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14 14:49:37

第1篇:东野圭吾读后感

“绝望的念想,悲恸的守望”是对《白夜行》整本书最好的诠释。

在读到这本书末尾,以至于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压抑和悲凉,瞪着眼睛再次把最后两页读了几个来回。

在《白夜行》的末尾,亮司被自己用来弑父以及裁纸片人的剪刀,从高处摔下来时刺死。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在东野圭吾先生的笔下写到雪穗当时的行为动作竟是“她一次也没有回头”。读到这句时,我猛地被人性所震惊到了,雪穗的表演天赋是多么高超,她把自己伪装成了上流社会的女子,甚至几乎将自己也欺瞒了过去,但在从小和自己背靠着背互利共生的亮司狠狠地摔下来并流了一地的血时,她竟是一次头也没回。

我想或许是再高超的伪装也不能使她在这时镇定下心来面对警察的盘问,又或许是她对亮司的死根本不在乎,他对她来说仅是在洗去过往尘埃悲痛而进入渴望的上流社会道路中的一枚棋子,我们不得而知。

同时震惊我的并不是仅此一点,亮司从小到大心甘情愿在黑夜中行走以帮助雪穗除去一切她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他为雪穗付出的爱情也足以震撼我的心灵。他的最后那一跃不是失足,剪刀插在了胸口的位置也不是巧合,他只是一辈子都在黑夜中行走着从未见到阳光,最后的.一跃他拼了命的把仅残的希望捧上了雪穗面前,也把警官能查到的证据几近销毁断送。

这本书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作者用了一种很难以操控的新鲜的手法,以多种人物不同的视角叙述,最后用一根银线将所有故事串联到了一起。还会发现主角亮司和雪穗并没有几句交流,但在读书的同时我们却能隐约地感受到他们双方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活在对方的人生中。这也是小说构思的一个高明之处,没有先前平铺直叙的伏笔就不会有后面令人揪心的一个个精彩场面,每一处细节描写,每一个转折残忍的片段都真真实实地打动了我的内心。

雪穗说:“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是书中点睛之笔,以文字的形式无声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饱受苦痛折磨的女孩形象,同时也将她与亮司剪不断的千丝万缕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她最真实的样貌,不是一个上流社会的女子,而是一个经历了社会丑恶人性洗礼的女孩。

读完这本书,我全新地真切地面对了一番人类社会的丑陋面貌,那些生活在地底人们的恶趣味及人性是如何泯灭,这些我未曾看见的淤泥残忍的浸透男孩女孩年幼无知的心灵,剥夺了他们天真的权力,我一定会尽己所能来抵制这些负面的恶俗。

愿世界上所有人都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

第2篇:东野圭吾读后感

又看完了一个章节,视觉已经极度迷糊了。

无法再看下去,终于合上书本,移开贪婪的视线,稍微松弛一下紧绷着的神经。东野圭吾,今年才开始接触的作家名字,嗯,有必要对他了解一下,我心里暗忖着……

我在看的那本书名为《幻夜》,作者东野圭吾。五月本无什么特别,不过今年佛山搞“创建文明城市”的面子工程,举行了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其中一个为“书香五月,崇文佛山”,引来全国各个出版社,在禅城东方广场中庭设点展销书籍,由于活动地点在我公司附近,于是在某一天空闲时候过去逛了一下,在偌大个东方广场中庭,各大出版社各自为政凌乱摆放的书海之中来回游走了三圈,最终下决心拿走《幻夜》这本书走去付款处结账。像这样不看作家名字买书(教科书工具书除外),这是第一次,而能让我付出历史性的第一次的,并不因为赫然夹在封面的宣传条——20xx-20xx日本作家销售排行榜第一名东野圭吾“绝望之书”第二弹直木奖入围杰作《白夜行》姊妹篇,而是印在书本背后那段不起眼的小小文字:

我们只能走在幻夜的路上,即使四周明亮有如白昼,那也仅是假象。

就算与你共度的每个夜晚都是幻夜,我也愿为你化身为影,至死不渝!

看了几行文字,我就认定了要买的肯定是它,无论它是谁写的,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作家!今天合上书本后,整部小说已经看了一大半了,之前作家设下的一个个悬念,答案渐渐浮出水面,紧悬在半空的心开始有点释然。我没后悔买了这本书,却后悔着怎么今年才开始接触到“东野圭吾”这个名字,正如他描述书中女主人公的眼睛一样,东野圭吾笔下的小说有着某种无法言喻的'魅力,能将人深深地吸引进去,这是一种魔力!在这种魔力之下,我自惭形愧,有别于中国的时下大多数作家,看了他们的书,我总感觉自己完全符合当作家的资格(也因为如此我才看作家名字买书)。

书看了一大半了,尽管里面的加藤警官并非故事的主要脉络,但整本书始终笼罩着一种推理气息,可谓一部不由侦探主导的推理小说。说想了解一下东野圭吾此人,今天中午终于百度了一下,搜索结果如下,以作为力荐东野圭吾的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大阪。1985年,以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放学后》出道,开始扬名立万。20年作品逾60部,几乎囊括日本所有大奖: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入围第120届直木奖;20xx年,《白夜行》入围第122届直木奖;20xx年,《暗恋》入围第125届直木奖;20xx年,《幻夜》入围第131届直木奖;20xx年的《嫌疑人X的献身》,获得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

