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日发言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15 15:17:45

第1篇:全国土地日发言稿

又是一年6月25日,又是一个“全国土地日”。在今天的这个特别日子,却因了一场痛彻人心的巨大灾害,显示出比往年更加特别的意义。

时当震撼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发生才一个半月不到,灾后重建很自然地成为今年“土地日”的一个重大话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切思考。中国土地学会在网上组织讨论这个话题,是很有必要的。

大震方歇,我们正面对着收拾破碎山河、重建美好家园的艰巨任务。6月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526号令:《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根据条例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将在地震灾害调查评估、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组织实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承担重要工作任务。时隔一天----6月10日,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就支持灾区恢复和重建提出了八条共十九项政策措施。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吹响了灾后重建的集结号,我们要深刻认识土地管理工作、土地科学肩负的神圣使命,在灾后重建中充分发挥作用,帮助灾区人民在那片受伤的土地上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

这次灾后重建,工程特别巨大,据四川省统计,受灾县(市)有158个,其中重灾县(市)有50个,受灾极重县(市)有32个。都江堰市,有15万人失房,上千万平方米建筑要拆迁,仅清除建筑垃圾,每天工作10小时,就需要300天。更繁重的任务是规划。有人指出,如此巨量的重建,可称为“近30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规划行为”。而土地利用规划作为重建规划的基础性、前导性规划,既要满足灾后安置的需要,又要满足今后城乡建设和发展、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方方面面的要求;既要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又要专项编制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土地整理等规划;既要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构建新的城乡体系,又要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文化传统,更是工程浩繁、千头万绪,工作难度极高。总之,在一片扭曲的土地上规划一个新的美好家园,是对我们的最好考试,它考我们的智慧和技能,也考我们的勇气和意志。

灾后重建,首先要建树科学发展的理念。今天,当我们追思逝去的亡灵,面对疮痍满目的灾区大地,其实不应该仅仅是悲恸;痛定思痛,还需要清醒的反思。正如一位资深土地工作者所指出的,多年来人们在构造断裂带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了那么多城镇、工厂、学校和交通设施,其中就有规划选址违反科学的因素。

这次灾后重建的规划必须细查地层下的风险,全面调查地震灾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首先是遵循“趋利避害,以人为本”的原则,圈出居住安全的区域。有学者提出,不妨在更大区域范围合理选址,更大程度地集中城市人口。也就是说,重建家园不一定固守本土,完全可以迁出灾区,异地重建。中国的基本地理限制是,广阔西部的大部分区域并不适合人居,西部现有人口已经“超载”,应当更多地导向大城市,人口的集中反而会带来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利用。如果从这样的视角审视,这次灾后重建就应当放眼西南区域甚至全国范围,不能拘于四川一省,更不能拘于灾区。

当然,异地重建、移民安置都不是很简单的事。许多山村居民走不出他们的山和地,有些人移出后又自行移回去。而且,有些少数民族居住区的去留,还涉及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所有这些都表明,重建规划是多学科、多部门整合的工程,涉及复杂系统的方方面面,远非一个机构所能承担,远非短时间内所能完成。重建是耗时费力的长期工程,重建规划是百年大计。做好这次灾后重建规划,将大大丰富我们土地利用和规划的认识和经验,有利于我们科学地管理土地。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建规划时间上应更从容,应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谋定而后行。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灾难史,自然灾害年年岁岁地伴随着人类社会。灾害不断地毁坏人的家园,人又不断地重建家园。每一次灾后重建,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人类自我发展的契机。1996年丽江地震,县城夷为一片废墟,结果丽江迅速完成城区改造,成为旅游业的重镇。日本神户在阪神大地震时,主要产业制鞋业损失惨重,重建中索性淘汰这个已见劣势的产业,转而培育神户港口的竞争力,结果带来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升级。强烈的汶川地震无情地摧毁了一片片旧城旧村,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固然是坏事;但是,自然的暴力客观上拆除了一些本该改造的旧城旧村,为大范围内的土地重划、土地整理创造了条件,又便于我们优化土地的利用格局,提高土地的.集约程度,从而使坏事转化为好事。也许可以说,这其中就寓含了“多难兴帮”的道理。灾难夺走了人的乐园,重建又还以更美好的乐园,从“失乐园”到“复乐园”,不正是社会的进步吗?当然,还要看到,“乐园”由失而复而更美,靠的是人类科学的思考和顽强的拼搏。

可以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苦难过后的地震灾区大地,必定会出现一片和谐、美丽的新家园。

为了灾区美好的明天,我们这些土地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又能做些什么呢?又该怎么去做呢?

第2篇:全国土地日发言稿

今天是第xx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既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要求,也深刻彰显了中央资源节约的思想。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做到四个认清:

一是必须认清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关乎全市发展全局,应当高度统筹增量和存量。

在增量上,我们要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来控总量、优布局、调结构,要通过规模预核来堵住闲置低效源头,要通过指标预算来发挥用地指标调控作用,坚决防止盲目铺摊子、摊大饼。在存量上,要将土地清理推向纵深,研究存量盘活政策,坚决杜绝土地“睡大觉、晒太阳”。在矿产资源管理上,要严格执行矿山开采回采率等标准,严格落实年检年报制度,严格开展矿山土地复垦审查,制定奖惩措施推进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建设。与之相对应,我们不仅要对各地的节约集约新模式、新技术及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给予激励,更要对粗放浪费行为拿出重典问责的硬措施。

二是必须认清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既是资源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应当综合施策。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必须跳出国土行业局限,善于调动各类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作用。要大力推行“阳光地产”制度,综合运用市场和政府之手,将有限资源尽可能多地交给实力名企来干,筑牢节地市场主体基础。要完善落实划拨用地最低价款制度,既要扩大有偿使用范围,又要确保供地率稳步提升。要在守住新建工业项目容积率不低于1.0底线基础上,用规模预核逐步拉高容积率。要适应收费清单执行制度,推进开竣工由资金管理向合同管理、部门联动管理转变。要完善落实建设审批“两个流程”,帮助企业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快建快产。要总结推广以地控税、以税节地等经验,探索价格、税收、租金和规费等多种经济手段联动的市场配置体系。

三是必须认清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不是城区集约而是全市集约,应当市县并轨。

要推进节地政策市县并轨,出让合同履约部门要联合监管,土地批(供)后要实现流程化管理,工业项目用地规模预核要作为项目指标安排、供地的前置,鼓励企业利用闲置低效用地自建标准化厂房、有偿收回闲置土地等政策要成为县域闲置土地处置的关键之招,土地管理重点监管乡镇制度要成为乡镇土地管理的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要成为全国审计举一反三的重中之重。要推进节地制度市县并轨,县域要切实完善集体决策、节地考核、阳光地产、指标预算、规模预核、最低价款、履约保证、厂房多层、双向约束、批供监管等制度机制。要以土地“三项清理”为抓手,进一步解决“三类土地”问题;以国土资源创模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能力和水平。

四是必须认清国土资源节约集约需要全民共建,应当形成整体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起领导之责,对国土部门的工作要多指导协调,努力为其创造更加有效的工作环境,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学习研究用地政策,把握依法合规、节约集约用地的方向;分管负责同志要组织国土等部门,针对当地实际,学习先进经验,细化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要定期分析用地形势和节地空间的动态变化情况,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国土部门要切实担起落实之责,抓好政策落实以及土地“三项清理”、国土资源创模等核心工作,加强国土资源政策尤其是节约集约用地、依法合规用地的培训,提高各级领导意识和能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起联动之责,特别是规划、住建等相关部门更要与国土部门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在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形成合力。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