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传》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07 08:58:45

第1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贝多芬传》,贝多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百折不挠,放下《贝多芬传》,无数感慨涌上心头……

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父亲是一个不求上进、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师的女儿。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开始,他父亲就逼他学音乐,在小时候就失去了他最爱的母亲。正当贝多芬风华正茂时,病痛已经悄悄叩门。1796至1800年,耳聋症开始肆意,听觉也渐渐衰退。一个钢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听觉,而贝多芬在他可以大显自己的才能时听力衰退,甚至不能听到任何声音,可想而知当时的贝多芬是多么的无助,面对的挫折是多么大。如果换做别人,肯定对自己的未来不报希望,从而破罐破摔。但是贝多芬并没有这样,他一直独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坚持创作,还为他的心上人朱丽塔?圭恰迪尔谱写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直到1801年,他才告诉了他的两个好友。我深深地被贝多芬折服了,他以他惊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坚持下来,要知道他的大多数作品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

贝多芬饱经风霜,他经历了挫折也享受了成功,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是有汗水换来的”。只有付出过,才会有收获。

记得那次体育800米测试,一向体育不好的我就开始担心起来。果然,刚跑完一半就跑不下去了,正当我快要放弃时,突然想到了贝多芬的那句话:“我要用双手扼住命运的咽喉。”想到贝多芬遇到那么大的挫折都没有轻言放弃,我才遇到这么小小的困难就坚持不下去了吗?于是,我坚持跑完了全程。虽然跑出的.成绩不如人意,但至少我坚持了下来。

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然而却又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有的人遇上困难就只会怨天尤人,而有的人却会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去扼住命运的咽喉,难么成功往往会降临于后者。有时候逆境往往会使人坚强起来,让人拥有惊人的承受力,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高昂自己的头,不会屈倒于困难之下。

我知道我稚嫩的双肩很难为自己担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我知道我独行的身影很难战胜黑暗的束缚,但我绝不会倒下,也绝不会低下我高昂的头。即使在逆境中,在挫折前,我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人生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即使碰得遍体鳞伤,我也会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站起来,用干裂的嘴唇说:“不要倒下,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因为我深知,贝多芬正是用这种毅力坚持到最后;我深知只有拥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我深知困难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向我屈服,挫折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倒下,成功会因我这样执着而落到我身上……

我会像贝多芬一样不言放弃,会像贝多芬一样坚持到最后……

第2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你们知道贝多芬吗?

贝多芬,一个世界音乐史上久负盛名的音乐家,他是人类的明星,他是灵魂的营养,他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力量,读完《贝多芬传》,我又一次被震撼了。

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父亲是一个不求上进、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师的女儿。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开始,他父亲就逼他学音乐,在小时候就失去了他最爱的母亲。正当贝多芬风华正茂时,病痛已经悄悄叩门。1796至1800年,耳聋症开始肆意,听觉也渐渐衰退。一个钢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听觉,而贝多芬在他可以大显自己的才能时听力衰退,甚至不能听到任何声音,可想而知当时的贝多芬是多么的无助,面对的挫折是多么大。如果换作别人,肯定对自己的未来不报希望,从而破罐子破摔。但是贝多芬并没有这样,他一直独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坚持创作,还为他的心上人朱丽塔圭恰迪尔谱写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直到1801年,他才告诉了他的两个好友。我深深地被贝多芬折服了,他以惊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坚持下来,要知道他的大多数作品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常人都很难做到,何况一个聋人?

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有的人遇上困难只会到处埋怨,有的人却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去扼住命运的咽喉,那么成功往往会降临于不屈服的人。有时候逆境往往会使人坚强起来,让人拥有惊人的承受力,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高昂自己的头,不会屈倒于困难之下,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人,我打心眼里佩服他。

我知道我稚嫩的双肩很难为自己担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我知道我独行的身影很难战胜黑暗的束缚,但我绝不会倒下,也绝不会低下我高昂的头。即使在逆境中,在挫折前,我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人生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即使碰得遍体鳞伤,我也会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站起来,用干裂的嘴唇说:“不要倒下,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因为我深知,贝多芬正是用这种毅力坚持到最后;我知道只有拥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我知道困难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向我屈服,挫折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倒下,成功会因我这样执着而落到我身上……

