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导游词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2-23 17:09:42

第1篇: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天坛公园。这里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天坛公园,以前是皇帝祭天的地方,它象征着天圆地方。北边是祈年殿,南边是圜丘坛,中间是一条很长的路,叫“神道”,也叫“丹陛桥”,寓意着从人间到天上的路很长。

咱们先来看看圜丘坛,是皇帝专门在冬至祭天的地方,祈求天让今年风调雨顺。圜丘圜丘,一定是圆的,但不是的,他的外边是方形的,只有最里面是圆的。

走着走着,咱们又来到了回音壁,这个回音壁也是必去不可的哦!它有一个特点:两人隔着8、9米远,贴着回音壁轻轻地说悄悄话,对方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通往南边和北边有一座之前提到过的“丹陛桥”,它有360米,是给古代皇帝走的路。

远远望去,天坛里面的祈年殿映入眼帘,天坛香烟上面也有天坛的招牌标志——祈年殿。祈年殿有三层,是用三重琉璃瓦制作而成,非常漂亮。最精彩的还在后面呢!那里28根金色大楠木的柱子支撑着龙凤藻井,最中间是四根龙井柱,上面雕刻着精美的龙、凤。

天坛里面有2500多棵250岁的古树,还有一棵500多岁的九龙柏,因为树干上面好像有九条龙沿着树干盘绕,所以得名九龙柏。

说了这么多,还等什么?赶紧去天坛公园看看吧!

第2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北京天坛。

大家跟我走,这里就是祈年殿。看,那28根用金丝楠木做的高大柱子支撑着整个祈年殿。最中间的四根柱子支撑着最上层屋檐,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围十二根柱子支撑第二层屋檐,象征十二个月。外围十二根柱子顶着第三层屋檐,象征着一天中十二个时辰。中外围共二十四根柱子,代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共二十八根柱子代表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最奇特的是祈年殿的内部结构。大家看,祈年殿内没有大梁和长檩,只用楠木柱和枋桷撑起屋顶。

大家往这边走,这就是著名的圜丘坛。这里又名天台,是曾经皇帝孟冬祭天的地方。圜丘坛有5.2米多高,分成三层。三三得九,九在古代是阳数,古时候的工匠就用这个数来赋予圜丘台上的崇高。注意到了圜丘坛的奇特之处了吗?站在圜丘坛的中心向外喊,就会有巨大的回声传来,如同几十张嘴在向你大喊。好了,说了那么多,大家休息一下。想去拍照的拍照,注意卫生,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谢谢大家聆听我的讲解,时间也不早了,希望我们下次有缘相见。

第3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我们要浏览的是举世闻名的天坛。

天坛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北京城内崇文区永定门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增建圜丘坛、皇穹宇,改称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之地。

天坛由圜丘、祈谷两坛组成。此刻大家看到的是圜丘坛,坛北为皇穹宇,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之处。东西各有配殿5间,周围有圆形围墙环绕,墙壁面平整光滑,声波可由墙壁传递,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此刻参观的是祈谷坛,这个大门称祈年门,门北为坛,上层坛面正中是祈年殿。殿高38米,直径32.72米。殿内设雕龙宝座,是祭祀时放神牌的地方。祈年殿之北还有皇乾殿,是祈谷坛奉祀神位的供奉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天坛经多次维修,今已成为天坛公园,其庞大而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外游客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第4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的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第5篇:天坛导游词

在座的各位好!我是贝儿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selina,大家可以叫我小s,在这八天中,我将陪伴大家共同走过北京各个旅游景点。也希望未成年人听了我的讲解,能增加更多知识。

今天,我们游天坛,天坛:一共有三大看点:祈年殿、回音壁和圆谷。先说一下,北京天坛占地总面积为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故宫还大一些呢。对了,先说祈年殿有两大主景点:祈年殿和一个像小庙的小屋子,里面有祈年殿的切割模型图和天坛建筑建成的过程。出了西门,来到皇帝走过的路,接着我们来到了天坛的第二大景点(皇穹宇)回音壁。上第一个台阶只有一次回声;第二个台阶有两次回声,第三个台阶有三次回声。大家可以冲着墙喊一喊,说不定站在远处就可以听到回声呢。大家玩够了吗?好,我们继续前进。现在,我们所在的是圆谷。大家可以看到,那个瞭望台是用汉白玉石做成的,其实,我觉得圆谷没趣极了。呵呵!

各位,我想通过刚才的讲解,您一定对天坛有所了解吧!