第3篇:东野圭吾读后感

请允许我使用无数东野迷心中的无冕之王《白夜行》的引言作为本文引言。

这个寒假是过得多么有意义啊!在新装修好的零点书店,每天,我都能在书中与东野先生相见,在书店,靠在松软的沙发上,小酌一口咖啡,在浓浓的书香中如此惬意地看东野先生的书,乃人生一大乐事。

每一本书中惊心动魄的案件,查清蛛丝马迹的侦察,一个个有理有据的推理,每一个犯罪者的心中是什么?我认为,有人之常情,有护友之心,有理想,有很多很多,就像《解忧杂货店》中所说的,人们心中破了个洞,那些美好的东西从洞里流了出来。

在读东野先生的书时,又何尝不是与东野先生在对话呢?像《嫌疑人X的献身》里,东野先生仿佛也在与自己做斗争一般,读者心中的一个个疑问,都会在书中一一体现,一一解答。

读东野先生的书时,又何尝不是在审视自己呢?在书中的一个个人就像极了我们所生存的这样的社会。而我,就宛如《解忧杂货店》中的翔太,平时沉默寡言,开心时开怀大笑,又像《白夜行》中的松浦和《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石神一样,为了朋友可以不顾一切。

看东野先生的书,我才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我,思考着怎样才能把自己的人生装扮得五彩缤纷,不要将自己的时间所浪费。

东野先生所写出的书:《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圣女的救济》......一个个故事中的'推理,定是东野先生费尽心思想出来的。《圣女的救济》中那个杀手不经意中用一杯咖啡打开了汤川的推理,最后那杀手被捕了,汤川却说“这场战斗,警察输了,如果没有我,这就是一场完美的犯罪,这场犯罪只在理论上可行,现实中只能靠意外了,而这就是意外。”他手指着咖啡杯,“是啊,她在不经意中,创下了种种意外,导致了警察们头晕目眩,人们有在多少个意外中伤害了别人呢?”

是啊,很多人在没有看过东野先生的书时,就只能说那是个写推理小说的人罢了!但是,当真正接触到他时,才发现书中的人多么像我们身边的人,他的小说常常令人沉思。

所以,在这个寒假能认识并接触到东野圭吾先生就是我最有意义、也是最荣幸的事情了。

最后,以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段话来与大家共勉:

“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在哪里,可是换一个角度,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就是无限的可能。”

第4篇:东野圭吾读后感

我现在总是很谨慎地使用一些我称之为大词的字眼,比如:人性,比如:绝望,比如:爱,又比如本书中经常提到的守护,因为我发现我越来越难以用文字来给这些词下一个定义,或者用一些场景来再现它们的意境,总之时我越来越难以把握它们了,所以每次要用到它们时,我总是小心、小心、再小心,反复思忖:用在这里合适吗?甚至有时都有些诚惶诚恐的感觉。就像本书中的汤川学,看过《嫌疑人X的献身》的人应该清楚他对于真相的执著,可是在本书中他却似乎在真相前犹豫了起来。

说实话,这一点的确让我觉得有点意外,那么理性的'汤川学居然也会有那么感性一面,想必在这些大词面前,我们的物理教授也开始倍感压力了吧?而书中的那些真正的犯人似乎也因此逃脱了本应得到的惩罚,尤其是那些利用无知者的人,无论犯人的目的与初衷为何,我只想问对于无辜的被害者,这样公平吗?

其实,我也发现了有一种比较奇怪的逻辑在类似本书这样的日本推理小说中弥漫,那就是一旦使用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大词来包装目的、或者初衷时,人们所采取行动将会变得很极端,有时真的只是为了“守护”、“梦想”之类的词语,就可以伐害生命,甚至是无辜者的生命。不是说众生平等吗?那么为什么可以为了一方,就可以牺牲另一方呢?这里的标准和逻辑又是什么吗?

我想这里面一定有这些“大词”的“功劳”,因为我总感觉这些词本身就带有某种催眠的力量,它们总是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思维,让人们在潜意识中感到为了这些“大词”做什么都是值得的,甚至有时人们都没能理解这些词背后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就凭着近乎本能的反应去采取行动了。看似他们是这些“大词”的信徒与殉道者,而其实他们更像这些“大词”的奴隶,自己早已难辨是非。

而这其中我们每个人也许也都有责任,我们总是不停地感叹这些“大词”的伟大,不停地颂扬为之殉道的人高尚,至少也会为之寻找些开脱的理由,而全然不顾他们以这些“大词”名义都做了什么。

其实,写到这里我也很纠结,我现在真的无法给出当这些“大词”出现在我们的选择中时,究竟该如何取舍,也许我只能说,当要一个选择涉及到无辜者的生命时,请好好想一想这样作到底值不值得,即使“守护”很伟大,“梦想”很高尚,在生命面前其实都是可以先让一让的。

最后我还想说,“血缘”这个词也是属于这类大词,人们似乎总是在意自己这方面的异同,人们似乎总是害怕一旦缺失了这上面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脆弱无比,所以有人为之惶恐,有人以之要挟,有人凭之取舍。而其实虽然血缘的联系确实存在,但它却未必真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中的岁月来得真实与坚固!

如果满分五颗星,我给本书打三颗星。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