我会像贝多芬一样不言放弃,会像贝多芬一样坚持到最后……我相信,胜利在向我招手。

第3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贝多芬,一个一点都不陌生的人,但其实我真的只是前阵子才接触到他。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把我带到了贝多芬的世界。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一所破旧不堪的房子的阁楼里。从一开始,生活对他来说就像一场残酷的战争。他爸爸是个不想上进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佣,厨师的女儿。她先是嫁给了一个官宦家庭的男仆。丈夫死后,她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父亲想发现自己的音乐天赋,这样他就可以被展示为一个神童。父亲用暴力逼着他学各种乐器,繁重的作业让他累得要死,几乎让他讨厌音乐。他的童年几乎没有温暖,这让我感到难过和困惑。在一个没有温暖和关爱的家庭里,如何培养出如此优秀的音乐人?真的是逆境磨砺人吗?

十二岁的贝多芬被聘为宫廷古钢琴和管风琴手,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那么,我12岁的时候在做什么?12岁那年,我上六年级,和同龄人谈理想,沉浸在家人的关爱中。

贝多芬去维也纳拜访莫扎特,并在那里举行了他的.第一场音乐会。当时他亲自演奏了自己写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给维也纳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声名鹊起。突然让我想起了冯晓的《贝多芬的悲伤》歌词“用黑白键谱写华丽的乐章”。但是很不幸,我妈很快就去世了。这似乎是上帝的嫉妒,在他事业有所成就的时候,上帝再次给他带来痛苦,带走了他所爱的人。没有亲人,世界会崩溃,会那么无助,那么孤独。我无法想象失去亲人是什么感觉。

上帝真的很嫉妒贝多芬的才华。又一次给贝多芬带来了灾难。当贝多芬如火如荼地成名时,他不幸的命运再次降临在他身上——他患有耳聋。这是一个残酷的打击。一个没有听觉的音乐家,就像一只没有四肢的奔跑的斑马,再也跑不动了。多可悲啊!所以贝多芬隐瞒了。他害怕被别人发现,于是渐渐的离群索居,越来越孤僻。这时,他和一个17岁的女孩朱丽叶。古驰阿迪恋爱了。终于有了灵魂伴侣,终于可以让贝多芬不那么孤僻了。

贝多芬亲自指挥了第九交响曲的排练,但由于耳聋和失序,其他人指挥了演出。贝多芬还在舞台上演奏。整首歌唱完,观众深受感动,大声欢呼,雷鸣般鼓掌。然而贝多芬已经不省人事,只有在演奏者提醒他之后,他才看到那感人的一幕和含泪的回复。第九交响曲的成功给他带来了人生最大的荣耀和喜悦。我太高兴了!

贝多芬在不知不觉中得了肝病,在病情越来越严重的日子里写下了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这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

我从他身上学到了精神可以战胜痛苦甚至死亡!只有痛苦才能带来快乐!

第4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这让我联想到《贝多芬传》。

音乐家贝多芬的父亲出于家庭经济的需要,急于开发贝多芬的音乐天赋,便逼迫贝多芬练习小提琴和管风琴,使贝多芬走上了音乐的道路,最终成为"音乐巨人",奏出《命运交响乐》。这个故事让我们领悟到那么一个道理:家长的督促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尽管这种压力使孩子感到痛苦。

或许,有人认为学习全凭兴趣和爱好,否则,就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效果,甚至造成厌学。可是,我个人认为:学习不一定全凭兴趣和爱好,有时要靠外界的压力,外界压力往往是学习的强大推动力。

就拿初中的学习来说吧,不见得每个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综实等科目全都感兴趣,也不见得每个学生对每一科目的每一章节全都感兴趣。怎么办?那就得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强迫学生学习。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惰性,有时会不愿意自觉学习而消极怠工,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向他布置学习的内容,提出学习的要求和奋斗的目标。例如,学生不认真完成并依时缴交作业,就得留堂补做;学生不愿背书,就要请家长在家协助老师监督背诵。其实,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就具有强制性。