第6篇:天坛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我是导游小王,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山,站在八达岭上望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龙一会儿爬上高坡,一会儿又跌落山谷,连绵起伏,雄伟壮丽。请大家往两边看,我们身边的这段城墙都是用质地坚固的城砖和漂亮的花岗岩砌成的,这些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只有靠劳动人民的一双双手,才把这么多几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么陡峭的山岭。为了建筑长城,有许多人就累死在长城脚下。

介绍到这里,我要向大家讲述一下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在新婚之夜被告抓去当修筑长城的奴隶。一年后,范喜良还是杳无音信。孟姜女就带上干粮,背上包袱,去寻找丈夫。经过长途跋涉,她终于找到了丈夫修筑长城的地方。来到这里,孟姜女才知道早在半年前丈夫就死了,而且就赶时髦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失声痛哭,哭了三天三夜。八百里长城就轰——的一声,一下了倒下了。这个传说多么感人啊!我们走过的这段长城传说就是被孟姜女哭倒过的八百里长城了。

下面,我要带你们来看看这两米多高的齿状的垛子,这垛子可以用来挡箭,再看垛子上方有一个了望口,垛子下面还有一个倾斜的口子,这就是射口,用来射击敌人的。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在长城上走动,去感受长城时代久远的气息,观看长城风景。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乱丢垃圾。

第7篇:天坛导游词

посетители: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ягидизтуристическогоагентства.

Теперьярасскажувамлегендуожертвеннике,итеперьвсеподнимутголову,чтобыувидеть,чтоэтокрасивыйхрамнеба,издалекаувидетьвосьмиугольнуюпагода.

храмнебаявляетсяглавнойвершинойкоролевскогодома,пиквозвышаетхрамглубокодревниестороны,пикпикпикпик,десяткитысячпиковвмире,толькомоесобственноеуважение,сюганасевер,чтобыувидетьСередину,обесторонывниз,также,каккрыша,каквандом,называетсявандомгоры.храмнебапервоначальноназывалсячжунляньтай,потомучтоимператорпостроилжертвенникнавершинегорыдляжертвоприношениянеба,апотомкидлятого,чтобыпочтитьего.впамятьотом,чтоучительимператорахоакипоказалимператору,горыпередвершинойнебаназываютхуахэй.

Мыподошликжертвенникуипришлипосмотретьхрам,гдечеловекможетсмотретьнапейзажхрама.

храмнебаявляетсяпамятникомвсемирногокультурногонаследия,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икласса5Aвстране,основнойкультурныйзаповедникповсейстране.пекин,воротачжэн-ян,сюго-востока,дляМинскогоицинскогоимператоровжертвоприношениенебу,дождьимолиться,Специальныйалтарьжизни,этокрупнейшийвнастоящеевремявмире,самыйсовершенныйдревнийкомплексжертвоприношенийнебу.Общаяплощадь273квадратныхметроввгодофициальнооткрытакакпарк.

жертвенникпредставляетсобойтрехэтажныйкруглыйКаменныйстол,площадькоторогосоставляетболее200тысячквадратныхметров.ПоэтомухрамнебавпекиневМинскийпериодимеетисточникродствасжертвенникомвпредместьединастииХань.

храмнебаиземлипереименованвхрамнеба.храмнебасохранилсяипосейдень.с1743года,восемьлет,начинаясЦяньлун,несколькоразотремонтировалозданиехраманеба,и,наконец,храмнебасформировалдважертвенникассеверанаюг,строгийстильшэнлань.

вхраменебамногокрасивыхпейзажей,исказал,чтонеможетбытьконца,надеюсь,утебябудетвозможностьподробнонаслаждаться.

第8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叫任xx,是你们这次天坛之旅的导游。此刻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去天坛的路上,在那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天坛公园,请大家跟我出发吧!此刻我们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来到天坛南半部的圆丘坛,它始建于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子墙内部各有一大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壁门额。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圆丘台。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从我们进入天坛,到处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好了,我的介绍到那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能够自由参观。

第9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第10篇:天坛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它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对它进行修复。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第11篇:天坛导游词

今天我——苏彪,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圣地。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第12篇:天坛导游词

从正门进入,广阔的绿色草坪、高大的古柏就展现在面前。由长廊向东走,就看见祈年殿。在书册图片影视上早已熟悉的面貌,如今越来越近地映入眼球,一个真实的立体蓝琉璃瓦攒尖顶、三重檐圆形建筑,座落在三层石台基上,左有配殿,四周有围墙。

