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哪吒》观后感
前几天朋友圈和百度里冒出一个烟熏妆、大板牙、塌鼻子、手插裤袋的新版哪吒形象,还有发视频说竟然看哭了。我很奇怪,一部小孩子的动画片而已,会有多感人?闲来无事与朋友一起观看这部口碑炸裂的动画片,剧中真的是有欢笑,有触动,既让人热泪盈眶也让人热血沸腾。特别是殷夫人的一句撕心裂肺的“吒—儿“,泪水便控制不住了,原来这部动画片真的可以把成人看哭。看完后最大的感触是与旧版哪吒闹海相比,新版本中每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非常有时代感,反映了当下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理念,这些人物特点把剧情完美地贯穿起来,让观众与编剧有所共鸣:面对命运不公时,我们是该反抗还是顺命?面对哪吒这样的小孩,父母应该怎么对待?面对哪吒这样的徒弟时,老师应该怎么教育?影片播出后,已经有很多的评论和精彩影评,包括人民日报和各大教育媒体,作为老师,只想说自己的一些直接粗浅的感受。
一:关于命运
“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如果说一岁前的哪吒面对未知的命运是被蒙在鼓里无能为力的,这一声呐喊则是哪吒在有能力之后地怒吼,是对命运的反抗。如果没有这种反抗,魔丸哪吒则会在三岁时被天雷降临摧毁。而他却在关键时刻控制乾坤圈,与敖丙和太乙真人共同战胜天雷,拯救苍生,虽只落得魂魄,却真的扭转了命运。
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本是翩翩善良美少年,却因师父申公豹的教唆,同时背负整个龙族翻身的期望,巨大的压力令他在矛盾中走上邪路,水淹陈塘关。在哪吒的影响下学会敢于做自己、不认命,并与哪吒联手抵抗命运,顺应了自己的本就善良内心,成为对方“唯一的朋友”。
申公豹在旧版中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形象,而在新版中申公豹有了思想,自己非常努力地修行,却因是异类备受天庭偏见变得、怀才不遇而内心压抑、口齿不伶、邪恶狡诈,为了争夺十二金仙的地位,逆天行事却玩火自焚。
这三个人物都有命运不公的对待,却因对抗命运的方式不同结局也不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努力则可以改变,顺命则任由命运安排,除非你有特别好的运气和机遇。就像当下的小升初,中招、高考,虽然过程很辛苦,竞争很激烈,但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优胜劣汰改变学习环境,决定命运的机遇。就像白岩松说的那么现实:“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高考是人生中最好的捷径,也是唯一的捷径!没有高考你能拼得过富二代吗?”
二:关于家庭教育
李靖是一位新时代伟大父亲的形象,他对“怪胎儿子”哪吒没有排斥的,不惜牺牲自己偷偷地与哪吒调换了护身符,把天雷引到自己身上。哪吒的母亲爱子如命,每天忙着捉妖为哪吒积德行善,虽工作忙碌却尽力抽出时间陪伴哪吒成长。李靖夫妇对哪吒无私地付出,却因不被哪吒谅解而遭到怨恨。因为魔丸转世的身份,哪吒遭到了陈塘关百姓的歧视、排斥、嘲笑使得他性格孤僻、冷漠、叛逆,时不时就要跑出门大闹陈塘关让大家也不得安生。其实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哪吒比谁都孤独,比谁都渴望认同。在天真的小女孩叫他哥哥的时候,哪吒眼里的天性被充分释放,满满的幸福感。
哪吒像极了现在的“问题学生”,每天在学校在家中搞事情,只想引起父母的关注,能被理解,让父母能多陪伴,让自己的努力能被他人看到。问题孩子最怕遇到简单粗暴的问题父母,以为我满足你你物质需求,你还要什么陪伴。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错过的童年不可重来。万幸的是李靖夫妇不是问题父母,虽不被哪吒和百姓理解,还是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庇护和关爱,把这个问题孩子引向正路。
三:关于学校教育
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为人诙谐幽默,不贪念权色却因嗜酒如命酿成祸事,之后将收哪吒为徒。面对冷漠叛逆、不服管教的哪吒并没有放弃,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教会哪吒真本领改变命运。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有的态度,面对问题学生是放弃,是粗暴还是耐心对待,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