一个老师带一名学生到操场散步谈心,走了三圈,用了六分钟。老师叫这位学生独自再走三圈,好好想想刚才老师的话。这位学生又走了三圈,耗去两分多钟。老师二话不说,往这位学生的.肩膀上放了一块十斤重的石头,然后要他再走一圈。按理说,这位学生会走得慢一点。谁料,由于有石头硌着压着,这位学生竟然跑起来了,一圈下来,只用了三十多秒。这个故事说明: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压力与效率、效果成正比。

从《孙权劝学》来看,要不是孙权费尽口舌,现身说法,连劝带逼,软硬兼施,吕蒙就不会去治经知往事,吴下阿蒙就不能对鲁肃自豪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有人问钢琴家刘诗昆:"你喜欢钢琴吗?"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不喜欢钢琴。可是他感谢父母。因为他父母强迫他学钢琴谋生,所以他才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我再一次强调:学习不一定全凭兴趣和爱好,有时要靠外界的压力,外界压力往往是学习的强大推动力。

对学生来说,给予适当的学习压力是必须的,所以,对时下常提的"减负",我是审慎看待的,不敢完全苟同的。

第5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我要掐住命运的喉咙,它不能让我完全屈服。”最早知道贝多芬,就是从这样一句名言开始。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被人们冠以“乐圣”的头衔。在57载的光阴里,他为人们留下了太多音乐和精神的财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人走上了音乐或是自己所热爱的道路。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翻开了《名人传》的第一章——《贝多芬传》。通读全篇,我为这个伟人总结了两个关键的特点,即坚毅与温良。

贝多芬的命运是极其坎坷的,以至于有人评价道:“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只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战争。在本应该快乐的孩童时代,瘦小的贝多芬便在父亲的体罚”压迫“下苦练提琴。小有名气之后,命运却并不打算放过这位少年天才——贝多芬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他一边绝望地自寻短见,一边怨天尤人地嘶吼道:“我躲避一切交际,我不能对别人说‘我是聋子’!倘若我干别的职业尚可,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但与此同时,他又发出另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还是道德。”在如此绝境中,贝多芬忍住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坚定执行着对自己深深使命的执着追求。这便是贝多芬人格中坚毅的一面。

大多数人评论贝多芬,都只停留在他坚毅的一面,但我从罗曼罗兰的笔触中,感受到了他的另一面。在影视作品《觉醒年代》中,辜鸿铭这样解释“温良”一词:“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我认为这个词用来描述贝多芬再合适不过了——他是一位艺术家。面对黑暗的现实,某种程度上来看,他也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并不是一味地妥协,他将自己坚毅的一面与温良的一面结合了起来,遇到比自己处境更艰难的人会施以援手。他在得知拿破仑恢复帝制时,会愤然将《拿破仑交响曲》改名为《英雄交响曲》……普通人的感情放在他身上,便会更加厚重,与有着同样类似的人产生共鸣,这就是贝多芬身上“共情”的力量。现实中的贝多芬并非总像画像中的那样严肃,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他也会为了侄子的`工作而四处奔走,也会在朋友逝世时泪流满面。《名人传》一书的后半部分,收录了很多贝多芬的书信,细细地看,仿佛每一个字母都能迸发出他内心的光与热,每一个标点都能喷射出他无穷的力量。

让贝多芬那高贵的品格,善忍的德行,神话的灵魂,以及稀世的人生价值亘古永存!让贝多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去勇攀知识高峰,共创辉煌人生!

第6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那天,寒雨纷飞,天昏地暗,于是我拿来了《名人传》消遣时间。不料,故事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无法自拔,更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名人传》乃出自于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笔下,是一部激发人上进的文学名著,它叙述了三位伟人的一生:德国作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但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中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

这部名著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贝多芬传》。这位音乐大师是在那鲜为人知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他的一生饱经磨难,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摧残,然而正是磨难造就了他的伟大。他的童年可谓悲惨。当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份后,便常用暴力逼他学音乐,把他关在屋子里练小提琴,从不顾及贝多芬的`感受。在贝多芬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的父亲也因此成了一个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全都压到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古怪。但他却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了。当他沉浸在音乐和成就带来的欢乐时,他却耳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痛苦,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地抗争,使他的音乐更上一层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更是写下了不朽的《欢乐颂》……

