位同学语文成绩很好,口齿伶俐,性格活泼,语言表达能力强。而有几位同学语文成绩较差,胆子很小,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但也比较聪明。

平常上课我提出问题,总是担心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表达不清,回答问题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总喜欢叫到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发言时口若悬河,不断赢得阵阵喝采;偶或叫到成绩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语文就是没有那几位同学伶俐,显得有些木讷,招来其他同学的窃窃私语,或一阵嬉笑。对于他们的回答,我对不同学生的评价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表达清楚,语言明晰的精彩报以赞许的微笑,对表达不清的回答鼓励补充,虽然多次看到孩子坐下时有些失望,但也没觉得自己对他们有什么不公。

有一次,我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开展了敞开心扉向老师写句心理话的活动,一个孩子写道:我不太听话,得不到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表扬,因为我课上发言和作业都没有小宇做得好。这个学生其实也很聪明,就是不太认真罢了。我忽然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不呆饶恕的错误,我伤害了一颗颗幼小的心,我决定要让这部分学生得到掌声,得到表扬。

上课时,我就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尹怀灿同学发言,总会有些不完备之处,然后叫语言表达较差的邓林同学补充,就会使整个答案更详尽,老师就说把这两个同学的发言合起来更好了。于是,语言较差的孩子博得了喝彩、表扬、掌声分享给表达较差的孩子。虽然,他们的回答有些不准确,但我对他们的表扬,其实是善意的谎言,只不过是为了帮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获得成功感。想起那一次对优等生的表扬时,同时又表扬了发言较差的孩子,对表扬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我善意的谎言帮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渐渐地他们思维明晰了,能大胆地举手发言,作业也认真多了,对语文也有兴趣了。

二、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强烈的爱好和求知的兴趣,才会在学习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反映,进入积极思维之中。语文教学得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养学习语文的热情。

1、情境渲染,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老师能在学生学习新课之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登堂入室,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常用故事、谜语、观看影像资料、看图、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歌曲、叙述文中重要情节等形式引入新课学习,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巧设活动,激起兴趣

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才会有真实的体验与深刻的感受,身临其境与隔岸观火就是不一样。活动的形式有说一说、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议一议、辨一辨、游戏、实地采访、参观、亲自操作等。比如我在教学《一个都不少》时,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我就采用了演一演情节,先告诉学生想扮演谁,要读好这种动物的语言,做好动作,儿童都想来当演员,得到奖励。于是,教室里六种小动物,连同一个马老师乐开了花,读的读,背的背,颠的颠,躺的躺。一会勹,老师选定主持人,学生评委,再现了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动人情景。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满足心理成就感

每个人都渴望取得成功,更何况年幼的孩子。语文课教学应多缎带孩子们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心理成就感。胜利产生兴趣,失败挫伤进取心。我们老师应蹲下身去,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去评价,去理解,看到孩子们的优点,赏识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那次教学《游子吟》,教学完毕,让孩子们体会母亲的爱。我进行美文赏析,要求孩子们写小诗赞母亲。

读诗:

妈妈的爱

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

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把雨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我说你知道妈妈的

第4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呼啦圈是我班的健康特色活动,在活动的前期开展中,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厚,但部分孩子喜欢拿着圈乱跑,同伴间不会学习交流各种玩法,玩法较单一。为此,我生成此活动,目的在于提高班级特色活动质量,让幼儿学习创新玩、合作玩。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信心,使其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次活动着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呼啦圈来让幼儿积累多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多种玩法,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合作玩,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由此,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也随之大增。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我们班幼儿的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探索呼啦圈的各种玩法,体验玩圈的乐趣。2、学会一物多玩,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合作意识。我把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热身活动、基础部分、游戏及放松活动。热身活动是利用呼啦圈引导幼儿做简单的器械操,培养幼儿做操的兴趣。也从一开始就引入呼啦圈,让幼儿清楚的明白我们今天上的内容离不开呼啦圈。整堂课的重点在基础部分,让幼儿在自由探索及结伴探索中,认识到呼啦圈的多种玩法,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我的第二个目标。游戏的进行是为基础部分服务。最后一个环节是放松活动,也让幼儿学着帮老师一起整理物品。这个环节在健康活动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觉得整堂课上下来,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是:选材适合我班的幼儿,呼啦圈是一种常见物品,而且是我班的班级健康特色,它轻巧、安全,让幼儿有很多空间去研究、探索它的玩法。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整个环节比较清晰,三个目标基本达到。当幼儿自主探索呼啦圈玩法的时候,能及时关注幼儿,并有效的与孩子进行很好的互动,一些幼儿想出的玩法,我能及时给予肯定及鼓励。不足之处是:在热身活动中,热身的力度还不够,没有很好的活动开,尤其是颈部、手部及腿部,呼啦圈操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没有达到很好的热身效果。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我充分认识到在健康课中,要在“引导幼儿探索、相互交流,掌握动作要领”上下功夫,让孩子在探索中,互相学习中提高学习动作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解要精炼、透彻,把握好幼儿活动的密度和强度,一节健康活动才能真正的使幼儿体质逐渐增强、动作发展更完善。

