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1-23 18:04:11

第1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市桥文化中心看了许多场电影,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唐山大地震》这场电影。

这部影片使我获益匪浅。在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生命诚可贵;在这部影片里,我感悟到了大爱人间;在这部影片里,我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时间飞逝,32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我并没有亲身经历,但令我极为震撼。

电影开始了,我的心中也与平日里看电影一样,平静而又好奇。1976年7月27日那天早上唐山非常闷热,许多蜻蜓满天飞。就在那个晚上,唐山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山崩地裂,整个唐山一瞬间变成废墟,这场地震夺去了二十四万条宝贵的生命,导致许多孩子失去了爸爸妈妈,成为了孤儿。

地震后,一位伤痕累累的妈妈,跌跌撞撞地到处去寻找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女。当她发现儿女的时候,一块大石头正压在姐弟的身上,奄奄一息,她求助了许多人,但当时只可以救一个人,她难以选择。最终,选择了救弟弟方达,放弃了姐姐方登。大石头压着方达的左手,让方达永远失去左手。人们都以为方登死了,把她遗弃在尸体堆里。但幸运之神眷顾她,她活下来了。后来被解放军送去安置区,被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并帮她起了个名字,叫“丫丫”。到了方登上学的时候,她还是一直不说话。后来去报名处报名,养母说名字就叫“王登”时她才说出了“方登”这名字来。

过了10年,方达和方登都长大了,方登选择了读医学,而方达因为不想看到他妈妈这么辛苦,处处为他着想,他选择了去杭州工作,后来经过一番努力,开办了一家旅游公司。而方登怀了一个宝宝,就退学了,后来在国外生活,她的养母临终前,叫她回唐山找亲人,但她还是恨她妈妈偏心没救她而没回去。

到了2008年,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这时,方达和方登听到消息后,都赶去汶川救灾,在救灾的过程中,方达和方登相遇并相认了,知道妈妈为了让她和爸爸的灵魂可以回家,一直住在那贫穷的地方。方达带方登去找妈妈,妈妈深深地留下了眼泪,并下跪撕心肺裂地说:“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啊?32年了,你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折磨了我32年。”顿时,整个电影院都是抽泣声。方登非常的后悔,我也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她妈妈带他们到墓地拜爸爸,方达打开方登的墓在里面拿出书包、书、衣服,告诉方登这是妈妈买给你的,只要我有的你也会有一份。这时,方登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从来没有放弃她!方登跪下大哭。

从这故事中我看见了唐山人的坚强,方登就算残疾也努力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值得我们学习。我也看到了爱,没有一个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要因一些误会而伤害他们,要理解孝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子女的职责!

第2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也许1976年7月28日是无数中国人无法忘记的一天。

唐山大地震深有感悟,我虽然没有赶上唐山大地震但我能领悟当时的悲痛,也可能大自然无情吧近留下这样大大伤疤我们有可能是一拢拢小草而大自然却是一团团燃烧的烈火在燃烧这我们,当我们别没有害怕正如李白所说"野火烧不尽,舂风吹又生"即使这团团烈火在旺也烧不了我们坚强的心在团团烈火前我们却体现的是自然无情人有情自然是击垮不了坚强的人类

也许对于短短的23秒钟也就是上帝对我们的考验吧,深夜大地的一声巨吼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没有夺取我们坚定的性念,世界的万物在那一刻间苏醒,那挺拔的大楼慢慢弯下了腰,然而我们挺拔的战士却没有停留下一分一秒,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我曾经听说过我老师的故事,就发生在当时地震他正赶上他当时是一位慈祥的母亲,也可能是他伟大的母爱鼓励他离开自己刚一岁半的女儿,这是多么坚决的决定,他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前往事发第一现场,也有可能是缘吧刚到那里就遇见了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在石板下面对于一天没吃东西的他还说是无一最大的灾难为了救那个女孩自己被压在下面石板压住了他可能当时不知道疼痛抱着他去了医院最后他得了骨折为了得去更多时间他没有管太多直到第二天晚上他倒下了为了保存生命他必须截肢就这样他存活下来了。

也许上帝是太没有人性了尽让这样母亲陪伴这样几个月后看见离别多久的女儿,上帝最终使他平安了,当我看见《唐山大地震》时心中总有一些悲伤的气息。

最终我们还是生活在这样环境,天灾是击垮不了我们的,我们是坚强的。

让我为之触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剧中的父亲和母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亲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演绎的丝丝入扣,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求姐姐还是弟北,母亲做出痛苦的决择,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人都很难决择,震后家人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享,乡亲的无奈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其中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对待她视如已出,培养鸡成才,把养父养母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爱何其伟大。

片中的爱情表现得恰到好处,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夫妻的爱,母亲三十年孤守所表达的父亲的挚爱!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志愿者也来了。唐山人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32年过去了,2008年汶川地震,想到自己经历的唐山大地震,于是毅然决然的赶赴灾区,挽救正在水深火热的人们,就在这时姐弟俩的重逢,而姐姐方登也理解当初母亲的苦心,终于原谅了母亲,家人终得以团圆。

虽然灾难无情,但我相信人间有爱,有爱的世界一定不会空虚。只有新情才永远不会背叛你,才是你心灵永远的港湾,新情如一棵大树,永远为你遮风挡雨,新情是一座港湾,永远为你心灵的小船开放,亲情是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欢迎你回来。

最后,让我们珍爱生命,接纳亲情,为了亲人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因为活着真好,真爱生命,好好活着!

