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周记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4 19:50:13

第1篇:端午节周记

我喜欢的节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这个节日不但离我的生日近,也是爱国诗人屈原的祭日。端午节时,我们可以看龙舟、吃粽子。

妈妈带着我去看龙舟,当时的情形可热闹了!四面响起了咚咚的鼓声,比赛开始了,河面上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龙船,四条龙船伴着鼓声越划越快。再看观看的人们,人们有的急得像油锅上的蚂蚁,有的正在疯了似的喊加油,还有的激动地跳起了舞。这时,所有人几乎什么烦恼都忘掉了,伴着鼓声越飘越远,消失得无影无踪。

回到后,我们开始了包粽子行动。我先用两张叶片叠在一起,加入糯米、花生……包成三角体,用细绳缠紧。口味有很多种,有蛋黄的、肉松的、火腿的……真想每个味都尝尝。粽子不但味道多而且形状也多,有椭圆形、斧头形……真让人眼花缭乱。

端午节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精彩的龙舟比赛,真是乐趣无穷!

第2篇:端午节周记

今天去奶奶家的时候,在楼道里闻到一阵清香,咦?什么这么香?原来是每家的门上挂了一束束青绿色的叶子,那是什么呢?奶奶告诉我那是菖蒲和艾叶,我问奶奶:为什么要挂菖蒲和艾叶呢?奶奶说:因为艾叶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而菖蒲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所以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喜欢在门口挂这两样东西。然后奶奶又问我端午节的.来历,我摇摇头,奶奶接着告诉我:你知道屈原吗?他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后来他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第3篇:端午节周记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传统节日吧。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被人们称为龙节、端阳节、重五节、艾节和五月节等等。其中,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另外,古书记载“端”字有开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这就是现在的端午节了。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说起端午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非常有学问,是楚王身边的官员,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国家富强起来。但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将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军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纵身跳入江中。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的遗体。人们将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很多特有的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佩香囊。我最爱吃粽子,因此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粽子吧。粽子是用糯米加各种配料,再用新鲜的竹叶包裹扎藤,上锅蒸煮而成。喜欢吃咸的就包上咸肉、蛋黄、干贝、叉烧;喜欢吃甜的就放上蜜枣、豆沙、莲蓉。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一阵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香气扑鼻。解开扎绳,剥开粽叶,白白的糯米里包着红红的蜜枣,咬一口,软软的、甜甜的,满口留香。

每到端午节,我又想起一首脍炙人口的童谣:“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真是一个欢乐的传统节日!

第4篇:端午节周记

再过二十来天,端午节就要到了。

说起我家过这个端午节呀,我还真是感慨万分啊!实属让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的家乡没有江河湖水来划龙舟,不过每逢端午,还是可以看到人家门前插着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闻到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阵阵粽子的香味。

按理说,我家过端午也没啥区,别可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众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实也无太大区别。还不就是过个端午节!只是我家的气氛不对头。

人家过端午,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可我家却是硝烟弥漫,分成两派,年年都要斗上两回合,才肯罢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投江时,人们因为捞不上屈原的尸体,所以用栋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罗江以祭祀屈原,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从这以后,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如今的粽子在讲究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下,不论是造型还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这粽子馅儿上。

爸妈喜欢吃糯米粽、蚕豆粽;而我和弟弟则喜欢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总是以种种理由来反对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较量。

“妈,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吗?”

“包那两种粽子多麻烦!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妈我哇!肉粽又油腻腻的,多吃对身体健康无益。还是糯米粽和蚕豆粽比较好!”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们两姐弟就是喜欢吃这两样嘛!难道您连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应吗?”

“那好啊,你们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现在我没空!”

“包就包,谁怕谁!”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怎么着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们就凑齐了所需的原料。接下来我们俩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热火朝天!

忙了大半天,总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可我们还是和爸妈堵着气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厅,边看电视边吃粽子,好不惬意!

第一回合:我方胜利!

第二回合:悬艾草

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驱蚊杀虫;悬艾草又是端午节的习俗,是用来驱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认为门前应该挂一束艾草。

可是敌方却认为在门前挂艾草只会招来蚊虫蛇蚁,就坚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较量爆发。

一阵唇枪舌战之后,我方渐渐处于下风。虽然很想在门前挂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没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没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终以战败而告终。

第二回合:敌方胜利!