第5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氛围,在学校主观意识性很强,好胜好强,不易与同伴和睦相处,而合作学习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小组的共同任务,共同的荣誉,要完成这个共同的任务就必须要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分担责任,共同进步和提高,从而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达到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适合的教材,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结构和合作学习的氛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本课紧扣健康第一位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选择接力跑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上挑式传接棒的方法,课的设计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部分的内容,目标为

1、掌握接力跑传接棒的动作要领,了解接力的含义和练习方法。

2、掌握接力跑正确的交接棒和跑的方法,发展速度和奔跑能力;掌握上挑式接力方法,发展协调能力手臂和腰腹力量。

3、培养同学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准备部分我主要安排慢跑、徒手操,基本部分主要学习下压式传接棒的方法,从原地徒手传接棒到行进间传接棒练习,结束部分主要采用静力拉伸进行放松。课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未犯技术性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每位学生的共同发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强度、练习密度,也加强对学生优良思想品质的培养,下面谈谈本人上完课后的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很深的体会:

1、学生通过分组比赛,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

2、在接力的导入部分应采用迎面接力的比赛来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3、课中对接力区的解释不够深度,在以后的课中应该指定小组长或专门裁判负责监督学生不可超越接力区增加学生对接力区这个概念理解得更加深刻。

4、接力赛(圆周)中,个别学生还站在原地接棒,应在相应的位置加上标志。

易范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范错误:伸臂过早;传接棒不准;起动不准确;

纠正方法:学生2人一组原地、慢跑的传接棒练习,传棒人发出“接”或其他信号,提高熟练程度。

第6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思路

心理学认为,自我是指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本课的活动对象为初中七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正是这一心理活动最活跃、最激烈的时期。他们的同一性正处在混乱与和谐的边缘,时常会有一些激烈的冲突表现,比如一会儿自高自大,一会儿又自暴自弃。因此,让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在认知上使学生进一步认清自我,不管优点还是缺点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情感上培养学生对自我的积极情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行为上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反省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了解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本课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感悟分享、体验练习等活动形式。

围绕内容和目标,教师设计了三个螺旋上升的活动环节——学生通过找出“我的叶子”,初步学会悦纳自我;通过写出“我的词语”,全面地认识自我,充分地悦纳自我;通过制作”我的优势名片”,懂得要发挥优势,去展示自己独特的价值。在板书设计上,除了“习得性无助”和“上升式螺旋”这两个心理学术语是教师提出,其他内容均为学生作品和学生的话。

二、教学片段实录

活动一我的叶子

(课前请学生找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通过欣赏绘本《落叶跳舞》导入,请学生相互描述叶子,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氛轻松、活跃。然后请学生六人一组,将叶子放在一起,找出自己的叶子。学生兴趣盎然,从组长的桌子上快速地找到了自己的叶子。之后是感悟分享环节,实录如下:)

师:你是怎样找到你的叶子的?能说说你的感想吗?