第3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昨日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与家人朋友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我是唐山人,经历过那场地震灾难(当时我八周岁,刚上小学二年级)。下面就以唐山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观后感《《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非常到位。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拍的非常震撼,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再者唐山大地震时当时交通不发达,只有军队能进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后死了24万人。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了。时代不同了!唐山的观众看完以后是感动,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第4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我并没有亲生经历,但仍然令我极为震撼。

李元妮说;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我总是自以为,是一个行将成年的人,其实在我生活过的短短19年光阴中,我可以说是毫无阅历,至少,我总是不懂得珍惜的含义,而这部电影却第一次让我懂得,珍惜拥有小盆里的蔬菜,鱼缸里的热带鱼,恩爱的夫妻,和睦而快乐的家庭,一切美好的事,都可以随着大地小小的抖动一次身体而成为过眼云烟,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后,我们可以指责老天的不公,痛惜失去的一切,可是在这一切牢牢握在我们手中时,我们可曾如此地珍视他们?

李元妮在片头给过女儿一个承诺,“明天,妈再给你买西红柿。”明天,一个多么平凡的字眼,我们的口中不也是有很多明天吗?——“今天太忙了,明天再回家看父母。”“今天累了,明天再做这些题。”“孩子,明天我再陪你玩。”,有时,我们确实是因为太累了,太忙了,把事情暂搁到了明天,可有时,我们是否是在“明天”真正解决了这些事,我们也许在明天来临时,以另一个理由将事情推到了更遥远的明天,然而我们可曾想过,我们其实就像是那只“明天再垒窝”的小猴子,今日复明日,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个猝不及防。

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恰恰便是这个道理。人生就像一棵秋天的大树,看似枝繁叶茂,充实繁密,然而秋风一打,树上的叶子便随风飘零了,往往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一看,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我们往往太过熟悉,熟悉到我们总是天真的以为,他们永远都会陪在我们身边,不会消失,然而在灾难面前,人类永远是卑微而猝不及防的,自然界一点小小的变动,上帝一个小小的玩笑,都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往往这时,我们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贵,因为没了,我们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很多人总是恐惧着世界末日的到来,然而恐惧又有何益,我们既然无力对抗自然,还不如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学一些知识,多陪陪父母孩子。我们不是圣人神仙,不可能解决人生中每一个未了心愿,但我们至少可以,多珍惜一下身边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都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当然,“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传语: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团结必定使我们战胜灾难!

第5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是刚刚上印的大片《唐山大地震》中女主角元妮经常念叨一句话,这会它又顽固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又一次无意识的在手机里翻到了奶奶的照片,照片是在奶奶去世前四个月留的,当时只觉得没事做,逗她开心才拍的,奶奶总说,照相是要吸人的魂灵和精血的,就没敢多拍,怕她担心。那时候的她看上去就很虚弱了,我们也知道她的日子不长了,可是总觉得还有日子,好象这个不长的日子会很长一样的,至少,在拍照的那会我没有意识到还有四个月,这个跟我至亲至爱的生命会永远的消失,永远。

生活中的伤痛是没有彩排的,你觉得你是有准备的,但当它来临时,一样会仓促茫然,心痛不忍,就像大多数人都知道人生的尽头是死亡,却仍然痴心妄想自己会是个例外。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准备过了,不像大地震,成千上万的鲜活的生命,在刹那间凝固。那种“没了”的感觉,就像上天跟你开了个特大的玩笑,然后你突然间明白那玩笑是绝对的严肃与真实的一样,你没有办法跟人商讨,也不可能商讨。

七八年前,我的二伯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告别的,他被人骗了很多钱,这么聪明的要强的一个人,就想不开了,跳江自杀了。当是我正在上班的途中的公交车上,听人讲这个消息,大脑立刻一片空白,接着眼泪就无声的哗哗的流下来,车子乘过头了还呆坐在位置上。二伯的尸体到最后都没有捞到,他的坟是空的,所以到现在我都一直有个盼头,希望他还活着,像很多电影小说里那样,活在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很多年后突然醒悟了就回来了。以至在梦里老见到他回来,向我们说“对不起”。

“对不起”,有时侯听起来简单,说起来困难。就如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的方登,在经历了很多磨难之后终于明白,妈妈在当时有多么的难以抉择,妈妈也一样的爱她,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三十多年来,妈妈一直活在愧疚中,一直活在废墟上。“对不起,妈妈。妈妈,对不起。”多年来的恨在刹那间瓦解,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自责。

很多时候死去的人,对于活着亲人来说永远是种伤痛。所以,那些看上去非常大的“灾难”,可能对于我们的影响还不如那些无形的、不为人所知的“灾难”大。对于普通人来说,身体上的伤口愈合起来并不难,但是要真正摆脱心灵的情结与桎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任何一个人都会有面临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没有人能预料到,苦难或灾难会在何时何地发生。有时候,它往往在人们最无提防的时候,突然间来临,让你措手不及。影片描述的是大地震中的人和事,但那些情感何尝又不是最普通,最真实,最深刻的,我们每个人或许都能在其中触及自己的一些隐痛。难怪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震的不是房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冯小刚会火,因为他懂。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但,没了,就是没了。让过去的过去吧,我们必须学会——忘却,咬牙,前行。