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可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悲剧。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的悲惨人生到老年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给世界创造了快乐!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磨难也经常阻碍我前进的道路。但与贝多芬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样渺小。有好几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为此,我总是躲在家里大哭一场,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甚至自暴自弃。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十分幼稚。为什么我不能勇敢地站起来,直面挫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谢上苍给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的机会,好让我拥有更大的勇气向前迈进。

现在,我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等名曲时,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随着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动。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人类社会。他让人们铭记于心的是久传于世的乐章。

在《名人传》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今后我会直面人生,去谱写与凡人非同的命运。

第7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手捧一本《名人传》,三个伟人,三段故事,在我心中久久萦绕。

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位音乐家、一位雕塑家、一位小说家,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而奋斗。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他出生在平凡的家庭中,16岁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也成了一个酒鬼。通过读《名人传》,让我更加了解贝多芬的家世背景和遭遇,也让我被他的坚强毅力所折服。

种种不幸一起压在了贝多芬的肩上,在他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但他没有因此沉沦,而是更加勤奋、认真的学习音乐。当他沉醉在他的音乐里时,上帝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耳聋了。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以音乐为生的他却聋了耳朵,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这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的。他被一切痛苦磨炼着,却使他更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不趋炎附势,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烈的赤子之心爱全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用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全世界,将自己优秀的作品奉献给人们。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他决不能使我屈服。”的确,贝多芬有着超乎平常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他紧紧地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战胜了命运。这个誓言如同飓风一般,席卷了我的感情,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之中又包含了贝多芬多少的苦苦痛痛,多少的辛酸血泪。难道他惊人的意志与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们虽不能像贝多芬一样成为伟人,但我们也要顽强地同命运作斗争。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有顽强的毅力,去把困难踩在脚底下。就从小事说起吧,无论是一道奥数题,还是一篇难写的文章,我们都要坚持到底,攻克这一个个困难。再比如说“5.12”汶川地震中的.人们,他们就是凭着对生的希望与顽强的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看,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也能做到。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而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贝多芬也是平庸的人,可他却遇到比常人更多难以想象的磨难和障碍。他却从重重困难中勇敢站起来,从种种困难中炼造成了伟人、名人。

是的,这就是贝多芬,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第8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书中写道,贝多芬在听力逐渐下降、出现重听且再也隐瞒不下去时,告诉了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是什么样的人让贝多芬如此信任如此依靠?亲爱的、善良的、真挚的……描述不尽。两个最相知最真诚的密友。贝多芬在最无助最痛苦的时候向他们倾诉着心。

我想,不管是到天涯或海角,不管是处在何种艰难险境,最好的朋友总是在你身边。你悲剧式的愁苦中,他们会给予你援助的大手,借给你倚靠的臂膀;当你终于懂得了制造欢乐,他们便是那最忠实的守护者,最悉心帮助你的一片小小天空。友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一曲曲天籁之音的诞生,或许只是才华上的登峰造极,但一支支曲子的背后充满着痛苦的呐喊,是一种让心灵习惯于痛苦的悲怆。他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向疾病、向命运、向社会宣战?他又是如何抵住无休止的伤与痛,谱写乐曲?自然是他那坚强与不羁的性格,顽强抵抗的毅力与不甘挫败的信念。

您虽然患有耳疾,但却拥有音乐——这个可以让您思想情感任意驰聘的海洋。您在这片浩森无垠的海洋中遨游,撷取晶莹的浪花。于是,一曲《第九交响曲》横空出世了。它的出现,似乎孕育着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你也获得了释放,将音乐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虽被爱情所遗弃,但心中却从不缺乏爱。因为您对特蕾泽的爱,而绽开了一朵纯洁的“花”散发着您生命中平静的芬芳,这朵奇葩便是《第九交响曲》,它的绽放,让人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梦幻、温柔与爱。那一刻,所有的人们震憾了,狂暴的.外表下,是您那颗被爱所弃盈的心!这一切都证明了,即使爱情离开了你,但是, 爱并不会离开你!相反,您将爱永远的留在自己的心中!