生1:我的叶子是我们组里最大的一片。

生2:与别人的叶子相比,我的叶子颜色很特别。它的颜色是紫色的。

生3:我的叶子是中间开叉的,它的形状和别人的叶子很不一样。

师:说得真好!一位哲学家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是那样独特,那样宝贵。在茫茫叶海中,它以独特的气质赢得了你的芳心,只因为它就是它,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片叶子。那么我们人呢?我们能在教室里找到两个性格或者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吗?通过感受手中这片独特的叶子,联想到我们自己,你又有什么感悟?

生4: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生5: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生6:我现在觉得我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我更加喜欢这个独特的我了。

师:谢谢你们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感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着我们自己独特的价值,不会因为我们的某一优点而比别人更高贵,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某一处不足或某一次失败,就失去价值。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愉悦地接纳自己——“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

(学生齐声朗读“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

【思考与分析】课前请学生欣赏绘本《落叶跳舞》,配以轻音乐,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灵动的心理氛围。描述并找出叶子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每一片叶子都是独特的,教师给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点评,强调每一片叶子都很独特,为他们创造了易于感受、易于激发的情境。感悟分享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叶子的独特联想到人的独一无二,教师让学生充分地分享他们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悦纳自我,积极、自觉地进行心理建构。

活动二我的词语

(练习一,请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写出描述自己的词语,并数一数个数。练习二,请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分别用红笔和黑笔圈出表示优点和缺点的词,最后数出优缺点的个数。下面是小组活动环节,实录如下:)

师:经过了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进行小组讨论吧。在六人小组中,请组长组织大家轮流念出练习一中的词语。每个成员发言后,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自己对发言者的认识。小组活动现在开始。

(学生进行热烈的小组讨论,教师在教室里进行巡视,参与各小组的讨论,肯定各同学的发言。)

师:经过刚才的小组讨论,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收获最大。请组长来汇报你们小组讨论的成果。

(教师先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个小组的“小组讨论成果汇报表”,请两位组长进行汇报。)

第二小组组长:我们组的任红丽同学在小组讨论后词语变多了,从6个变成了14个,他对自己的了解更全面了。

师:任红丽同学,你能说说同学们都给你补充了哪些词语吗?

任红丽:他们说我虚心、无私、乐观、机智幽默、爱动脑筋、足智多谋、朝气蓬勃、初生牛犊不怕虎。

师:机智幽默这一特点是谁给你补充的?

(任红丽指该组一位同学)

师:你能告诉大家,他平时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机智幽默吗?

小组成员:他平时总是笑嘻嘻的。

师:哦,原来你喜欢笑,还能让身边的人都感到快乐!

(第五小组成果展示,略。)

【思考与分析】小组讨论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学生活动之一,教师给予了充裕的时间;组织学生以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在课前定出每组组长,每组发一张“小组讨论成果汇报表”,以广泛地展示了小组成员的进步。教师始终及时地发现有困难的同学,并给他们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悦纳自我,重拾自信。

三、教学反思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价值观日趋多元的社会,人的心理空间也日趋复杂,教师无法为学生设定不变的准则,因而要设法使学生从单纯接纳转变为自主选择。本节课我没有从外在的目标出发来设置活动,而是从主体自身的需要、兴趣、动机出发来组织和开展课程,学生作为心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主体自身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位置,活动的结果,如小组讨论后新认识到的特点、自己制作的优势名片等,都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心理的成长。本课学生的心理成长是在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中实现的,是学生能动性的活动过程。上课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学生的心理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发展,最终依赖于主体自身的心理建构。这一切都说明“自主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精髓。

(二)以情境为中介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一心理发展的目标是无法通过直接传授知识达到的,而需要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情境。因此我设计了“我的叶子”、“我的词语”、“我的名片”这三个与自我认识紧密相关的环节。这些情境的设计把他们带入“可思可感”的境界,直指自身的心理世界,进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心理结构,生成自己的价值理念。比如,欣赏绘本《落叶跳舞》、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片叶子,这些真切的情境氛围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易于感受、易于激发的心理空间,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其探究的心向。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识到,学习总是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的,不同活动情境对心理的作用及引起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组织首先应该是情境的组织。情境的设计既是课程开展的前奏,也是维系课程的保障。