第6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本来不愿去看的,我向来不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太残酷,太纠结。只是为了陪相公。

但是,看到一半,我突然很庆幸在上大学前看到了这部片子。

它让我对亲情与爱情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影片运用了对比,很强烈地表现了两代人对亲情和爱情的不同认识。

第一组对比,是大强和元妮的爱情与方登和杨志的爱情作对比。大强舍弃自己救下妻子的命,杨志导致方登怀孕然后不负责任,两个男人,两段爱情;元妮为大强终身寡居,方登放弃杨志也要生下孩子,两个女人,两种执着。与上一辈生死相许的爱情相比,方登与杨志的爱情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杨志一出场,可以说是非常华丽丽,我听见周围的女生爆发出一阵尖叫,可是帅有什么用,还是始乱终弃。我记得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我对我相公说了一句话,“我真庆幸在上大学前看到了这部电影”。这场可笑的爱情冷却了我对大学里爱情的期待,不好意思,我直说了,我对大学里的爱情是有期待的。但是,方登的遭遇使我冷静了下来,恢复了理智。并不是说我对大学爱情失望了,只不过我会更谨慎,不要迷恋于表面的光华,免得到时候受伤的还是自己。

第二组对比,是小辈对长辈的亲情和长辈对小辈的亲情作对比。养父对方登有万分担心与牵挂,方登却不辞而别。虽然方登说自己没脸回家,可是,她也该想到,她的不辞而别会给爱她的养父带来多大的伤害。面对困难时,父母更希望孩子和他们站在一起,而不是独自逃避。亲人之间,信任必不可少。还有更重要的是元妮和方登之间的亲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元妮放弃女儿的那一刻,“心碎得像渣儿一样了”,可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在重男轻女思想长期的影响下,她只能保儿子,但凡有一点办法,她都不会放弃女儿。后来,元妮心中始终存有愧疚,每年都给方登买一套课本,像儿子一样待她。方登却始终心怀愤恨,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躺在废墟里的时候,毕竟是她妈妈亲手断送了她生的希望,但是后来她还是活了下来,她有32年时间去理解自己母亲,可是恨蒙蔽了她的双眼。32年,方登被仇恨锁住,元妮被愧疚锁住,她们都没有解脱。扫墓那一刻的拥抱,让两颗疲惫不堪的心,都得到了解脱。

记得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我的印象很深刻。都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可是等到我们真的明白失去的含义,却是真的失去,不可挽回了。现在我还年轻,不知道失去的含义,但从此以后,我会学会珍惜,珍惜身边的人。要上大学了,虽然嘴硬说不想家,但我知道这也仅仅是嘴硬而已,以后,我会经常给家里打电话。无论走到哪里,父母都是最关心你的人。记得爸爸说过,只有父母才是不计后果不计代价关心你的人。是的,我明白了,看完电影更明白了。

不知道是该骄傲还是羞愧,看《唐山大地震》,我一滴眼泪没流,最多也只是热泪盈眶。记得冯小刚说过,看《唐》不哭的人,都是没人性的人。我不知道是我没人性,还是我的眼眶宽广,抑或我的眼泪太倔强……

写了这么多,也不知写的是什么,胡言乱语,抒发下观后感而已。

最后说一句,《唐山大地震》,真的值得一看。

第7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对于唐山没有多大印象,了解唐山是从前年汶川大地震开始的,汶川大地震致使我们的同胞失去了七十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举国上下轰动,我们都集体捐了款,汶川使得他们的家支离破碎,心灵也受到创伤,我们之前有位同学在当兵,受部队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救援,看到他们累的睡在地上的照片,令我们心疼,这位同学回来后,据说是抑郁了三个月,当然,除了国家的救援外,还有很多社会分子,和志愿者,义务的来帮助他们,为他们这种精神感动着,这些救援的人中,就有唐山的人,他们说:我们也要尽我们的力量去救人,因为经历过了,才懂得生命的意义!

冯小刚,是位名导,看过不少他的作品,如非诚勿扰,英雄等,前几个月看报低说,唐山大地震将会在七月上映,我每一天都在期待七月二十二日的到来,零震十二点,冯小刚作品,唐山大地震首映。

首映是没赶上,二十三日晚六点半,我和我妈妈出发到金逸电影城,到是七点半,大厅里面人很多,场次安排的不少,选了八点半场,因为七点的已经开始了,九点多的也没好位置。随便瞎晃,终于抑到了八点三十。

八点三十分进场,场内满座!

这部影片在开始真没太多了解,只知道,冯导的作品一定不会让我失望,八点三十五分,正式开始!