您虽生活贫苦,但却有一颗高昴的头颅。永远都无法忘怀,那次您与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了一支贵族队伍。歌德脱帽致礼!而您站立在那儿,让那些贵族向您致礼!您可知道,这一举动震憾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权贵低头,您使自己的人格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您虽失去了一切的“欢乐”,但您却给世人们留下了无数欢乐。您以一个失去欢乐而创造欢乐的人们的身份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痛苦而放弃自己的人生,只要我们还有能力去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便能将所有痛苦承担,让它们铸成欢乐。这句概括贝多芬一生的话:“惟其痛苦,才有欢乐。”将一生激励着我们,告诉着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9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贝多芬传》,贝多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百折不挠,放下《贝多芬传》,无数感慨涌上心头……

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父亲是一个不求上进、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师的女儿。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开始,他父亲就逼他学音乐,在小时候就失去了他最爱的母亲。正当贝多芬风华正茂时,病痛已经悄悄叩门。1796至1800年,耳聋症开始肆意,听觉也渐渐衰退。一个钢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听觉,而贝多芬在他能够大显自我的才能时听力衰退,甚至不能听到任何声音,可想而知当时的贝多芬是多么的无助,应对的挫折是多么大。如果换做别人,肯定对自我的未来不报期望,从而破罐破摔。可是贝多芬并没有这样,他一向独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仍坚持创作,还为他的心上人朱丽塔?圭恰迪尔谱写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直到1801年,他才告诉了他的两个好友。我深深地被贝多芬折服了,他以他惊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坚持下来,要明白他的大多数作品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

贝多芬饱经风霜,他经历了挫折也享受了成功,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是有汗水换来的”。仅有付出过,才会有收获。

记得那次体育800米测试,一向体育不好的我就开始担心起来。果然,刚跑完一半就跑不下去了,正当我快要放弃时,突然想到了贝多芬的那句话:“我要用双手扼住命运的.咽喉。”想到贝多芬遇到那么大的挫折都没有轻言放弃,我才遇到这么小小的困难就坚持不下去了吗?于是,我坚持跑完了全程。虽然跑出的成绩不如人意,但至少我坚持了下来。

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然而却又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有的人遇上困难就只会怨天尤人,而有的人却会以自我最大的努力去战胜困难,用自我的双手去扼住命运的咽喉,难么成功往往会降临于后者。有时候逆境往往会使人坚强起来,让人拥有惊人的承受力,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高昂自我的头,不会屈倒于困难之下。

我明白我稚嫩的双肩很难为自我担起一片属于自我的晴空,我明白我独行的身影很难战胜黑暗的束缚,但我绝不会倒下,也绝不会低下我高昂的头。即使在逆境中,在挫折前,我也不会放弃自我的追求、自我的梦想。在人生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即使碰得遍体鳞伤,我也会用剩下的最终一点力气站起来,用干裂的嘴唇说:“不要倒下,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因为我深知,贝多芬正是用这种毅力坚持到最终;我深知仅有拥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我深知困难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向我屈服,挫折会因我这样执着而倒下,成功会因我这样执着而落到我身上……

我会像贝多芬一样不言放弃,会像贝多芬一样坚持到最终……

第10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科隆附近波恩的一所破旧简陋房屋的小阁楼上。父亲是个不求上进,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改嫁了贝多芬父亲。

贝多芬是一个追求善良的人。他认为只有"善"是人生最高的人生境界。没有与之抗衡的其他存在。权力,钱势,都无法与"善"抗衡。

他对权势的无视。从遇到皇室一家出游可见一斑。

与他同行的歌德远远看见皇氏,就在路边垂手而立。

然而贝多芬却傲慢地,径自朝最密集的人群走去。

他鲜明固执,倔傲不逊的性格与时代格格不入。但他的艺术造诣达到的高度。是拿破仑战役的胜利,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然而他天才背后。天生的身体缺陷和多灾多难的生活窘迫。一直煎熬着他。

