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观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24 12:31:09

第1篇:《误杀2》观后感

电影《误杀2》医生达马对林日朗说出:“我不相信你会杀人”,但没想到身为人父的林日朗却说出:“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会为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什么……”

这也就影片一开头,林日朗就持枪控制新唐医院,给银幕前的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给观众设置了一个悬念——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选择去铤而走险的去劫持医院呢?

原来影片中男主林日朗(肖央扮演)的儿子小虫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给全身,所以必须要做心脏移植手术。但是心脏移植手术是非常贵的,面对着巨额的医疗费,他想尽一切办法:骑摩托车载客,申请医保,拉下脸四处求人借钱,甚至借了高利贷,好不容易把钱筹齐了,偏偏配型好的心脏又被一个有权有势的人“窃取”了。

不在黑暗中沉默,就要在黑暗中爆发。男主凭借自身职业编剧的优势,策划了一起特大绑架案。那就是劫持急救中心的人质,通过媒体揭露黑暗,寻找心脏拯救儿子,尽父亲一切力量挽救儿子。

然而以微弱的一己之力去对抗整个庞大的系统,其结果多是失败。

我想林日朗定然是想到了这些,就像他写的那句遗言“死亡,也是一种胜利。”一命换一命,是林日朗这个小人物多么无奈又决绝的抉择。

所以从“持枪”踏入医院的那一刻,他就没打算活着出去,因为,只有他死,儿子才能得救。要么心脏拿回来自己也是死,心脏拿不回来儿子可以用自己的心脏。所以才会有一个在绑架之前男主在医院抽血的镜头,一开始我以为男主为了筹钱去卖血,现在才知道他是在和儿子的血型进行配对。

但当他看着本属于他儿子的心脏被移植进了市长儿子的身体,他决定劫持市长让特警将他击毙,把心脏移植给他儿子。

看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片名的用意,《误杀》就是指特警对男主的误杀,正因为“误杀”才成全了男主。

第2篇:《误杀2》观后感

《误杀2》好就好在,林日朗被击毙了!

为什么呢?因为只有林日朗被击毙了,才能把这众生皆苦的世界剥开的更彻底。创作者,不但要让腐坏暴露,还要让世间的无明也暴露。

林日朗的枪是假的,竟然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这就是世人的无明——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知道以后在有限的甚至是设定好的框架内随波逐流。林日朗不死,林日朗就不是一个彻底的好人,因为他要接受审判!林日朗死了,他才能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受害者,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伟大父亲。

然而,林日朗虽以一己之命撬动了一个黑色链条,暴露了一串蛀虫,但是林日朗死后,他家人的生活会怎样呢?

林日朗的死是为了儿子小虫的活,而小虫的生存之路是艰难的,身体的艰难,家庭生活的艰难,林日朗的妻子带着一个病孩子还有巨额的高利贷要还,没有房子,收入微薄,艰难可想而知,哪一样都是一座压人的大山!

所以,有形的腐坏是需要肃清的,但人间里其实还有很多无形的腐坏,就像林日朗他们去申请种种的救助,却不是不符合条件就是流程冗长。这清朗有爱的人世间,人们需要做的还多的很!无论世界如何发展,无论经济多么富裕,无论国家多么强大,这世间终归会有需要帮助的人。

我记得有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期待那美好的人间!

第3篇:《误杀2》观后感

在看完《四海》后再看《误杀2》,感觉拍的不错。但是再看豆瓣评分两个评分差不多,我还是决定给《误杀2》打高一些,7.5分吧。虽然有些情节无法仔细推敲,但是主线剧情和人物矛盾,以及最后彩蛋里的再次反转还是非常精彩的。

《误杀2》与《误杀1》在剧情上并无关联,但在主题内核上还是有一定的关联度,比如都是讲述普通百姓的父女、父子亲情的。《误杀2》基本围绕着“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来表达的,这一核心也与《误杀1》中的“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进行呼应。

主线故事:从林日朗劫持医院开始,目的是为了让警察帮自己的儿子找到本该属于他的心脏。而为什么说这颗心脏是属于他儿子的?为什么没有更好的办法,要通过劫持的办法来进行呢?故事从林日郎要求警察放行记者,并进行现场直播开始。

林日朗是个编剧,妻子在当地当老师,儿子患有先天心脏病。他们一家虽不富裕但在儿子发病前也算得温馨快乐。后来儿子发病后医生告诉他,他必须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并且需要高昂的手术费。此处当然会落入俗套的四处借钱、打工、高利贷、政府的补贴等等。终于辛苦凑够手术费了,医生却告诉他本来已经给他儿子排上的心脏却没有了。而恰巧在此时他的妻子听见了院长和医生的对话,院长说受高层指示要求把心脏转移出去。

面对权势滔天夺儿心脏的对手,作为小老百姓的林日朗并不服输。以自己作为赌注,设计了劫持医院的`一场戏。也借警察和记者之手顺藤摸瓜查到了卫生局局长,但卫生局局长并不是背后主事,只是做了背锅侠而已。在卫生局局长下线后,林日朗意识到那颗适配的心脏已经被移植了,而最终接受移植的人是市长的儿子。(此处在电影里有几次冲突和反转,也刻画了不同人质的不同支线故事)

作为编剧的林日朗在被警察搜查家的时候,被发现了一套编写的剧本。剧本的方案一是一个类似劫持的故事,而方案二现实的是“?”。而在电影中方案二被给出了交代,林日朗劫持市长(为什么市长会突然出现?因为市长此刻正在医院的角落守着自己的儿子做心脏移植的手术)走出医院,被警察瞄准后送入手术室将自己的心脏移植给自己的儿子。(网上有说成人心脏好像与儿童不适配,如果是的话,可能是个硬伤)

如果以为这个故事就结束了,那也就6分的水平。最后的1.5分我是在故事的彩蛋里发现的,在电影最后的彩蛋中,出现了林日朗杀青的镜头。“好故事,好演技”,此处的反转有剧中剧的感觉,足够精彩。

最后电影里的一句话也让我印象深刻。孩子问,“爸爸,为什么灯下的萤火虫不亮了呀?”,林日朗回答,“因为,它们的光太弱了,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看得见。”

第4篇:《误杀2》观后感

2月4日晚上,陪家人一起游逛三合湖湿地公园回来,看了一部妹妹和媳妇推荐的《误杀2》,刚开始以为也就是一般的平常电影,打发打发时间,却给了我惊喜,可以说,算是我看过的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带给我很强震撼的电影,引起了内心的深刻思考、长远思考。

电影大概讲的就是一个父亲的儿子生病了,需要换心脏才能存活,按照制定的公开的社会运行规则,终于等来了匹配的心脏,就在即将准备进入手术室时,却得知心脏被权势之人抢走了。于是父爱的伟大和蕴藏的无穷力量便爆发了,父亲为了寻求真相,找到幕后使者以及捐出自己的心脏救儿子的故事。

剧中一位父亲的无力、悲痛、挣扎、反抗表现得淋漓尽致,观影结束,心中除了简单的愤愤不平,更多的是一些思考,有关人性、公平、生命、真相、黑暗……

妹妹和媳妇都说结局不怎么好,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结局已经很好了,超乎想象的好。电影题材来源于生活,但是为了影视效果需求,会有一些包装。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事情,如果在现实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我能够想到的答案:很可能受害者从始至终都被蒙在鼓里,永远不晓得真相;很可能受害者即使晓得了真相也无能为力,不会做出剧中父亲的挣扎反抗;很可能才刚刚踏上挣扎反抗之路,马上就被击毙灭口了……有很多种可能,但是我想剧中结局的这种可能无疑是众多可能中很好的一种结局了。

人们往往向往着好的大结局,其实这不是一种好的社会现象,坏的结局才会更多的引起人们心中的思考,带着疑问去探寻答案,这样的思考可能会为以后的社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让我循环走不出思考的死胡同,甚至是颠覆我自己的问题是:如果我是那个卫生局局长,我会选择拒绝,如果我是那个院长,我会选择拒绝,但是如果我是那个市长呢?我还会拒绝吗?当这一切涉及到我内心深处最珍贵最柔弱的东西时,我有这个权力地位让我自己在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中处于有利地位?我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才是我在这部电影中思考最深的。

此时此刻,脑海中浮现的是《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一句话:这世界,要不是黑白颠倒,那还叫什么芸芸众生?