这部电影让我流了三次泪,一次是方达的奶奶要带走他,上车后又留下他的一个场景,一次是,方登带着孩子回家见陈道明的时候,另一次则是母女相见,相跪而佣的时候。没有什么没亲情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相互有联系重要,没有什么比拥有更加重要。

当然,也有有共识的场景,方达和方登吹风扇的时候那种感觉,和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仿佛又回到那个年代。

也有雷人的话语,陆一,让方登怀孕后竟然说;这只是一个失误,很容易纠正的,一个女人只要生了小孩子,那么他的青春已经结束了,我不想你作这么大的牺牲。

张静初是勇敢的,他敢于作单亲妈妈,勇于嫁一个自己爱的人,她最后说到,他都不要我了,找他作什么呢,是啊,爱情就是要放的开,无论对于错。

方达是一个进取幸运而又不幸运的人,幸运的是他在地震中活了下来,不幸的是他没了左手,幸运的是他的妈妈始终照顾着他,幸运的是他下海通过努力开起了公司,在汶川中救了更多的人

徐帆和大强的爱情也是另人感动的,爱的最大限度就是为她付出生命,大强做到了,难怪徐帆说:我愿意一辈子做她的媳妇,没什么另外一个人可以用生命来爱我。

亲情血浓于水,这话是千年不变的,是真理,就算有再大的结也会解的开,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突然很喜欢军人,喜欢他们的生活,喜欢他们穿着军装的飒爽英姿,可能是因为陈道明演的的太好,太有气质了吧。

大家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特别是过年!

我很庆幸,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和家人一起过年,也愿所有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家!

第8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导演的一部影片,是一部他献给唐山人民的一部影片。人常说,灾难无情,人间有情。这部《唐山大地震》就充分验证了这句话。看了这部影片,许多人都泪流满面N次,那主要有哪些感人点呢?

镜头一:母子不舍,两人泪抱

地震平息后,方达的奶奶为了把方达接回济南,再三劝说元妮同意,元妮作为方达之母,怎么舍得?但是,天下那个父母不愿自己的儿女过上好生活呢?为了不让方达受苦,她只好忍痛答应了。第二天清早,元妮背着方达,和他奶奶跟大姑来到车前,嘱咐方达要听奶奶的话,不要淘气。上车后,方达直喊妈妈,元妮心里痛苦不已,但为了方达,她忍住不哭,还一边哄方达不要哭。车开后,方达更是大哭大闹要妈妈,而元妮也在后面抱头痛哭。最后,方达的奶奶和大姑不忍心见方达伤心,也不忍心看元妮痛苦,把车停下,让方达下了车。方达下车后,直往元妮那儿跑。母子拥抱在一起,双双泪流满面。骨肉之情,血浓于水。母子之间怎么可能舍得分开呢?

镜头二:女儿截腿,母亲泪流

2008年汶川地震,一个女孩的下半身被压在石板下,石板上还有一块水泥板,支撑水泥板的只有一根竖着的钢筋,一旦将水泥板吊走,钢筋便会倒下。如果倒下,战士和孩子都会被压到。母亲考虑到战士们一吊钢筋,他们和自己的孩子都会有危险,毅然选择了截肢……截肢后,母亲望着躺在担架上已经昏迷的孩子她那苍白的脸,又望了望她那血迹斑斑的腿,不禁仰天长哭。又立即冲到废墟前,希望将自己女儿的腿找出来。可是这十分危险,战士们马上拉住了她。她苦苦地呻吟着,挣扎着,希望战士放了她……女儿的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现在女儿的腿没了,作为妈妈的怎么可能不心疼,不痛苦呢?

镜头三:母女相认,三人团聚

命运就是那么巧,方登和方达在救援汶川地震时,偶然相认。方登回家后,看见盆子里有四个西红柿,不禁想起了1976年地震那晚母亲对她的承诺。突然,元妮说:“西红柿都给你洗干净了,妈没骗你。”方登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这么多年了,她老人家竟然还记着她对我的诺言!两人痛哭流涕,心里十分激动,又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既开心又悲伤。虽然那年母亲选择了救方达,但心中任惦记着方登。手心手背都是肉,难舍难分。为人之母,怎么可能舍得忘记自己的儿女呢?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灾难片。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部大于形式的灾难片。在表现地震带来的毁灭性视觉震撼时,我们更感受到了地震亲历者内心的创伤。这种创伤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在后的恢复重建就可以轻易愈合的。地震只有23秒,而影片的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余震却持续了32年。灾难的飓风扫过之后,留给人们的就只剩亲情了。这既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勇气,也是让我们泪流不止的原因。

第9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妈妈总说,出生在我们这个年代最幸福了,要吃的有吃的;要穿的有穿的;还有姥姥疼爷爷爱。以前,我总是不以为然,嘴上虽不说,但心里可不服。出生在我们这年代,学习压力有多重啊,直到有一次,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我才明白,我有多么幸福……

1976年7月28日唐山

李元妮一家是唐山人,他们生活挺宽裕的。有一儿一女,聪明可爱,生活得很幸福。直到有一天……

“轰隆隆”一声雷想打破了唐山夜晚的宁静,天空毫无征兆的紫了下来。这时,正在卡车后备箱的李元妮和她丈夫大强吓了一跳,地面开始摇晃。“是地震!”他们死里逃生,眼睁睁的看着孩子被埋在石头底下。

最后,就连她丈夫也为救她而失去生命。到处都是血,触目惊心。李元妮到这最后一点希望,在乱石堆里寻找自己的儿女。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找到了他们。

