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得了忍让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8-31 08:50:42

我懂得了忍让(一)

忍让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忍让不是胆小懦弱,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

曾经,我是“处处不饶人”,要是有人碰到我一下,我绝对不会轻易饶过他,而是“以牙还牙”。但是,自从那节课之后,我便学会了忍让,不再事事计较。

那节课,我们学了一篇文章——《将相和》。它讲述了战国时期,一位名叫蔺相如的人因为“完璧归赵”而被赵王封他做上大夫。廉颇很不服气,到处诋毁他,蔺相如得知后并没有生气,而是说:“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倘若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所以我避着廉将军。”这句话传到廉颇耳里,他觉得很是惭愧,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倘若蔺相如不懂得忍让,那么他和廉颇必然会闹不和,那赵国就危在旦夕了;相反,正因为蔺相如的忍让,是他少了敌人,多了个朋友,赵国也日益昌盛了。

我想,我也应该要像蔺相如一样懂得忍让。于是,当别人不小心踩了我一脚时,我会说没关系,下次小心点;当别人不小心碰掉我的东西时,他捡起来递给我时,我会回他一个微笑;当别人因疏忽而弄错我的作业时,我会对他说不要紧;当别人……

我希望每个人都拥有海纳百川的大度,懂得忍让。斤斤计较只会让我们生活在黑暗之中,学会忍让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何乐而不为呢?学会忍让吧,他能使你获得更多的欢乐,更多的友谊,更多的微笑……

我懂得了忍让(二)

忍让,是一种美德,但需要掌握时机。

春秋末期,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国仗着自己国势强盛,侮辱晏子和楚国。晏子并没有立即反驳,而是把简单的事例讲给了楚王听,楚国的国君听了以后到觉得惭愧,不敢不尊重楚国和晏子了。

晏子的忍让是明智的,智慧的,他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忍让不是退让,是退让晏子不会在楚王的侮辱下以智取胜。

忍让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懦弱可欺,并不是对于误解、凌辱的无动于衷。忍让,顾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来。忍让是理性的,以退为进;能够忍让者意志坚定,性格坚韧,定是一个“大写”的人。

但,忍让不是时时刻刻都必须的。

在如今充满竞争,强手如林的社会中,我们不需要忍让,因为忍让会让自己以前的辛苦白费,忍让会让我们遭到排挤。

在自己上当受骗后,我们不需要忍让,因为忍让会让我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会让更多的人重复走你这条路。这时,忍让就是一种纵容。

当一个小偷偷窃财物时,我们不能忍让,因为忍让带来的是社会的不平安,带来的是盗贼的猖狂。这时,害怕小偷,忍让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一种懦弱。

当淡水河畔的住户将恶臭的垃圾往河里到,小河彻底被污染时,我们不能忍让,一味忍让就是对环保的一种背驰,一种对国家的不敬。

忍让是一种美德,但无原则的忍让是一种怯弱和逃避。有人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们拒绝一味忍让。

虽然中国已发展到现代文明的今天,但受辱的史实却令人有着无法把握的悲哀:鸦片战争炸开了中国的大门,而中国人却以良心与强盗交涉!八国联军烧杀掠夺,而中国人却无动于衷,日本人的屠刀架在中国人的脖子上时,日本人的坦克在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横冲直撞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味的忍让,是更多中国的懦夫!

……

这一次,我终于懂了“忍让”这个词的含义,有时我们需要它,但有时我们得说:“不!”

我懂得了忍让(三)

我是个很较真的人,凡是都只为自己着想,完全不顾他人感受。渐渐地,我发现朋友在疏远我,同学一见到我就自觉“礼让三分”,我渐渐觉得不对劲起来,最终将此事告诉了母亲。

母亲对我说:“孩子,同学疏远你的原因是你太斤斤计较了,从不考虑你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要懂得谦让他人,礼让他人!”

于是,我立刻行动起来。第二天一到学校,便把椅子往外移了移,让后桌有更大的空间学习,洗手时也没将水乱撒,而是滴在洗手盆中。然而,接下来发生的是令我前功尽弃。

洗完手后,我去排队打饭,冷不防余奇凯突然冲出来,插到了我前面的位子。我不顾三七二十一,将母亲的叮嘱跑到了脑后,立刻冲了上去,跟他打了起来。最终,此事闹到了老师那里。

事后,有人跟我说:“同学,()你这件事本来可以和平解决的,像余这样性情暴躁的人,让他三尺有何妨?你可以事后与老师说啊!在这种情况下,让别人一下只不过是耽误几秒钟的事情,却可以避免一场争斗!

“那真的每件事都要忍吗?“我流着泪问道。

“也不是,在某些鸡毛蒜皮的事上可以适当忍让,但在权益受到威胁时必须站出来!“

他的话,令我茅塞顿开。

那一刻,我懂得了忍让,在小事上的忍让。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