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29 07:07:13

第1篇:《秘密》读后感

时间是人们最喜欢谈也是最不愿意谈的事情,我们喜欢将它比喻成河流,说时间的长河不息,既往开来,不知其始终云云。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如同我们在水流旁的感觉,连绵不绝,不知疲倦,在不知不觉中,后一秒的水已经不是前一秒的水,而我们也不再年少。无论长河还是逝川,这些都有完整的形态。春夏时节,它们是清晰可见的流体;秋冬时节,它们往往成了大大小小的冰片,互相碰撞挤压,破碎不全。然而再怎么支离破碎,在这之下,依然是生命不息的奔腾。

爱丽丝·门罗对时间的破碎感呈现得十分强烈,她的短篇小说常常截取人物的一个个时段,却往往给我们串联了他们的生命全貌。在这本《公开的秘密》中,门罗强硬地敲碎了时间的完整性,用空白的隐现和残片的拼接连接了8个小故事,其中有失踪的'女学生;有签约的拓荒者新娘;有在晚餐会上离奇嫁给澳大利亚求婚者的女隐士;有逃离巴尔干的女人——她又启发了一位逃离丈夫和情人的加拿大女人……门罗再一次向我们展现了精彩的人间百态和万物共联。那些不为人知的、销声匿迹的、众所纷纭的“秘密”,都像极了碎片化的时间形态——支离破碎,却仍然在流动。

《公开的秘密》的第一个故事,以一个失踪事件开始,时间在这里成为一个无法说明的空白点。本来重点应该是一位参加野营的女生希瑟的失踪,但是律师妻子莫琳却皆由这个事件想起了自己的过去:

“女孩们有时候会热血沸腾,想要不断地冒险。她们一心想要当女主角。她们想开一个从来没有人开过的玩笑。要满不在乎,无所畏惧,要制造大骚乱——这就是女孩们曾失去的希望。”

现在,莫琳已经不是那个“年轻的女孩”,她已为人妻,过着令人羡慕却又略显平淡的生活。然而,渴望别样的生活意识仍在她脑海里,有时候有些景象会将她带进另一种生活中,共存于她现在的生活轨迹。正所谓:

“她同时了解了两种生活,这只是一个偶然,一个迅速被更正的错误。”

希瑟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没有消息,没有尸体,就好像这个人从未存在过。而从这个空白中延伸出来的莫琳的回忆和神启般的想象瞬间,映现了所有女人的命运轨迹——渴望掌控又无奈顺从,几乎熄灭的希望之火只能在回忆里隐约闪动,这就是那个“公开的秘密”。小说结尾出现了一个还未发生的未来时间的场景:年轻的莫琳守寡之后再嫁,在厨房里回忆她的过去。叙述又快速转回到当下,此时此刻的她当然不会想到这个未来场景,但是当下和未来也将变成过去,变成被储存起来的时间,她也正是通过回忆和想象,让平淡生活变得“不同寻常”。

门罗惯于在不经意间向我们强调命运的重复单调和时间的秘密,又一方面让我们感觉到意识是可以转换挪移,突破现实的限制的,哪怕只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自由感。就好像,我们小时在河流里玩耍,尝试组成人墙阻碍河水流过一般。我们不自知水流从每一个缝隙中继续往我们身后流去,但仍然洋溢着自豪喜悦的笑容。

第2篇:《秘密》读后感

这本书的前言写的很煽情,“这个秘密已经流传千百年,曾被埋藏、令人觊觎,更被禁止、遭人偷盗,甚至被天价锁购。而过去知道这个秘密的,竟然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柏拉图、伽利略、贝多芬、爱迪生、卡耐基、爱因斯坦,以及许多非凡的发明家、卓越的科学家、伟大的思想家。现在这个秘密即将公布于世。了解这个秘密,就没有做不到的事;不论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这个秘密都能给你!当你学会这个秘密,你将会知道如何去拥有、成为、或去做任何你想要的。你会知道自己的真实面目。你会知道,那等待着你的、真实华丽的世界。”

于是我带着很大的好奇开始这本书的阅读,感觉它的大概思想内容与《积极心态的力量》、《不抱怨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这本书主要是通过采访了西方世界各个层面的人,包括心理学家、教授、企业家、作家、演说家、通过他们对遇到不顺利的事所保持的心态,把他们采访笔记的摘要汇集到此书当中,把这种面对困境时积极的心理状况,以及保持这种乐观心理状况所带来的转机,他们被作者总结出来,并为了从吸引读者的角度来给本书定义为“秘密”。其实通读全书来看,我认为作者所讲的秘密,其实就是叫人们乐观、遇事往好处想,不要总是把事情往坏的想。只是他的表达方式是西方式的,与我们传统的说教不太一样。