(三)以活动为载体

心理学研究和生活实践表明,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中展示也是在活动中发展的。通过活动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为真实,也最为自然。课前,我精心设计了自主性活动,但我发现,教师可以进行活动的设计和导向,却无法主宰活动的进程,更不能剥夺学生交流和选择的机会,因为这节课中学生分享感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优势名片时的话语和作品才是最让人感动的。本课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是通过教师的视频展示、自我示范、激发感悟等教育引导,使主体自身在活动中自主定向、自主选择、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是难以通过直接的“教”的方式来进行的。“教”只是提供外围的情境、提供有助于心理发展的心理空间、提供有助于学生自主选择的物质与精神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学生自我教育的课程,这种自主性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实现的。

(四)探索与提高

这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我在参加积极心理学的培训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付诸教学实践的一次尝试,获得了鼓励,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有时只满足于表面的回答,追求形式上的热烈,而对学生内心世界更深层次的关注不够。以后上课要在细节叙事中更多地展开,追问更深入,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更具内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不是靠一堂课所能达到的。如何让积极心理学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则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第7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从未接触过心理教学教师,一直在不断的思考。对于本次目标和人生这一课的教学,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我安排在头上贴五官的游戏。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本次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比如: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与目标对话,要求学生站起来,闭上眼睛想像5年后的那个自己就站在自己一米远的前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停顿10秒)?请你上前走进他,现在请你站在5年后的自己的位置,好上前去,走进他(停顿5秒)。好,现在你就是5年后的自己了,转个身来,面对现在的自己,未来的你想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停顿10秒)好,现在我们要从未来回到现实了,请你走回现在的自己的位置,好,转过身来,看看未来的自己,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停顿5秒)本来不是这么设计的,后来我把它重新设计,从而活跃气氛的目的达到了。

3、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我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问:“老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呀!”我就把自己的目标分享给学生,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在第一次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第8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门新生课程,要上好,要达到较好的效果,使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教学上的不断改进外仍需要我们做好以下的努力:

首先,学生观念要转变。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心理课时认真对待,全身心投入,该动时动,该说时说,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教师观念要转变。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1、创设心理情境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再者,心理课堂可以说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因此我感觉若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调整和选择物理空间,以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营造一种适当的心理情境,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排列座位时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座位,可采“前后式”“扇面式”“自由结组式”等有利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的座位形式,甚至不必拘泥于学校范围内,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

另外,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课堂,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例如,我在三年级的《拒绝的艺术——学会说不》的心理课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在电脑中下载了一个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将学生们带入了因为“不”字说不出口而带来的烦恼和困惑。这种情境的设置是动态的、幽默的、令人深思的,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中,跟着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地体会到不说“不”的害处,又帮助主人公破译了重重关口,最后总结出只有学会拒绝的艺术,适当地说“不”,我们才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强调如何合理适度地拒绝。在无知无觉、不着痕迹之间,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创设了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2、恰当选择活动内容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这样既不会无的放失,又可以为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

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教师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放眼社会。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已不限于课堂、学校和家庭,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课外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参与社会调查,甚至还有少数同学通过互联网索取资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能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师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交流,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

3、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因为年龄限制,中小学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决定了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何种形式,在心理健康活动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使学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得多。

4、课堂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强调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而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要重视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及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的讲话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教师都应予以包容。

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作为教师,应倾情地参与活动,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认真地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每一步进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自我体验,获得情感的触动,愿意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心理确实获得改善和提高,教师富有智慧和启发的课堂评价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心理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兄弟学校的动态,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力求把课上得更好。

总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第9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认识害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放日的一个展示课,通过课堂教学,我对本节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选题应以生为本:

《认识害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放日的一个展示课,这是一次对全体学生家长及中山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展示的活动,作为学校专职心理老师的我理所当然承担这一次的任务。心理教育课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是无需受到教材的限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因此在选题上我有较高的自由度,但同时也让我感觉无从入手,不知道该选择哪个主题较好。于是我翻开我的咨询记录,发现有好几次,学生因为看到了电视、电影的一些恐怖的镜头,觉得非常害怕,于是来找我咨询,也有几次是家长因有亲人离世了,担心孩子会害怕,或者孩子在某段时间突然与家长讨论死亡,让家长觉得担心,因而来咨询室找我。其实每个小孩子心中都有很多的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大人可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恐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我把这次展示课的主题确定为——与低年级的学生谈恐惧。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他们的实际问题出发,因此在构思教学设计前,对三(1)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最害怕是什么。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害怕的事物,有害怕老鼠、蛇及凶猛的动物的,也有害怕上台表演、黑夜、一个人在家。但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更多的同学填写了害怕“鬼、木乃伊、僵尸”等。怎样与三年级的学生说清楚这鬼魂等东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如果引导不好,同学们会否更害怕了呢?而且当天有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听课,如果处理不好,家长又会有怎样的反映呢?于是,我在考虑这一内容是否应该回避?可是,再细想一下,这不是学生最需要引导、最需要帮助的部分吗?只要把握住原则,对学生来说还是受益匪浅的,而且也趁开放日这一机会指导家长和老师怎么跟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因此,我也把这一内容作为这节课的突破点,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吧。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学校心理科组的老师绞尽脑汁,上网查阅了许多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认识鬼魂等资料,并多次试教,反复讨论,反复修改教案,最后把握一个原则,让孩子知道有时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对事物不了解,当我们进一步了解后也许害怕就好有所减轻。并通过一个活动巧妙地让学生体验这一理念。课上下来,感觉效果好是很不错的。而且,课上也对三(1)班同学主要害怕的事物通过活动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有更多的帮助。

二、《图画书》在本节课中的运用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整理女儿的书籍时,翻到了一套之前给她买的但还没有看过的书,这是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咨商师康娜莉雅?史贝蔓所创作的儿童情感教育绘本《我的感觉》,她用彩图和易懂的故事展现出各种情绪的表现寺征和相应的处理方式,里面的理念非常的好,而且小孩子容易理解,特别是其中的一本《我很害怕》给我的启发很大。它通过主人翁小熊的故事告诉我们害怕的时候该做些什么?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看的,它的语言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很切合孩子的实际,学生读起来也感到很亲切和有兴趣,因此可把这故事在课堂上引用,作为这节课的总结归纳。除此之外,我还把书中的一些理念成为这一节课的主线,根据这些理念去设计活动,从而让学生了解、体验。如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害怕是一种冷冷的、紧紧的感觉”,“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就算是大人也有。”,“有时候,害怕也能保护我。”等。这样的设计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赏。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注重学生的体验

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让学生去体验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让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对这节课的感悟、思考也就不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在第一次的试教,我通过让学生看各种情绪的图片,从而引入课题,当问学生害怕是怎样的感觉时,学生不大能说清楚。在对教案作出修改后,在第二次试教时,设置了一个情景,以抽签的形式请同学上来表演,每个人都有机会被抽中,这时每个学生心里都感到很紧张,害怕被抽中,也就是体验了一回轻度的害怕。当让学生谈谈刚才害怕的感觉时,学生能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就能表达出自己害怕时的感受,能说出“心蹦蹦地跳”、“发抖”、“心绷得很紧”等词语。还有在处理如何看待害怕鬼魂问题时,如果只是告诉学生当我们对鬼魂有更多的了解,害怕就会有所减轻,可能并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但如果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效果应该是事半功倍的。在这节课中,我们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环节:拿着一个箱子,对里面的物品进行了较恐怖的描述:“它是从草丛里捉到的,长得满身疙瘩,摸起来冰凉冰凉的,闻起来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还会跳得很高。”然后请同学猜猜里面是什么,同学们都纷纷地猜测“它”也许是青蛙、蛤蟆、跳蚤,接着老师请同学把“它”给“捉”出来,这时很多同学都不敢去捉,感到很害怕。老师请一位自告奋勇的同学把“它”拿出来,发现是一个玩具——弹弹球。这时同学们都笑了,有的还吁了一口气。老师再问刚才觉得害怕的同学现在的心情,很多同学都说一点都不害怕了,老师从而引导: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事物,或听别人说他很恐怖,只要我们尝试去了解他,就会发现他并不那么可怕。好像很多同学听了鬼、外星人的故事会害怕,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听别人描述得很恐怖,或者看了些虚构的书、电影,从而会害怕,我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尝试了解它,或者随着年纪的增长,对它们的认识多了,就没有那么害怕了。这巧妙的设计,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当他以后遇到觉得恐怖的事情时,也许能记得这节课的内容,从而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四、对本节课的思考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希望达到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由于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害怕的事物也不一样,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当同学害怕时,给予支持和安慰。”可是这一部分处理得还不够好,我只引导学生说当同学害怕时可以怎么做,但忽视了一种“同理心”的引导与培养,也就是让学生知道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他人所感。因此学生还不是很懂得当同学害怕时如何给予他支持和安慰。此外,本节课家长也在听课,如果能调动起家长的资源,让学生与家长多些互动,比如说学生把害怕的事情告诉家长,家长现场安慰他,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更深刻。同时对家长来说,通过这一节课能把握正确对待孩子恐惧的方式方法,家长也受到了教育,并与孩子真情互动,相信效果将会更好。