接着是李元妮的咆哮声,小登猜想是母亲在刨土。

“大姐,没用的,这孩子是压在水泥板下的,只能那家伙撬,刨是刨不开的。”

又是一阵纷乱的脚步声,有人说家伙来了,大姐你让开。几声叮当之后,又停了下来。有一个声音结结巴巴的说,这块水泥板,撬了这头,就、就往那头倒。

随着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小,李元妮一下子懵了。四周是死一样的沉寂。一块水泥板,两个孩子,一个是压在这头的女儿小登;一个是压在那头的儿子小达。

“大姐,你再不说,两个都没了。”

在似乎无限延长的沉默之后,李元妮开口道“救弟弟。”

小登绝望了,只觉得有人在她脑壳上砸了一锤。醒来时,只见旁边躺了无数尸体,血流成河。

这重男轻女的想法让我很是气愤,“为什么我们女性在数年前的地位会如此低下?”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去问了爷爷,爷爷告诉我:“在那个年代的女人不过是一件男人的附属品,为人类传宗接代的工具。”爷爷还说:“在古代,妇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纳妾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不过呢,现在的社会制度没以前那么封建了,万事都是“女士优先”。

这句话在现实中也有了很好的表现。有一次,我在车站等公交车。车一来,我们就按顺序上车。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孕妇。上了车,我才发现车上根本没座位,售票员对大家说:“请大家给孕妇让座,谢谢。”许多人多站起来主动让位,让我明白了现代人的美德。

几年后。

小达长成了帅小伙,但他的一只手臂在地震中截肢了。没考上大学的他,无所事事,决定离开唐山,去外面闯一番。小登被一对军方夫妇收养,她依照自己的志愿,报考了医校。

眨眼间,又是很多年后。

由于发生了汶川大地震,方达和方登都去救援,两个见面并相认了。这时方登才明白了,她的亲生母亲也很无奈。

活下来只是开始。是的,当面临灾难时,人们倒下去的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可天灾过去之后,每一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却是千姿百态的。

第10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拥有过亿票房的《唐山大地震》在我的精心安排下慢慢扎进我的心里,心口很疼很疼,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无法想像一个母亲可以如此的伟大,我无法接受恶劣事件对小孩造成的阴影,我一直都不明白原来“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毁灭了所有人的梦,毁灭了所有人的希望。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一双双布满血渍的双手,一滩滩暗红暗红的血水和一座座名实存亡的废墟,每个画面都深深的刺痛着我的眼球,扎得我无法呼吸。

也许是电视剧看多的缘故,总以为所有的故事都会像肥皂剧那样长、枯燥而无聊。因此总感到《唐山大地震》的画面转换得有点快,故事叙述的太含蓄。当然,你可以认为它所表达的主题不是在故事情节,但我的潜意识里电影向人所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某一故事情节所表达出来的,有时甚至只是一个镜头或者故事主人公的某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情。这部剧中省略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有些东西的加入或许可以让它更完美,更有吸引力。冯导的这部电影是根据张翎的《余震》而改编的,有些东西自己修改了,有了自己的风格却没了原著的韵味。张翎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海外作家,写过很多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在写《余震》的时候她正准备飞往国外,途中看到有关《唐山大地震》的报导,被击中了,她感觉到了“痛”。“痛”往往是她写作的动力和灵感的源泉。

痛!我确实是感觉到了痛。很多人告诉我,她是怎样痛彻心扉,是怎样的泪流满面,而我的痛却是这样的零散。每当我想深深投入一种情感时,画面总是剪辑的太快,还来不及投入就已远离。有人跟我说她是哭着看完整部电影的,我觉得有点夸张,我只是间歇性的流过几次泪,间歇性的被感动过几次。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方登终于放下仇恨回家与元妮相见的那一幕,我彻底的被击中了,彻底被感染了,心不由自主的抽搐。徐帆大概是演员中的极品吧,不然怎可将一个母亲诠释的如此完美?把一个母亲的紧张与不安,迫切和兴奋,自责和罪恶感,一句“登,你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啊?”,一个下跪的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到元妮就活在我们身边,活在我们心里。整个电影中最鲜明的就是元妮这个人物形象了,它如一把锋利的小刀,深深的在我们的心里划了一道,无法愈合。终于体会到一个好的演员是不需要很多表面花俏的,她的一颦一足都无不在无时无刻的表演的真谛了!我听说,影片在拍摄时,是没有后面的背景的,演员们都是在空白的背景下表现地震来临时的恐慌和撕心裂肺的哭喊的,这就非常考验演员们的实力了。然,他们都出色的完成了。虽然采用3D拍出来的效果有点假,但与整部戏比较起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毕竟我们没有真正经历过七六年唐山大地震。

方登的“登”同“灯”的音相同,大概就是为回家的路上照上的一盏明灯吧!用我们的爱心,为那些受难的同胞们点亮回家的灯,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第11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之前被电影的宣传片所吸引,一直想一睹为快。终于怀着平静的心情端坐在电脑前,开始欣赏冯导的这又一力作。本以为心已冷漠许久的自己,不会为之动容,可惜没能坚持到20分钟,我的心便崩溃了。真后悔没有听别人的劝告,准备点纸巾。