但是我认为这本书还是有切实说到人心里上的地方,比如书里在“吸引力法则”这篇中写到“如果你感觉很好,就是在创造一个符合你向往的未来,如果你感觉不好,就是在创造一个偏离你向往的未来。你在生活的同时,吸引力法则也时时刻刻在运作着。我们所想和感觉的一切,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如果你担忧、恐惧,那么一整天下来,你就吸引更多担忧和恐惧来到你的生命中。”“如果你从拥有美好的一天开始,并且沉浸在那种快乐的感觉中,只要不让某些事转变你的心情,依据吸引力法则,你就会吸引更多类似的人和情境,来延续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以及“如果你抱怨你将吸引更多的抱怨”。书中的这些话对我来说都是很有启发的,因为我们生活当中确实存在悲观失望、抱怨不满的心理状况,可是如果你意识到当心理存在这些消极念头的时候,要时刻记住,停止抱怨,停止悲伤。因为它们不会让你改变现状,只会引来更多的抱怨与不幸。永远要想好的那一面,永远要有正面的力量。不仅要给自己,更要给家人。

有人说过,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不再抱怨。我们经常把自己的不快乐于向人倾诉、抱怨,但其实你把消极的心态传给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被你的悲观情绪所感染。所以,让自己充满美好的感觉,幸福的感觉、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把这种好的正面的力量传递给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就像书中所说的,“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包括你正在抱怨的事,都是由你自己吸引来的。”所以,合上这本书,我理解了作者所要告诉我的“秘密”,那就是永远要吸引美好的事物,心里永远要想到好的事物,保持乐观。那样,你的生活中将会吸引到幸福、健康、财富、快乐与爱!

第3篇:《秘密》读后感

前几天,我和弟弟、爷爷一起去了新华书店,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秋天到了,樱花巷里挤满了人,樱花树上开满了樱花,这使笑猫和球球老老鼠觉得不可思议,它们决定要去樱花巷看看。到了樱花巷,人山人海,老老鼠停的被人们踢来踢去,但人们都以为它是个球球。它们看到人们都挤在一家买花圈的小摊前,抢着买花环,原来,是这个花仙小精灵,这是菲娜。它们在往里走,看见了一家名叫"起跑线加油战"的房子,它们还看到了安琪儿和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带她去扎"聪明针",去喝"智慧汤"。笑猫和老老鼠去了蜜儿家,借来蜜儿的眼镜,万年龟也帮它们变成隐身术,于是它们找到了真相,那些孩子也不用受苦了。但又一家诈骗组卖起了壮元作业本,价格昂贵,但那些执迷不悟的家长们也买了,老老鼠看出来这个自称"贾博士"的人以前是卖假老鼠药的,笑猫和老老鼠又一次找到真相,晚上,它们跟着两个骗子到了他们家,老老鼠带着它的子子孙孙大闹他们的家,这个骗子把他们挣到的钱还给了那些家长。

这本书告诉我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能挣不干净的钱,不能亏了良心。

这本书是杨红樱又出的新书叫做《樱花的巷秘密》,里面讲了很有趣的事。

1.樱花小精灵2.起跑线加油站3.遇见安琪儿4.聪明针和智慧汤5.又见马小跳6.蜜儿的眼镜7.原来是卖棉花糖的8.姜和可口可乐9.救救安琪儿10.骗子最怕真相11.万年龟的隐身。

主要内容是:在深秋开放的樱花,在这个落叶飘飞的深秋,樱花巷里那些枝丫干枯的樱花树竟然在一夜之间花开满树。往日宁静的小巷因此变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看着樱花树下熙熙攘攘的.赏花的人群,看着被迫到樱花巷里来喝“智慧汤”、扎“聪明针”的孩子们和疯狂抢购天价“状元作文本”的家长们,笑猫感觉自己好像跌进了一个奇怪的梦里。凭借蜜儿那副神奇的眼镜和万年龟的隐身术,笑猫和球球老老鼠终于推开了一扇探询真相的大门……

这部作品用轻快而夸张的笔触,引导小读者们透过热闹喧嚣的表象去探寻世界的真相,故事里既闪耀着思想的锋芒又饱含暖意。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笑猫日记-樱花巷的秘密》。它是著名的童话作家杨红樱写得。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这个落叶飘飞的深秋,樱花巷里那些枝丫干枯的樱花树竟然一夜之间花开满树。往日宁静的小巷因此变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看着樱花树下熙熙攘攘的赏花的人群,看着装扮成樱花小精灵的菲娜,看着被迫到“起跑线加油”喝“聪明汤”、扎“聪明针”的孩子们,我好像跌进了一个奇怪的梦里……是蜜儿那副神奇的眼镜和万年龟的隐身术,让“我”和球球老老鼠推开了一扇探寻真相的大门。

看了这本书大家一定会想世上的骗子非常多谁也辨别不出来。

第4篇:《秘密》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叫《秘密花园》的书。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一场可怕的瘟疫使10岁的小玛丽成了孤儿,不得不被送往画眉庄园。画眉庄园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有被锁了10年的花园,有被秘密藏在房间里的小男孩。而玛丽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她发现被埋掉的花园钥匙和被隐藏起来的园门,也发现了那个被藏起来的小男孩,她的表哥克林。玛丽、克林、和荒野上长大的`男孩一起,唤醒了沉睡10年的古老花园。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乐观,积极,微笑,才会使我们有精神,也只有有精神,我们才会拥有健康。病痛,往往只有在我们心里。心里有病,才是最折磨人的病。