第10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一、课题导入注意创温馨的课堂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歌曲导入法。孩子们都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课前使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曲,能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活动,如果录音机没准备好,我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现场给孩子们唱,每每这时,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快乐地边击掌,边随同我一起唱,很快地融入活动中。如:在《好朋友手拉手》一课的导入时,孩子们就随我唱起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样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快乐的心境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活动主题。

2.设疑激趣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授新课时,我常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五年级教学《学会感恩》一课的情境创设时,就是用了设疑激趣法:“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谁愿意把你去过的,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

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去过北京、上海大都市的,还有的说去过九寨沟、长白山等自然风景区的,气氛相当热烈。这时我抛砖引玉“无论同学们到哪旅游,都不会有比它有更美的地方,它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这个地方是哪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最后点出主题——“家”。

3.妙用故事法。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们,启发其思考,这也是我惯用的导入新课法。

此外,我使用的情境创设还有多种,如:问题讨论法、情感感染法、开门见山法等等。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我都是能因年级而定、因活动内容而定,正因为情境的创设适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合了活动内容,才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要灵活,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繁杂,尤其我们的教材有一部分内容不适合我们的学生,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时常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行增删、调整教学内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关心的热点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会很投入地主动参与、积极探讨。从而实现心理上的成长。

三、关注体验和分享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从心理学上讲,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体验者亲自参与活动,并用自己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理解、去感受、去构建,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去领悟。如:在教学中,我就设计了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一个现实情境:下课了王明着急上厕所,匆忙的往外走,不小心把李强的文具盒碰掉在地上,接下来让同学们先议一议,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然后在自找合作伙伴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样的真事经常发生在教室,他们能很真实的说出可能发生的两种情况,接着叫两组同学到台前分角色表演,表演前我有要求,即表演者要投入,把自己视为当事人;台下的同学边认真观看,边思考:你喜欢哪组同学的做法,为什么?学生表演的声情并茂,一种情况是:王明主动向李强说声对不起,并把地上的文具盒捡起来,李强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这样,由于王明能主动说对不起,两人没有发生任何冲突,而且还手拉手成为好朋友;另一种情况是:王明碰落李强的文具盒,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李强气急了,大声让王明把文具盒给捡起来,王明却说活该,不给你拣,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起来,险些大打出手。表演结束,表演者都谈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从中不难悟出:文明礼貌的语言、行为让人心生感动,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无礼、冲动、不肯包容的行为会使冲突升级,参与分角色表演的同学对“若冒犯了别人,能否主动说对不起”而产生的不同结果感同身受,相信通过这样的体验,今后遇到类似事件,这几位同学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

台下的同学虽然没能设身处地的去表演,但他们通过观看,听表演者谈感受,还是分享了表演者的真实体验,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角色扮演、体验情感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第11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我很尊崇孔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一个人德行的积累离不开反思,同样教学的进阶也离不开反思。下面我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阶段反思,以便扬长避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这学期我利用两次课的时间来做适应环境的活动课,第一次训练学生对学习的适应,第二次是探讨对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

1、我之所以把学习适应单开一节课,是考虑到初中的学习与小学有较大的不同,比如学生提出,中学的科目多了、课时多了、笔记多了、作业多了、背诵多了、听写默写多了、学习难度大了,要让学生有自我认识,并着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先让学生听听各自的解决之道,体现出同伴互助的作用,然后老师指出初中的一大变化,就是要提高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师生共同罗列出学习需要适应的几个环节,每人找出自己的问题,纠正提高。