太乙真人或许不是元始天尊最优秀的学生,太乙真人半年都没有学精的法术,哪吒半天就学会了。所以哪吒会对这个师傅嗤之以鼻:“你会什么,你能教我什么”?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已经不仅仅来自于学校课堂和教师了,各种畅通的信息渠道、APP、高知父母的影响等等,已经让教师不能再以现有的知识教授学生了,而是要有让学生信服的绝活,吸引学生的真本事,问不倒的广博知识、能与学生沟通投其所好的话题资源……,所以不管是70后还是90后的教师,都有不同领域的本领要修炼,不同层面的知识要学习,以适应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难教的学生。
第2篇:《哪吒》观后感
我是在a站看的,我很感谢自己点开了这部电影,这部不只是消磨无聊时光的电影。
“你爸妈这么多年给你付出的够多了,你要珍惜。”“还给你们!”这部电影的哪吒对父母的割骨剔骨是还债不是报恩。
我所说的哪吒也并不是真的那踩着风火轮,搞得天上水里无安宁的闹海的哪吒,而是做自己而不被父辈所框定的那种哪吒。
在少女面对父亲能这样说出:“世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地活着”,我就知道这是注定和国内那些所谓的青春片不能相提并论的片子了。
有人说,看不懂。 其实我也懂也不懂。懂少女哪吒王晓冰的心情,那或许不能说是叛逆。她只是向往自由,她只愿自在如风。所以她的这些行为我都能理解,而且矫情地说,或许我还有一点像她
爱了就爱了,可以奋不顾身不计后果。
有一个秘密就想马上与挚友分享,即使困住了也要翻墙。
她不愿像大人一样虚伪世俗,她拥有的是世界上最真实的脸庞。
看着她缓缓的走进河里,心会痛,为什么一个少女要承受这些呢,
父亲出轨、父母离异、体制压抑、考试失常、爱情夭折、理想受阻,
虽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是她就是不愿活在这是桎梏束缚中,她不像再像那些大人一样困在牢笼里。
她游到河堤对岸时,复杂的表情更让人心疼,据说导演看到这样的表演也哭了,迷茫,被现实压制着,却还给李小路一个笑,绝望的笑。
有人说导演还是不懂少女的心,可是又是谁说女生就只有那些伴随着打架,上床,打胎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才是叛逆的青春呢,少女在跳黄梅戏的时候也是很美啊,两个少女在哈哈大笑时也是很美啊。(虽然我不懂为什么能没缘由的突然笑起来= =)
要知道这是什么年代背景的影片呐,反映着的是思想稍稍开放一点点的上世纪90年代的人啊。
我自认为这部片子走到了我的内心,以前常常在想,这世界上真像我妈说的那样吗,没有我这样的人吗? 看了片子后就懂了,原来这种人是哪吒,在现实中还是有的。而看过那么多青春片也就只有这一部让我如此有共鸣。其实我所谓的疼痛青春,也正是这样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的青春,甚至平淡的在作业和小说中度过的青春。好谢谢导演!说出了我们这类人的青春!
看完以后,好酸好酸,或许有人根本不懂哪来的哭点,或许我懂这样的哪吒是因为我有点像她吧。
看到上有个题目为“你身上的哪吒还活着吗”的影评。
我不禁反思:好像还活着也好像死了。 就像导演留给观众的遐想一样。
说实话我也是很想当哪吒少女,可能我是未成形的哪吒少女,我知道我不能成形了,永远不能了。
我也叛逆,我仅仅是不听父母的话,任性妄为。
我不敢像王晓冰和李小路一样冲撞老师,
我不敢在军训时翻墙偷溜,
我再怎么和父母顶嘴我也不敢在那么多长辈面前骂他们虚伪。
或许每个少男少女都想过成为哪吒,叛逆不羁,不被困住的哪吒。可我们还是被现实打败,我们始终没那么勇敢像一匹白马走天涯。即使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知道多我们不多少我们不少。
所以,我也没遇上放走一匹马的李小路。
最后那首故乡的云唱道:“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唱的或许是李小路,她也像哪吒,可是她是没有割肉剔骨还予父母,她变成了有些世俗的大人,她也就没有重生获得自由。
可是那上个世纪90年代的体制今天就连影子也找不到了吗,我怎么看到它在角落偷笑呢,
多少家长打着爱的名号让孩子做他们认为对孩子自己有益的事;
在畅谈自由的今天有多少人又被自由囚禁着呢?
这个世界所展示给我们的很多东西都只是它想展示给我们的那一面
这个世界又什么时候才能给我们看到真实的一面呢
归来吧,归来吧。本该是如风般自由的初心,别再玷染上世俗的尘埃了。像三毛一样,情愿带着骄傲站着一棵永恒的树,也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附上小路在剧中念的三毛的《说给自己听》,我也很喜欢。
在我们过的感受中,在第一时间发生的事件,你不是都以为,那是自己痛苦的极限,再苦不能了。
然后,又来了第二次,你又以为,这已是人生的尽头,这一次伤得更重。是的,你一次又一次的创伤,其实都仰赖了时间来治疗,虽然你用的时间的确是一次比一次长,可是你好了,活过来了。
医好之后,你成了一个新的人,来时的路,没有法子回头,可是将来的路,却不知不觉走了出。这一切,都是功课,也都是公平的。
可是,我已不是过的我了。
你为什么要做过的你?上一秒钟的你难道还会是这一秒钟的你吗?只问问你不断在身体里死的细胞吧!
第3篇:《哪吒》观后感
在暑假期间,我与朋友们相yue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让人感触颇深,致使影院内的抽泣声起伏不断。
《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的故事。在此,我想先对该片的优点进行一些总结。
首先,电影内人物形象设计独具一格,既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又不会与当代流行审美文化相脱节,让所要展现的文化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在影片中,哪吒总共分为身材矮小的熊孩子、魔化变身、终极六臂三种形象——三者皆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广受当代各年龄阶段人群的赞誉。
其次,动画本身质量过硬。无论是那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还是与影片基调相辅相成的画风,都为该片票房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对我而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疑是那些渲染特效以及一流的立体镜头切换,而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则是太乙真人带哪吒在画中世界冲浪的情景——过山车般的多镜头切换将动画质量提升到了相当水平的高度上。当然,这一点同样可以体现在四人在画中世界争笔中——极为流畅的打斗互殴、构思巧妙的镜头切换、运动场景的不断切换,都是影片成功之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次之,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做得很丰满,每个人物的行事动机都很能站得住脚。这里拿两位男主举例,哪吒因为“饱受村民歧视”而有了魔鬼般的行事风格,同时也因为“身为孩童”而对身边始终保留一丝善意,不会做出超出道德底线的事情,而在之后因为得知自己是“灵珠转世”而潜心修行决心斩妖除魔,并在这个谎言被戳破之后变得疯狂直至魔化,而在最后却因为“亲人”而决意为村民而战,甚至坦然接受了自己即将死亡的命运。同样的,敖丙虽因身为“灵珠”而不愿取李靖夫妻的性命,却在身份被揭穿之后,于“忠”与“义”之间选择了前者,为了龙族而决意水淹钱塘关。更重要的是,影片中并没有绝对的反派,即使是申公豹也只是因为元始天尊对妖魔的偏见排挤而走了歪路,凸显了是人是魔都是自主选择,而非天注定的主题。
此外,该影片还脱离了国产动画“为了讲道理而编一个充满漏洞、逻辑硬伤的故事”的常见模式,把整个故事与要传达的思想理念结合地非常好。无论是哪吒响彻云霄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是李靖铿锵有力的“他是我儿”,都为观众提供了情感的宣泄口,成为了整场剧院的催泪点。
最后,最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既遵从了神话故事的背景,但却又跳出了故事框架的束缚。在我们所熟知的《哪吒闹海》中,莲花化身的哪吒一开始便是正义之身,为水淹陈塘关这一飞来横祸而拼尽全力。而在该影片中,哪吒却是邪恶的魔丸投胎,从出生开始便如同过街老鼠,遭到了陈塘关百姓的歧视、排斥、嘲笑甚至敌对;而原本被抽筋剥皮的敖丙却是融入了代表正义的灵珠之力,生来便背负整个龙族逃脱束缚的期望;甚至连太乙真人也不再是仙风道骨的高人形象,反而成为了一个骑着猪揣着一口流利川普的不靠谱的大胖子。在我看来,编剧完完全全地跳出了《哪吒闹海》的固有思维和印象,以完成度极高、可观性极强的方式讲好了一个熟悉又新鲜、热血又感人的“中国”故事。
然而,不可否认,在取得了如此成功的同时,该影片仍旧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缺点。
一方面是几乎所有观众都会提出的问题——配音的不匹配,就算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太乙真人,虽然能以一口川普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但仍旧会有一些违和感。例如殷夫人——角色设定本应是一名斩妖除魔的高手而且溺爱着哪吒,与哪吒对话的时候却无法让人感受到那股练武之人的中气以及母亲的柔和,反而过于年轻,显得较为突兀。除此之外,主角哪吒在我看来是最有违和感的,让人感觉是一位压着嗓子的小姐姐在说话。在我看来,这一点其实在配音演员进行细微调整过后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一些台词、笑话、梗显得有些尴尬,比如最后打斗中的那句“细节决定成败”,虽然在当时当刻说出来观众可以明白算是个笑点,但着实尴尬得有些让人跳戏。就我个人认为,影视作品中出现网络流行语其实未必是件好事,因为制作周期的问题很可能在影片上映的时候这句话已经过时了,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如果想要达到类似的目的,我认为用一些年代久远的、已经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梗或者干脆自己设法造个流行语更好。
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仍旧可以称得上是国漫新星,于众多国产电影中一骑绝尘。
正如影片中所提到的“偏见是座大山”,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当代社会仍有许许多多的国人受着“远香近臭”思想的局限,认为国内的影视行业相对于国外实在难以望其项背。不可置否,国外影视行业的发展历史确实比我国久远,这正是国内外在影视行业上发展的差距如此之大的直接原因。然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影视技术的突破之势堪称神速,《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是其中的里程碑之作。同样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对我国的文化底蕴不够自信,抱有偏见,甚至对那些全身心投入影视行业的专业人士冷嘲热讽,那么国内能与其相媲美的下一部电影的问世将会遥遥无期,我国影视行业将会不断衰退,直到走向灭亡。
第4篇:《哪吒》观后感
如果要问我最喜欢电影里面的哪个角色,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哪吒的母亲。尽管她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在她怀孕的时候,脾气略微有些暴躁,并不是世人眼里的那种温婉可人,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类型。这是她吸引我的第一点,当一个人与你所想象的不太一样的时候,这时候你的好奇心会促使、激发你更多地去了解他。
当她好不容易生下哪吒,却发现自己的孩子是魔丸,村民都想要趁着孩子还未长大将其杀掉。这位母亲身为百姓官,面对艰难的抉择时,内心该会有多么煎熬。好在太乙真人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李靖夫妇也决定将哪吒关在府里管教,不让他与村民接触。
孩子生性顽劣,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与关心,但李靖夫妇忙于斩妖除魔,没有很多时间去陪伴孩子长大,哪吒很渴望爱与关心,很渴望自己被别人喜欢,很渴望自己能得到父母的陪伴。他的这种渴望通过他的赌气以及更加顽劣的行为表现出来,他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获得父母的关注。
这位母亲自己也深深地为没有时间陪伴哪吒而懊恼与无奈。终于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踢毽子的时候,哪吒却在嘴上表现着拒绝,如果这位母亲没有深入了解孩子,没有与孩子有过很好的交流,我想哪吒也不会那么快就同意。如果不是这位母亲知道自己孩子的性格,知道他只是嘴上说说,内心其实是非常渴望和她一起踢毽子的话,她也没有信心去坚持,也没有耐心去包容孩子。这正是母爱啊,对孩子的了解,对孩子任性的包容。
当真正和哪吒一起踢毽子的时候,小孩子并不懂得分寸,也不知轻重,本就天生神力,和他一起踢毽子可谓玩命,但是这位母亲也没有退缩,当踢了几个来回之后,她早已满头大汗,但这个时候她更加关心的不是自己,是哪吒,她说哪吒终于笑了。这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把孩子看得比自己还重要,这样的爱,也真正被哪吒感受到。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友情。仔细品味,的的确确让人觉得这真是一部好电影。