病痛一七九六至一八00年,耳聋症开始肆虐,耳鸣整日整夜的折磨着他。内脏也开始疼痛。听觉也开始衰退。对于自己的病痛,贝多芬选择避世独居,听天由命。

他脸上的表情常常是阴郁的,仿佛患了"难以治愈的忧都症。

他天生笑起来讨人喜欢。粗野,难看,并且很短暂。就像那种欢乐不甚习惯的笑。

他的生活都是雪上加霜。他也一再为情所困。虽不断梦想着幸福。但很快又情场失意,随后便是无尽的'痛苦煎熬。

被爱情抛弃。所爱之人奔向别人的怀抱,嫁于他人。

但也有成就一段婚姻。特蕾泽.德.布伦瑞克与他结合。可好景不长,最终解除了婚约,然而两人,谁都没有忘记这段感情。特蕾泽甚至生命的最后一天(1861)还爱着贝多芬。

……

然而,即便在这痛苦的深渊中。贝多芬依然歌颂着"欢乐"。

他源源不断的用音乐激励着全世界的人快乐。而把他的"善"的追求升华到淋漓尽致。

……

但伟人最终谢世,定格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读后感:伟人的悲剧最终离不开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贝多芬的一生往如风雨交加的一日。充满了苦难与煎熬。但却成就了音乐艺朮的巅峰。

而我们却身处在无比优越的社会制度里。

我们何其幸福!更应珍惜人生,力求上进。)

有一种人,面对重重困难,但他永不言败;有一种人,生命中只有磅礴的大雨和苦涩的笑,但却执着的欧哥欢乐;有一种人,虽然被别人伤的创痕斑斑,但他依然为他们祈祷,并无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第11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从《贝多芬传》中录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已是我第三次阅读这部传记了。较于前两次,这次阅读已滤去了幼稚与好奇的部分,多了一点尊崇。

贝多芬是个忧郁、不漂亮的人,灰蓝的眼睛显示出“一种无可治疗的哀伤”。是的,那是他成长中的阴霾,在他的心魂中久久不散的痛楚。贝多芬的童年,是一场悲惨而暴烈的斗争——父亲无休止的毒打,他深爱着的母亲的死,以及过早降临的家庭责任……母亲的去世令他悲痛,他无时不刻地感觉到心灵的痛楚——二十岁,带着对故乡温柔而凄凉的回忆远走他乡。

二十六岁,他聋了,听不见了!在他的艺术生涯才刚刚走向一个高潮的时候!这悲剧式的愁苦,激发了他的一次创作的灵感——《悲怆》诞生了!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贝多芬的命运波澜起伏——有维也纳会议上的无上荣耀,亦有面对病魔的苦苦挣扎,甚至——在一八○二年,贝多芬曾经一度写下了遗嘱——这本是临终时的哀诉,可是贝多芬还活了二十五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说,“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是不会被什么所征服的,除了那一种伟大的英雄主义。一八○四年他创作了《英雄交响曲》,出于对当时法国大革命的敬意,他特地在封面上撰写了题献的词句——但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音乐家愤怒了——他叫道:“那么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贝多芬撕去了题献的部分,匆匆写下:“英雄交响曲……纪念一个伟大的遗迹。”他对自由的幻想破灭的——这又一个打击!

在如此悲哀的深渊里,贝多芬依然讴歌着似乎从未降临过的快乐——《第九交响曲》中,他与席勒合作完成了优美而壮丽的《欢乐颂》,堪称轰动一时的美谈。那是因为——爱与自由从未在他的灵魂中泯灭过——它们永远占据着贝多芬的思想,引领着他走向真理的'世界。

贝多芬于一八二七年谢世。也许,他是不幸的,贫穷、残疾、孤独和痛苦不断地盘旋在他命运的上空,然而,他依然看得见曙光——世界并未给他快乐,他却是快乐与力量的源泉!他为这个世界上所有英勇的心灵写下了最好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这是贝多芬的另一条人生哲学。

著名翻译家傅雷,在读《贝多芬传》时,不禁感叹:“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的确,他坚定着我们的意志,抚慰的我灵魂的创伤——这天籁般的灵魂的声音,仿佛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生命所走过心灵轨迹。苏轼曰:“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是生命崛起的背影,他因心灵而伟大。

第12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一直很让我惊讶,一个耳聋的音乐家竟然能创作出令世界都为之赞叹的音乐。这就不得不令我深思了,他难道有什么奇异的法术能把音乐变出来?还是,他是一位神人。也许他真的有那么一番本领。但我想,这是因为他在用心去创作。用心去演绎音乐的最高境界。