人生不如意事就如满天繁星,假如一遇到挫折就郁郁寡欢,那这个人也就一生也不会快乐。遇到挫折,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玛丽那样,微笑面对。例如桌子上只有半杯牛奶了,悲观的人,可能会唉声叹气地说:“太倒霉了,只剩下半杯牛奶了!”乐观的人,则可能微笑着说:“太好了,我还有半杯牛奶呢!”同样的境遇,心态不同,人生的轨道恐怕也会不同。

就像我。有一次,我被铁钉扎到了,也不知道那铁钉有没有生锈。听同学说,假如破伤风的话,一个月便会死去。我吓得面都青了。回到家,我告诉了家人,可妹妹却乐观地说:“放心好了,没那么容易死。”我半信半疑。一个月很快就过了。一天,我突然感到十分头疼,我悲观地想:天哪,我还不想死!我立刻告诉了独个呆在家中的妹妹。妹妹想了想,说:“我看,是你着凉了,因此才头疼。”我不信,开始哇哇大哭起来,说什么“我快死了”之类的。无奈,妹妹叫回了正上班的妈妈,妈妈又把我送进医院。后来,医生诊断出我头疼是由于我感冒了,而我根本没有破伤风……

同时,成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视快乐,甚至漠视快乐。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在儿童时代的那种对快乐的天然领悟和完全接纳的能力,更是珍贵。 文中克兰文老爷在爱妻过世之后,埋了花园的钥匙,想借此阻断对爱妻的思念,可是这却使他沦为悲伤和痛苦的阶下囚。隔断快乐并不能换来宁静,它只能使你郁闷不堪,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走向永远的黑暗。快乐是人生之本,人假如没有了快乐,就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了快乐,也就没有了成功的喜悦;没有了失败的泪水;没有了失去后的珍惜;没有了一切的情感。 花园是在快乐中诞生,在悲剧中尘封,又是在快乐中开启,这是一个多么戏剧性的转变呐!

读完《秘密花园》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们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至少能够改变自己。要记住,让自己快乐起来!

第5篇:《秘密》读后感

今天,我把暑假第一本课外书《阁楼里的秘密》读完了。这是一本推理性小说,夹杂着幸福、痛苦、父母的爱。总是让我牵肠挂肚。

主人公琼是一位快满13岁的孤儿,由著名女校校长康丝坦小姐领养,生活在城市里。她学习优秀,头脑灵活,深思熟虑。有一天,康丝坦小姐的一位名叫丹尼尔的朋友邀请琼到他所住的村庄里整理家族文件,琼迫不及待地答应了。但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大大的家族公寓,那里的人,那里发生的事,还有那一大堆文件,与她的命运息息相关……

我最喜欢:

当然是琼了。琼遗传了妈妈的聪明和善良,遇到问题总是先考虑考虑,她的推理能力更是绝妙,只要给她一张写满不规则的英文大写字母的纸,她就能翻译出来。当琼还不知道妈妈是谁的时候,时常同情艾琳小姐。当坏人装着受伤的.时候,她还上了当。琼也遗传了爸爸的强硬和冷静,她就像一个女汉子,吵起嘴来不肯服输,多么恐怖的事都敢去面对。在人心沸腾的时候,她依然冷静面对。

还有丹尼尔先生。他的眼睛从来都不笑,大多数的时候是面无表情的,貌似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其实,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对妻子和女儿深深的爱,他是温柔善良,又勇敢的人。

康丝坦小姐也包括。她真是个教育家,她有一句名言:“琼,我希望在你发言之前,好好想一想。”她温柔大方,慈祥和善,是我见过的最棒的姨妈了。

还有麦克。他是村庄里的人,友好直爽,滑稽善良,是琼结交的好朋友中第一个男生。他是琼的好助手,和琼一起揭开这个大家庭的秘密。

讨厌的人:

哼,第一个,也是最讨厌的伊诺克先生。他喜欢赌博、跳舞、抽烟等富二代喜欢的活动。外表彬彬有礼,幽默有趣,其实图财害命,阴险狡诈。表面上爱死姐姐了,心里却恨不得赶快踢去那个眼中钉。为了继承家产不择手段。亲人,甚至孩子,都不在乎。

我还讨厌伊诺克的三个孩子。他们和他们的父亲一个货种,也是贪图财产,而且极其不礼貌,家庭也相处得不和睦。大儿子约翰夫继承了爸爸的“生活没目标”和相貌,快成年了,整天游手好闲,厌恶学习。二儿子本杰明整天都做白日梦,心动了,没有行动。三女儿维多利亚冷酷多嘴,常常和兄弟们吵架。

其他人物:

巴沃太太:之前被陷害坐过监狱,现在是丹尼尔先生的管家,除了丹尼尔、琼、和康丝坦小姐外,谁也不喜欢她。

佩西拉:伊诺克的妻子,钟爱着伊诺克,却整天受到伊诺克指责,她因此非常自责。可怜的她,关心伊诺克,却惨遭伊诺克毒手,还好得救。但她还是爱着伊诺克,真是可怜。

我爱《阁楼里的秘密》,因此常常和琼一起推理那些离奇死亡案件,常常被那些恐怖和悬念下个半死,常常因爱所感动,又常常极力想象当时的情景。

第6篇:《秘密》读后感

阅读《秘密》,感到人生最大的问题往往是逃避而不是问题本身,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要改变你的状况,首先必须改变你的想法,做到如此,成功离我们就不远了。其实,人生本无所谓秘密可言,但确实有着较为普遍的经验和规律。《秘密》的价值就在于总结、概括、阐明了那些经验和规律对人生的某种作用,并以可信的例子说服人们重视它们、相信它们、实践它们。正如书中所说:如果能在心中想着你所想要的,并且让他成为你的主要思想,那么你就会把它带进你的人生。那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光彩的人生,其实我们所要做的就如同书中所说:找到我们主要的思想或者心态,并把它作为一块强有力的`磁铁,同类相吸,就是法则。其结果必然是:心态会吸引与其本质相呼应的状态。相信:生命最伟大的秘密就是吸引法则、你的思想会变成实物那么你一定会有拥有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这个人生也是一个充满爱的人生,在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书中所说:爱的感觉是你所能发出的最高的频率,你所感受和发出的爱越大,所掌控的力量也就越大。如果能把每个思想都裹上厚厚的爱,爱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人,那么你的生命就会转变,你的思想就会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吸引与之同频的东西,把你心中所想,把你的困惑,你的感恩,写下来,视觉化它,不断的强化你想拥有它的思想,那么你就会吸引你期望的好的东西,你就会拥有它,那么人生将会发生奇迹。

我想,许许多多的别人正是和我一样信心不足,但却努力追求美好。我们都在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梦想在奋斗,并为之不惜远离亲人,远走他乡,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也许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还在坚持在《秘密》一书中作者介绍了三个创造奇迹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书中所说:三个法则:思想变成实物。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要求、相信、接受。多么的言简意赅,找到自己心中所想,向宇宙自然索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拥有它,接受并享受拥有带来的美妙体验,简单的六个字却蕴藏了人生成功的秘密,很可能我们需要用我们的一生才能慢慢的体悟并领会于心。

《秘密》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城的秘密吸引力法则。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唯心的论述,然而,我想郎达是想告诉我们:无论是学习、生活、工作,我们都要用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认真的面对每一件你所在意的事情,这才会成功。《易经》中也有言:天助自助者。可以理解为:上天会帮助那些自己努力奋斗的人。我想,如书中所说,首先,你要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你才能去向宇宙要求,最后,你才能真正的拥有并享受它。我想,少一些抱怨,多一分承担;少一些懒散,多一分专注;少一些偏执,多一分宽容,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自己想要的事情上,这样我们才会成功,才会真正的成功。

第7篇:《秘密》读后感

春天到了!踏进花园,呼吸着新鲜空气,让我们一起走进《秘密花园》吧 !

一次瘟疫夺去了玛丽父母的生命,她成了孤儿,被送到英格兰米赛尔斯威特庄园,由姑夫克拉文先生收养。十年前,姑妈在花园生下儿子不久,不幸离世,当时克拉文先生很悲伤,从此封闭了花园。儿子柯林长着和妈妈一样美丽的外表,每次见到他时,总会引起克拉文先生更大的悲痛。因此,他不想再见到柯林。从小失去母爱的柯林体弱多病,从来没有用自己的双脚走过路。然而,玛丽找到了那个花园的门和钥匙,与狄肯救活了花园,把柯林带到花园,使他第一次站了起来。在狄肯妈妈的劝说下,克拉文先生结束了旅行回到了花园。他看到了一个健康、快乐、全新的柯林。

读完这部作品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感人。玛丽本是一个犟小姐,但拜访秘密花园后,她变得开朗、活泼、可爱、大方、乐于助人。改变后的玛丽和狄肯去帮助和感染柯林不再厌世、不再歇斯底里。更重要的是,他们帮助柯林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脚站了起来,并学会了走路,甚至奔跑,并立志要做一个运动员。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书中另外一个人物,就是一共生育了十二个孩子的.妇女——苏珊·索尔比太太。这是作者笔下理想化的人物,善良、美丽、慈祥、和蔼,具有人类母亲所有的美好品质,当她得知玛丽有厌食症并且身体虚弱时,她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些钱来买了一根跳绳托女儿玛莎之手送给了玛丽,让她去室外锻炼。当她听说柯林有严重的大少爷脾气并且还厌世,有着动不动就发火的坏毛病时,她又托女管家梅德洛克太太之口说“地球就像个橙子,不属于任何人。每个人都只能拥有属于他的一个角落,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个角落太小。但是你们不要以为你们能拥有整个橙子,要想拥有整个橙子——连皮带囊——是荒唐的。要是你想这么做,很可能连籽都得不到,而籽是很苦的,根本不能吃,”的确,地球就像是一个橙子,而这个橙子不属于任何人,每个人都只能拥这个橙子的一个角落,而无法拥有整个橙子,可定会受到严重挫折,连苦的籽也得不到,而籽根本不能吃。苏珊·索尔比太太多么像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呀!

玛丽由一个令人厌恶的女孩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活泼可爱的女孩,她用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唤醒了秘密花园,把柯林从一个失去生活信念的人变成了一个开朗快活、充满阳光,有理想的男孩。正如一位读者所说:“他们对秘密花园的拜访,事实上会改变他们所有人的生活,而对于造成这些改变的方式,即便最挑剔的读者也会深受感动。难怪这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 经典著作,”玛丽由专横变得开朗活泼,柯林由自闭变得充满阳光,狄肯本身活泼,变得更活泼了。故事结束了,给文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8篇:《秘密》读后感

《倩达的秘密》是暑假里我读的一本书,故事很感人,但读来却让人有些沉重。16岁的女孩倩达和妈妈相依为命,可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染上了艾滋病,重病不起,倩达很难过,想给妈妈治病,但因为自己没钱,一直没为妈妈买药。好在邻居塔法太太是个好心人,帮助倩达给妈妈买了药,可惜,妈妈还是去世了。可怜的倩达!

比起倩达,我不知要幸福多少,我有严格要求我却有极其疼爱我的爸爸妈妈,我有时常惦记着我吃穿的外婆和爷爷,还有一个虽然总和我抢东西但无比可爱的小妹妹。

读着《倩达的秘密》,让我想起了我家的.一次家庭日活动。

那是去年的冬天,老师让我们制定一份家庭日计划。星期五晚上,我制定了一张详细的计划表,我负责打扫房间,爸爸负责打扫客厅,妈妈负责打扫卫生间,全家合作打扫露台。我把计划表给爸妈看,他们都没意见。哈,我的家庭日计划周六就可以实施了。

星期六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妈妈很吃惊:“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怎么这么早就起床了?”“妈妈,你忘了,今天是家庭打扫日,我当然要早起,还要监督你们一起和我打扫呢!”我俏皮地对妈妈说。

我拿起了扫把,先打扫爸爸妈妈的房间,他们的房间很大,不过小妹妹出生后加了小床,另外靠窗的一排柜子下面堆满了小妹妹的尿不湿和奶粉,要打扫的地方并不多。我很快就把房间打扫干净了,还用拖把拖了一遍,地板顿时闪闪发光,啊,一个房间搞定。

我又走到自己的房间,房间我昨天收拾过了,桌面、床上的物品摆得井井有条。可是地面,我昨天来不及打扫,落了不少纸屑,我拿扫把很快把纸屑解决了,却发现床底下积了厚厚的灰尘。我使劲伸长手臂用扫把去够,灰尘好像顽皮的小捣蛋,从这里跑到了那里,我折腾了好一会儿也没打扫干净。对了,妈妈买的扫地机正好派上用场。我搬来了扫地机,先把房间里的椅子往旁边挪,然后打开扫地机的开关,最后把房门一关。哈,让扫地机替我打扫吧!

趁扫地机工作时,我偷偷溜到卫生间看妈妈,浴缸已经被妈妈擦得洁白如新,掀起马桶里面散发出柠檬的清香,洗手台上被擦得乌黑发亮,没有一丝水迹,还有那镜子也已经闪闪发光,妈妈的速度可真快啊。

我又跑到客厅看爸爸,原先堆满物品的藤椅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爸爸正坐在上面看电视呢!“爸爸,你地扫了吗?”“早扫好了。”爸爸自豪地说,“我已经用拖把拖过好几遍了。”

“那我们一起去打扫露台吧。”我用命令的口气对爸爸妈妈说,“爸爸你负责东面,妈妈你打扫楼梯,西面就归我了。”全家拿起了扫把合作打扫起露台来。哈,人多力量大,没过多久,露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等我回到房间,扫地机已经停止了工作,我仔细瞧地面,嘿,真干净,连一点灰尘都没有了。

“家里变干净整洁了,看看就舒服。”外婆抱着小妹妹一进门就说。啊,全家总动员,我家变了样,我的家庭计划成功了!

有家人的陪伴,劳动也幸福!倩达,你是不是很羡慕我呀!

第9篇:《秘密》读后感

秘密这本书,是一本讲述现代都市感情的小说。她的作者连谏擅长写跌宕起伏的都市小说和辛辣刻薄的杂文。而《秘密》这本书是我认为她所有作品中最出色的。它曾被拍成同名电影,而主演这部电影的张少华老师也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觉得还是先看原著再看电影,电影少了一些情节,少了一些想象空间,少了一些能让你心领神会的味道。

男主人公:顾海洋女主人公:肖晓。故事讲的是男主人公顾海洋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然而自从他把母亲接来住在一起后,两代人的不同生活习惯引起了不少婆媳矛盾。由于婆媳间的种种误会,母亲选择了离家出走、遭遇车祸。为此顾海洋对妻子充满了怨恨。在母亲住院时,顾海洋又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当知道自己是误解了妻子时,顾海洋默默承受着丧母的悲伤和疾病的折磨,妻子肖晓也独自一人承受着怀孕和被误解的压力。

如果你们觉得知道故事情节的大概就算看了这本书就错了。这本书随处可以让你有眼前一亮的地方,或者感同身受,或者恍然大悟,有突然觉醒的感觉。

我摘录了几处让我有触动的几句话或者情节。肖晓的爸爸是再婚,当爸爸爱上了现在的妈妈,爸爸的前妻是大吵大闹,闹到他们上班的地方。后来爸爸就和前妻结婚了。书中有句话总结的很好:因为人都是有良知的,当一个男人欲放弃一段感情时,最怕的不是女人对他不好,而是对他好,因为后者让他于心不忍。

大学时,一个男生热爱着肖晓,但是在肖晓拒绝他之后,他和一个女生去开房,被抓,学校劝退了他。这里就有了一句话,所谓因失爱而来的荒唐,说到底,不过是给欲望的放纵找了借口,爱情被牵扯在其中,成了不幸的幌子。

而肖晓曾经偷偷喜欢着她的美术老师,可是,某天当她知道老师要举行婚礼了时,她也曾精神恍惚,但是她真的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子,她让老师和他的新娘邀请她去观赏他们的新家,然后肖晓发现,曾被她当做上帝膜拜的美术老师,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和普通的老婆的.过着普通生活的女子。书上说,如果要将一个念念不忘的人,放下,最好的是深深潜伏,走进他的内心,很快,那些因为好奇而滋生的幻觉好感,就会土崩瓦解。

顾海洋这个人,他是个窝心的人,怎么说的呢,敏感的像只兔子,不是贬义的说法,他可是敏感地察觉到肖晓的感受,母亲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好丈夫,在他察觉女上司对他有意时,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保持距离,不越雷池半步。看的时候我就老是把这本书和山楂树之恋这本书做对比。很多人都说,男人都想娶静秋,女人都想嫁老三。但是我退出了这个角色,在现代,男的都想娶肖晓,女的都想嫁顾海洋吧。相信你们看了这本书后会感同身受的。

最后我想用借用连谏的话结束我的推荐。这本书最令我意犹未尽,假若,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平静的近于干枯,我就会把这个故事翻出来读一读,让它渲染所有的情绪,湿润一下我干枯的心情。因为,这个故事,就是在告诉每一个读它的人,我正在被爱或者爱着,所以,我们有责任活的健康而明媚。

第10篇:《秘密》读后感

今天我和儿子读了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张天翼写的百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宝葫芦的秘密》一书。书中主要讲王葆的故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份付出就会得到一份回报。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的,自己的付出的和得到的永远是成正比例的。

书中王葆在无意中得到了一致宝葫芦。宝葫芦对王葆说:“有了我,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从此,王葆过上了异想天开,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但在这段生活里,他失去了很多。有一天,老师布置一件科技作品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一亮相,大家称赞他心灵手巧。不料有个同学无意间把机器狗摔倒在地上,同学们都让王葆现场修好,王葆只得尴尬地地逃走了。这只机器狗就被同学误认为王葆是从超市买的。哎,王葆轻易得到得到的机器狗的同时,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就像: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也是去同学对他的信任。

数学测试前一天的晚上,王葆认为明天机器狗一定会帮他偷来答案的,所以王葆根本就没有复习。第二天考试的时候,王葆一道题也做不出来,在座位上抓耳挠腮,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宝葫芦在窗外用望远镜帮他寻找别人的答案。扫描完成后,全部复制粘贴到王葆卷纸上,调侃道:“这小子要得零分了。啊,只是主人!”多可悲啊!想不劳而获,却失去了子的智慧。

快到交卷子的时候,王葆的卷纸还是一片空白。苍天啊、大地啊什么时间卷子才能做好呢?王葆的.脑海里像十五个水桶在井里打水七上八下的,不一会宝葫芦就是把同学苏鸣凤的答案一字不差的全部复制移到王葆的卷纸上,包括名字。王葆也没检查卷纸就交给老师了,老师一看,怎么好像不是王葆的笔迹,而是苏醒风的,结果……哎,不用我说,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样子……这件事也让老师对他有看法了。也让老师对他的信任度一落千秋。

上一次考试的事就这样过去了,可王葆还不吸取上次的教训。有一次王葆想看电影可是不想买票,他让宝葫芦把自己变成别人,进电影院里,被一只凶猛的霸王龙追杀。在生死关头时,幸好宝葫芦冲进去救了他。这让她彻底明白了偷鸡摸狗对自己没什么好处……

进过几次挫折后,王葆终于明白自己靠宝葫芦是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过几天学校就要举行游泳比赛了,王葆不想再依靠宝葫芦取得胜利。于是,他奋发图强,利用课余时间抓紧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王葆靠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努力终于获得了全市游泳比三第一名的好成绩。他不敢相信是他自己努力获取的胜利,他兴奋地大叫。他又回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又回到了没有宝葫芦的平静生活。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会天上掉馅饼。只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幻想和好逸恶劳是靠不住的,未有付出才能有会爆。唯有自己的不懈努力,才会有满意的结果!大家一定记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是幸福的,或许这是宝葫芦的秘密吧?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11篇:《秘密》读后感