当看到哪吒父亲要拿着换命符代替哪吒去承受天雷之劫这一幕时,泪水盈满眼眶。哪吒之前因为愤怒失去理智,认为父母对他并非真心,感觉自己到头来陷入了一个骗局,误会产生之时,是电影的高潮点,随着误会的解除,我们也看到了李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李靖愿意为了哪吒舍弃他所珍视的东西,甚至是性命,也要护哪吒周全。
说到太乙真人,个人觉得,这个角色其实并不太讨喜。他喜欢喝酒,这没什么不妥,但是在正事面前却仍然喝酒误事,被他人借机偷走灵珠。这样的过错,的的确确是大错。有些错,可以犯。但有些错,是不能犯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试错成本,也许你觉得犯错无非都是同样的性质,但是你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很有可能截然不同。明明可以避免却不避免,这就是你的过错。
准确地来说,这部电影里面没有坏人,也是很让人去思考的一个点。申公豹之所以走上偷灵珠的道路,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如此努力却得不到师父的看重。好强想要争名的他不能忍受这样的遭遇,所以他选择冒险,他所思考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从这一点来看,这是他的过错。但为何他不被师父看重,他认为是因为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与自己不是同类的人,这也只是他站在自己角度思考出来的答案。我想他们的师父也许对两人的秉性都有所了解,对于申公豹这样的人,的确不能够给他太大的权力,因为太有野心反而无法掌控。而且申公豹太想表现自己了,他自己本身的价值观并没有被很好地塑造,他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容易入魔。以他们神仙的评判标准来说,申公豹不是一个合格的神仙。相较之下,太乙真人虽然看起来吊儿郎当,但是他的内心是积极阳光的,是正面的,即使后天资质,自身努力程度相对来说没有申公豹优秀。但显然他们的师父更加看重的是品质与性格。
无论如何,师父是有过错的,他能够作出选择,对徒弟肯定也是有了解的。在把名额直接给了太乙真人,势必会引起另一个徒弟的羡慕甚至嫉妒,他本应该对申公豹进行安抚,给他一个期望,让他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野心,对他的野心进行正确方式的引导。
从整部电影来看,最让人心疼的是龙王一家,为朝廷世世代代看守着各类恶兽,自己也因此受困龙宫,然而朝廷去理所当然享受着他们的付出,不曾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便是朝廷的不对。这才是根本性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以后也会出现第二个为实现家族复兴的敖丙。当需求不被满足,人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然而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也不知道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去了解他们的诉求,在能力范围之内合理地满足以及安抚,从根源解决,是最省力最有效的办法。
敖丙单纯,善良,热心,但因为肩负家族的希望,不得已做出了伤害村民的事情,甚至与自己的朋友站在了对立面。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助。当哪吒去承受天雷之劫时,他主动去帮助哪吒,这是真挚的友情,不管之前发生过什么,我发自内心把你当作朋友,当看到你有难时,我愿意尽我所能去帮助你,去支持你,去陪伴你,这样的友情又怎么不让人感动?
很感谢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给我一个情绪的发泄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去思考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友情,怎样去更好地爱我身边的人,怎样去给到他们支持。
第5篇:《哪吒》观后感
老实说,这部片子我很早就看了点映。看完之后觉得不错。但也只是不错。它达成了我观影前的期待,却又没有太多超出我期待的东西。
如果说拿它跟大圣归来比,我觉得它整体节奏没有大圣好,画面特效及分镜设计略逊大圣一筹,但剧情,倒是确实比大圣归来强很多。
它很完整的讲述了一个有主题有深度的故事。人物刻画也没有流于表面,每个人都有其鲜明的特征,而且能不被传统束缚,推陈出新,创造出了很多与人们传统印象相悖却又可以接受的角色,真的很不错。