抬头仰视这古代仅存的明堂式圆坛,38米多高宝顶鎏金直上蓝天。乾隆十六年在原祈谷坛上重建,以后多次修缮扩建。自幼生长于农村,半生务农,对这个孟春祈谷建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我抚摸着它的墙体转了三圈。28根金丝楠木柱环转排列稳固支撑。中间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象征12个月,外层12根檐柱象征一天12个时辰。中外加起来24根象征24节气。这种设计就寓意着天时气候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将它固化崇拜祭祀祈求,便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二千多年前就从民间开始的祭祀天地敬神祈祷活动,自然与以农立国的国家政权产生联系,逐渐演变成属于“天子”的专权,定为国家“大典”,规模超过宗庙祭祀。由于农事生产的基础和根本是土地,就将天坛设计为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又在北方建了地坛,东西建日月坛。天坛内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

我们踏着这过去皇帝才能走的丹陛桥一直向南走,脚下感到绵软舒适。到回音壁外,在茶水滩上买了一瓶绿茶,边饮边与女掌柜了解一些天坛故事。她说圆形围墙里是“天库”。我们进去先喊一声“你好”,也没多大的回音。也许那反射声波的墙体老了或添加的建筑影响了圆周的精确度。转身上台阶,是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木拱结构皇穹宇、造型严谨精致庄重,蓝瓦金顶。环转16根顶有溜金斗拱的金柱支撑。殿内青绿基调的金龙天花藻井,中心大金团龙图案美观大气,不愧为古代杰作。主殿两侧东西配房都是歇山顶,蓝琉璃瓦面,伸出台阶,饰旋子彩画。东殿供大明(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西殿供夜明(月)神、云雨风雷诸神位。这种设置,囊括宇宙自然是皇帝“天子”驾御欲的体现,也包涵敬畏之意。,老百姓则如《击壤歌》中唱的“帝力何有于我哉。”不过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上下都希望的,上可顺利征收赋税粮草,下则略有温饱。这就是天坛重农耕供有关诸神的原因。此时仿佛听到神乐署祭祀礼乐,呼应着我的土地自然情结,引我们向南到圜丘。

每年冬至在这个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民间称“祭天台”。汉白玉石栏板,艾叶青石台面。圜丘的石阶,各层面石各石栏数量,都以“九”和“九”的倍数组成,寓“九重天”至高无上之意。这里加上祈年殿,是天坛的完整版意义。我绕三层坛转一圈,最后在“天心石”站定拍照。北望重楼阁门,遥思遐想,有几人真正能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13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你们好!我来自山东聊城,我姓郭,你们可以叫我“铁锅”。现在距离天坛3公里,请大家做好准备。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天坛了,请下车。大人带好小孩,让老人先走,现在出发。大家可以看看两旁的花,边听我讲解。天坛公园从开始修建到现在已有598年历史。李大爷别光看花,都落队好远了。这天坛足足有273公顷,走丢了可不好找。

大家注意听一下这个资料,这些对认识天坛有许多帮助。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对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2008年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时的火炬就存放于天坛。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祭天文化的结晶,看那宏伟的建筑,那苍翠的百年古树和数也数不清、看也看不尽的文物,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录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请大家不要再砖墙上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现在我宣布解散,大家自由活动,下午三点一刻回这里集合,好了,大家尽情地去玩吧!

第14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南门进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门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它叫作台。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长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所用特制,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纺。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烧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这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

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实在令人叹服。

从南门进入圜丘坛,在内墙南隅有一座用绿琉璃砖砌成的燔炉,是祭天时焚烧松柏木和祭祀后烧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炉旁有一座瘗坎,祭典结束,把扬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内,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的意思。大家看在燔炉前排有8座燎炉,这些是专为祭天时焚烧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坛东、西门内还各有一对。

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员的蜡像。

现在是我给大家介绍回音壁,它是指围括皇穹宇和东西配殿的高大的圆形围墙而言。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米,厚0.9米。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

下面介绍的是迷人的圆心石回音

圜丘坛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心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原来,这也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总共仅有零点零七秒钟。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同时并赋予"亿兆景从石"的美名。

我们从皇穹宇的西面出,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树干扭结纠屈,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天坛境内广植有树龄悠长、树身高大、四季不凋、繁茂苍翠的松树和柏树。树海林涛,森森淼淼,以造成一种"海阔天空"的广漠景象。

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

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全长360米,宽约30米,整个桥体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南端高约1米,北端高达3米左右。如此设计建造,一则象征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则表示从人间到天上,具有遥远的路程。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此刻我们脚下的便是进牲门-俗称"鬼门关",为什么要叫"鬼门关"呢?因为于祭日前,外坛西南隅牺牲所的"所牧"和"所军",需从此洞门自西向东赶运牛、羊、鹿、兔等至宰牲亭屠宰。这一活动叫"进牲"。因凡经过此门的牲畜,全被宰杀无存,用以制作供品,故有"鬼门关"之称。