今年学校发的是管建刚写的《教师成长的秘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会有种抵触情绪,因为我觉得教育书籍太过深奥专业,以至于再玄妙的道理都变得味同嚼蜡,拿到这本书,同样被我扔在一边很久,直到现在要交读后感了才拿出来翻翻,翻开书页,很快被跳入眼帘的”不喜欢也能很出色”的诗篇深深吸引——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看着既感性又理性的生动叙述,感悟着他深刻的感悟,为我敞开了新的视野。

《教师成长的秘密》对我这种新教师,仿佛像一盏指明灯,让我从迷茫走向光明。这本书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2·18%的教育基础;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奋斗;63%的教育韧劲;10%的教育写作。这五部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先说教育基础,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比较自卑,因为很多老师都是师范毕业,而我是非师范的。毕业后选择了教数学,大学里学的《生物工程》专业知识也派不上用场,现实确实很残酷。然而,今天我的心情好多了,他告诉我在学校获得的社会工作的“基础分”,约为2。18分。尽管我什么都不会,我跟别人也就相差2。18分吧。

120%的教育渴望这句话告诉我们,“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条件,一个人能否有成功,就看他对成功的渴望有多强烈。成功的秘诀是渴望。曾经,为了自己的教师梦,披星戴月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也许这就是渴望的力量吧!

75%的教育奋斗,也就是四分之三的努力。说来也是,一个人一天24小时,扣除8小时睡觉,2小时吃饭洗澡,剩下的14小时,也不要用满,四分之三,也就是10。5小时,够了。看似不多的`十个小时,能做到的又有几个?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拒绝,学会拒绝不必要的事情。总结管老师的一句话:当你明白拒绝一个东西,比获得一个东西的时候,你成熟了。

当你有了成功的渴望,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时候,不要忘了两个字,坚持。一个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只要一个有坚持力的人,不管基础再差,只要认准了道,一条道走到黑,就能走到别人望不见的远方。

管老师说:只要您拿起笔,将你教育中扥麻烦事写出来,就会转化为一个个曲折,吸引人的好故事,于是所有工作上的烦恼都转化成了写作的快乐。拿起笔记录,安静地回顾自己的教育行为,会发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弥补的地方。教育记录本身,它具有教育补助,教育改良的功效。

在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遇到这本书,让我感悟到了管老师深刻的感悟,让我感知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第12篇:《秘密》读后感

这是一本儿童读物。

孩子学校在放寒假和暑假的时候,都会推荐一两本课外书,这本《秘密花园》就是其中的一本。孩子读之前我先读了一遍,觉得真是一本好书,不仅孩子要读,家长也要一起读一下。

玛莉出生在印度,佣人们对她百依百顺却被父母忽视,使她从小就性情乖戾。一场霍乱使她成为孤儿,只好被送到远在英国约克郡的米瑟斯韦特庄园,和姑父克兰文先生一起生活。

克兰文先生由于妻子的死亡,伤心过度,性情变得阴郁古怪,消沉遁世。他的庄园里有上百间被锁着的房间,还有一个十年不许人入内的秘密花园。我行我素惯了的玛莉,意外的在旅鸫的帮助下找到了秘密花园的大门和钥匙,走进了那个尘封了十年的`秘密。而在走廊里听到的哭声,吸引着她找寻庄园之谜,却没人敢告诉她。

迪肯是一个整天在沼泽地里跑的男孩,和所有的小动物都是好朋友,也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他的姐姐玛莎是米瑟斯韦特庄园一名女仆。通过女仆玛莎的介绍,玛莉对玛莎的弟弟迪肯充满了好奇,当他们第一次见面,一个对所有的一切好奇,而另一个对一切熟悉,使他们迅速的成为朋友。玛莉在迪肯的帮助下,找到了开启快乐的钥匙,身体越来越健康,性格也比以前柔和了很多。

当玛莉再一次听到哭声的时候,循着声音见到了科林,一个十岁依然不能单独行动,整天关在屋里不出门,觉得自己活不长,经常歇斯底里的发脾气的小男孩。玛莉的闯入让科林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令人兴奋。在玛莉和迪肯的帮助下不仅找到了快乐,还找到了健康。

在这里不能不提玛莎和迪肯的妈妈,索尔比太太,她是这本书里最睿智的人。正是因为她买给玛莉的跳绳,才开始了这一段寻秘之旅。她知道孩子们需要接触外面的新鲜空气,并且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读完这本书最主要的感想是有两点。

第一,孩子们需要大人关注他们的内心。玛莉和科林都是除了仆人照顾日常起居,没人关心他们要什么,更没人关心他们想什么,结果他们小小年纪就体弱多病,尖酸刻薄,刁蛮任性,爱发脾气。而迪肯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样子,身体健壮,朝气蓬勃,喜欢自然,心地善良。

第二,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回归大自然。书中大量描写了孩子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让两个原本任性刁蛮的少年变得活泼开朗。而这些也是现在的孩子所缺失的。他们的周末和假期被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包围,很少有人问他们喜不喜欢。现代的科技让他们周围充斥着电子产品,而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魔力,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有条件的家长,还是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去野外走走吧,毕竟,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课堂。

第13篇:《秘密》读后感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对此,我也深有同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成人看孩子做事“不顺眼”,怕孩子浪费时间、打坏东西等,总是让孩子按照他们的节奏来生活。当他们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们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的时候,这时他们就会按捺不住自己地想去帮助这个儿童。比如,早上起床时,孩子正在努力地学着自己穿衣服,父母看见了,非但没有给予表扬、鼓励,反而担心孩子穿衣服的速度太慢,会耽误自己的上班时间,于是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衣服,麻利地为孩子穿戴整齐。又如,当一个成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端了满满的一杯子水,正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时,他就开始担心孩子会不会摔倒、摔疼?杯子会不会摔破?……内心的种种担忧迫使他快速地从孩子手中将杯子夺过来,不让孩子自己端杯子。

另外,迫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有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这报那的辅导班,双休日时,家长带着孩子穿梭于各种学习班,小小孩子没有了游戏时间、没有了童年的欢乐。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由此我想,成人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教育或许就是不教。这也许让那些拥有“满腹经纶”的父母们大吃一惊,但,事实确实如此。

在《童年的秘密》中,蒙台梭利毫不留情地对成人进行了斥责,他把成人对儿童的关爱看作是成人的自私自利,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会走弯路,或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但在孩子面前,我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

试想,如果没有成人组成的人类社会,一个婴儿怎么会凭自己的能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会孩子怎样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的成人对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并能够生存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成人参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性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对论,但依照现在社会的发展。

总体来说,人类还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人类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好的。现在,部分家长还缺乏正确的引导,我想,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人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所以,作为教育者,尤其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更加感到了肩上任务的重要性。

第14篇:《秘密》读后感

读了《童年的秘密》的几个章节,我首先感觉到的是儿童教育远远比高等教育以及精英教育要复杂的多,教育者的责任也重的多。

婴幼儿教育所探索的信息点更隐秘,也更加易变。如果说婴幼儿在思维成熟前会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期间,而这个期间又不是想我们很多成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白纸一张,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他(她)的心理信息应该只有通过成人的解析和表述才能为外界所承认。许多教育学者和儿童心理专家往往通过大量的心理测试和案例对比来分析和表述婴幼儿的心理历程,进而形成科学理论,成为教学方法,应用到所有的早教、幼教和义务教育中,儿童的可塑性也配合了教育理论的印证。于是,现代教育的成品在许多学者、教育家和社会工作者所组成的生产线上完成了生产再造过程,正式推向市场。

蒙台梭利博士的教学方法被很多人列为典范,很多教育学者都将蒙氏教学认为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是教育和人权趋于成熟的标志。蒙氏的教育理论在我看来,它的独到之处是将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演变成了开放性的学科。它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儿童心理发展下较为生硬的定义和规定权威的概念,也不再像先前的心理学研究者一样对所有儿童的行为进行病理学一样的研究。总之,蒙氏的贡献首先是教育了教育者本身更加谦虚,就像序言所说:“我们必须摆脱成年人的那种所谓无所不知的心理角色,披上蒙台梭利所说的‘谦逊的外衣’。”这是《童年的秘密》给我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

蒙台梭利博士的教学思想,让我们对婴幼儿教育开始小心翼翼起来,既不敢肆无忌惮的放任生命像野草一样疯长,又不敢擅自划分成长的界限,因为当你面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造访者时,蒙台梭利博士会在你每每想做出一个胆大妄为的行动时,及时的`在你耳边叮嘱:“这是一个生命。这个生命与你我的没什么不同,想象下他(她)对你所做的会有何感想?”这时,我相信,即使你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是皮亚杰,手心都会冒汗了。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蒙台梭利的教育方式和理论无论是多么经典和具有指导意义,其研究方法依然没有超出根据大量案例的统筹归纳。范例是蒙氏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对婴幼儿教育者来讲,我个人认为蒙氏的教学方法应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以此为平台,探索出自己的社会,自己的人群,甚至是自己的社区的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毕竟,一个在哥特式教堂穹顶下敬畏上帝的少年和一个远在东方泥土里耕田的孩子,对自由的概念的理解还是存在差别的。

作为这个世界的真正主宰者的一员,面对生命,我也须低下头,谦逊的审问自己:我真的正确吗?

第15篇:《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著名意大利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第五届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举行之际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人类之父”,仅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童年的秘密》一书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灵及其功能、身心发展的敏感期、重复操作的重要性、导向内在约束的自由、工作中的专注和欢乐、社会性发展等,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著作。经过对这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启示,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应加强对孩子的理解。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能够发展的很好,因为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应当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我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我的身体和自我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忙来发展。

其次,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成人总是按照自我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显然缺乏尊重。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本事只能理解,但长期以往将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成人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趣味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孩子会自我沉迷于一些完全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可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觉得浪费时间,最终完全由家长代劳,勒杀了孩子探索发现的兴趣。

第三,应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家长不应当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和自由选择,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供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择,这样儿童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供给更多的可能空间。

最终,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我的孩子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劳作、操心费力,但换不回孩子的理解响应,甚至往往孩子对此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孩子的爱过于武断、过于包办、过于专制。对孩子,爱是立场,但爱更需要智慧。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