当蓝光闪过,大地开始颤抖。灾难和痛苦便开始了,残垣断壁下,石块瓦砾前,一条条曾经鲜活的生命瞬间都失去了温度,失去了表情变得冰冷,凄厉的哭喊撕心裂肺。灰尘火光雨水混合的空间,让人感到紧张不安,灾难面前人们显得那么卑微和弱小。生者所承受的压力和悲痛达到极点,最后汇成元妮的一声呐喊,“老天爷你个王八蛋”。元妮在失去丈夫的同时又面临一次艰难的抉择,救儿还是救女。儿女都是心头肉,但是人在一定特定的环境下,只能做出一个舍去的抉择,其实无论她做什么样的决定,作为母亲的她都会为此决定负疚一生的。以至于多年后无论儿子怎么劝说她都不肯离开一直居住的地方,年年烧纸年年告诉丈夫和女儿回家咋走咋走,好让丈夫和女儿能找到回家的路。她用生命来守候一个永恒的信念,用一生的时间来守候丈夫和女儿,在原地等待。

人生最大的痛莫过于生离死别,赚取了不少人眼泪的是母子分别那幕。看着儿子上车后,元妮依旧望着远去的车影不肯离去,弯曲的身躯,迷离的眼神,,失去了丈夫女儿,现在唯一的亲人儿子也被奶奶接走了,她的精神支柱在慢慢垮塌,她的心又一次坠入深渊,生的唯一希望也好似在慢慢破灭,终于在方达姑姑的劝说下,奶奶留下了方达,儿子向着元妮的方向跑来,一声心底的呼唤“达”,让人感受到了那种无法割舍的亲情,我也是再次为之动容。

姐姐方达在楼板下听到母亲放弃救她的抉择后,喊了一声妈妈,脸上留下泪水,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以至于长大成人后一直未曾去寻找过母亲和弟弟,震后方登奇迹般的从尸体堆里爬了起来,茫然的不知所向,这段经历造就了她固执偏拗内向的性格,一直不曾忘记永远的刻骨铭心,怀着怨恨她忧郁的生活了许多年,打不开的心结,其实就是梦中的呼唤,妈妈我没死,终于在32年后和弟弟巧遇,又回到了梦中熟悉的家,一家人团聚,是悲是喜?母亲的一跪,是32年的愧疚和负累,女儿的一跪是悔恨的一跪。母亲32年来日夜惦念,恨女儿不早些回家团圆,妈妈没有骗女儿,西红柿给你洗干净了。

最后一幕全家团圆,做女儿的真正看到了母亲内心的爱,墓室下那可爱的书包,那一本本的课本都是母亲的泪水。

其实剧中还有很多可以圈点的人和事,无需再赘述,再谈几点缺憾,只代表个人观点,此剧以唐山大地震为名感觉嚎头太大,元妮一家的不幸遭遇只是千千万万地震灾难中同胞的一例,最后的地震场面无非只是为了让姐弟相认,有些脱节和牵强,再就是有一段毛主席逝世的场面与剧情好像不相干。总之在这个经济日益膨胀的商业社会,到处充斥着欺骗谎言,无处不在的铜臭气飘扬,兄弟反目成仇,父子对峙公堂,为金钱大动干戈的比比皆是,为权为名为利出卖人格出卖自我的随处可见,希望此剧能给现在人们的心灵以洗涤,珍惜生命,珍惜亲情,不要等到失去了的时候才知道珍贵,呼唤真诚,呼唤和谐,希望好人一生平安!

第12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妈,我要吃西红柿!”“我也要!”

“就一个了,登,让给弟弟吃。妈明个儿再给你买。”

“妈,你骗人……”

在地震前,作为姐姐的她把一个西红柿让给了弟弟,究竟是因为年龄小些,还是重男轻女,方登自己心里很明白。

当她怀着不满睡觉后不久——轰隆一声,房子全塌啦。屋子外面哭喊声,尖叫声,房屋倒塌声混杂在一块儿。她和弟弟,竭尽全力,还是没能逃出。被狠狠地压在一块泥石板下。

一块板下压着俩孩子,撬一边就压着另一边,只能救一个,你救谁?悲痛欲绝的元妮嚎啕着:“两个都得救!两个都得救!”但是,天公永远都是不作美的,在最后一刻,这位母亲几乎没有力气的说了一声:“救弟弟”偏偏这一句话被她听见了,她的心猛然抽搐了一下,石头敲击声停了,那一瞬间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绝望。在黑暗中,唯一亮着的,是她的眼睛里——那闪着的、绝望的泪水。

我站在她的角度观看这一情节,也哭了,我想:这时她心里一定很恨她的妈妈。恨妈妈把西红柿让给了弟弟,又选择了让弟弟活。对,不仅仅是一个西红柿,还有妈妈那一个选择,这种由吃醋扩张到恨的感觉,我也曾经有过,不是吗?

