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清平乐村居(一)
我的家乡在农村,这里有众星拱月的茅草屋,金黄色的稻田,绿油油的田地,清莹莹的的小溪。这里的茅屋显得格外小,那屋檐又低又小,虽然不像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鹤立鸡群,也不像普通的平房那样坚固又安全,但是,它也能遮风挡雨。
溪边的小草青而又嫩,微风一吹,它也随风舞动,显示它优美的舞姿;微风一吹,风顿时变成一把温柔的梳子,梳理它羽毛般的头发。
忽然,我听见茅屋里不时传出花甲翁缊的含着醉意的逗乐声,说着家里的一些事情。
看,最大的儿子非常勤快,光着膀子,肩上披着湿毛巾,靠在锄头上,汗一直往下掉。老二呢,也闲着没事,看见家里的鸡太淘气了,跟我一样,总是活蹦乱跳的,蛋滚来滚去,有时还“跑”到小溪里游泳呢!即使对这一点早有准备,但还是发生了让他们始料不及的事——鸡不愿回家。老二灵机一动:“干脆编织一只鸡笼吧!”说完,他又树阴下,忙碌起来。
老三淘气,顽皮,可爱,他能干什么呢?原来,他正在溪边趴那儿剥莲蓬玩呢!
改写清平乐村居(二)
该写什么呢?我漫步在表青青的草地上。咦?只见一座小茅屋的轮廓若隐若现,我快步走了过去。这座房子依山傍水,景色优美。一棵大槐树笔挺地站在屋旁,似乎像一个不容侵犯的卫兵。
听!屋里好像有人带着醉意在说话,“看看你,头发都白了”“你不也是嘛!哈哈,干了一辈子了,也该享享福了”“呵呵,就是呀……”这两个操着柔媚的吴方口音的人是谁呢?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妻老翁一边说话一边在慢慢地品酒。而老妇呢?则不停地往杯里倒酒,脸上挂着微笑。两口子其乐融融。
好一幅和谐的场景!我赞叹着。没着溪东头走上山坡去,便立刻见到一片豆田。我不禁开口赞道“好壮硕的瓜苗!”“是呀!日子好过了,父母也可以安度晚年了。”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几岁的汉子,他光着膀子,头戴斗笠,大汗淋漓。想必汉子就是那对白发夫妇的大儿子吧!站在山顶俯视,忽然看到了一个在大槐树下织鸡笼的年轻人。他是谁呢?汉子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他是我们家老二。”“哦”我正准备离开时,忽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趴在溪边,跷着小腿,伸出那用处胖乎乎的小手,把剥好的莲子一颗颗地往嘴里送,吃一颗就嚼上老半天,好像在享受美味佳肴。我看着小孩子的憨稚样,噗嗤一声乐了,多可爱的小孩子呀!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当然也没有忘记把这美好的场景记录下来,写了一首名为清平乐、村居的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改写清平乐村居(三)
在一个骄阳似火、烈日当空的夏季里,我独自一个人走在一条不知名的乡间小路上,那儿山明水秀,周围全是崇山峻岭,像一个个巨人站在我面前,碧草丛生,像一大块绿毯平整地铺在大地上,令人沉醉其中。
走了许久,我才看见一座低矮的茅草房,房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中有几条鲤鱼正快活的嬉戏着。小溪的水从山上流下,就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镶嵌在翠色欲流的大山上,岸边有青青的碧草,正随着微风舞动着。
茅草房里不时传出几声欢笑声,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只见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夫妇,他们面前摆着一张小方桌,桌上摆着酒壶,老妇正为老翁斟酒,他们略带醉意,用着吴地方言谈论着,说笑着。
“老伴儿,今年天气好,咱家的庄稼一定会有好收成!”老翁得意地说道。
“那也多亏了咱大儿子那双勤劳的双手啊!”老妇笑着说道。
只见小溪东边的豆田上,一位体格健壮、面庞黝黑的青年,正拿镰刀飞快地锄着豆田里的杂草,尽管酷暑炎炎,他也没有放弃过豆田里的农活儿。()为了一家人的温饱,即使费上再多的心血,也毫不在乎。
“呵,咱二儿子手还真巧,一口气遍了仨鸡笼子,想当年我也是村里有名的巧手!”老妇也有些洋洋得意。
我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在一棵茂盛的大树下,用竹片编织鸡笼,做工精致,他眼神专注,手指灵巧如飞。
“他爹,你看咱三儿子,属他最淘气!”说着,老妇笑着指了指他们的小儿子。
“是啊,哈哈哈!”老翁捋着胡子微笑着摇了摇头。
只见溪旁的青草地上,躺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莲蓬,剥了一个特别大的莲子放入嘴中,摇着小脚,逗弄那些簇拥的鲤鱼,又剥了几颗稍小的莲子抛在溪中,仿佛在和鱼儿共享美食。
多么悠闲自在的一家五口,多么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