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匆匆来到物流报社实习差不多一个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尤其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记载,显得是那么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号,在慈总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迈进编辑部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从同事(应该说是老师们)的热情、友好到工作环境的清新、和谐,让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种毫无束缚、毫无压力的优越感让我喜欢上这里。
在韩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钢铁物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而钢铁物流正是特指钢铁产品的流动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这一流动过程当中的最新信息,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韩主任建议下,我几乎费尽一周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我报的数字报,新浪财经频道、中国联合钢铁网。
当然,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还阅读了《专业采写报道》、《经济采访》、《现代物流教程》、《宏、微观经济学》课本。
看到大篇幅的钢铁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类新闻,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报》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教育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大众化、通俗类新闻。而我个人认为,摆在我眼前的报纸,很明显是专业性、深度化经济报道。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转变青年报那种采写、报道理念。
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主要在周二、周四出版。一般情况下,周二,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周四,一到三版,基本无变化,除外,还有固定版面蓝海、市场板材、建材、有色金属等等。
我个人工作主要是辅助韩主任的“蓝海”版块,蓝海总四个版面,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电子商务、金融等。
见习第一周,赶上了毕业典礼、颁发学位、离校找房子等,这一周说自己懵懂,除对报社工作认识外,很大方面来自大学生毕业后的那种喜悦、感伤、失落等复杂情感的交织。
中间的学习到再认识
望着一个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踏上离去的列车,曾经的微笑,今日的离别。一种力量激励我,要奋斗、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种顽强意志。
我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钢铁上游产业链煤炭方面新闻《钢性需求拉动煤炭价格钢企成本压力仍将持续》。一开始,只知道煤炭价格一时期出现暴涨现象,随即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焦点。
后来,通过网络浏览、阅读煤炭等相关动态新闻及分析报道,终于在阅读中找到了煤炭和钢铁的切合点。主题定下来,接着采访就是问题了。
传媒业内的“七份采,三份写”可以突现出采访的重要性。一篇成功的稿件,缺少了采访这一重要环节,就是“闭门造车”式新闻,尤显空洞、不真实、无现场感、无说服力。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着手采访工作。
第一步,联系、搜索采访对象。由于刚从事这方面工作,人际圈不广是弊端。通过网上大量联系煤炭行业专家,最终约到了银河证券研究员、博士后田书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可谓是煤炭业界领头人。
第二步,拟订采访提纲,其实大多时候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预约好田博士后,我开始起草《采访函》。具体包括礼貌用语、涉及采访问题要简洁、深刻、明确,最后的落款、署名等细节问题。《采访函》一定要提前发给采访对象,并标明要求回复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视了这一问题,直到报社马上排版、截稿时才收到回复,连忙编辑稿件,费事费力。
第三步,等待回复的同时,我及时关注这方面相关新闻,以防新闻“复现”,失去首次报道性。同时,我针对煤炭价格上涨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电话采访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对大多的看法、观点进行了解,必要的观点纳入编辑写作范围。
第四步,编辑稿件。从采访的内容里找“亮点”。找能脱颖而出的话语,来直接引用。在采访田博士后时,田博士后明确提出了:“XX年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观点,抓住这一点来引申报道,提升报道影响力。
但是,在这第一篇稿件的采写过程当中,我忽视了对钢铁的重点采访。这是报纸的宗旨,作为钢铁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须时刻以“钢铁”为核心关注对象。
煤炭,这篇稿子后来经过韩主任添彩增色,顺利刊登。
接下来的《原油绑架全球经济上涨趋势短期不改》,从收集资料到采访,写作,准备了也差不多一周时间。但这一周让我感觉不错的稿件是后来花费不足一个小时的《电煤价格干预政策合理吗?》。起先是从田博士的一篇《煤炭价格不应该》约稿而展开的,随后找到各大证券研究所发表的不同观点。经过精心整合,对同一问题的大谈论的报道形式出炉,此稿虽然是一篇综合报道,但是刊发观点鲜明,时机得当,很有实际指导意义。
后来,稿件配发评论及时发表。
第2篇: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从7月初开始,差不多1个月。在这3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使我逐渐慢慢地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向一个社会人过渡。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今年暑假,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两位同学就来到了《扬子晚报》(常州分部)实习。
第一天去的时候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社会部是报社里最大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
由于报到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开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 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出去采访。
接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江苏的其它几家报刊。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习,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平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出去采访了。
第3篇: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即将大三的我,暑假里经家人联系,来到xx报社·xx,做一名实习生,我的暑期实习报告。从第一天没有归属感地坐在角落翻报纸,到现在翘着"二郎腿"在编辑部一台电脑前写实习报告,一个月实习期就这么过去了,深感时光飞逝,认真做事,时间就是过得快呵!通过这一个月在报社的实习,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我熟悉了一些新闻采写的知识。因为我不是学新闻专业的,所以在采访这一环节上没有太多经验,经过一个月实习,在指导老师尤黎明以及另一位实习生xx的帮助下,通过前后六次采访,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能学到知识总是在得到教训之后。
记得x月x日那天,去采访"原棉纺厂停水事件",上午8点半,我和xx赶到现场后,对去居委会反映情况的群众以及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大概采访了下,照了一些照片,就觉得素材够了,急冲冲回到报社准备写稿。回到报社,尤老师问了一句:"你们进到居民家里了吗,不实地调查透彻怎么就可以写稿子了呢?",我们一下子泄了气,只得返工,影响了工作效率。后来蹲点抓拍"交通违章"照片那次,我和韩天就很认真地用了两天时间,对三门峡各个重要路口都进行了实地调查,最后写图配文之前,采访了一个交警,问清了有关交通违章的名词后,才开始动笔,。在写稿方面,经过多次亲身体验,我明白到,写稿子和写文章是有很多不同的,写稿子需要高度凝练、高度客观。写《暑热里,有个热词叫"中招"》第一稿的时候,我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千多字,很过瘾。随后和尤老师在一起改稿子,因为我的不够凝练、不够客观,反复改了四、五次,字数压到二千字,才符合要求。后来写《民营书市风光不再》的时候,我就很客观凝练地顺利完成稿子,看到后来报纸登出来的和自己原本写的没差多少内容的时候,感到很开心。其次,我学到了一些其他很重要的知识。只要不是宅在家里,总是会学到很多东西的。和韩天出去采访的时候,喜爱摄影的他会时常会讲一些有关摄影方面的知识;跟着x老师和xx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谨慎开车的x老师总是会让我学到一些开车的知识;去党委办公室复印材料的时候,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以及修理打印机的知识…这些社会经验的获得,无疑对我今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明确了自己以后的从业方向,就是做一名记者。在来报社实习之前,我是不太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的。虽然别人问起来,我都说"我想做记者",但是底气不足,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不擅长这门职业。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在不断地采访、写稿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越来越觉得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做一名好记者。有了目标,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开始觉得未来的一切都会很顺利、很美好。实习期结束了,我的生活还在继续,对待今后的生活我会很认真很努力。感谢这一个月来,帮助过我、影响过我的"老师"们,祝你们今后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第4篇: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
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
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
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 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
第5篇: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大学四年,我始终在为记者是什么而抓狂,在报纸上,在老师的教学中,陆陆续续的知道一些,但是很模糊,没有明确的定义,家人问起,学新闻这个专业具体能干些什么,我有点萌的感觉,说不上来是怎么一回事,报社实习报告。我需要去弄清楚,新闻是什么,我为什么喜爱新闻?我为什么有想当记者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是我进入报社实习的主要原因及其目的之一。
实习概况
我于7月15日到8月26日在连云港日报社实习,9月15日到10月20日在西安晚报实习,分别被分配在民生新闻部门、社会新闻部。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看报纸,网络搜索,接听热线电话等方式查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内容,安排采访,做笔录,收集资料并进行写稿,跟随老师跑广告业务,并对内刊的广告刊登进行排版等,采访的内容有了解社区人们的生活的基本形态,深入基层采访了解城市中农民工的生活,调查火车退票费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地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为解决老百姓燃眉之急的问题。总之,一切都是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实际解决老百姓问题为目的,是记者的基本工作。
实习单位介绍
《连云港日报》是中共连云港市委机关报,以坚持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开放性、立足于开放城市、海港城市、新亚洲大陆桥东桥头堡、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加快报业发展为办报宗旨。1958年创刊,50年来,成长为拥有《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手机报》、《连云港新闻网》《苍梧晚报网》《今日报业》“三报两网一刊”的强势传媒。在市委的领导下,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实履行党报的职责,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团结引导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为促进连云港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是中共西安市委主办的一张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中国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报纸。《西安晚报》致力于新闻独有化、资讯地域化、服务个性化的办报理念与鲜明的`编辑风格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同步,成为西安家庭覆盖率最高的报纸。《西安晚报》以其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劝慰准确的观点,新颖独特的视角,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实习岗位概述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具体新闻事实的反映,来传达社会主流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所以其题材范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习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这些都是社会新闻报道的范畴。通过对新闻时间的报道,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实习获得的成绩
在连云港实习的一个半月中,共有新闻采写稿件35篇,刊载的有26篇,每份稿件都在1200字左右,其中自己独自采写的稿件达10篇以上。采访的内容深入基层,了解到老百姓所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的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其中采访还涉及到工商部门,对于社会上的坑门拐骗,欺诈售假等行为进行深度有效的报道,通过媒体报道以提醒广大受众谨防受骗。除采写稿件之外,还分别在报社的印刷部门,编辑部门以及广告部门分别待了一周,知道了报纸从有新闻线索开始到报纸出刊并物流运输的全过程,期间还参与到报纸排版,拉广告,拍摄图片。在西安晚报实习中,有稿件10篇,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外地来西安打工的老农民工和80后农民工,他们衣着朴素,被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每天行走于各种劳务市场中,只要有人提供工作,不论薪水多少,他们都愿意干,实习报告《报社实习报告》。不像80后的农民工,在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到被所面临的就业,房子,孩子上学或被留守等问题那种困惑与无助。80后的农民工,强迫自己在大都市里靠给别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来养家,但又不仅仅是为了养家,还为了他们的梦想,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够努力,在西安这个大都市里,总会有自己的一片天。他们身上的那种自信,那种面对生活的坦然,为成就以后的自己而苦苦挣扎的情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繁华都市中,他们的未来在那里》的作品中,深刻的描述了这一场景。此次采访促使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城市中农民工,时刻关注他们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国家政策解读对其进行的有力报道,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最近廉价房措施的实行不失为对生活在城市中农民工良好的政策。
实习体会:
“我猜想,当我死后站在天堂之门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个人,将是美联社的记者。”许多年后,圣雄甘地的这段说辞,时刻鼓舞着我。虽说只是个实习,但是我已把自己当作追逐新闻的记者,促使我不断完善自己。
心态方面:
在连云港日报实习期间,刚去的时候,老师把我安排在资料室里,让我阅读有关民生的新闻,并让我对其进行分析,两天过去了,老师对我不闻不问,那时的我心急如焚,看书只是做个样子,知识不再进入大脑。我打电话给我老师,老师说采访沉稳的心态是必有的,不急你再看看书。一周后,老师出去采访带上了我,同时我为不再资料室看书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是后来我在采访中才发现,如果不是待在资料室看报纸,我还真是不知道面对老百姓我该采访什么,而且我觉得所学的知识真是少之又少,匮乏的不行。之后只要不出去采访,我都在资料室里看书。
在采访中,有3次经历,让我对社会以及记者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知。7月25日,我作为现代快报的实习生被邀请参加市里采访,为期一周,几乎江苏的省级报社和省级电视台都有记者参加,因被采访的人住在开山岛上,需要坐船3个小时才可到达。早上四点时候,我们就开车出发,原本晴朗的天气,在我们到达岛上的时候突然大雨降至,因没有什么防御措施,我们个个被淋的想落汤鸡,海浪一波一波的被海风吹起,击打着岸边的岩石,但是采访工作并未被终止,电视台的采访人员把衣服脱下来把摄影机包住,只露出镜头对准被采访人,平面媒体记者刷刷的用笔记者被采访人说的话,丝毫不受风吹雨打的影响,这场暴雨好像对他们而言似是温和细雨一般。在返回的路上,没有人身上的衣服是干的,但是在他们的脸上也没有怒意,只是在那兴奋的说着采访的内容,有的已经敲打着键盘,把文字输入了电脑之中。就是记者这种忘我的精神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不愧是“无冕之王”。
8月5日,采访加盟打火机诈骗案,用电话给售假公司经理打电话询问情况时,经理李先生的回答令人瞠目结舌,如老子就是天,我说需要钱,他们就掏钱给我,何况是自愿的,我又没有逼迫他们,怎么是诈骗呢,况且我想怎样就怎样,管你们X事,如果你们管这档子事,别怪我找人砸你饭碗等。这件事虽然在报纸上曝了光,但是因为武汉的地方保护主义特别强,导致这一事件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件事上我看到了李先生因为有钱而嚣张跋扈的嘴脸,深刻的体会到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应该深入内部调查,彻底解决问题。
8月15日。我独自到海州区的红旗社区采访,因本身采访对象不是很了解,去之前也就没有什么准备,到采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因为被采访人的妹妹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长期遭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其骨瘦如柴,脸上的表情有所扭曲,看到她,我愣住了足足有5分钟,其姐姐叫了我几次,我都没反应。后来采访他姐姐实在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好先行离开,最后还是用电话完成了此次的采访。这件事对我以后采访做了警钟。第一,采访之前,要对被采访人有所了解,并写采访提纲。第二,着力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对事物的认知以及敏感度,做到遇事冷静、不慌张。第三,与人沟通方面的加强。
在西安晚报实习期间,因为实习老师没多少采访,我得以空闲看了新闻学专业课本,也到基层作有关城市中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深刻体会到他们在城市中艰苦的生活,以及对城市的贡献,被他们的不懈努力与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折服。在对西安地铁运行期间,对西安上班族、学生等不同人群的采访,深深感受到作为西安人拥有地铁的骄傲。与此同时,国家火车票退票费用的降低不失为减轻人们出行不便的一种策略。与人的不断交流,使得我在与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专业方面:记者这个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新闻写作方面的技能。还需要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度和敏感度。这是建立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面的。再说新闻无处不在,涉及的范围广,所要求的知识面也很广。我在社会新闻部实习,社会新闻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习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都是社会新闻的范畴,这就要我们学习如法律,经济,政治,文学,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我的专业是新闻学的,但是所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在我一次有关一位女士买了一包发霉的月饼采访写作中,我就没有提到我国宪法规定的假一赔十的相关条列,老师说:没有这条新闻信息,其新闻的价值就被打了折扣了,还有一次是有关四胞胎的采访,因其家庭贫困,希望政府能给予家庭补贴,有了上一次的经历,我特地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有地方政府是给与贫困家庭生多胎儿补贴的,当时打电话告知其父,后来才知道,国家规定里是不给与补贴的,是有些地方政府破例给补贴,那是其他的城市。每个省的有些规定是不一样的,两个不能相提并论。给了当事人错误的信息,这是作为记者很难看的一件事,但是不得不说这是知识不足惹的祸。记者拥有的不只是相关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通晓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但是不用很细致,大概知道就行。这就需要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在记者的道路上才能越行越远。
人际关系方面:
把人际关系搞好是记者的必备条件,因为有了人际关系,记者所获得新闻线索也就多,所采写的稿件也多。认识不同的人群,你可以学习他们的优点,这不仅有利于自身修养提高,还会在社会
第6篇:在报社的实习报告
去报社实习的两周里,我感觉收获还是颇大的。
刚开始去的时候,我心里挺担心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忐忑不安的,很怕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更怕自己找不到新闻,导致没有新闻上报。去实习的这段时间,大概了解了当记者是怎么一回事,也算是为了自己解惑了。曾经想过,大学毕业后,自己有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现在看来,自己可能不太适合这份职业。看得出,记者上班的时间很自由,除了会议之类的时间要到之外,只要有新闻可写,就可以不用去报社,我觉得这样的上班时间还是蛮好的,感觉挺自由,更可以充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我们去实习,其实主要的还是靠我们自己,说白了,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去找出有价值的新闻,一天分为两个阶段,半天接电话,半天跑新闻。接电话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而一天里能接到的电话也不多,其实自己本来也是一个局外人,所以在报社里,我强烈感觉自己到一种人情冷暖,我只觉得冷漠也许是我们呆的时间太短,他们可能认为我们只是一个过客,因而也就没怎么关注我们,当我们不存在吧!在外跑新闻的过程中,刚开始挺有激情的,后来就感觉越来越来越累,也许是走的路多里吧!当然,正因为跑新闻,使我熟悉了更多地方,同时也深刻的了解了民生,为了了解情况,我们开始与相关部门打交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起到锻炼的作用,至少我是受益匪浅,感觉自己以后再面对问题时会更有勇气去解决它,同时也让我变得更成熟,更了解社会。
因此,我建议:再有机会去实习的情况下,同学们应该把握这次机会,我相信你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