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活着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9-04 09:56:18

为谁活着读后感(一)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庆幸自己曾经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可以通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

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为谁活着读后感(二)

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只觉得压抑充斥了自己的整个心灵。同时也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在了书堆底下,因为我讨厌于华,讨厌他的残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个黑色的四月,在我满怀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彻底打碎了我所有的梦。我没有办法接受那样残酷的一个事实。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泪。我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了万念惧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活着的痛苦。“我该为谁而活,我为什么要活着。”那几天我想的只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发泄,开始焚烧我所有曾经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想烧掉过去,烧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鲜红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这唯一的一本,开始重新去体味活着的含义。我总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当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变得开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而身边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无怨无悔。在伤害深深爱我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们造成的,但是我却让他们左右为难。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爱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为谁活着读后感(三)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

这本书已经读了不知几遍了,每一次都是一气呵成,一口气读完,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让读者不忍放下。

《活着》讲述了福贵的一生,富家少爷福贵嗜赌成性,最后赌光了家产。贫困之中,因为母亲生病,福贵为母亲求医的路上,又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来被解放军俘虏,放他回了家。结果回到家中,母亲已病逝,妻子家珍独自将一双儿女拉扯大,女儿在一次意外中变成了哑巴,儿子尚且活泼机灵。本以为这次大难不死是必有后福,但是悲惨的人生却才刚开始上演。用余华自己的话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自己生命的友情,讲述了人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

《活着》的电影拍得也不错,但是在心里留下的印记很少、很淡,可能因为电影的结局没有那么悲。书中写得没电影那么戏剧化,却如同起雾一样,一层层缭绕,最后伸出五指,却看不见了。悲痛就这样,一下、一下,按部就班地席卷。然而,合上书的刹那,发现自己的悲,不是因为福贵一生的遭遇,而是因为那种面对命运的无奈。小说的笔触非常极端,作者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平缓语调,描写了福贵的生活,在一本不算厚的书里,写成了一个人的一生。当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旁人用几个小时去看之时,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主人公与他多舛的命运是一种友情的关系,相互感激又互相仇恨,但却如同影子般谁也抛不开谁。余华将大时代附在小人物身上,看着令人心酸。当福贵被拉去”打仗“,有幸回家的那一瞬,我有些激动,战乱年代,有条命比什么都重要;当败家变成贫农而不再是地主,划了成分,龙二成了自己的替死鬼时,福贵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小说本身不是描述现实,而是在现实与幻想中找到交集,从而更好地反映生活。福贵的苦难生活给每一位读者心灵上重重的一拳,对于生活,对于能够活着表示感恩,感恩生活中的平静,也感恩生活中的苦难。

《基督山伯爵》中有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上的幸福。这就是命运,在幸福和不幸之间,你没法抛弃它,也没办法抱怨它。更像那本童书《小房子变大房子》一样,把鸡抱进来,把羊牵进来,把猪推进来,把牛赶进来,让他们济济一堂,混乱一片,然后再把它们放出去,自己豁然开朗。理虽然平直,却也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人说福贵,但是整本书最令我感动的是凤霞,福贵的哑巴女儿。无论什么时候,她都没有办法表达,当消失了两年的爹回来了,多么兴奋,认出来了却叫不了;当被欺负的时候,想告诉母亲却说不了。造物主给人这么多感官,没有一样是浪费的,凤霞说不了话,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活着,无声的活着,就像那个时代的人,多说多错,不如不说。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上的幸福,只有经历过福贵的一切才知道福贵为什么还活着,为什么还感激生活。我们总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别人的故事,想要真正做到感同身受,真的很难,有些事情,必须亲身经历了才有资格谈及幸福或是痛苦,就像别人对我们或是我们对别人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这些话根本没用,有些事情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明白,冷暖年来只自知。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性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余华没有煽情,亲手埋了全家人,整个故事很痛苦。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