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周记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14 13:15:07

第1篇:初三周记

透蓝的天空看不到一丝白云,夏季被火热吞噬。你,正一步一步向我逼近……

曾想象你来到我身边时的场景,却不料这一刻来得这么迅速。听着你急促的步履声,眼前一一掠过那几年的往事。

初一新生军训。一群素未谋面的人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班级。顶着炎炎烈日,跟随教官练习军姿。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几个动作反反复复练习很久才学会。有时甚至都想放弃,老班在一旁喊着“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为我们加油打气。四天军训之苦,融化在每天的一碗碗绿豆汤里。我们渐渐对初中也有了模糊的概念。

初二运动会。每个运动员都拼尽全力,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在赛场上跌倒后,昂着头爬起来,接着迅速地向终点冲去。赛场上、赛场下,49颗心无论何时都紧紧连在一起。运动场上到处闪现着他们潇洒的身影。成绩?恐怕早已抛之脑后。

弹指流年,已匆匆度过两年时光。那些微凉的画面成了我心里永不褪色的记忆。那些曾经教我们的老师们,或许初三即将与我们分离,请您勿忘:我们永远是您的学生。承载了太多期许的目光,怎敢轻易辜负?初三,请让我紧紧抓住你的手,一起去追逐梦想,这一次我不会再胆怯。

再见,旧时光。初三,你好。

第2篇:初三周记

昨天妈妈感冒了,于是她按以前一样没有吃药,而是采用拔火罐的方法治感冒,我都在一旁观察。

医生先拿一堆大大小小的透明玻璃罐子放在妈妈躺的床边,然后用镊子夹住一团棉球在酒精里浸湿,紧接着用打火机点着湿棉球,最后她用点着的棉球在玻璃罐子里搅拌几下并快速将罐口罩在相应的穴位上。这时玻璃罐摸上去还是热的,我有时脑子里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玻璃罐就像被粘在皮肤上掉不下来了呢?为什么我透过玻璃罐看到的罐口处的那块皮肤就像气球一样鼓起来了呢?

这个星期老师安排同学们回去做实验,我和爸爸一起做“手掌吊瓶子”的试验。我们找来一个装过果酱的空瓶子,我先把热水倒进瓶子里,然后把瓶子摇一摇倒掉里面的热水,接着我迅速地把手掌盖在瓶口上,另一只手托着瓶底,爸爸打开凉水冲瓶子,最后等瓶子冷却了,我松开托着瓶底的手,盖在瓶口处的手掌居然把瓶子牢牢地吸住,瓶子吊挂在手掌下面。“为什么瓶子会挂在手掌下面呢?”我心中充满了疑问。

爸爸给我解释道:上述实验的原理和拔火罐是一样的。接着,爸爸妈妈又给我讲了空气的成份、热胀冷缩、大气压等知识。原来玻璃瓶是依靠大气的压力压在手掌、皮肤上的,瓶子里鼓起来的皮肤则是被瓶子里的负气压吸起来的。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只要带着一颗善于观察和善于动手实验的心,就能解惑,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第3篇:初三周记

我曾一度在成长的路上兜兜转转,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抵达心中的终点,而至迷失了航向,是母亲苦口婆心地将我劝回最初的起跑线上。

记得那时是在初夏鸣蝉的季节,太多的记忆碎片已然模糊了,唯独这一件。

初夏的天,已经令我感到聒噪了。可我却将面临的,是为了期末考试一次又一次的模拟考,我们率先进入了题海中……

不知怎的,每每考前,我总给自己增添无尽的压力,迫切地使自己必须去取得好的成绩,好的名次,从而陷入了。紧张的心里,难以逃离。

一模拟考试后,我着急地等待考试成绩。向最终盼望得到的却是语文成绩连平均分都没达到,数学总有些粗心不断的错题,物理几道画涂题漏写……我将试卷一张张层叠在桌面上看着这些红色的印痕,我简直不敢面对我的老师。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下定决心,进入疯狂的备战中,迎来的第二次模拟考试却更加糟糕我差点几乎是心如死灰。是母亲将我从冷寂得“鬼门关”拉扯回来……

“伊,我有些话跟你说……”茶余饭后母亲轻轻地推开了我的房门,我怔怔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她指了指窗外,“看落叶呢?落叶虽美,但,过于凄清,不如看枝头的花儿……”

我茫然地看着母亲,母亲她安静的坐在我的身旁。“别着急,是金子总会发光。看,这些花儿绽放前,要经历痛苦,花开需要时间,不忘初心,自始至终。”不知为何我的手上,啪嗒滴落了一颗泪珠。“我懂了,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在也不急于求成,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回到了起跑线上,拾起无意遗忘的初心,继续前行。

第4篇:初三周记

今天我帮了妈妈洗碗。我先将碗内洗净,再将碗边用抹布擦洗,然后将碗底洗净,一个碗就洗好了。我又一口气洗了七八个。奶奶进来提醒我别把衣服弄湿了,可我早就弄湿了,只好待会去洗个澡再换衣服了。

洗了碗,我又去帮奶奶掰玉米,奶奶先帮我开了头,掰了一行,然后给我掰。一颗颗玉米从我手中落下来了,像一个个调皮的黄宝宝。转眼间,一个玉米掰好了,我接着又掰了一个。掰到最后四行的时候,我突发奇想,不如玩了一个游戏吧!我在脑海里想象:一行玉米就是一列火车,掰完一行一列火车就开走了。于是我先开四号列车,列车顺利开走后,我又接着开一、二、三号列车。哈哈——转眼间,四列火车全开到篮子里了。

奶奶看看篮子里的玉米粒,夸我掰得好。妈妈看着我洗的碗,也说我洗得干净。她们十分高兴,我也十分高兴!因为我能帮她们干活了!而且我还在劳动中体会到乐趣啦!

第5篇:初三周记

炊烟袅袅,步履醉;在诱人的香中,与他的相遇,简单而美好。

他,以做牛杂为生。街坊都叫他,“文哥”。

小学时,他的“文记牛杂”铺,是我最爱去的所在。来一碗热腾腾的萝卜牛杂。趁热,猛地吸一口汤。一股暖流滚入肚中,滋润了胃,舒坦。咬一口萝卜,晶莹如玉,在舌尖上舞蹈,在唇齿间缠绵。嚼一块牛肚,爽口弹牙,鲜香让味蕾留恋,欲罢不能。文哥笑眯眯地看着我,操着一口淳朴的广州口音,耐心地向我一一介绍着碗里各种各样的食物。

遇见了他,就遇见了老西关的美食。

常去,便与他熟识了。“文哥,要一份牛杂,多一点牛肚牛肝!”“没问题,多给你点爱吃的!”他总是这样,笑呵呵地满足着大小顾客的不同要求。大剪刀一张一合,块块牛杂萝入碗中。他挥着熟练的双手,舞清风,笑斜阳。每当我们捧着热乎乎的牛杂,大快朵颐着自己最爱吃的美食时,他总欢喜得眼睛眯成了缝,如夜晚天空中的娥眉月那般;而那价钱上的亏损,他从不计较。下班了,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聚到了他的小摊前。他亲切地向他们打着招呼,向熟悉的主顾问起近况,关心着他们的生活。一递,一接;一碗牛杂,传递了一份情。

遇见了他,就遇见了那浓浓的街坊情。

后来,我毕业了。离开小学几年了,未再见过文哥。只是,无论再怎么吃其他的牛杂,都觉得吃不出文哥的味道。一天,得了空,便又回去。踏进熟悉的小巷,瞥见熟悉的.小摊——他,仍在那。点上一碗熟悉的牛杂,但感熟悉的香味在唇齿间萦绕;细嚼,又嚼出些新滋味。文哥见状,自豪地说:“最近新研制的配方,又加了些牛板筋。怎么样,味道还不错吧?你在别的地方可吃不到!”我点点头,问道:“您做牛杂多少年了?”“十六年。”惊异。可他却轻描淡写道:“没什么,就是做了开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如此而已。”

遇见了他,就遇见了那手艺人的简简单单的执着。

望着文哥在烟火缭绕间忙碌的身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也许,支撑“文记牛杂”走过十六年风雨飘摇的,是文哥对这份老西关美食的热爱,对街坊情的留恋,还有,那一点点创新,为他平添一分底气。

在那唇齿留香间的,是文哥的缕缕情愫;与他的相遇,真是美好。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