我也有个弟弟,比我小不少。爷爷从小生长在农村,即使现在住在城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也还是深深地烙印在心上。所以,就算我学习再好,弟弟再顽皮,他也总是疼爱弟弟多一些。我还记得那次除夕夜,弟弟把爷爷给的红包放我这里保管,我掂量了一下,不一样重。打开看了看,再看看我的,他的多五百块。那时,虽然我还比较小,可是我懂,那时我心里的难过,无法言说。

不过,我想,即使将我那时的难过,心酸再放大个千倍万倍,也无法与小方登当时的感受相比。

还记得,初到养父母身边的方登,一句话也不说,成天静静地坐着,还沉浸在地震的悲痛中。

一年年过去了,方登慢慢长大了,可是,还是时常做恶梦。养父多次让她回唐山找找她的亲人,可是她总是用“记不得了”来推脱。只因为她临“死”前还被妈妈要求让给弟弟的西红柿,只因为妈妈那个让她痛彻心扉的选择------十几年了,她还是耿耿于怀。

直到她带着6岁的女儿回到养父家事,才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不是不记得了,是忘不了!”

是那一次巧合,汶川大地震了,方登、方达同时去支援,碰巧相认了。

当她再一次迈进家门时,看见那两幅遗像,遗像下面的东西使她流泪了-----白色瓷碗中的清水里浸着5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看到了这一幕,听着那句台词“妈没骗你。。。。。。”我也落了泪。我发觉我错了,起初,我一直按方登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现在,我似乎明白了她妈妈的苦衷,明白了她当年做出选择的苦衷,明白了,她,是一个好妈妈!

就这么一个在地震前的西红柿,一个在废墟中的选择,纠缠了两代人半生。让我欣慰的是,这个误会终于在最后解释清了。

第13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昨晚看了《唐山大地震》,一夜没有睡好,眼前总是浮现电影里的场景!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母亲元妮面对的却是只能救一个的痛苦选择(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被母亲放弃的小登,在奇迹般生还并被解放军收养的32年间,对母亲当初的选择一直不能释怀,而她的母亲同样在失去丈夫和女儿的巨大阴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

我哭了几次已经记不清了,里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样的情绪酝酿,不是为哭而哭,而是细腻体味某种苦楚后,发自内心的真切痛感。比如方达要被奶奶带走,妈妈目送汽车渐远,流下了无助的泪水,儿子跑回来后抱着唯一的骨肉痛苦失声时;比如小登的养父大吼:“这些年你去了哪里”后的嚎哭;比如小登与母亲重逢时的欲哭无泪以及后来在墓地的那次痛哭

几乎所有的哭戏都在精准把握人物命运的脉搏以及观众的泪腺后,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让人感同身受。

剧中妈妈元妮断然拒绝追求者,而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观:谁能拿命来对我好?甚至放弃了搬进楼房的机会,一直住在小平房里,怕老公和女儿的魂儿回来找不到家。也许只有经历了那样的生死场景才会有刻骨铭心的爱,才会甘愿从一而终。震后的家园几年间就建好了,而且越来越好,而经历了地震的人们心灵的重建却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心灵的重创都难以愈合!

由于时间背景,影片中许多的道具看了都特别有感觉:冰棍是用纸包着的、冰棍箱子是当年我妈妈用过的那种、暖壶、茶缸子、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自行车把上挂着的篮子(是用包装条编的)~~~~~~把思绪带回到了童年!同事hh说:走出电影院马上给在老家的父母打了电话,突然之间特别想念他们。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感,亲人永远是亲人,家,永远是你疲惫时停泊的港湾!就像剧中母亲元妮常说的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没了!23秒可以改变一切,要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

在近几年里,自然灾害不断发生,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发生的青海玉树大地震,冯小刚此时拍摄《唐山大地震》具有时代意义,使我们对自然灾害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能激励更多的同胞以各种方式去抗震救灾,不仅是剧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仅是经历过地震而幸存的唐山救援队,更多的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次,电影结束了,观众寂静的离开,面对最后一个镜头:20多万逝者名字的纪念碑,我相信大家都会陷入自己的沉思,——活着真好!

第14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

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李元妮在经历了那场浩劫后常说的一句话。一道蓝色闪电过后,天崩地裂的23秒间,整个唐山市化作一片废墟。丈夫和她在室外,她的龙凤胎姐弟俩方登和方达正在屋里熟睡。那一刻,救孩子的欲望让她不顾安危冲向楼里,他的丈夫一下把她推开而自己冲进去,楼房瞬时倒塌,丈夫救了她而自己被掩埋。

地震过后,姐弟俩被同一块水泥板压住,救援人员告诉她只能救一个,她哭喊着说两个都要,救援人员再三让她必须做出选择时,她选择了儿子……

倒塌的楼房可以重建,痛失丈夫和女儿,却是一辈子难以愈合的伤疤!

孩子的奶奶和姑姑从山东来唐山接孙子回家,李元妮哪舍得,儿子是她在地震后留下的唯一亲人。再三争执后,她作了妥协,送她们上车后,看着车慢慢远走,自己几乎要瘫坐在地。奶奶看到这些,理解了她,对女儿说:“我们把孩子带走,这是要了她的命啊!”

车停了,孩子的一声“妈”,母亲的一声“达”——撕心裂肺,母亲与儿子抱在一起,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生离死别,伟大的母爱作了最好的诠释!