因为我也在公众号上写一些故事,所以,我能从创作者的角度看一些问题。就是说,即便这个电影,剧情完整有深度,它依然有一些瑕疵。那就是,有一些剧情,设计味太重。什么叫设计味太重呢,就是不自然,尬。
我前些天又把大圣归来刷了一遍,真的,特别顺畅,除了汪峰那个歌那里让我觉得稍微有点脱节,其他地方特别自然,浑然一体,一点没有多余的地方都没有,节奏把握的特别好。
但在哪吒里,就会有好几处这样尬住的地方。实话实说,我相信有一些观众也是同样的心理。不过由于整体观感很好,这几处尴尬的小细节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撇开这些,再谈另一个缺点。台词过多。哪吒里的许多世界观铺陈,全靠大量台词堆砌补充完成。这就给人一种很臃肿的感觉。有些画面其实完全可以只放画面,一句台词都不说,单靠场景设计,人物行为、动作、表情来推动就可以了。但或许为了照顾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它还是选择了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受众明白它想表达的信息。我是觉得,可能我说的方法不太可行,但应该有更好的不用台词堆砌的法子来铺陈世界观的。过多的台词,确实会使得一部影片显得有些啰嗦,不够利落。
到这里,我再讲讲我发现的另一个盲点。那就是,明明他们有三个孩子,金吒木吒哪吒。但电影全篇,却从未出现金吒木吒的身影。虽然电影是讲哪吒,但哪吒也是有哥哥的啊,父母不能陪伴他,那他的哥哥们总能吧?但他的哥哥们去哪了呢?当然,从这个角度来写剧本,可能故事又是另一个发zhan方向了,跟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还是有很大出入的。收回来。为更好的考证这件事,我特意去查了封神演义,书中原话是这样的:
道人曰:“将军有几位公子?”李靖答曰:“不才有叁子;长曰金吒,拜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为师;次曰木吒,拜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为师;老师既要此子为门下,但凭起一名字,便拜道长为师。”道人曰:“此子第叁,取名叫做哪吒。”
好吧,当金吒木吒都去别处修仙去了吧,不多逼逼了。
第三点是一份思索。片中,李靖的父爱是很伟大的。一命换一命也确实触碰到了我的泪点。他作为父亲,这种能为孩子牺牲的精神我很感动。但稍稍深究一下,却又觉得,那他其他身份呢?殷十娘的丈夫,陈塘关总兵,这些其他身份该背负与承担的责任呢?这里我确实有点杠精思维,救,说他没有尽到丈夫跟总兵的责任,不救,又要说他冷血无情了。不过这个点倒是值得深入探讨一下。你觉得他到底该不该一命换一命?我觉得,他不该一命换一命,但我又觉得,他应该救哪吒。
最后,由于这部片子没有明确的大反派,所以打戏我觉得一般,因为大概猜到关键时刻一定会收手以及谁都不会死,所以没有前期被压着打十分屈辱后期直接虐爆对手的快感。在打斗剧情方面的设置,没有大圣归来畅快,而和解那一段,境界也没有拔高,并不是很理想。
而且,如果仔细看的话,大圣归来开头的那一段动画表现确实很有震撼力,相反,哪吒这一块一上来就直抒胸臆开始讲故事了,画面表现真的差点意思。
不过,有一处剧情倒是惊艳到了我。那就是哪吒抵抗天劫那一段。原本我以为会是哪吒一人被天雷劈死,之后太乙真人为他重塑肉身。哪曾想,敖丙也过来跟他一起抗天劫,还拿全村人凑出来的最贵的装备万龙甲罩住哪吒保护他。到最后,太乙真人也插了一手,直接损坏了几百年的功力,才保住了二人的魂魄。哪吒抵抗的是魔丸的命,敖丙抵抗了妖族的命,太乙,直接抵抗了天命。真的,牛逼。
怎么说呢,国产动画要做到很强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路途上,可能会有一些存在一定瑕疵,但十分惊艳的作品。我们不能只夸其厉害的地方,也偶尔说说自己觉得不足待改进的地方,一味的吹捧并不能让国产动画越做越好,发现不足,改正不足,才能真正的做到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最后的最后,小声逼逼一句,我虽然说了它不少缺点,但它还是很惊艳的一部动画,还是很值得一看的。至于我为什么老拿哪吒跟大圣归来比,我觉得,大圣归来某种程度上算一个标杆,因为它的整体节奏、情感渲染、画面表现,都是非常优秀的,是我愿意在十分满分情况下给9。5分的。现在,哪吒,也算是个剧情故事的标杆了。
第6篇:《哪吒》观后感
太乙坐骑猪猪打完喷嚏,幻化魔法,让哪吒看到了那年那日——李靖前往天庭寻找破除哪吒身上的诅咒的方法,守门云仙告诉他血亲可用换命符代之受刑,李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三年后将为孩儿以身受刑……
当看到这一切,那个身中魔丸诅咒的孩子,那个桀骜难驯的孩子,那个差点杀父弑母的孩子,他流泪了。他被一种直抵内心的东西深深打动了,是什么?是爱,是父爱母爱,是天底下父母双亲给孩子的最普通最纯粹最无私的爱。原来这种爱有这般强大的力量,就在哪吒彻底绝望,任凭体内魔丸魔性发作的时候,它让哪吒冷静了下来,在乾坤圈的帮助下,唤回了哪吒本性里的天真和善良、勇敢和坚强,来对抗不公命运里的那个残酷魔咒。
影片里,哪吒最开心的笑脸,就出现在母亲陪他踢毽子的那天,他力大身健,陪他踢毽子是相当耗费体力的一件事情,母亲穿着铠甲,满脸污泥,大汗淋漓,却也开心,因为孩子开心。只要孩子开心,为娘累点伤点都没关系。是的,在孩子成长期,父母相伴太重要了,这是一个在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啊。反观当今,因父母爱的缺失,在手机电脑电视陪伴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快乐吗?他们还懂得真正快乐的滋味吗?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找不到陪伴和快乐,找不到有意义的事情来参与,就只能沉浸在手机里、电脑里、电视里,其实此刻,孩子的心才是最孤独的。日子久了,一直孤独、习惯孤独,那么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知道还有多少爱的能力?其实父母给孩子的爱,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陪伴。父母用心陪伴孩子读书或是玩耍,唱歌或是漫步,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生活本身所具有的乐趣和意义,而非那个用手指戳亮了的电子屏幕里的虚拟世界。
哪吒又一次真正开心的时候,是在海边打跑海妖、救下敖丙和小女孩,和敖丙在海边踢毽子的时候。两个人实力相当,你踢过来,我踢过去,灵巧自如,配合默契。哪吒哭了,因为这是除了妈妈之外,第一个愿意和自己踢毽子的人……这两个人同时拥有了生命里的第一个朋友,同时拥有了友谊,同时收获了信任和快乐。那只小小的海螺,是这场纯真美好友谊的见证。
影片里,还闪现过几次哪吒温暖的笑脸,一次是在街边,一个小朋友邀请哪吒和他一起踢毽子,哪吒开心极了,微笑着点点头,就要开shi一起玩的时候,那个小朋友被爸爸拉走了。“怎么可以和哪吒玩?那是妖孽。”
一次是海妖带走小女孩,哪吒和敖丙一起救下小女孩,小女孩高兴地拍着手说:“小哥哥,打妖怪,真厉害。”哪吒笑了,他抱起小女孩一起开心地玩,却又来了一群气势汹汹的人,他们竟然说,是哪吒抢了孩子。
与此同时,影片里哪吒最为愤怒的时候,也就是被人说是“妖孽”和被冤枉的时候。
一个小孩子,从一出生就要承受世俗的便见,人们从一开始就说他是“妖孽”,根本不愿意去接纳这个孩子,而是远离他、躲避他、陷害他、甚至诅咒他。所以,极具反抗意识的哪吒,开始公然反抗,他发怒、打架、破坏,和陈塘关百姓的关系极度恶化。哪吒不能出门了,被限制在屋子里。一个被限制掉自由的孩子,他的内心才会有“最自由”的向往,所以他逃跑、叛逆。细思之后,不难发现,这个极度顽劣的孩子哪吒,他的内心,也有张望、有渴求、也想要被认可、被表扬,也想向普通孩子一样,有玩伴有邻居,出门可以和别人打招呼,亲切地叫声“大妈”或是“大伯”,换来别人“点头”或“微笑”的礼貌回应。而当所有一切都成为了不可能,那剩下的,就只有对抗或是破坏这一切了。
三岁生日宴中,真相大白。自以为是灵珠转世,其实是魔丸附身;唯一的好朋友敖丙,其实是敌人、是对手。这一刻,我不能想象这个小小孩子如何承受这个事实?曾经的最美好,轰然崩塌,一下子就被现实粉碎。而就在三年后雷电毁灭魔丸的诅咒就要降临的此刻,这个小小的孩儿在终于懂得了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意以后,他毅然选择了保护父母,他撕掉父亲早就准备好了的换命符,一脸严肃地说:“我自己的命我自己扛!”
雷电毁灭之时,哪吒肯定剧痛无比,父母双亲眼睁睁看着孩儿经受如此劫难,却无能为力,只能痛哭着一遍遍大喊孩子的名字。是的,有的路必须孩子自己走过,有些痛苦必须孩子自己承受,不经历练,怎能长大?父母亲永远不能帮孩子清除掉成长道路上的病痛、坎坷、挫折、失败,我想这恐怕是所有父母都最为遗憾的事情。如果可以,父母永远愿意替孩子承受一切不好。记得小时候,每次腿疼病犯了,父亲母亲都恨不得这个腿疼病发作在他们身上,让他们来替我疼。记得我孩子小的时候,看见小小的他因发烧咳嗽痛苦不堪,我和我爱人就恨不得能把孩子的病痛再多上十倍百倍来发作在我们身上,让我们来替代孩子承受病痛吧。这就是父母给孩子的爱,如此简单、朴素、纯粹、不需要有一丝怀疑。
“白白搭上一条命,你傻不傻?”
“不傻,谁会和你做朋友。”
在最关键的时刻,敖丙冲向天雷,与哪吒一同抵抗天雷。奇迹发生了,灵魔合体,他们抵挡住了天雷,保住了灵魂。好朋友就是要一起经历一些事情,在时光里沉淀下来的,才是最宝贵的情意。这一刻,生死间,深深被这一对好朋友的真挚情意打动了。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抛弃他的忠实朋友,就等于抛弃他最珍贵的生命。竭诚相助亲密无间,是友谊的最高境界。友谊里有爱。所以,我们才如此珍视它、向往它。
该影片在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做了如此精心的改编,每一个笑点、泪点,每一份情意,每一种爱,都在用心带给我们一丝温暖、一点感动、一处领悟、一种成长。
是的,有爱的地方,就有力量!