最后,我想问冥冥宇宙一个问题,如果从来就没有过公平正义,那么我们是仍然追求公平正义要好?还是不追求公平正义,明明确确告诉世人,这世界本就是不公平不正义的。

第5篇:《误杀2》观后感

《误杀2》这又是一部影射现实的电影,在电影里,一切都是为了权贵服务,权贵的生命才是生命,普通人的生命像蝼蚁一样不值一提,只要存在特权主义,就有阶级划分,就意味着嚣张跋扈和草菅人命同样会存在,普通人只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这样的世道只能是水深火热,用孟子的话形容就是率兽而食人。电影里的林日郎是一个普通人,日常会开摩的赚钱,任何阶层都有自身的活法,开始都会安于现状,可一旦遇到生命被威胁了,那么仇恨和怒火就会取代冷静,然后怒发冲冠,铤而走险,不顾一切。林家儿子需要做器官移植手术,林日郎到处筹钱,没有钱医院就会立即给别人做手术,这项手术需求的人很多,有的权贵一把年纪了还想自己的血液新鲜,身体器官年青化。林日郎冒险去借高利贷这是他第一次走投无路,他是拿自己的生命去换,他根本没钱还,可医院也很唯利是图,没钱就不会做手术,底层人的身边也都是穷人,借几百万谁也没有,似乎借高利贷是唯一的出路。不过高利贷见人就贷款也不怕底层人还不了,做这行的真的不怕,如果没钱还会切掉借款人身上的器官,或是胁迫他去贩毒,如果老婆还年青还可以强迫她去卖淫,如果家里还有女儿也会一样掳走,普通人哪里斗得过他们。

老天爷其实也很歧视穷人,就像那些金碧辉煌的庙宇,烧香花几百上千的不可能是扫地的保洁,或是看门的保安,随便上趟山都要破费几千几万的,所以烧香拜佛的都是有钱人,很多都是为富不仁,或作奸犯科,正常人怎么可能会富甲天下,讽刺的是菩萨保护的都是这样的人。原本排期到林家了结果器官直接被取缔,原来是市长的儿子发生车祸急需要器官移植,为了保住儿子的命,这个市长只能违心做事,他让秘书长去办理,医院也不敢得罪官僚,只能顺其自然,最后悲愤交加的只能是像林日郎这样的底层人。市长的儿子是个纨绔子弟,疏于管教,成天花天酒地,沾花惹草,平日也少不了仗势欺人,就像《红楼梦》里面的薛蟠。古代的士林也不是这样庸碌活着,多少会做些保民的事,如谢安就临危受命抵抗苻坚南下,范滂、陈蕃都有过登车揽辔,澄清天下之志。电影里的医院见钱眼开,对穷人见死不救,现实中其实也很多这样的,可能跟莆田系有关系,不过比医院更邪恶的当然是那些政客,开始用职权掠夺,后面又想杀人灭口,先是把人推下楼摔死,又设下圈套欺骗林家,然后还想一枪打死林日郎。

林日郎劫持医院是他第二次走投无路下做的决定,面对不公给自己家人带来的残暴,他只好以暴制暴,孤注一掷。市长为了救儿子不惜对别人残暴,萨丁对市长忠心耿耿也很残暴,政客都是一丘之貉,掌握权力的人也就掌握了众生的命。主人如果有了私心就不要奢望部门里的人会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手下违法那部门还有的救,头子违法了就整个部门都沦陷了,不仅帮凶是犯罪者,其他的参与者和沉默者一样都是犯罪者。穷人看不起病全世界现在都差不多,古代有好的医生会救死扶伤,悬壶济世,因为古代的欲望还没达到像现在这么可怕的地步。划分阶级的社会里没关系就什么都做不了,不仅看病难,一旦遭遇大灾难,物资供给方面都不会想到普通人,如果全球大撤退了,首先撤退的都是世界各地的富豪,怎么轮也轮不到普通人。电影里面就是权贵一手遮天的天下,那些为权贵服务的人也都个个冷酷无情,比如那些萨丁带来的医生,在手术室里集体看着孩子躺着却无动于衷,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给恶魔服务久了自己也会变成恶魔。电影里的器官捐赠部门也是形同虚设,欺世盗名,以权谋私,别人捐赠了器官,结果医院坐地起价,又或是服务权贵,骨子里就没有想过救治普通人,这真是一个地狱。

捍卫正义是需要牺牲的勇气,同样也要看自身的地位,林日郎他想曝光真相只能选择违法,弄不好还可能被击毙,死了也会被舆论掩盖,普通人的命真的一文不值,特别在权贵把持的城市。像电视台高管李安琪他的职位就可以做曝光真相的事,他不顾领导的劝阻,为了追查真相险些丧命,最后她也因此丢了工作,可见上面的犯罪者远不止市长这几个人。老警察张正义干了一辈子的警察却没有被升职,道理很简单,内部不喜欢他这样充满正义感的人,他这样的人会妨碍大家发财,在坏人眼里好人就是坏人。电影里的那些政客根本不是造福百姓,而是结党营私,中饱私囊,这些人的存在就容易滋生杀人放火,为非作歹,虽然干脏活的人都是下面找的,也正是这些权贵的存在,也就让一座城市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像林日郎家庭那样一贫如洗,勉强维持温饱,如果遇到家人大病那真是束手无策,整个家庭都要焦头烂额,普通人结婚就是受难。有正义感的人几乎都混得不好,不仅被坏人恨,自己同事也恨,特别是高层腐化的环境里,那么正义也就不值一文了,还可能因为正义被诬陷和清洗。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