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29 11:32:07

第1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一个离去已近干年的人物,至今仍然广受文人士子的追捧、热爱、迷恋,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上可与皇帝宰辅论朝政得失,下可与村夫村妇谈年景收成,可与文人雅士诗文唱和,又与和尚道士谈经论道,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虽屡遭贬谪,却越挫越通达,越挫越强健。

更可贵的是他有博大的胸襟,对待政敌,他最终都选择了释然。当然,他也有两任爱他的妻子、三个陪伴左右的爱子和一个至死不忘的弟弟,这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他的成就涉及诗、词、书、画、医、佛、道、医、食等方方面面,而且成就均不凡,至今影响海外。

这恐怕是对苏东坡最大的认可。写苏东坡的书很多,但是像林语堂先生这般详实、幽默、有趣的却不多,先生以饱蘸热情的笔墨描绘了苏东坡丰富多彩却又颠沛流离的.一生,从多个方面展现了苏东坡的经天纬地之才,是非常好的了解苏东坡的著作。

当然可能是由于作者的个人好恶的缘故,书中对王安石的描写几乎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对王安石变法也持全面否定的态度,当然这仍然不失为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书!

第2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首先林语堂写这本书肯定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从附录里这些资料的来源,可以知道他充分了解了他的诗集和文章。

从小读苏轼的诗长大,一直对于这个人物非常好奇,对于宋朝年间的一些事情也颇有兴趣。

从这本书我了解到,苏轼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特别是他中年以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在一个地方待不了多久,不知道自己在这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但是他还是能从当中找到趣味,以一种超脱,乐观的精神状态融入到他的作品以及为人处世当中。

苏轼当过很多地方的地方太守,而且当地的居民很喜欢这位太守。他很亲民,常常请别人或去别人家吃饭喝酒谈国事。他非常为百姓着想,他整治西湖,在谷物歉收时,拼命为百姓想办法,多谋取一点粮食,即便这样会让那些小人更讨厌他,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

同样,他和他弟弟苏辙的关系以及相处方式非常让我羡慕。这样一对兄弟,相处如此融洽,分别时格外的依依不舍。他们在官场上的立场相同,可以随时为对方付出一切。他们俩的.性格截然不同,但相处时却又如此融洽。在彼此遇到官场上的低谷时,会相互陪伴,相互帮助,相互安慰。每次苏东坡写完一首诗,总会把它第一个寄给他的弟弟子由,与他分享。

虽然在这本书中,有很多政治方面的,比较难理解,但是这本书确实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了那个时代以及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还如此乐观,还笑迎人生的这样一位特别时期的伟大诗人!

第3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轼——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多方面都有独到见解。

他的大名,如雷贯耳,让我万分佩服,尤其是他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等等,皆令我赞不绝口。

这里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轼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连连称是。

人们都称苏轼乃三百年一见之天才。虽然他离我们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却依然为人们所称颂。我想这与他那心灵的喜悦和他那思想的快乐是分不开的.,这才是他万古不朽的根源,也正是我们后人值得细细体味的。

第4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虽然不断被排挤被贬,但是他乐观豁达,浩然正气,没有唉声叹气,感叹命运不公,只有努力改变民生,为老百姓办事!

看了苏东坡一生,最让人敬仰的是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我在思考,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吧!苏子由可以做到谨言慎行,可以踏踏实实为官,而苏东坡却不能,苏东坡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勇气去提出并加以批评。是他不知道官场的潜规则么?作为一个精通历史,精通哲理的读书人,他不是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明哲保身,而是他的个性就是明辨是非,就是实事求是,他没办法视而不见,见而不管。这造就他一生的艰难,也是国家的不幸,但是却是文学之幸,没有那些磨难,我们也就看不到那么多的伟大作品。沧海桑田,多少迫害他的小人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而苏东坡还一直会被后人敬仰膜拜!

苏东坡兴趣爱好广泛,很多方面都有建树,在当时,真是粉丝无数,太后和皇帝都对他另眼相看。由于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对生活对大自然无比热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是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美酒和妇人之间的,真正做到有情而不滥情,积极入世关注民生疾苦为民办实事。

最后感叹他跟苏子由的兄弟情,看到情深处,不觉泪目!

