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25 20:10:39

第1篇:纳兰词读后感

很多时候想起纳兰容若,眼前总是浮现出一幕,他落寞的身影永远都是背对着世人,衣诀临风,吹起一袭白衣,孤寂而清冷的气质,那来自灵魂的悲伤,深深的灼伤了我的心。

我的容若,如此至情至性的'男子,却饱受情爱之痛。

年少爱恋深情如许,却如同泡沫般易碎,成婚后与妻琴瑟和鸣,奈何佳人早逝,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而后结识江南女子沈宛抚慰了他满是哀愁的心,然而却因满汉不能通婚,沈宛在身怀有孕的时候被迫离开,久居江南。所爱之人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无能为力的痛失去挚爱的痛,如何不让他痛不欲生。

我的容若,如此显赫无比的男子,短暂的一生却是郁郁而终。

生于金鸣鼎赫之家,为父乃权倾朝野的明珠丞相,而他又身居一品的带刀侍卫,深受康熙喜爱,如此天生富贵极尽荣耀的贵公子,如此身世,却依然没能带给容若片刻的快乐与幸福,他自喻天上雪花,不是人间富贵花,如此不着一点人间烟火气的公子,连着眉宇间都带着丝丝忧愁。世人把他喻为寒梅,傲立雪中,遗世独立,独自散发着暗暗的清香,让人不禁为之黯然伤魂。

我的容若,如此绝才潋滟的男子,却早早离世,享年三十一。

英年早逝,是遗憾还是解脱,我们不得而知。他曾在诗中这样说道,“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身为文官却被康熙当武官用,心有所爱却无法相守,看似风花雪月炫耀四射,心却敏感自省,是以,他总是逃不过寂寞,寂寞是容若最终的定命。

我的容若,我透过这三百年的时光来看你,却依然会心疼到为你落泪,如若你有来世,愿做一个平凡,简单的爱着你所爱的人,如若你有来世,愿我遇见你,为你抚平那眉间的哀愁。

第2篇:纳兰词读后感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纵观纳兰容若的一生,总是无法脱离离殇二字。无论是从初恋入宫、父母离世,亦或是妻子病故、朋友离去。纳兰这一生都在经历生离死别。

初识纳兰,他还是那个‘掩红窗,梦到江南,依家博山沉水香”的少年;是那个因无法与相爱之人在一起而痛苦不堪的少年;是那个无法与伊人割断情丝的少年。

从他写给沈婉的词中,能够读出纳兰的无尽悲伤,也感受到了他的万般无奈。

再遇纳兰,我知他是那个写出了“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词人,是那个‘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将军,是那个有着“乡关何处是”疑问的思想之人。

钟于纳兰,我爱上了他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我艳羡于他'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的深情,我感慨于他对'人生若只如初,何事秋风画悲扇”的美好憧憬。

在旁人看来,纳兰容若的一生或许顺风顺水,但在我看来,他是不如意的,始终寻觅不到“称意即相宜”的意中人。

读完<纳兰词>,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在淅沥的风雨中,寂静的.金井旁,为伊人葬落花的痴情之人;我仿佛看见了那位在禄水亭畔,清风徐徐的合欢树下,与朋友赏花观荷的潇洒之人;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在深秋的黄昏,萧瑟的西风中,独自前行的忧郁之人。

读完<纳兰词>之后,我明了这位少年对爱情的期许,我明白他对世事的无奈,我愿在他的诗词中沉醉,为他悲,为他叹。

<纳兰词>,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纳兰性德这个人,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极具阅读价值。(马佳莹)

第3篇:纳兰词读后感

对纳兰容若不是很熟悉的人,恐怕会比较熟悉另一个名字,纳兰明珠。如果我再加一句《七剑下天山》,恐怕你已经点头微笑了。对,纳兰容若就是纳兰明珠的儿子。

纳兰容若,精通经史,天资聪颖,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尽管他经历简单,但也出生贵胄,又是康熙近侍,多次从圣前往边塞,他的词中有着江南文弱词人无法涉足的边塞风光。在塞上,容若孤卧寒衾梦不成,听着号角声,对“故园”、家人思念的愈发热烈。面对着塞上延绵空灵的飞雪,他发出了映衬一生的感慨:“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在我的印象里,容若一直是一个愁心漫溢的人,他的词一直散发着一种恨不胜收的感觉,其中当数他的悼亡词。而我一直觉得容若是一个不该委屈的人,有太多比他委屈的人,布衣终生,并且仰人鼻息的生活,而容若,是不该的,一个男人该有的`,他都有了,显赫高贵的家世,惊人眼目的才华,刻骨铭心的爱情,贤淑大度的妻子,此外,他还有一群相待极厚的朋友,那是皇帝费心网罗,却还轻易不肯折节的人。

容若的感情生活是他词创作的一大源泉,当他的妻子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悼亡之音便破空而起,成为《饮水集》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就连他自己,也不能。她遗留在他体内的那枚情感的瘤,在以后的十一年里,如春草般孜孜不倦的蔓延、蔓延,紧紧地缠住他的身心,顽固到连他自己也无法拔除,无法回避。

青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唤不回已逝的人。他终于看见属于他的惩罚——就是要他在完满的人生中体会到最大的不完满,像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时候凋谢。

看得见开始,看不见结局——一生恰如三月花。

第4篇:纳兰词读后感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纵观纳兰容若的一生,总是无法脱离离殇二字。无论是从初恋入宫、父母离世,亦或是妻子病故、朋友离去。纳兰这一生都在经历生离死别。

初识纳兰,他还是那个‘掩红窗,梦到江南,依家博山沉水香”的少年;是那个因无法与相爱之人在一起而痛苦不堪的少年;是那个无法与伊人割断情丝的少年。

从他写给沈婉的词中,能够读出纳兰的无尽悲伤,也感受到了他的万般无奈。

再遇纳兰,我知他是那个写出了“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词人,是那个‘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将军,是那个有着“乡关何处是”疑问的思想之人。

钟于纳兰,我爱上了他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我艳羡于他'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的深情,我感慨于他对'人生若只如初,何事秋风画悲扇”的美好憧憬。

在旁人看来,纳兰容若的一生或许顺风顺水,但在我看来,他是不如意的,始终寻觅不到“称意即相宜”的意中人。

读完《纳兰词》,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在淅沥的`风雨中,寂静的金井旁,为伊人葬落花的痴情之人;我仿佛看见了那位在禄水亭畔,清风徐徐的合欢树下,与朋友赏花观荷的潇洒之人;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在深秋的黄昏,萧瑟的西风中,独自前行的忧郁之人。

读完《纳兰词》之后,我明了这位少年对爱情的期许,我明白他对世事的无奈,我愿在他的诗词中沉醉,为他悲,为他叹。

《纳兰词》,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纳兰性德这个人,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极具阅读价值。(马佳莹)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