贝多芬,这个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巨人般坚强性格的音乐家。

不同于其他人,贝多芬似乎生来就带着一股“逆天”的劲,一副高傲的倔脾气,精神永远都是那么狂热,一双猩红的眼睛,给人一种莫名的畏惧感,放射出融化冰雪的光芒。他那奔腾着的流动着的.血液就像他创作的作品永远也没有尽头。可即便是那样,他那病魔般的身体也还是和他处处作对,疾病,痛楚,无时无刻不缠着他。可就是这样,他也凭着惊人的意志,坚强的活着。

以前,总以为名气大大的贝多芬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可是当我真正翻开《名人传》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错了: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从小他的父亲就用暴力逼迫着他学习。在他十六岁时,他的母亲就已去世,而他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挥霍的酒鬼,家中已再无半点财富,小小的他只能用柔弱的身躯撑起这破烂的家。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在维也纳初露头角,有了一点名气。此时正应该高兴的他,却被查出因幼时治疗耳疾无效导致耳聋。这使他遭到了极大的打击。要知道,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了耳朵,就没有了一切。在几番思索之后,贝多芬又回归了音乐,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交响曲。

而他之所以能够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数首经典之作。正是因为他能够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将身心都投入到音乐中去。这,就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命运可以夺走贝多芬的一切,但始终夺不走他那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与非凡的天赋。面对困难,他丝毫不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欧洲的音乐是在大自然中产生的,所以贝多芬也时常将自己拥入大自然的怀抱,用心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贝多芬的音乐脱离了单纯的感官上的享受,而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他经常谈到他有责任用他的艺术去为“可怜的人类”,“未来的人类”做奉献,为他们造福,鼓励他们,把他们从迷梦中唤醒,斥责他们的怯懦。贝多芬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他从不只为自己而活,胸怀天下的责任感使他不只是一名音乐家。

第13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世界上曾经有一位音乐家,由于不出众的外表,他不常与人亲近,但由于他特有的性格和那属于他的思想方式,造就了一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贝多芬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不凡的音乐天赋,父亲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因为家境贫困,在少年时代他就得操心经济问题,考虑如何挣到面包钱。十七岁时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他成了一家之主,照顾自己的两个兄弟和那不争气的父亲。二十六岁开始贝多芬的听力便急剧下降,到最后他失去了听觉,这对热爱音乐的贝多芬如晴天霹雳,但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但他依然坚持他的音乐梦,在如此逆境中创造出不朽的名著《月光曲》与《幻想奏鸣曲》等。

在我们人生道路上又何常不是这样,许许多多人身体残疾内心也跟着这创伤也残废了,而贝多芬虽然外表残废,可他的心灵是健全的。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他的双腿残疾他认为这个世界是黑暗的,他每天坐在轮椅上望着窗外那多年不变的景色。住在小男孩家对面的是一位很乐观的小女孩,她帮助过很多人,但是她且得了癌症,并且知道自己会不久于人世。一天小女孩邀请小男孩一起去放风筝,小男孩说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身体有残疾,小女孩却说:“我们都一样”。可男孩仍然不肯去,并把小女孩赶走了。一天一位很小的一个小妹妹给小男孩送来了一封信,说是对面的那个小姐姐写给你的。男孩打开信,信中写到:小哥哥,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这个人世了,为了我不能在这个世界上不留下遗憾,我才开开心心的度过我人生的所有日子,小哥哥其实你和其他正常人一样,只是你没有一棵健全的心……读完了这封信,小男孩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从此小男孩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生活在阴影里,要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对生活充满激情。

贝多芬一生都与生活的困苦、与权势的流俗、与自己的身体、与对侄子的苦恼的'战斗。命运给他一生的痛苦,他要横扫一切障碍,追求欢乐。他的一生,只是为了艺术而牺牲。让人铭记于心他的永传于世的乐章。他的孤独、坚强,对自然的沉醉与爱、不能自抑的狂乱和激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铭记这位坚强的音乐伟人。