第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水调歌头》我们耳熟能详,它的作者是苏东坡。而这本书写的正是他,林语堂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读过他所有的著作才来写这本书。林语堂也非常喜欢苏东坡,我也不例外。

拿到这本书时,以为这本书写的是苏东坡一些有趣的故事,没想到竟然写了苏东坡的一生。。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有些枯燥,爸爸却说“开始时可能是有点枯燥,但读着读着就不会这样了,这才是正真的文学!”或许文学就是这样吧!苏东坡的`一生很坎坷二度遭贬,颠沛流离,读到第四卷,第24章苏东坡二度迫害时,我心里怒火中烧,真想穿越时空为苏东坡辩解。

有一回,我数学考试考的很差,我想回家给妈妈爸爸看卷子该怎么办啊!,我就伤心起来,不知不觉的就哭了起来,同学们都纷纷来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下次你考好一点,就可以了呀!加油!”我现在想想实在是好笑,考差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做人就要像苏东坡一样要乐观面对。

我一直想不通林语堂为什么要写《苏东坡传》、《孔子的幽默》等写中国古代名人的书,爸爸又告诉我“那时候林语堂在美国,他要在美国中国历史文化,所以才写的!”原来是这样啊!我想林语堂肯定是个十分热爱文学、有热爱祖国的伟大人物。

这本书让我彻底了解了苏东坡,又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为人要善良、乐观、宽容、还要关心他人。我现在甚至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第6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我非常喜欢苏东坡这个文学大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词作品让我陶醉其中,更重要的'是这位大文豪身处高位却一直心系百姓,屡屡被陷害却并不抱怨,这种精神我们需要学习!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朝云临终所书,以这句话作为随感的开段最为恰当。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年少时他神采奕奕,青年时他意气奋发,中年时他虽有失意坎坷但却实时放下执念,年迈之时他平和淡然。

通读全篇的《苏东坡传》受益匪浅,漫漫人生路,面对屡遭迫害的境遇,苏东坡却能够在乱世之中,日趋温和厚道,修正其身,崇德礼贤,多行善举。苏轼一生所想所书都在传递着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最为感动收获最多的也是这样一份在芸芸众生之间独善其身,一直保持着一颗纯真乐观的心境。他热爱生活与自然,在冲突与矛盾间寻找平衡,在过程中不断自我觉知。

读过《苏东坡传》后,我想我会将这份充实的内心放到生活之中,去真正体会人生的真谛。

第7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

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第8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是我非常敬佩的大文豪和大学者,他在多个领域都是文艺上的佼佼者,例如书法、诗词、散文等,都成为了大家,并且他还是一个美食家,善于品尝和烹煮,他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个天性乐观的人,早遭遇了不公平和排挤时,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乐观坚持的做学问和生活着,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苏东坡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也是举国闻名的散文家苏洵,但苏洵在科举的道路上走的非常不顺利,名声大却不善于科考,因此父亲对两个儿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结果苏轼科考就中了榜眼,而根据历史记载,考官欧阳询害怕实际上第一名的苏轼是自己弟子曾巩,从而引起学子门的质疑,于是就改判为榜眼,结果发榜出来居然是苏轼,也就是说苏轼是实际上的状元。

苏轼在政治上头脑清醒,既不属于鹰派,也不属于鸽派,因此遭到了两派的打压和排挤,不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都认为他是政敌,因此他曾经也遭遇过著名的乌台诗案,好在宋英宗下旨赦免了他,这些遭遇不过是政敌的攻击罢了。

苏轼在朝廷树敌很多,因此一再被贬,并且被贬到当是称之为九死一生的蛮荒之地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但苏轼不仅没有就此颓废和失望,更加坚强的.活着,为当地的百姓办学和教化,此后海南也出了一些进士和举人,这都是苏轼的学生,可见文化的影响力之大。

我要像苏东坡学习,成为一个乐观的人,为自己的人生添加光彩!