2、在另一节的适应课中,我联系学校的具体实际来设计课程,比如学生提出了操场小、饭菜不可口,特别是如厕不满意的问题,我谈了一个观点“改变你能改变的,适应你不能改变的”,如果你既不能改变也不去适应,只能使自己增加不良情绪,身心受损。

针对同学提出的高年级学生存在的抽烟、骂人等问题,我提出并辨析了“适应不等于认同”的观点,促进学生思考、选择和适应。

还有的同学有个误解,以为在短期内结识很多高年级的同学就是交际能力好的表现,我提出了不同的参考意见,建议学生在对高年级同学不了解的情况下,先以“静观”为主,长时间观察、了解之后再做选择性的交往,以免结交不理想的同学受其不良影响。

二、九月十日是教师节,我在有的班开展了“教师节与感恩”活动,请同学谈感受和想法,同学记住的多半是小学高年级的老师,而对自己低年级的老师和启蒙老师往往忽略,对批评过自己的老师往往印象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带领大家探讨,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是不是批评过自己、对自己严厉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对学生理解中学老师不同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对待学生好习惯的培养,我从细节上严格管理要求,比如上下课起立仪式,让学生安静收心,起立不规范和无精打采的就要重来,争取每节课有个良好的开始。

四、对出现的问题课内不能解决的,课下及时解决。一次上课起立时发现一个女生起立慢,心不在焉,就点了她一下,不料坐下后,她就开始摔书,还眼泪汪汪的,我觉得她有点反应过度,沉了一下没去理会,下课后马上找她谈话,才知道她课间跟一个男生闹矛盾,很窝火,我及时做了解决,学生心理也宽松多了。

五、我一直设有各班教学评价表,每次课后填写,包括主题、游戏活动、发言分享情况等,对于了解班级状况,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在教学上,每学期我都有一些新改革、新的举措,并不断改进,还需要继续努力。

第12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是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笔者通过多年对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实践、总结、反思,认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应从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让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及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学生对以后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以后的.体育课有了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体育课上还应重复强调。在体育课上安全第一,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安全问题要时时印在学生的脑中。安全教育从点滴小事抓起,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那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第13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别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整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健康教育课体现其科学性。

如何上好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经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我逐渐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1、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健康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健教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过作为一名健教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

以上是我在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经过实践的几点看法和做法。当然,要真正上好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要真正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更多、更强关注学生健康的力量。

第14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本课以青春的美为主线,从青春期是一个人由儿童向成人过渡必经的阶段,引出身体的各方面都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更加关注自己的容貌和形象了;然后从几方面去讨论如何使自己的容貌看上去更加完美,如充足的睡眠、科学的饮食、健康的体育运动等。其中,学生回答时提到的使用护肤品,教师在这也可以略点一下,它只能使容貌得到短暂的美;只有充足的睡眠、科学的饮食、健康的体育运动才是最持久有效的方法。

充足的睡眠这个环节,从一个短片段,让学生去讨论与分析睡眠的重要性,利用采访个别学生的形式,了解他们睡眠的状况,使分析更有说服力。接着,用简洁而自然的语言过渡到科学的饮食这个环节;这个环节,首先利用了问卷与分享的形式,了解了学生平时喜爱吃的食物类型,然后教师出示十大垃圾食物名单,让学生对照自己喜爱吃的食物是什么食品,进一步去了解平衡膳食宝塔;最后,教师再给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健康与不健康食物。使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健康的体育运动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师采取互动的形式,请出了两名不同体型的学生进行1分钟的跳短绳练习,练习完成后让他们俩分别谈谈感受,体型较胖的同学练习后自己感觉很难受,经过了解,该学生平时锻炼的时间少,所以导致胖体型。而另外一名同学每天都进行锻炼,因而能保持良好的体质。

本节课从三个方面讨论分析了容貌、形象美如何获得,教师利用了秘笈传授给学生。并

提示了,不但要有外在美,内在方面的涵养也是很重要的。

第15篇: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同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1)树形象。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语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有位学生用长达两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来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成长。“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