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造句 >报社造句

报社造句

句文网    发表于:2020-12-18 08:12:28

报社的通俗造句:

1、中文系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地进入报社工作。

2、爸爸在报社担任编辑室主任。

3、报社没有他的一席之地。

4、这家报社的社论总是要言不烦,而且见解精闢独到。

5、张叔叔是报社记者,见闻很广。

6、这篇社论有点在替报社文过饰非的味道,让人读了有些不快。

7、这种向壁虚造的新闻,非但有违新闻道德,而且有毁报社声誉!

8、一到报社,他立即如蛟龙得水,大展拳脚。

9、这家报社的社论总是要言不烦,而且见解精辟独到。


“报社”造句摘选:

1、他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小报社会专栏的显著位置上。

2、几年前,企业家找到当地一家报社,提出愿意每年拿出一百万元,用以资助贫困大学生,并委托报社操作此事。

3、要是成功了还好,名利双收,被报社大肆报道不说,回去了还有可能受到医院的表彰。

4、后来新华日报社迁到南京,重庆原来的报社成了重庆日报社,外婆就在那里,一直干到了退休,现在是重庆日报社还健在的员工中资历最老的。

5、在做家教的间隙,我在一家经济报社打工,是做一份社会调查。

6、沙洲坝还有苏区的银行、邮局、工厂、医院、报社、大学、剧社、博物馆、图书馆等。

7、军方张发奎及薛岳怒极,率众冲入报社,乱摔乱砸。

8、我得说重庆日报社是个独树一帜神奇的单位,福利和人际关系温暖得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还能存在的事情。

9、董事长田家玉常说:企业是社会的,企业获得利润,也应回报社会。

10、老张的前妻是别家报社的记者,离婚之后到南方发展,很快就做到了副主编的位置,应该是个女强人吧。

11、搞文学的那就去报社帮忙工作,宣扬方大帅的思想,宣扬方家军有多好,挥舞着钞票还有理想呼唤人才。

12、直到前些年,重庆日报社分福利房都还有我外婆的指标。

13、早先根据工龄,外婆买了报社的一套二手福利房,我回重庆时看过,有一百零几平方米。

14、每个孩子要认真学习,树立理想,将来回报北大,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5、重庆日报社的福利特别好,什么东西都发,包括房子。

16、在江北的北泰晚报社,张洪祥正享受着众星捧月的荣光。

17、近年来这家报社一直在靠有限的资源艰难维持。

18、布兹塔先生将报社资产卖给了竞争对手然后关门了事。

19、毕业那年,他误打误撞进了一家报社,做校对编辑。

20、比如“顶职”,爸爸退休了,儿子进报社,有的儿子、儿媳都进去了,一家人好几口子都在报社工作的比比皆是。

21、用我妈的话说,重庆日报社有点儿氏族公社的意思。

22、外婆在前两年才彻底来南京定居,之前是断断续续地来,因为她离不开重庆日报社那个温暖的环境。

23、报社有点儿钱就盖房子,福利房制度延续了很多年。

24、学校一面临街,和重庆日报社隔街相望,另一面是“滚滚长江东逝水”。

25、在报社记者七嘴八舌地高声向他提问时,他始终表现得镇定自若。

26、不用说,包括花城电视台、花城日报社、花城地方网在内的数十家媒体肯定都到了,明天一早铺天盖地将全是李市长义举的报道。

27、采矿工程为爱迪生造成了很大亏损,这使得那些不怀好意的报社记者在一旁看笑话。

28、以宽容的心态对人、以宽阔胸怀回报社会,是一种利人利已、有益社会的良循环。

29、投稿去报社已经一个月了,却有如石沉大海般没回音,看来是毫无希望了。

30、当时的新华日报社就在外婆住的那条街上,于是外婆就去了当时的新华日报社

31、报社不甘示弱,操棍子反击。

32、母亲被分到了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小时候,我就住在电台的宿舍区里,到了周末就去重庆日报社家属区看外公外婆。

33、最后一点儿花絮是,报社领导得知了一个印刷工、一个电工大闹节日加班的消息,相当震怒。

34、90多岁的罗素写了封公开信,呼吁和平,报社收到信,顺手丢到了垃圾筒里。

35、我有很多小学同学,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重庆日报社的。

36、上次回重庆见到那些从小一起玩儿的小伙伴,他们现在都已是中年,很多已经是报社的中层领导干部了。

37、我只有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来回报社会,这也是对父母在天之灵的最好安慰。

38、外婆和外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忠厚老实、勤勤恳恳地生活了一辈子,左邻右舍的关系都特别好,重庆日报社的老员工都知道他们。

39、替我张罗这顿火锅的东哥在报社广告部工作,所以晚报、晨报的记者加摄影来了一堆人。

40、我被安排在报社的宿舍里,屋子不大,但足以一个人住下,倒也不觉有多少委屈。

41、可是这些报社夸大其词,你们明木集团也应该出面澄清一下,好吗?

42、在报社所有人都认识她,因为曾经在幼儿园工作的缘故,都八十多岁的人了,整个报社的人还是都叫她“姚阿姨”。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