第9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读完《苏东坡传》,在看到结尾处的“万古不朽”时,心中觉得怅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现在才真正认识他,并努力透过书去解他,但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每个人的'年少都怀着雄心壮志,可世事无情,梦想总被“雨打风吹去”。苏轼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不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几近颠沛流离,最让我为之钦佩的是苏轼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儿都是家乡,一副乡土派头,融于山水之间。

一杯茶,一幅远山的画,一个美好的梦想,就不难感受到苏轼为之推崇,并躬行实践的清欢。

一本书讲述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其实又活,并随着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剧,我们也随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当豪情经过磨练,渐渐转为平实,一颗心安静下来,开始着细小处为民造福,苏轼处处为民请命,囤积粮食,以抵灾荒。久旱降雨,他比谁都高兴,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责任。

我想,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抱怨这抱怨那,不如抬起头多看看身边的美好事物。人总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练,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态度。

第10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多方面都有独到见解。

他的大名,如雷贯耳,让我万分佩服,尤其是他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等等,皆令我赞不绝口。

这里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连称是。

人们都称苏东坡乃三百年一见之天才。虽然他离我们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却依然为人们所称颂。我想这与他那心灵的喜悦和他那思想的快乐是分不开的,这才是他万古不朽的根源,也正是我们后人值得细细体味的。

第11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初识苏轼,是在宋词中,浩瀚词海,他的诗,是最有吸引力的。

他满腹才学,年纪轻轻就得到皇帝和文学大家欧阳修等人的赏识,可见他是几千年难出的大才子。可在他的诗中,那些华丽词语、高人一等的傲慢并没有出现。更多的则是豪放乐观或简约轻松。但这样的诗词,更能走进读者的心里,这似乎就是文学创作中更高的境界。

后来,读了《苏东坡传》,才了解乐观的诗词背后有多少生活的.艰苦与忧愁,但也正是这样的生活,才成就了一个无法复制的“苏东坡”。他是个天生的乐天派,被贬黄州期间,他没有因苦难而消积,反而他人生中的大部分名篇都创作于那里。他把自己变成一名农夫,过着田园潇洒的生活,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就是他对自己最好的形容。

也许是他过人的才华,也许是他无可救药的可爱或是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造就了他不凡的一生,流传千古,闻名中外。我们可能没有他与生俱来的才智,但我们可以勤奋努力,在遭遇挫折时,也可以微笑以待,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美丽光明的人生。

此世唯一的苏东坡,他不仅为我们后人留下这些美丽的诗篇,他更是每个逆境中的人的榜样,教会我们如何对待生活。

第12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里,侯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了一本书,叫《苏东坡传》,并且还要写读后感。开始,我很抱怨,推荐读书怎么还送他篇读后感啊!可我一读这本书,我就放不下手来了!

我很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苏东坡身上在也合适本、不过了。“乌台诗案”让我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他为友的人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N次被贬到外地去。好在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奇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生出之地——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坐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的心境的`写照。

我敬佩苏东坡的才华、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他的浩然之气,苏东坡虽然死了,但他的诗词、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入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第13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淡香溢出翠玉般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哀思。这种苦涩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相思,浅浅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永恒!

第14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他是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人,他是一个虽屡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的人,他就是豁达乐观的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下了中外闻名的《苏东坡传》。在林语堂笔下,千年前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苏东坡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一位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精彩笔触,一位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出现在我们面前!

所有的`困难挫折在苏东坡眼里都是云淡风轻,一飘而过。在苏东坡晚年,他不幸被人控告,后受到牵连苦难,被贬谪不毛之地——黄州。当地气候变化无常,环境十分恶劣。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苏东坡仍兴致极高地给老朋友章谆写了一封信,信中大致写了黄州的环境气候很差,供餐简便,衣物朴素等。而几天后,苏东坡又兴致勃勃地写信给章谆表达自己对黄州的喜爱之情以及风景之美。

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苏东坡仍保持着乐观的性格,这豁达乐观的天性真值得发扬光大!

当我们学习时遇到挫折;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情时;当我们被人讥笑时,我们都要学习苏东坡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性格,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笑对人生!

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这就是苏东坡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

第15篇:苏东坡传读后感

读了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不禁想起苏东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几经沉浮,但苏东坡人性更趋温和厚道,过得快乐,无所畏惧。苏东坡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驾驭自己心灵的高士。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万古不朽的伟大人生。

正如作者所言,苏东坡是中国历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东坡的一生。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