第7篇:《哪吒》观后感
这部电影幽默与严肃并存,精彩的打斗戏和感人的煽情戏,(不怕被你们笑话,我的确因为哪吒的煽情流出几次感触良深的眼泪)结合搭配很完美其实单论电影本身的好坏,本身就有一点狭隘,其实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在这个部电影里面看到一些别样的东西,那才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
首先,我注意到了个人的存在和他人的认同之间关系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
这部电影里面的小哪吒,拥有天生神力,又是魔丸转世,被人们当做妖魔鬼怪来看。而人们的确非常惧怕他,他而因此受到了排斥。在他的反叛的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心智不成熟,又得不到指导和关注的情况下,他注定是一个具有极度逆反的心理特点的乱世魔王的形象。正如他所说:“既然他们把我当做妖怪来看,那么我就做个妖怪给他们看”。而李靖也说:“我不想他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到死了都被人们看作是妖怪。”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又怎么不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同才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呢?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属性,不是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不能获得社会认可的行为也从来不会为一个人的发展换取好的结果。而我们所认为的成功,其实也是别人给予的成功,至少在成功的社会属性的定义上是如此。而其实,人类,或者说生命的存在,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或许没有吧!
其次,我注意到:在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生活中——朋友——这个身份的人在生活中十分重要。小哪吒和敖丙他们两个最终能成为朋友,不仅是因为他们都事孤单单得不到理解的人,(当然还因为故事情节的安排之类的关系)而且他们对于对方的出现都持一个非常欢迎的态度。一起在夕阳下踢毽子就能诞生出感情很浓厚的友情,说明他们对友情这种感情体验的需求的确非常迫切的。长大后,我们通常觉得自己更加孤独了,或许只是利益社交类的“朋友”多了,而共情社交类的“朋友”一个一个在失去,所以,人在情感之中没有获得良好的反馈,自然也就对孤单产生一种更加敏感的察觉。
还有在电影中不管是反派还是正派,他们的行为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自己存在所需获取的资源而是进行了一系列活动。至于对于正反派的划分,只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鲜明的身份对比。其实的话,不论是哪一方,他们都有自己做己行为的理由。这个要牵扯到下一点。但是,总的来说,成年人的世界,看待善恶总是会多了几分价值方面的考虑,不至于那么简单地划分好坏,但总体上不会偏离自己的价值观。
在社会共识中人们的固有成见是很难改变的。就算就像双手沾满他人鲜血的人永远会被别人看做一个恶魔。在电影里面哪吒,从一开始就给人们一个恶魔形象而后面不论他做出怎样的行为,都会被人们看作是一个恶魔在破坏的行为,哪里管哪吒的初心是什么样的。而这样子的结果是哪吒的行为总是被导向一个邪恶的动机。而在电影中申公豹和龙族也是如此,作为妖怪出身,申公豹得不到师父的认可,即使他本身很努力地修炼,很刻苦地完成师父的教诲;而龙族虽然贵为万妖之首,却因为身份得不到天庭和人间的认可,即使他们帮助天庭在龙宫之下镇压住了各种海底妖怪。他们合作,却也只能通过盗取灵珠来在封神大战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以此来打破人们的固有认知下自己的生存窘境。但是敖丙的身份依旧被遮掩得严严密密的,也就是说,妖族的身份依旧不能在世人面前公开。
有时候,成见真的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就像现在很多的文章下面的评论都戾气很重,那种老生常谈又老掉牙的无知论调总是层出不穷,是网名的知识没有随着时代进步呢,还是那种成见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呢。举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在你的最最直接的印象中,非洲地区还有印度比起欧美地区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世界,相信几乎大家都会是八九不离十的答案。从这个方面来看,电影中所传达的这种打破天命,打破成见的价值观念真的很值得学习,不仅是在字面意思这层意义上,还有拓展的意义上。
最后也最为重要的就是电影的主题。我很喜欢小哪吒说的那句话:既然命运不公,那我就要和命运斗争到底。这就是这篇部电影,表达出的最核心的精神主题。是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管是魔丸还是灵珠的转世是好是坏,总不需要他人来评判,即使一开始这就是他们注定拥有的命运。就像《阿甘正传》里面的主人公那样,**的未来不一定就是浑浑噩噩的,也可以是大放光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