就这样,每年较量情况都是一成不变:打和。可这端午节过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鸡不成反被蚀了把米”!

再过二十来天后的端午节,我家又免不了一场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节就是如此让人哭笑不得!

第5篇:端午节周记

今天是端午节,又是外公的生日,我与姐姐早早起床,一起认真地制作了一张漂亮的生日贺卡,姐姐又把她平时变魔术的用具装进书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准备了丰盛的酒菜,舅舅买了一个两层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们画的还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厅的桌上,我插上蜡烛,姐姐用打火机点着,表弟乐乐把灯关上,又拿出他带来的手风琴,我们一起合唱“生日快乐”,唱完后外公许愿,吹灭蜡烛,这时屋里的灯突然全亮了,我们边跳边鼓掌,逗着大人们都笑了。

外婆在餐厅里喊:“快过来,吃饭啊”,我们又跑到餐厅里,围着桌子坐好。在大人们举杯祝贺之前,我与姐姐拿出我们准备的生日礼物递给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乐,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外公看着我们画的生日贺卡,说:“这么好看的生日蛋糕,还有彩色的蜡烛,这生日礼物太好了。”

饭菜非常丰盛,有鱼,有鸡,有火锅,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们小孩吃了好大一会儿,不见菜少,都已经非常饱了,就跑到楼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厅休息时,姐姐开始变魔术,我们全家都围着看,只见姐姐熟练地把两个硬币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并排放二张扑克牌,然后把外面那枚硬币往外推推,让第二张扑克牌盖住这个硬币,再往里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气,翻开扑克牌,只见第一张牌下的硬币也跑到第二张牌下面来了,大人们都觉得奇怪,夸姐姐真行。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我们该回家了,今天我们玩得可真的高兴。

第6篇:端午节周记

今天是星期六,我正在奶奶家里兴致勃勃打着游戏。

突然,我听见一种奇怪的声音,一直“沙沙”作响,便一下子警惕起来。我偷偷溜进了厨房,左看看,右看看。哦,原来是奶奶在包粽子。嘿,有好玩的事做了!我立即飞奔过去,扑上前,一把抓过一张粽叶,一板一眼的学起包粽子来。

包粽子真是难啊!第一步:对折粽叶都把我难得团团转。奶奶说,粽叶对折也要留着少许,要不然米粒就会掉出来。我算好角度,三番两次地卷呀卷,折呀折,终于做出了理想的.形状。

第二步是最简单的——装糯米。说简单,其实它也要注意“平、满、多”;说难,也没有第一步的准确要求。我在叠好的圆锥形里放入些许米,夹入用酱油浸透的鲜肉,再撒上些米,直到把肉全部盖住。奶奶又包好了一个,便来教导我:“哎呦,你看你!都把糯米撒到缝里去了。”我仔细看看,还真有一两粒掉到了外面的粽叶里。我急忙用细小的小拇指帮忙抠出米粒,继续包粽子。

开始最后一步了!我把握好手的力度,嗖的一下,来了个“粽叶翻身”。哎呀,米粒“啪啪啪”地都争先恐后地掉出来了。幸亏奶奶眼疾手快,拿起大盆,接住了的米粒。哎,我前功尽弃了。

没关系!我耐心地再从头包起来……

过了好久,我终于基本地掌握包粽子的方法了,还有许多技巧呢!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包粽子真有趣啊!

第7篇:端午节周记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咱们就说说家乡端午节的粽子。

我们年年都过端午节,可你们知道么,端午节还有一个历史故事呢。说有那么一天,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跳河自杀。他死之后,人们为了不让水中的鱼吃掉屈原,于是就创造了‘粽子’让鱼吃。只有将鱼喂饱了,才不会吃掉屈原。水下漆黑,将粽子喂给鱼,鱼才会给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晋代时,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元、明时期,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每当端午节,奶奶和妈妈就要开始着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进去。期待着粽子的出锅。过了几小时,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个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节吃粽子,就好像春节吃饺子一样天经地义。吃粽子的习俗,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