感谢罗曼罗兰,正是因为他的《贝多芬传》,才让我们知道了这一位伟人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14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罗曼罗兰希望通过《名人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的确,他做到了。贝多芬这个已成为音乐符号的传奇人物总是让人充满憧憬和向往,仿佛他是生在天堂般的光影间,才能从他的指尖流淌出如此天籁般的音乐。为了更好地理解贝多芬的音乐,我陶醉在梦幻的《田园交响曲》中,我震撼于《命运交响曲》那紧扣心门的旋律,我徜徉在《月光曲》优雅的韵律间,我感动于《致爱丽丝》让人心动的音符……我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般觉得耳朵不够用过,这就是贝多芬的魅力,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以前我从未读过贝多芬的传记,贝多芬在我心里就是一个传奇,是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让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去观察贝多芬,了解贝多芬,我心中的音乐圣人原来是个“短小臃肿,土红色宽阔的脸,额头隆起,头发蓬乱,不对称的脸,短方的鼻子”的怪人,他有着艰苦的童年,失败的爱情,拮据的生活,孤独无依,接踵而至的伤病又折磨着他,特别是耳聋,对常人来说也许只是一部分世界的毁灭,而对音乐家则是整个世界的毁灭。贝多芬也是人,他也心灰意冷过,否则他不会在32岁时就对他的兄弟立下遗嘱,面对残酷的命运,他无法遁形,无法逃避,也许这就是命运对一个音乐家的安排,正是这些苦难与痛苦的积聚,才使得和着贝多芬血与泪的音符喷薄而出,他对音乐的'热爱,不可驯服地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的痛苦。

贝多芬在给兄弟的遗嘱中写道:“用最美好的道德情操教育你们的孩子,永远要记住这一点:使人幸福的是美德不是金钱。”他特别注重做人的操守,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尤为重要。他是那么的桀骜不驯,面对王公贵族,他藐视他们的世俗和渺小,他总是扬起他高傲的头颅,因为他是贝多芬,我理解他的高傲,他有理由,也有资本高傲。

贝多芬是不幸的,命运给了他太多的磨难,贫穷、残废、孤独……《孟子·告子下》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贝多芬就是上天降大任之人,正是这些磨难造就了这个音乐传奇。因此当我们遭遇困难和磨难之时,就是命运将降大任于斯人之日,只要你抱着自己不变的理想,坚持下去,你也会成为英雄,让我们都把痛苦都换成欢乐吧!你一定行的!

第15篇:《贝多芬传》读后感

金色的九月,慵懒的阳光透过窗子,照着一本散发墨香的书——《名人传》。《名人传》这本书给我以很大的启迪,特别是《贝多芬传》颇受我的青睐。

贝多芬一生经历了许多的痛苦:爱情希望的破灭、贫困以及最后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耳聋,但是在精神上,贝多芬仍然坚强不屈,最后在欢乐的凯歌声中完成了《第九交响曲》,当《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时,听众如痴如醉许多人都流了泪,演奏结束掌声雷动,当他转向听众,全场突然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场面之热烈,恍如。贝多芬一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但是贝多芬最终获得成功。

贝多芬成功的事迹,或许或已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志力,有目标,目标一定能实现。自古以来,那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著名人士,在自己青少年时期,就已经确定了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毛泽东16岁时写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豪迈诗句,周恩来12岁时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不管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心中的目标。而在我们身边缺少的还是这种毅志力,这种不达目的地誓不罢休的精神。

一个老伯伯正在挖水,可怎么也挖不到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并不是没有水,而是他没有一心一意把一口井挖到底的决心,或许只要再挖一下,就可以见到水了,可他选择了去挖别的地方,这样他挖得地方再多也都是徒劳的。

“为了更美,没有一条规则是不可以打破的。”

音乐应该让人们的精神火花迸发出来。

音乐是一种智慧,任何哲学……必须摆脱其他人挣扎其中的苦难。

贝多芬的音乐可以让人摆脱痛苦,可以让人思想擦出火花,可是现在的一些流行音乐似乎听都听不懂,更别说欣赏了,特别是网络上的一些歌曲,内容都太——实在难以启齿。哎,可惜了,不知道他们是在创造音乐,还是在糟蹋音乐。

“一个贫困、残废、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以欢乐的人,竟创造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那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一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造欢乐。”

贝多芬的精神必将永驻人间,年轻的朋友们,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创造的,要想让生命迸出火花,没有任何捷径,也不必乞灵于神灵,可以视为神示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贝多芬所说的:“人啊!靠你自己吧!”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