沿着丹陛桥继续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

在西面是斋宫,坐落于西天门内大道南侧的松柏绿树丛中,原是封建皇帝来天坛祈谷、祀天前进行斋戒沐浴的地方。斋宫占地四万平方米,建筑呈四方形,内有正殿、寝宫、钟楼等。四周筑有两重围墙和一道护城河,建筑讲究,警卫森严。走进斋宫正门,迎面便是气势巍峨的正殿,红墙绿瓦,甚为壮观。据说用这种绿瓦以表示皇帝至此不敢妄自尊大,而只能"对天称臣"的意思。殿分五间,呈拱券形,为砖砌结构。整个殿堂不用梁、枋大木,因此也叫"无梁殿"。殿前丹墀上有两座石亭,右边的一座较小,是放时辰牌位的地方。左边的一座呈正方形,较为高大,名"斋戒铜人石亭"。据史料记载:皇帝斋戒期间,亭内设方几一张,罩黄云缎桌衣,上设一尺五寸高的铜人像一尊。铜人双手恭奉简牌一枚,上刻“斋戒”二字,以使皇帝"触目惊心,恪(ke四音)恭罔懈"。意思是要皇帝有所警惕,不忘用心斋戒。斋戒铜人在清代有三种形式:一为唐朝名臣魏征像,一为明初乐官冷谦像,一为明代太监刚炳像。相传这三人在历史上都以刚直敢谏而著称。此是明洪武十一年定下的制度,清代也沿用了下来。按规定,这里所设的铜人为冷谦像。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

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檐逐层向上收束,作伞状,竖立于高5.6米,占地5900平方米的三层白石雕栏环抱的圆坛之上,祈年殿俗称无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长檩及铁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众多的枋、木兑、桷、闩支撑和榫接起来。该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呈长方形。明嘉靖九年(1530),改成三重檐圆殿,并自上而下依次覆盖青、黄、绿的三色瓦,改名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175年)改为今名,同时一律改为覆盖深蓝色琉璃瓦,以象征蓝天。光绪十五年(1889),该殿毁于雷火,次年又按原样重建。陈列于殿前的青铜大鼎炉,均是几百年前的文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设立的。里层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龙井柱",柱高18.5米,底部直径1.2米,两人也难合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则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

位于祈年殿台基前院落的东西两侧的是东、西配殿,原是分别放置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的地方。现分别辟为陈列宫廷祭天古乐、礼仪,以及日、月、星、辰等神牌位之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神厨”从前是为祭祀宰杀牲畜和制作祭品的地方。下面看到的是神库,是收藏祭品的库房。现在经过呈"W"字形长廊,它共七十二间,起着连结祈谷坛、神厨、神库及运送祭品的重要作用。该长廊的间数正好与72地煞的数字相同,过去传说这是地煞鬼聚集的地方,廊内灯笼式竖灯暗淡,阴森可怖。后来将其窗坎拆除,从而长廊景观大变,成为人们游乐的好去处。

天泉井于神库门前有一眼水井,因其水清味甜而得名。祭天祈谷时用的供馔和糕点,全用此水调制。

现在在我们左手边的是七星石位于长廊东南侧的旷地中,共有七大一小石块。但为何称作"七星石"呢?据传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时,想修建一座祭天地的坛庙建筑,但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时,有一晚他梦见天上北斗七星落地于此,谓之天遂人意,为其解了不决之难,从而降旨于此地建造祭坛。据资料记载,七星石为明代嘉靖九年,经人工雕凿后而置于此处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对他说,祈年殿东南方太为空旷,这对他的皇位、寿命不利。于是便设七星石在此,以镇压风水。在七星石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头,据说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功德而增置的。其设于七星石的东北方向,用以表示不忘本源之意。

这里是天坛的东门,关于天坛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15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叫xx,这天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

这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天坛,此刻,让我们一齐上车,请注意系好安全带。此刻,我们已经到达天坛,请各位游客下车。

游客们,当一进正门,我们将会看到许多个形状像坛子似的建筑,据说这个景点在一八六零年曾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一九零零年还遭受到八国联军的蹂躏。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那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此刻我们就以皇帝登坛的路线进行游览。

首先我们观赏第一个坛,它叫“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还有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此刻我们要登坛了,游客们,请你们最好数一下脚下的阶梯,到了二楼,你们会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雕像,他们都是古代的名人。游客们,此刻你们能够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理好自己的小孩,一小时后,我们将会前往“天库”。

此刻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上面有三个石头,它们被称为“三音石”。只要你们在第一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一下,在第二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两下,在第三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被称之为“三音石”。

此刻,是游客们自由活动时间,三小时后,我们在天坛正门集合,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