丈夫用生命诠释了对她的爱,她说她要为丈夫当一辈子媳妇;舍弃女儿是她迫不得已的选择,是她一生都无法原谅的罪过。幸运的是,方登被一场雨水浇醒,后来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她在废墟的掩埋下奄奄一息时,听到了那个对她来说就是“生”与“死”之间一念的选择。那一刻深深地烙在她的内心,长达32年。她的养父母多次让她回唐山寻找亲人,她都无法原谅过去。

2008年汶川地震时,方登从加拿大回到灾区参与救援,她亲眼目睹了一个母亲在救女儿时要求救援人员截肢时的那种痛苦,那一刻,她从内心深处开始理解母亲当年的选择。晚上休息时,她恰好遇见了也来参加救援的弟弟。她和弟弟一块儿回到了凤凰涅槃后的新唐山,母女重逢,32年内心的纠结与心痛在那一刻释然。

“我给你道个歉吧……”母亲见到自己在内心悔恨并掂记了32年的女儿活生生的回来时,“扑通”跪下,用这样一种沉重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愧疚,而方登也早已泪如雨下,跪在母亲面前,同母亲抱在一起……

——她本来是可以早点回来的,她记恨了母亲32年,她给母亲带去了32年的心痛……

最后全家去扫墓时,当方登看到自己的墓穴里整齐地放着她当年的书包和母亲每年给她买的课本时,早已泣不成声,她跪在母亲面前,连连说出“对不起”“对不起”……

——这是一部带着真情的温暖而催人泪下的电影。

地震时天崩地裂的巨大声响,恐怖而绝望!大自然对生命的催残,血腥而无情!生命的脆弱,常常让我们猝不及防!看完电影,懂得了拥有便是幸福,拥有就当珍惜!包括亲人、朋友、工作、生活……

泪水伴着心情释放,那是对至爱亲情的感动,是对自我心灵的拷问和反思。

如今,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常常在繁杂的'生活压力下感到迷茫和困惑,内心日益浮躁,很少能够静心坐下来。当我们习惯于虚度光阴、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怨天尤人时,这部电影,如一剂强心针触痛我们的内心……

泪水中涤荡了我的心灵,像获得了重生!

第15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为了纪念唐山大地震,冯小刚推出又一个轰动全球的力作,既《唐山大地震》,影片刚上映,引起很大反响,观众都说故事真实,情节感人,是一部好片子。

我属于情感丰富之人,对于这种悲剧片一般不想看,但听到朋友说这部片子确实值得一看,也就进了电影院,刚买票,工作人员就递给一包餐巾纸,我以为是搞赠品活动,随手就把餐巾纸放入包里,没想到看完影片,纸也用完了。

入了场,刚坐在座位上,电影就开演了,随着镜头的变换,把我们带到了一九七六年那个动乱的年代,有这么一家四口人,夫妻二人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十岁以下的孩子,生活其乐融融。

那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突然天空飞来蝗虫,铺天盖地向人们袭来,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了烦恼,其实是大震来临前的征兆。这一家四口人,父亲刚给他们买了个电扇,全家在享受着电扇带来的快乐,谁也没有想到大难已经来临到这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地震的当天夜里,夫妻二人还在工地干活,姐弟俩都睡在屋里,突然一声巨响,大地震发生了,房屋瞬间倒塌,到处是人们的惨叫声,夫妻想到孩子还在家里,没人去救,父亲不顾一切冲进废墟中,瞬间就被埋进倒塌的建筑物中,父亲喊着孩子的名字死去了。这时姐弟俩也被房屋的一个大梁压在两头,正痛苦地呻吟着,当妈妈到处寻找这两个孩子时,救援队发现了他们,可悲的是,因为两个孩子刚好被压在一个房梁的两端,撬房梁的这一头,就能救活弟弟,那房梁的另一头就会压死姐姐,当救援队问母亲,你是救哪一个呀?母亲哭着喊着:“我两个都救,求求你们了,给你们跪下了。”可救援队只能无奈地说:“你快点决定,要不我们就去救其他快死的人了。”妈妈看看姐姐,问问弟弟,只好哭着说救弟弟吧,姐姐听到妈妈的话,彻底绝望了,一个昨天还活蹦乱跳为弟弟打抱不平的姐姐,一句话就决定了生命的取舍。姐姐流着泪闭上了眼睛,等待死亡的到来。当救援队救弟弟时,弟弟的胳膊又被一块大石头压着,看到弟弟已经奄奄一息,只好锯掉胳膊保全生命,当妈妈看着救出截肢的孩子,妈妈昏倒了,看到这样的场面,电影院里唏嘘一片,观众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中,实际上这四口之家只是大地震大难中所有遇难市民的一个缩影,几十秒死了二十四万唐山人啊,多么可怕的数字啊,这中间有多少悲惨凄切的故事发生,又有多少孩子从此变成了孤儿,看到后来建起的为纪念唐山人民的纪念碑,那上面刻着震死的二十四万人的名字,感到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奈啊。大自然给人类造成了多大的灾难啊!从纪念碑的这头骑车子到那头最少也得十几分钟,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

看了这个电影,使我悟出生命之真谛:人啊,要善待生命,要珍惜生命,要快乐生活每一天。生命是如此脆弱,当你为生活中的事情苦恼时,何不想想,活着就好,不必烦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热爱生命吧,朋友,让我们享受人生吧!

更多相关内容: