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读后感500字(一)
“在炮火焦灼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一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的珍爱的东西――她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是《蜡烛》这篇文章中感人至深的一段话,西蒙诺夫的这篇小说歌颂了艰难中各国人民相濡以沫,至深至真的感情。
《蜡烛》叙述了一位苏联青年战死后,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把他拖到一个炮弹洞边的故事。她用手掌舀干了洞里的水,用炮弹洞四周的浮土盖住死者的身体,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最后,老妇人拿出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为死者点亮了最后一道光明。当人们在寻找这位苏联青年的尸体时,发现了这小小的坟堆,都不由得惊叹,不由得脱下帽子默哀。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一位老妇人在被德国人炸毁了自己的房屋后还为苏联青年筑造他最后的家,用珍藏着的蜡烛为他点明天堂之路。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位南斯拉夫的母亲在炮火的烟灰下埋葬一位苏联青年的情景。这再也不是什么乐于助人这些渺小的事情能比得过的,那是一种超越国界、人种以后,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为苏联青年做出的自己的最后奉献,让那些高傲的、无视他人生命的人来想想这位伟大的南斯拉夫母亲吧!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烧着,正像一位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蜡烛读后感500字(二)
在《蜡烛》一课西蒙诺夫用舒缓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崇高的“蜡烛”故事。
蜡烛本为普通物,但在西蒙诺夫笔下却被赋予了最厚重的意义。当这小小的蜡烛出现在南斯拉夫的反法西斯战场上时,当育乞西老人插在苏联军人契柯拉耶夫的坟头时,当点燃在饱受法西斯战争摧残的南斯拉夫人民手中时,这小小的蜡烛闪耀出了“明晃晃”的光芒。
一个老妇人孤零零地在地窖中躲避战火时,怀中的两支蜡烛对于她是多么重要呀!这是她去世的丈夫留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给在痛苦与不安中的她带来最好的抚慰。她把蜡烛放在自己的身上,此时她应该不会害怕,因为在她心中有最真的挚爱呵护着她。也许她会在这两支蜡烛的陪伴下走完最后的路程。蜡烛与老人相伴,但硝烟更将老人包围,心中对法西斯入骨的恨随着炮火的猛烈与日剧增。
此时有另一种爱毅然出现在她的眼前。“她明明白白看见五个红军爬到了方场上”“她看见德国人的炮口对准了这五个红军”。她知道苏联红军为谁而来,她知道苏联红军正在为自己的祖国--南斯拉夫的解放而战,还没来得及招呼一声,“一颗炮弹就在近旁炸开了”。战争就这样无情地把伤痛留给了老妇人,“那个苏联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死亡对于老妇人应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为自己的生而死。谁是亲人?就是能让自己感到幸福而温暖的人。在此时两个遥远的国度已经没有了距离,在此时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心应该贴的很近很近。
地窖外面可怕吗?耳边飞着炮弹的碎片。但对于育乞西老人又怕什么呢!有什么比亲吻亲人的额头,让死去的亲人安息更重要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可敬而又令人伤心的小伙子呀,应该把最珍贵的东西,最真的心送给他。对于这个老妇人还能有什么最珍贵的东西吗?“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是蜡烛,是与丈夫结婚时的蜡烛,()是已经保存了45年的蜡烛。时间没有让蜡烛丢失,此刻她要把她认为最珍贵的东西献给她认为最可爱的人--一位苏联红军。“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动摇。”在烛光中透着正义、勇气、坚定。那是一个正义的战士奋勇前进的火焰,是在一个感恩的心中燃起的可敬的火焰,更是人类心中渴望和平的最崇高的精神火焰。老妇人用她的心点燃起“柔和的火焰”,用她瘦弱的身体作“挡风”的屏障。
“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花依然在闪烁。”痛苦与悲伤体现在每个受侵略的人民的脸上,也许还有擦拭不完的泪水,但烛光会闪动着,战胜邪恶的思想会一直闪烁着。因为还有一支蜡烛已被点燃,点燃在“老地方”,它们互相支撑着,会一起燃烧在革命的土地上,会燃烧在每个正经历痛苦的人的心里,会点燃每个正义者心中永不熄灭的“蜡烛”。红军“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喜烛是会燃完的,但会有更耀眼的烛光跟随战斗者的脚步而闪亮。
怀里的蜡烛只有两支,但谁能数得清没有国界的正义者的心里的蜡烛有多少呢?
育乞西老人与契柯拉耶夫英雄,苏联与南斯拉夫,正义与感恩,都由小小的“蜡烛”一一定义。
蜡烛读后感500字(三)
在《蜡烛》一课中作者西蒙诺夫用独有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蜡烛”的故事。
蜡烛在日常生活中是最普通不过的东西,但在西蒙诺夫笔下却被赋予了最厚重的意义。当它出现在南斯拉夫的反法西斯战场上,出现在苏联军人契柯拉耶夫的坟头时,更点燃在饱受法西斯战争摧残的南斯拉夫人民手中时,这小小的蜡烛闪耀出了命令的光芒,它象征着胜利与希望!
一个亲友都死于战乱的老妇人在地窖中躲避战火时,两支蜡烛对于她来说就等同于光明。这是她最亲的人留下的最珍贵的记忆,让她能在在痛苦与不安中得到慰藉。她把蜡烛放在自己的身上,就像带了一份护身符,但是外面隆隆的炮火却又不断地轰击着她饱受摧残的心。
在这种情况之下,“她明明白白看见五个红军爬到了方场上”“她看见德国人的炮口对准了这五个红军”。她知道苏联红军为谁而来,她知道苏联红军正在为自己的祖国--南斯拉夫的解放而战,还没来得及招呼一声,“一颗炮弹就在近旁炸开了”。战争是残酷的,它总是把痛苦带向善良的人们,“那个苏联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此时此刻老妇人的心情是复杂的,这是“亲人”离去的悲伤,对无畏精神的感动,还有法西斯侵略者的愤恨。
地窖外面炮弹的碎片咆哮着飞过,似乎在喊着“死亡”!不过,有什么比亲吻亲人的额头,让死去的亲人安息更重要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可敬而又令人伤心的小伙子呀,应该把最珍贵的东西,最真的心送给他。所以“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是蜡烛,是她与丈夫45年风雨同舟的见证。时间没有让它的色彩有丝毫的减退,此时此刻她要把她仅存的最珍贵的东西献给她认为最可爱可敬的人---位苏联红军。“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动摇。”在烛光中透着勇气、希望、坚定。那是一个正义的战士奋勇前进的火焰,是在一个感恩的心中燃起的希望的火焰,更是人类心中渴望和平的坚定信念的火焰!
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花依然在闪烁。“痛苦与悲伤体现在每个受侵略的人民的脸上,也许还有擦拭不完的泪水,但是那一朵小小的烛光会为黑暗中的人民带来光明,这一点星星之火要从此开始点燃每个正义者心中永不熄灭的”蜡烛“。最后成为一场永不熄灭的大火!红军”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喜烛是会燃完的,但会有更耀眼的光芒跟随着战士们的脚步而闪耀着。
红色的喜烛只有两只但是那代表着正义与希望的烛火却千千万万它会一直闪亮在人们的心中。育乞西老人与契柯拉耶夫英雄,苏联与南斯拉夫,正义与感恩都被蜡烛所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