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雄女侠秋瑾》观后感800字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24 08:16:30

银屏闪烁,一个女子传奇一生,曲终人散,消失在古轩亭口的尽头……。幕布上,画面一个个闪过,像历史的脚步一步步走过,留下一条够长的足迹,来证明它曾经的确存在过。

《竞雄女侠秋瑾》是一部好片子,人性的光辉在电影中一直闪烁。电影中,秋瑾英气十足,集豪气、侠气、义气、文气于一身,这样的女子,胸中不平之气深深郁结,本就不是养在深宅大院,相夫教子的凡尘女子。秋瑾幼时,常不平于男人所做的事情,女人却不能做,男儿可以识文断字,闻鸡起舞,女人偏要“无才便是德”,还要缠足,学针织。所幸其父秋寿南通情达理,秋瑾小时,不仅可以和哥哥一起入私塾念诗学文,还可以跟着表哥骑马习武。长大成人后,嫁于乡绅王廷钧,在深闺中常感怀,山河破碎,失地难收,国将不国,写了许多绝佳诗文。后来与夫家决裂,远赴日本学习。这时的秋瑾最想做的就是提倡男女平等,并且希望能像梁红玉、花木兰那样,巾帼不让须眉,征战沙场,收回山河。

后来,在日本结识了陶成章、徐锡麟、孙中山、黄兴等人,使她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光复会,以“驱逐鞑虏,光复汉族,恢复中华”为己任,成为革命党,并策划起义,想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自由民主,男女平等”的新中华,但是,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被捕,秋瑾被抓,于1907年7月间就义于轩亭口。

秋瑾临死前,只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是对时局如故的伤感,对起义失败的遗憾,还是对国人麻木不仁的悲悯?不得而知。秋瑾的`同乡,鲁迅先生的“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秋瑾的最好写照,无论伤感也好,遗憾也好,悲悯也好……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看这些为革命流血牺牲,以死明志的先烈们的豪言壮行,仍眼酣耳热。正是他们,敲响了警钟,惊醒了睡狮,在一代代人的抗争中,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